分享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研究——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_李伯华.pdf
下载文档

ID:2718142

大小:1.56M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旅游 驱动 传统 村落 农户 生计 研究 江永县 兰溪 李伯华
第5 7卷第2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5 7 N o.22 0 2 3年4月J OUR NA LO FC E N T R A LCH I NANO RMA LUN I V E R S I T Y(N a t.S c i.)A p r.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2-0 1-1 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2 1 7 1 2 1 5,4 2 2 7 1 2 1 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0 2 1 J J 3 0 0 6 2,2 0 2 2 J J 3 0 1 0 0);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 X 2 0 2 2 1 2 6 2).第一作者简介:李伯华(1 9 7 9-),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人居环境学研究.*通信联系人.E-m a i l:l i b e n y_2 0 5 8 1 6 3.c o m.D O I:1 0.1 9 6 0 3/j.c n k i.1 0 0 0-1 1 9 0.2 0 2 3.0 2.0 1 3文章编号:1 0 0 0-1 1 9 0(2 0 2 3)0 2-0 2 8 1-1 2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和文化适应研究 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李伯华1,2,3*,易 韵1,窦银娣1,2,3(1.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4 2 1 0 0 2;2.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湖南 衡阳4 2 1 0 0 2;3.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衡阳4 2 1 0 0 2)摘 要:旅游作为当前传统村落开发的重要方式,直接给当地农户的生计和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探讨农户生计转型与文化适应,对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角度出发,利用问卷调查测量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和生计多样化指数,将农户分为均衡经营型、其他商贸型、旅游主导型、务工主导型、规模种植型和传统纯农型等6大类型,分析了每一类型农户的生计转型,并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从日常生活、传统规则、民族认同和民族节庆等角度进行了文化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生计多样化指数和生计资本指数越高,农户的生计转型情况越好,生计结果也越可观.2)生计转型程度越高,农户的文化适应能力越强.根据研究结果,后续的相关研究应深入探讨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性、农户失权现象的影响以及文化适应的反作用等问题.关键词:旅游驱动;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文化适应;兰溪村中图分类号:F 5 9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 S I D):传统村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指拥有一定艺术、历史、科学、社会、经济价值等传统资源的,应予以保护的村落1.它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诗意栖居的家园.但在现代化进程下,传统村落面临聚落空心化2、自然性衰退、开发性破坏3等严重危机,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提出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此外,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 中也指出要“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挖掘经济价值,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和旅游”.旅游成为保护以及活化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的一种有效方式.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拥有独特的传统建筑、风俗文化、生产方式等,已逐渐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受到各地游客的欢迎.旅游发展使传统村落向现代化转型,在给传统村落居民带来一定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挽救了部分濒临消失的传统村落.乡村旅游使当地的有形文化载体(如传统民居和农业生产工具)和无形文化要素(如传统民俗和价值 观)有 机 结 合,成 为 当 地 农 户 重 要 的 生 计资本4.生计是一种人类谋生的方式,包括为了生产和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家庭资产储量及质量等5.后来生计的概念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特别是农村扶贫、农村发展领域中,演变为农户生计问题,涉及农户生计多样化6、发达国家农户的生计不可持续7、欠发达国家农户生计转型困难8等方面.目前国内对于农户生计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少数民族的生计转型过程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9-1 1、搬迁农户生计资产以及生计活动的变化1 2、失地农户生计活动变化的原因和影响1 3等.在旅游领域,关注的重点是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1 4,旅游业对乡村居民生计的影响1 5等.从农户生计视角研究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文化环境效应,能够有效促进农2 8 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 7卷户生计转型与文化传承、乡村旅游有序融合与可持续发展,这对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生计转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从传统的农耕社会直接过渡到后现代的旅游开发模式,农户生计方式发生改变的同时也带动着传统文化的转变.在城市文化的持续冲击下,传统村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社会文化不适以及心理不适应等现象.人的文化适应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实现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1 6,如果无法实现这种和谐,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农户缺乏文化认同而导致文化流失、代际贫困、身份冲突等1 7.旅游开发给传统村落农户带来了诸多收益,但也让农户承受着文化适应的巨大压力.在农户生计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 8,文化适应问题事关农户的生存和发展1 9,选择不同生计方式的农户,其文化适应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梳理农户生计转型的发展态势和文化适应的现实状况,必将有助于传统村落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和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本文以兰溪村勾蓝瑶寨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分析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的生计类型转变,以及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文化适应情况,从而了解旅游给当地带来的生计和文化影响,这对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兰溪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西南部,包括黄家村、上村等村落(图1),孕育出了“四大名瑶”之一的勾蓝瑶,现有户籍人口22 6 0人,共3 6 4户.