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流域
乡村
聚落
发展
潜能
评测
振兴
路径
河流
侯志华
第46卷第4期2023年4月ARIDLANDGEOGRAPHYVol.46No.4Apr.2023doi:10.12118/j.issn.10006060.2022.258流域乡村聚落发展潜能评测及分区振兴路径以汾河流域为例侯志华1,2,崔晓琪3,樊晓霞1(1.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晋中030619;2.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山西 晋中030619;3.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摘要:乡村聚落是乡村人地关系最集中的表现,探索流域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及发展路径对流域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立足乡村地域系统理论和现代化乡村发展特征,综合评测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制定区划方案,诊断各区优势因子和制约性,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并以汾河流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以汾河流域11107个自然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约束、社会经济水平、城市外驱5个维度构建了新时代乡村聚落发展潜能评测体系。(2)汾河流域自然乡村地域发展潜能空间差异悬殊,中游、下游高于上游,中部河谷盆地高于两侧山地丘陵。(3)汾河流域自然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参差不齐,共划分了5个一级区和12个二级区,不同类型区的发展潜能、发展优势和发展路径具有明显特征和差异。研究结果为流域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实施提供了新的考量和科学参考。关 键 词:乡村振兴;乡村地域系统;乡村聚落;发展路径;汾河流域文章编号:10006060(2023)04064909(06490657)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的主旋律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应明晰村庄发展特色和短板,分区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全球大生产背景下,乡村不再是孤立的、封闭的,人-地协调、城-乡融合成为现代化乡村发展的核心特征2。乡村聚落,又称“村落”“村庄”,作为乡村居民主要聚居区和村域人地关系最集中的表现,被视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和落脚点3。因此,聚焦于乡村聚落,探索其现代化发展分区路径,是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切入点和关键抓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乡村聚落是乡村地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学者们就其区位条件、分布规律、空间模式等进行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4-6,但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广泛关注下7-8,逐渐向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转变,多学科融合特征愈发明显。乡村振兴政策出台后,以乡村规划或发展导向为目标的指标评价及类型识别研究成为热点之一,研究视角包括乡村地域系统9、村落转型10、城乡融合11、乡村功能12等,研究对象涉及全国9、西部山区12、长株潭13、京津冀14等典型区域,评测单元有县级、乡镇级、行政村级等多种尺度。这些为乡村聚落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依然存在进一步的探讨空间:第一,现有指标维度多为评价单元自身的影响因素,对其外界城市系统的作用量化不足;第二,研究单元多选择行政单元,而实际的人类活动空间网络很多情况下会打破这种“行政壁垒”3;第三,研究数据多源于统计数据,但大范围乡村聚落层面的统计资料难以获取。故本研究聚焦乡村自然聚落斑块,综合遥感、大数据等多源优势,探索新时代乡村聚落发展特征、潜能优势及发展路径,是当代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也是地理科学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收稿日期:2022-06-01;修订日期:2022-07-27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战略研究专项(202104031402100);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210112);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SSKLZDKT2022098)资助作者简介:侯志华(1981-),女,副教授,主要从事遥感与GIS在资源环境与国土空间规划应用等方面的研究.E-mail:46卷学科使命和责任担当。汾河流域是黄河中游重要子流域之一,连接渤海经济区与西部地区的关键区域,区内自然条件不同,资源禀赋不均,经济社会发展参差不齐,城乡格局差异显著,导致了乡村地域类型的复杂多样和乡村聚落发展的不同步性。因此,本研究以汾河流域为例,评测乡村聚落发展潜能,探讨现代化发展路径,以期为该流域和其他相似区域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研究依据和决策参考。1理论基础1.1 理论分析乡村地域系统理论是乡村聚落研究的基础,即在一定乡村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和地表环境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形成的自然-经济-社会综合体,由内核和外缘两大子系统构成9。内核系统由乡村社会经济系统构成的“乡村人”主体系统以及由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的“乡村地”本体系统耦合而成15,两者共同决定着乡村发展特征及其持续性;外缘系统则是城市对乡村发展演化的外力作用16,随着乡村地域系统开放程度的提高而愈发凸显。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受到乡村地域的基础“人”“地”条件、生态可持续性和城乡关系的交互性等多维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制约,其内源动力是乡村“人”的自我发展能力,关键因素是乡村主体系统对本体系统(人地关系)和外缘系统(城乡关系)要素的整合组织(图1)。1.2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环境本底系统,在乡村聚落发展和演化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支持作用,具体又可分为:(1)自然基础条件,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是乡村聚落存在于某一空间的必要依赖;(2)自然资源禀赋,指有使用价值的可为人类提高福利的各种自然资源17,这里更强调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直接产生经济价值,是乡村聚落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实体支撑;(3)自然生态约束,反映区域的生态功能、脆弱性以及修复能力18,是维持自然生境、保障乡村地域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稳定的必要性,也是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乡村人文社会经济主体系统,主要以“人”为核心,包括人口、产业、交通、文化等各类乡村地域人文因素。