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
视角
裁判
表达
2020
道德
评价
肖薇
2 0 2 3年1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a n.2 0 2 3 第5 0卷 第1期 J o u r n a l o fH e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P h i l o s o p h ya n d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V o l.5 0N o.1 D O I:1 0.1 6 3 6 6/j.c n k i.1 0 0 0-2 3 5 9.2 0 2 3.0 1.1 4伦理语用视角下的裁判表达与道德评价 以刑事判决书(1 9 8 1-2 0 2 0)道德评价语为例肖 薇,吴椒军(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2 3 0 0 0 9)摘 要:道德评价语在刑事判决书(1 9 8 1-2 0 2 0)中具有应用普遍性,历时上表现为消极评价的降低和积极评价的提升,分布上呈现出案件类别的关联性,涉案类型由政治经济类向国家安全、社会治理、公民权益类拓展,总体上与我国由政治专政向经济发展和社会综合治理演进的法治进程相适应。道德话语表征是伦理道德与依法审判互补协同的结果,具有维护法律权威、彰显人本情怀、助推法治文明等语用功效,顺应着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的实践需求。两者在审判中的局部性冲突警示我们应注意加强司法监督,规避以情乱法,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关键词:道德评价语;裁判文书;伦理语用;德法共治作者简介:肖薇(1 9 8 1-),女,安徽青阳人,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法律语言研究;吴椒军(1 9 6 5-),男,安徽歙县人,法学博士,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法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 0 Y J A 7 4 0 0 4 8)中图分类号:B 8 2-0 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2 3 5 9(2 0 2 3)0 1-0 1 0 0-0 7 收稿日期:2 0 2 2-0 4-0 9一定的伦理学形态与话语方式总是与一定的道德观相联系。伦理语用学正是基于人伦传统与话语交往的界面性研究,旨在阐明话语道德规范的理性基础,揭示特定社会中的道德因素对意义建构的影响与制约。道德评价是话语伦理本质的表征形式之一,也是司法裁判的重要表达手段之一。评价语通常作为一种话语的态度资源,在系统功能语法和评价理论的框架下进行评价模式、意义和权势的描写,模型框架、指标体系、应用领域与方法是其常见的考察内容。伦理语用视角下的道德评价语研究则明显不足,司法话语的道德表征研究尚未得到关注。作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载体,裁判表达在呈现“法”性语言特征之外,势必会基于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原则呈现出特定的“德”性语言特点。本文对我国刑事判决书(1 9 8 1-2 0 2 0)道德评价语进行描写,以期对法治中国新局面下的司法话语应用形成新的识解。001肖群忠:“人伦日用”中的道德重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之展望,求索,2 0 1 9年第4期。陈新仁:跨学科前沿研究:伦理语用学,中国外语,2 0 1 7年第3期。李梦骁,韩忠军:中外学者期刊论文评价性词汇使用的对比研究,外语教学,2 0 2 1年第2期。L iT a o,Z h uY i f a n.H o wd o e sC h i n a a p p r a i s e s e l f a n do t h e r s?Ac o r p u s-b a s e da n a l y s i s o fC h i n e s ep o l i t i c a l d i s c o u r s e.D i s c o u r s e&S o c i-e t y,2 0 2 0(2).S m i t h,C r a i gA.K i r b y,L e s l i eD.P u t t i n ga p p r a i s a l i nc o n t e x t:T o w a r dar e l a t i o n a lm o d e l o f a p p r a i s a l a n de m o t i o n.C o g n i t i o n&E m o-t i o n,2 0 0 9(7).H u t i u,O t i l i aL i a n a.V o i c e s o fUKA c a d e m i c s i n t h eB r e x i tD e b a t e:AD i s c o u r s eA n a l y s i sP e r s p e c t i v eB a s e do nA p p r a i s a lT h e o r y.J o u r-n a l o fH u m a n i s t i c&S o c i a lS t u d i e s,2 0 1 9(2).孙铭悦,张德禄:评价策略分析框架探索:以英语社论语篇为例,外语学刊,2 0 1 8年第2期。肖薇:法制新闻传播的道德话语表征与功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2 0年第5期。网络首发时间:2023-03-17 13:58:41网络首发地址:https:/ 9 8 1年。考虑到裁判拟制会受到 刑事诉讼法(1 9 8 1)、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1 9 9 2)等法制文书规范的制约,也会受到法治改革重要举措的影响,如十六大(2 0 0 2)开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篇章,十八大(2 0 1 2)昭示中国进入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笔者结合法治历史大事件,在1 9 8 1-2 0 2 0年间取约十年为一个周期,形成1 9 8 1-1 9 9 2(库1)、1 9 9 3-2 0 0 2(库2)、2 0 0 3-2 0 1 2(库3)、2 0 1 3-2 0 2 0(库4)四个考察时段,从各时段文库中随机抽取判决书各3 0份,共计1 2 0份。