该村落始建于唐朝年间,是一个千年瑶寨,拥有着非常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比如风雨桥、盘王庙、黑门楼、守夜屋等古建筑群.近年来,兰溪村保存良好的传统村落风貌和人文景观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2 0 1 2年,兰溪村的洗泥节被评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改造该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注册成立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立“政府引导、集体经营、农户参与”的旅游新机制,挖掘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旅游,将洗泥节打造成勾蓝瑶的特色旅游产品.目前兰溪村已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同时也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国家级4 A景区”.图1 兰溪村区位图F i g.1 L o c a t i o nm a po fL a n x iV i l l a g e 之所以选择兰溪村为案例村,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兰溪村地处封闭,所形成的勾蓝瑶文化与外界城市文化有明显差异性.对比目前许多过度商业化、舞台化的少数民族村寨,兰溪村仍保持其生态性与原真性,流传上千年的洗泥节活动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传承.但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以游客为代表的城市文明与以村民为代表的勾蓝瑶文化不断发生着激荡、抗衡、融合.城市文化的介入给传统文化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冲突与矛盾,兰溪村正面临着诸多文化适应问题.2)旅游快速发展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计状况,旅游扶贫项目使曾被列为贫困村的兰溪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 0 1 4年的22 9 8元上升到45 8 0元.旅游发展、扶贫政策、现代化进程使兰溪村的稻作生计式微,种植业及旅游衍生的餐饮业、住宿业得到发展,村民生计发生明显转型.3)兰溪村作为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研究其生计转型情况及文化适应可以为其他同类型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借鉴意义.1.2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以及半结 第2期李伯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和文化适应研究 以江永县兰溪村为例2 8 3 构式访谈.1)文献分析法.阅读生计转型和文化适应相关文献,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查找兰溪村相关资料,了解兰溪村的旅游驱动情况;2)问卷调查法.在借鉴前人生计转型研究以及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兰溪村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2 0 2 1年9月3 0日1 0月6日于兰溪村进行实地调研,共发放1 8 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 5 1份.调查内容主要涵盖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生计资本情况、生计多样化情况等,根据问卷数据划分农户类型;3)半结构式访谈.根据问卷数据将农户进行分类后,对每类型农户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各选取3名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从传统规则、日常生活、民族节庆、民族认同四个方面展开,以此 来 了 解 各 类 村 民 的 文 化 适 应情况.2理论框架2.1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可持续生计是指能够兼顾眼前和长远需求,在化解矛盾问题、克服困难短板的同时又不断塑造发展、升级、延续的能力,不竭地为未来提供可持续生产生活的机会.目前生计分析框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国际发展部(D F I 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被广泛应用于居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中,但是该框架不一定适合所有环境、条件,在具体运用中需要对它进行修改或适应性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并符合当地的优先需求.在此框架中,生计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是框架的基础和核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刘相军、孙九霞在该框架的基础上引入了“文化资本”,提高传统文化在生计资本转化中的价值1 9.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本是传统村落旅游中用于创造商品和服务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总称.王蓉等对文化资本介入下的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进行了测度,并将文化资本纳入乡村旅游可持续框架中2 0,使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水平的理论更加充实、全面.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了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图2).生计资本是农户开启生计活动的必要条件,据此才能采取一定的生计策略,产生生计结果.一个地区农户生计结果的好坏,会影响宏观结构和制度的安排,也会作用于脆弱性背景.脆弱性背景包括未来发展趋势、旅游发展的季节性、自然环境影响以及文化的碰撞等等,同时脆弱性背景也会对农户生计转型的意愿产生影响,脆弱性高,农户生计转型的意愿就会降低,反之则提高.这些变化又会作用于农户的生计资本,使其发生调整,改变原本的投入强度,从而促进了农户的生计转型.生计资本的变化会再次作用于生计策略、生计结果,从而形成良性或恶性循环.图2 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农户生计转型框架F i g.2 F r a m e w o r kf o r 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f a r m e r s l i v e l i h o o d s i nt o u r i s m-d r i v e nt r a d i t i o n a l v i l l a g e s2.2文化适应与生计转型的耦合机制人类学家R e d f i e l d于1 9 3 6年提出文化适应是由个体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2 1.在我国,各民族和村落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与当地文化生态系统相适应的生计方式2 2,外部力量介入不当就会引起生计方式失范,给居民带来文化不适2 3.生计转型会引起不同文化的激荡、矛盾和融合,文化是否适应也会反过来影响生计转型的情况.选择不同生计方式的传统村落农户,其文化适应程度也有所不同.文化适应现象存在于个体和群体之中,通过个体文化适应的分析可以达到对群体文化适应行为与规律的理解1 9.刘相军等根据建构主义划分了传统文化适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涵盖了宗教信仰、传统规则、日常生活.但是兰溪村的宗教信仰仅停留在祖先崇拜,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