人始终是地理空间的主体19,其社会经济行为是乡村发展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乡村振兴核心就是“人”的振兴20,因此,乡村人文社会经济系统是乡村聚落演化和发展的主体,是最重要的活力源泉和内驱动力。外缘城市系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资金、市场、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与乡村地域之间活跃流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强化了乡村内外之间的纽带和贯通能力21,城市对乡村聚落发展的外力作用愈发强烈,城乡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16。2数据与方法2.1 研究区概况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流域地理位置位于1103011332E,35203900N之间,呈不规则的宽带状分布于黄河“几”字湾右侧,面积近4104km2(图2)。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西侧为吕梁山脉,东部、东南部为太行、太岳山脉,中部汾河干流自北向南纵贯晋中和临汾两大盆地。域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铁、铝土等矿产资源,拥有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洪洞大槐树等一批享誉中外的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地跨49个县(市、区),是山西省的人口密集区、粮食主产区、经济发达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图1 地理学视角下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分析框架Fig.1 A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of rural settl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6504期侯志华等:流域乡村聚落发展潜能评测及分区振兴路径以汾河流域为例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2 研究数据主要为多源空间数据(表1),经几何校正、重采样等预处理后坐标系统全部统一到 WGS_1984_UTM_zone_49N。2.3 研究方法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约束、社会经济水平、城市外驱5个维度综合刻画汾河流域乡村聚落发展潜能,计算公式如(1)(2)。综合考虑各要素的空间分异,采用5 km5 km栅格区域作为自然乡村地域的代理指标。Di=aNi+bRi+cEi+dSi+eCi(1)Vj=ki=1AiDi,k=1,2,3,7(2)式中:Di为第i个自然乡村地域发展潜能综合指数;Ni、Ri、Ei、Si、Ci分别为该乡村地域5个维度的乡村发展潜能指数;a、b、c、d、e为对应的指标权重,采用熵权法确定;Vj为第j个自然乡村聚落发展潜能综合指数;k为该自然乡村聚落斑块涉及到的自然乡村地域个数,本次数据最大值为7;Ai为j乡村聚落斑块中i自然乡村地域的面积占比。指标选择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地域性、可操作性、易获性等原则基础上,着重突出乡村发展的差异性和可比性(表2)。具体为:(1)自然条件(N1N6),汾河流域气候差异明显,地形地貌复杂,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中度不均。(2)资源禀赋(R1R5),水资源是一切生活生产的基础,农业是乡村的基础产业,中部盆地以种植业为主,两侧山区以林业为主,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资源导向型传统增长模式22,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必要元素和重要方向23。(3)生态约束(E),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子流域,以生态保育、环境保护为特定目标的区域,生态安全必须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会受到一定约束24。(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S1S3),大范围自然乡村聚落尺度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难以收集,但已有研究表明非渗透地面面积、路网密度、POI兴趣点图2 汾河流域概况Fig.2 Overview map of the Fenhe River Basin表1 数据类型及其来源Tab.1 Data types and sources数据类型乡村自然聚落斑块DEM气象数据土壤有机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道路交通矿产资源A级旅游景区POI兴趣点市县行政边界数据来源地理空间数据云Landsat8 OLI影像(http:/)地理空间数据云ASTER GDEM V2数据(http:/)中国地面累年值数据集(http:/)中国土壤数据集(v1.1)(http:/)全球土地覆盖产品(FROM-GLC10)(http:/)1:700000山西省地图JS(2019)01-304,Landsat8 OLI影像山西省能源地图集(2014版)中山西省1:1650000矿产资源地图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发布的山西省A级景区名录(http:/)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高德地图兴趣点数据(https:/)1:2000000山西省地图 晋S(2020)005号数据说明2019年,人机交互解译栅格数据,30 m19812010年栅格数据,1000 m2017年,栅格数据,10 m2019年,矢量化、目视解译2014年,矢量化2020年,矢量化2018年2020年,矢量化65146卷密度与人类活动强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25-27。(5)城市外驱(C),主要是周边城市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等的联动作用,与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城乡有效距离密切相关28。采用极值法对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熵权法确定权重。3结果与分析3.1 汾河流域自然乡村地域发展潜能评测及空间分异根据表2和公式(1)计算汾河流域各维度自然乡村地域发展潜能指数和综合指数(Di)。各发展潜能指数空间差异明显(图3),北部受气候、地形等自然基础条件的限制较大,东西两侧则主要受生态保护的约束,中、南部的两大盆地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基础良好,太原市周边地区城市外驱作用突出。Di平均值为0.29,采用自然断点法划分为5个等级(表3),低潜能区和较低潜能区面积占比达一半以上,且空间异质性明显。3.2 汾河流域自然乡村聚落发展潜能及类型分区根据公式(2)计算11107个自然乡村聚落发展表2 乡村聚落发展综合潜能评测指标体系Tab.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potential of rural settlements development准则层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约束社会经济水平城市外驱指标层19812010年多年平均气温/1981201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mm平均海拔/m15以下坡度面积占比/%地表破碎度土壤有机质含量/gkg-1水体面积占比/%农田面积占比/%林地面积占比/%距矿产资源欧氏距离/km距A级景区级别权重欧氏距离/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