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匠哲——赵宋光本体论思想拾微_王少明.pdf
下载文档

ID:2717633

大小:1.57MB

页数:1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9-1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代 赵宋光 本体论 思想 王少明
一代匠哲赵宋光本体论思想拾微王少明胡先晖提起赵宋光,可能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冠在他身上的一串头衔,而是“奇才”“怪才”“全才”这一类形容词。的确,对赵宋光来说,似乎难以用什么“家”来概括他的学术定位和成果。他的大学生涯从哲学系开始,在作曲系结束;他跟别人谈论音乐,别人却说他应该去研究原子 弹;他长年任教于音乐学院,但是却又规划着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案他就像是刘伶在酒德颂里所描述的“大人先生”,视“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在思想的大地上恣意穿行,让人难以寻见他穿行的足迹。赵宋光的思想道路是从他在哲学和音乐之间摇摆的人生 开始的。年月日,赵宋光生在浙江湖州一个基督教家庭,尽管从小濡染 在宗教氛围中,他却从高中起被马克思主义吸引,还在苏州参加过一个名叫“群社”的秘密进步组织,组织被破获后,他在闲居时读到了陈澧的声律通考。岁开始学钢琴的赵宋光在音乐上原本已有着良好的天赋和基础,声律通考的出现不仅打开了赵宋光研究律学的大门,而且启发赵宋光自创了“律吕键盘”,其原理是赵宋光用中 国传统律学中的“律吕”观念(“六律”和“六吕”间的上下交错,形成了一个“阴阳调和”的结构)对钢琴进行“平均化”的改进,这是一种针对演奏的简化改进。这个发明在他大学毕业之前终于安在了一台钢琴上,发出了声音,还在 年被人民日报报道了。年月,赵宋光选择北大哲学系,从胡世华和胡绳两位老师那里,他对逻辑学和辩证法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开始思考如何以形式逻辑的方式去发挥本文系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项目:“赵宋光学术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王少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教授,“赵宋光学术研究中心”主任。胡先晖,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赵宋光学术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马克思主 义美学研究辩证法的内涵,以建立辩证法的规律。他还与长自己一岁的师弟李泽厚成为终身密友。同时他爱“奇谈怪论”的独异个性已经露出萌芽,他的导师贺麟曾向系里反映:“赵宋光这人提的问题都是一些非哲学非科学的问题。”?大二时,因为在音乐上突出的潜质,赵宋光接受了胡世华的建议,转学 到燕京大学音乐系,次年又于全国“院系大调整”中进人了中央音乐 学 院作曲系。受燕大系主任许勇三老师影响,赵宋光开始学习 中 国传统音乐,并且开始涉足民族音乐学,按他自己的说法:“我对世界各地的音乐,也就是对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格外关注。”这一切,都已经在预示着一位民族音乐学家的诞生。年,赵宋光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毕业后赵宋光一边围绕着音乐展开工作,一边却开始了哲学的论述。他认真阅读马列和黑格尔的著作,并从哲学的基 础上出发写出 了音乐美学的 名篇试论音乐艺术的形象性。赵宋光从马克思著作中提炼出的“工艺学”角度,提出 了音乐艺术是以“比拟”的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观点,并与李泽厚产生了重要的论辩,李泽厚批评赵宋光的“工艺学”是“机器人哲学”,并认为他的“人类学本体论”是“危险”的。尽管现已无法知道李泽厚当时有没有改变过想法,在学术生涯的晚期,李泽厚将他的最后一本 书命名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可见李泽厚至少是部分接受了赵宋光所称的“人类学本体论”观点,而接受的开始,应该是那次有关“先有劳动还是先有人”大讨论。一、“丹顶鹤”:“人类学本体论”的哲学意象在世纪年代间 的 中国,围绕恩格斯的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发生了著名 的有关“劳动”与“人”之间的先后顺序及关系 的大讨论。恩格斯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针对这个观点的争论,都是在肯定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争论的焦点在于“先有 劳动还是先有人?”