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动性创造、监管与系统性银行危机_段月姣.pdf
下载文档

ID:2717895

大小:1,014.90KB

页数:1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流动性 创造 监管 系统性 银行 危机 段月姣
南 开 经 济 研 究 NANKAI ECONOMIC STUDIES2022 年 第 12 期 No.12 2022 DOI:10.14116/j.nkes.2022.12.003 45 流动性创造、监管与系统性银行危机段月姣 李欣明 刘澜飚 康润琦 摘 要:本文使用 19982011 年期间 93 个国家和地区 1043 个观测值,运用 Logit 模型作为主要研究模型探究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导致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以及银行监管是否会抑制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银行在创造流动性的过程中会增加自身风险,从而增大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具体而言,资产端创造过度的流动性以及表外业务创造的过度或过低的流动性均会引发系统性银行危机。该结论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强资本监管可以适度降低因流动性创造而产生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概率。据此,本文认为,在促发展、防风险的有机统一过程中,引导银行创造适度规模的流动性,并结合稳定的监管政策,是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关键。关键词:系统性银行危机;银行流动性创造;监管;风险防范 一、引 言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筹码。实体经济与金融存在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 201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认为,银行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两个重要角色创造流动性和转换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本质是释放银行个体的流动性以刺激金融系统的循环,但也因此使自身暴露在不同类型的风险中,从而产生严重的负外部影响,更有甚者可能引发银行倒闭,造成系统性银行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因此,致力于有效提升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研究,既是疏通金融进 段月姣,南开大学金融学院,E-mail:;李欣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E-mail:hengqian_li ;刘澜飚,南开大学金融学院,E-mail:;康润琦(通讯作者),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2203115、72103106)、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1YJC790067)、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项目(ZX20220073)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122021284)的支持。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论和建议,文责自负。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政府网()2017 年 7 月 15 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并讲话,中国政府网 2019 年 2 月 23 日。段月姣、李欣明、刘澜飚、康润琦:流动性创造、监管与系统性银行危机 46 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关键,又是深化中长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必要途径,极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强化金融监管成为国际范围内的共识,金融监管的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针对“大而不倒”的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完善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规则,强化并提高了此类银行的审慎监管标准,并在风险管理、治理架构、内部控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限制条件。同时,我国也通过系统性评估,认定了19 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并实施附加监管,从而增强了大银行的经营稳健性,便于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复杂多变。因此,如何使各国银行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共生、竞争与健康发展,成为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焦点。银行在行使其流动性创造的职能过程中,会调整自身的资产结构状况,而这种行为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内在稳定性和脆弱性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回顾近 20 年来全球各国金融实践的经验可知,不同监管政策的实施会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最终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产生影响。流动性创造与系统性银行危机的产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Acharya 和 Naqvi(2012)认为,流动性的过度累积是危机发生的前兆。Thakor(2005)指出,过多的表外流动性创造会使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易引发系统性银行危机。Berger 和 Bouwman(2017)的研究证实了银行流动性创造与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然而,目前大多数关于系统性银行危机的研究仅集中于对宏观经济变量的探讨,如 GDP 增长、国际收支和实际利率等(Demirg-Kunt 和 Detragiache,1998;Von Hagen 和 Ho,2007),而涉及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美国,且国际范围内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因此,有必要扩大研究范围,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探究系统性银行危机与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这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出发,以系统性银行危机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监管政策执行下银行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影响。