语料标注示例如下:“非法占有”“敲诈勒索”等属于罪名术语,是法律评判,不是道德评价,不予标注;“传统美德”“有道德”等属于直接道德评价,“诬陷迫害”“积极悔罪”等属于间接道德表达,分别予以标注;“严重不负责任”“多次收受”等含频度限定词且在删去该词时不改变中心语基本含义但影响评价语力的,属于间接道德评价,予以标注;“积极悔罪”“主动交代”等由于限定词的肯定价值取向,标注为积极评价语;“严重不负责任”“极其恶劣的影响”等由于限定词的否定价值取向,标注为消极评价语。此外,由于“有的案件裁判依据为公序良俗和背后隐含的道德背景”,直接道德评价语并不多见,间接道德评价成为裁判文书的主要道德表征形式。下文将着重在积极与消极、历时与共时维度上对裁判表达的道德评价语进行描摹。(二)总体分布与历时走势在借助I C T C L A S系统分词,并经由人工独立标注、重复标注、参与人员检验后,对各库词汇总数和道德评价词数统计如下:101杨伟清:后果、动机与意图:论密尔的道德评价理论,人文杂志,2 0 2 1年第4期。J.S.M i l l.J a m e sM i l lsA n a l y s i so f t h eP h e n o m e n ao f t h eH u m a nM i n d.M i s c e l l a n e o u sW r i t i n g s e d.,J o h nM.R o b s o n,T o r o n t oU n i v e r-s i t yP r e s s,1 9 8 9,p p.2 5 2-2 5 3.姜涛:道德话语系统与压力型司法的路径选择,法律科学,2 0 1 4年第6期。施光:刑事判决书的态度系统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 0 1 7年第6期。韩东屏:论社会性道德评价及其现代效用,中州学刊,2 0 1 8年第6期。杜健荣:论司法判决中道德话语的运用偏差及其校正,民主与法制,2 0 1 7年第5期。赵朝琴:司法裁判的现实表达,法律出版社,2 0 1 0年,第1 1 7页。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刑事案例子库,h t t p:/h f f g c 6 a e 4 b f b c d e 7 b 4 9 9 c s u f w w o u f p n o n x 6 w n 6.f f h x.l i b p r o x y.r u c.e d u.c n/c a s e.赵朝琴:司法裁判的现实表达,法律出版社,2 0 1 0年,第1 1 1页。表1 各库词汇总数及道德评价语使用情况总词汇数道德评价词积极道德评价/占比消极道德评价/占比道德评价标准词频(*1 0 0 0)库13 0 2 3 45 0 41 2/2.3 8%4 9 2/9 7.6 2%1 6 7库23 2 6 2 72 7 82 6/9.3%2 5 2/9 0.7%8 5库34 8 1 7 33 7 35 3/1 4.2%3 2 0/8 5.8%7 7库46 3 5 6 64 0 92 0 3/4 9.6%2 0 6/5 0.4%6 4 表1显示,道德评价语在所有库中均有分布,标准使用频次分别为0.1 6 7、0.0 8 5、0.0 7 7、0.0 6 4,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主要源于消极评价的递减。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积极评价的递增,库2、库3的增幅均在5%左右,库4增幅高达3 5%,这使得库4中的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在总量上基本持平。图1更直观地展示了这种历时变化:道德评价词较明显的降幅出现在1 9 8 1-1 9 9 2年,1 9 9 3-2 0 1 2年近二十年相对稳定,2 0 1 3年又开始缓慢下降,该趋势与消极评价的减少相一致,与积极评价的增多不一致。1 9 8 1年以来的三十余年,消极评价的数量远远多于积极评价,主要起批判的司法辅助作用。近年来,积极评价明显增多,似有与消极评价平分秋色的趋势,这一现象值得关注。(三)高频词与语言风格为了发现哪些道德评价“既高频出现,又能够体现特定文献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笔者对消极和积极道德评价语进行了高频词提取,见表2。积极道德评价以副词、形容词为主,“如实”“积极”“主动”等样态限定语频现度较高,常见搭配为“如实供述”“积极悔罪”“主动交代”等,积极语义倾向明显;消极评价词使用较为灵活,行为动词居多,如“伙同”“诬陷”“指使”“煽动”,且多为粘宾动词,往往受副词修饰,用以突出对案件当事人及其行为的斥责。频度副词如“严重”“特别”“多次”“巨大”等表现活跃,语言风格较犀利。表2 消极、积极高频道德评价词前1 5位N o.N e g a t i v eF r e q.S t a t.P o s.N o.P o s i t i v eF r e q.S t a t.P o s.1严重1 4 81 1.5A d j.1如实4 62 8.8A d v.2伙同9 87.6V.2悔罪2 11 3.1V.3指使7 35.7V.3积极1 71 0.6A d v.4诬陷7 05.5V.4好1 61 0.0A d j.5明知5 94.6V.5主动1 48.8A d v.6多次4 33.3A d v.6轻微63.8A d j.7迫害3 72.9V.7显著63.8A d v.8特别3 42.6A d v.8不大63.8A d j.9巨大2 92.2A d j.9较好53.1A d j.1 0恶劣2 92.2A d j.1 0自动53.1A d v.1 1残忍2 92.2A d j.1 1自愿42.5A d v.1 2煽动2 92.2V.1 2较轻21.3A d j.1 3伪造2 72.1V.1 3较小21.3A d j.1 4骗取2 31.8V.1 4小10.6A d j.1 5挥霍1 61.2V.1 5真诚10.6A d j.(四)罪名类别的关联性表征刑事裁判结果关乎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法官也会“努力建立一种支撑判决结论的外部链接,以社会公201马创新,陈小荷:文献中的词型分区规律与高频特征词的发现,语言文字应用,2 0 1 8年第3期。众的反应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