以及由此衍生的有关劳动的定义以及人猿界限的问题。赵宋光在仔细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抓住了“生产力”这个关键点,他指出,马克思在观察人类的历史进程后,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而生产力上升的“原点”就是人类向“超生物”物种进化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产生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被动的自然选择,而是人的主动选择。在这一思想前提下,赵宋光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观点“人类学本体论”,他把这个观点告诉了李泽厚。可赵宋光、李玫:跨越?会通?超越一赵宋光先生访谈录,文艺研究 年第期。刘红庆:耀世孤火:赵宋光中华音乐思想立美之旅,济南:齐鲁书社,年,第页。书评与会议综述赵宋光、王少明:瞧,宋光这个人赵宋光口述史(二),岭南音乐年第期。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页。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卷,北京:人民 出版社,年,第页。刘红庆:耀世孤火:赵宋光中华音乐思想立美之旅,济南:齐鲁书社,年,第页。刘红庆:耀世孤火:赵宋光中华音乐思想立美之旅,济南:齐鲁书社,年,第 页。能是李泽厚内心还对这个观点有一丝犹豫和疑 惑,因此他劝赵宋光不要在当时提出来,他认为“这种提法是很危险的”?。赵宋光并没有理会,他继续循着“生产力”的路径,开始探寻这条路径上前进足迹中的共性,他找寻到的答案,是一只象征着“人类学本体论”的形状极美的“丹顶鹤”。这只“丹顶鹤”最有创造性部分是“工艺学”,它代表着丹顶鹤的其中一只翅膀。“工艺学”一词源于拉丁文“”,在世纪时,约翰?贝克曼在德语学术界第一次使用了这个术语。马克思在多个阶段,尤其是在资本论的写作阶段,曾反复对贝克曼等人的著作进行了大量的笔记和摘录。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工艺学”一词也多次出现,其中具有总结意味的一句出现在一处脚注中:“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 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赵宋光注意到的是同样出自资本论第一卷的另外一个脚注:“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劳动者)的活动器官,他把这种器官加到他身体的器官上,不顾圣经的训诫,延长了他的自然的肢体。”?笔者认为,这两句话,一句阐明了工艺学的由来(即所谓“利用自然物对肢体的延长”),一句指出了工艺学在人的一切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这两句的相互映衬,可说构成了赵宋光“工艺学”基本观点的来源。赵宋光认为:生产力,就是作为物质的材料,也 就是我们后 来 翻译为“物质”的这个词。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面也讲到过,就是“质料因”。马克思就是抓住“质料因”来解释人类发展的历史,也 就是生产力 的结构,它的核心就 是人的活 动,是人使用工具的能动 活动,还有就 是变革工具的创造者。?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因”往往会被认为是一个惰性因素,但是在赵宋光的工艺学观点看来,“质料因”中含有人的主动选择以及可不断上升和进化的“内能”,也就是说,所谓“延长了他的自然的肢体”,就是人内在的“质料因”的外化过程及其结果,并在其中形成的使用制造工具的实践活动。赵宋光指出,“工艺学根本的东西是什么?是微观的很多结构,包括人的思维方式”?,而工艺学意义上的结构的进展,实际上也推动着人的内在结构的不断完善,这也就表明,使用 和制造工具的马克思主 义美学研究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物质和精神 活 动以及产品,既是人类走出洪荒的钥匙,也是航向未来的风帆。?有关工艺学的讨论构成了赵宋光“人类学本体论”的驾驭论,它是和认识论并驾齐驱的。在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容易陷人这样的误区:将认识论的问题意识与存在的问题当作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认识斩断了认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实践,使认识论中的两个基本角色在舞台上毫无交集,人作为认识主体的地位也连带被取消了。