本文以世界范围内 93 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借鉴 Berger 和 Bouwman(2009)所提出的最优流动性创造测度方法(“cat fat”)对流动性创造进行测度,将流动性创造数据与Laeven 和 Valencia(2013)提供的国际银行危机数据库相结合,并添加各国经济智库(EIU)、世界发展指标(WDI)、国际金融统计(IFS)数据库作为控制变量库,最终样本包括 19982011 年期间 93 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 1043 个观测值。遵循 Demirg-Kunt和 Detragiache(1998,2002)的方法,使用 Logit 模型作为主要研究模型进行分析。本文探究多国及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与系统性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考虑不同监管政策下 Berger 和 Bouwman(2009)提出了 4 种流动性创造指标:“cat fat”“cat nonfat”“mat fat”和“mat nonfat”。由于数据限制,他们将贷款分为两类,一类是“cat”,基于类别进行划分;另一类是“mat”,基于期限进行划分。“fat”和“nonfat”分别指包括表外活动或不包括表外业务。Bankscope 数据库(2016)提供了银行 19862015 年的财务数据。由于有过多缺失值,我们排除了 19861998 年的数据。Laeven 和 Valencia(2013)的银行业危机数据截止于 2011 年。南 开 经 济 研 究 NANKAI ECONOMIC STUDIES2022 年 第 12 期 No.12 2022 47 银行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影响,丰富了相关理论及传导途径的研究,弥补了该领域的相对空白。与期望相同,我们发现,银行流动性创造是系统性银行危机产生的潜在决定性因素,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累积可能引发更多的系统性银行危机。具体而言,这些影响分别通过资产和表外渠道产生。通过加强监管(如加强资本监管)可以适度削弱银行流动性创造对银行业危机的影响。这与 Berger 和 Bouwman(2013)的发现一致,即资本有助于提高危机背景下银行的生存几率。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为以下两点:第一,既往文献认为,商业银行在向经济体提供流动性的过程中会使自身的流动性风险增加,从而导致诸多银行危机产生,即银行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自身流动性的匮乏(Kindleberger,1978;Friedman 和 Schwartz,2008)而非无力偿债的违约。本文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实证检验了银行流动性创造是引发银行危机的潜在决定因素。具体而言,资产端创造过度的流动性以及表外业务创造的过度或过低的流动性均会引发系统性银行危机。第二,本文研究证实,商业银行在不断创造流动性的过程中,使得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上升,但通过适当调节金融监管措施,可以有效抑制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银行危机的负面影响。二、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说(一)银行流动性创造与系统性银行危机 金融中介理论表明,银行在经济体中承担两个重要职能转换风险和创造流动性(Bryant,1980;Diamond 和 Dybivg,1983)。发达的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刺激作用,而失序的银行体系可能加速危机的传播(Thakor,2015)。大量研究证实,宏观经济疲软、国际收支问题、显性的存款保险(Demirg-Kunt 和 Detragiache,1998、2002;Von Hagen 和 Ho,2007)以及私人和政府债务的增加(Reinhart 和 Rogoff,2009)等,是引发系统性银行危机的重要因素。国内学者王道平(2016)发现,利率市场化抑制了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而存款保险制所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是系统性银行危机产生的关键。颜色等(2020)探讨了当银行危机发生时政府是否应该实施干预。其通过历史文献研究分析得知,政府干预促进了银行业相关信息的公开,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恐慌和挤兑事件发生的可能。张智富等(2020)以跨境金融关联为视角,证实宏观审慎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性银行危机事件的发生。流动性创造与系统性银行危机产生的关系紧密。Berger 和 Bouwman(2017)发现,当总流动性创造激增时,往往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二者间的内在关系,Acharya 和 Naqvi(2012)认为,当银行创造过剩的流动性时,极易产生相关资产的价格泡沫,从而引发银行倒闭事件,因此流动性的过度累积是危机发生的前兆。Thakor(2005)指出,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会基于声誉考虑,做出较为激进的表外决策,从而 段月姣、李欣明、刘澜飚、康润琦:流动性创造、监管与系统性银行危机 48 呈现出更多的流动性创造,易引发系统性银行危机。孙莎等(2014)证实,较高的流动性创造会使得银行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基于上述论点,我们提出如下假说。假设 1:银行流动性创造总体越高,未来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概率越大。(二)金融监管干预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地金融监管机构迅速将重点从监管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转移到金融系统层面的风险监管之中,使得监管框架也有所改变,从微观审慎转向宏观审慎。强有力的监管有助于保护信贷供应,防止产生银行挤兑,加固银行体系发展,避免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Hoque 等,2015;Fratzscher 等,2016)。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可以帮助银行吸收风险,因而资本结构较强的银行可以避免变现流动性差的资产,以满足存款人的流动性需求,维持银行的稳定发展(Berger 和 Bouwman,2013)。谢平和邹传伟(2010)阐述了对金融监管改革的认识,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可以从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期限转化和流动性等 9 个方面着手。梁琪等(2013)通过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识别,证实监管部门有必要同时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进行监管。现有文献也发现,监管干预是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Berger 等,2016、2020、2021、2022;李明辉等,2014;吕思聪,2018;郭晔等,2018;刘妍等,2020;项后军和周雄,2022)。综上所述,金融监管是抑制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的重要调控手段。因此,探究监管干预能否有效减少因流动性创造诱发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本文对监管干预进行了检验并提出如下假说。假设 2:有效监管手段能适度减缓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影响。三、变量定义与研究设计(一)变量定义 为探究银行流动性创造与系统性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 19982011 年的数据集。其中,系统性银行危机(Banking Crisis)数据源自 Laeven 和 Va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