而在赵宋光的定位中,人是一个主体,认识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和符号是手段,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客体,认识论仅仅是一个相对静止的模型,它提供了一个视角上去观察主体、手段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因此赵宋光更为关注的,是与认识论对称的另外一个方面,也就是一个有关三者 动态连接并 产生变化的领域驾驭论。“驾驭”一词是从“实践”一词中来的。“实践”在马克思的哲学中,一直是一个带有本体论意义的范畴,但这个位于最高位置、处于恒动之中的核心范畴却 在长期使用中被相对静止和机械的认识论所窒息,成为认识论的附庸,并在“必然”和“自由”间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一来,人的活 动也变成了只有“盲从”和“盲动”两种选择,“实践”的意义荡然无存。赵宋光正是着眼于调整这样的错误理路,将“驾驭”的概 念引人“实 践”的观点中,赵 宋光称之为“广义的实 践”,即“主体有目的地通过中介输出一定形式的能量或信息以 引起物质形态或信息状态发生从不合目的转向合目的 的变化”?。赵宋 光将“驾驭论”一词英 译为“”,其中的词根“”出自希腊语“,意为“操舵员”。赵宋光通过这样的一个英文词汇,十分形象地阐 明了“驾驭论”的本质以及与认识论视野下的“实践”的不同。人作为 驾驭的主体进行目的性活动时,客体往往不是每次都能完全地实现主体所要求的目的,如在大海行舟,总会碰到无法预计的风浪一样,常会被一些未被主体所预料的因素干扰而对目的的实现形成阻碍。面对这些有关工艺学哲学 的观点提出后,李泽厚直接饥讽其为“机器人哲学”,认为 这是在否定人的存在,但是赵宋光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人类学本体论”和“工艺学哲学”的根本观点,已经不需要再跟李泽厚争 论,而李泽厚也在 年间与赵宋光的一次合作中,渐渐接受了“人类学 本 体论”的观点,他们的合 作 成果,就是论文论从猿到人的过渡期。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指出 了从猿到人过渡 的开始,是专门使用工具的器官一手的形成,并且不断地使用手进行大量的使用工具的活动,也因此产生了大量使用工具的经验,心理结构开始日渐复杂。然后,人需要传递这些经验,这样就让原来传递信息的声音开始传递具有“超经验”性质的目的性信息,语言开始出现。在语言的帮助下,人 开始根据这些记录 下来的信息进行制 造工具的实践,这样,猿就完成了向人的过渡。这篇文章从本体论的角度正面回答了当时争论的“先有劳动 还是先有人”问题,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无论是人还是劳动都不是突 变 而来的,是不同阶段和层次的 劳动接力 造就了“人”的诞生。(详见方耀:论从猿到人的过渡期,古 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年第期,以及 赵宋光、王少明:瞧,宋光这 个人赵宋光口述史二,岭南音乐年第期)赵宋光:赵宋光文集(第一卷),广州:花城出版社,年,第页。书 评与会议综述挑战,作为主体的“操蛇员”必须要运用更为高超的技术,通过“舵”这个中介去克服这样的危险和超越以往的实践经验,才能让“航海”的活动也就是主体的驾驭活动避免覆灭,向着更为深远而宽广的方向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如在航海前关注风向和潮汐一般,主体也会在驾驭活 动中开始有意识地选择、利用以及保持客体的某些固有属性,以符合自身驾驭活动的永续存在的目的。虽然赵宋光更加重视驾驭论,但是在他看来,认识论和驾驭论并非“一高一低”的一对矛盾,而是“互为条件、互为成果”的互相对称的两侧。因此,他也主张在确认两者的独立性的前提下肯定两者之间存在的“镶嵌”结构。它们构成了赵宋光“丹顶鹤”的双翼。而丹顶鹤的双脚和身体则分别是“自然本体论”和“人类本质论”。赵宋光坚持关于“存在”的本体论是“第一哲学”,但是他并没有将有关“人”的本体论和有关自然的本体论对立起来,而是凭借着他对从猿到人的过渡过程的梳理?,以这一过程为分界线,将两者分置于前后两个时间位置。在前者称之为“自然本体论”,这是被大部分的哲学家忽略或者是不承认的。他们常常认为本体论是一种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活动,离开了人的思想,也就如病毒离开了宿主,马上就死亡了。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没有自然的存在,那人这个思维的主体还能存在吗?或者用赵宋光的说法:“就本体论作为哲学理论而言,是人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就所探讨的那个自然界而言,那里面还不存在人。”?时至今日,关于地球和古生物的研究依然蓬勃,航天器依然遨游在无尽的深空,试图寻找宇宙 和生命起源的奥秘,这些现象都让对“自然本体”的否定显得尴尬而滑稽。因此,赵宋光认为,哲学之根应当立于自然的土地中。而“人类本质论”则与对人与自然关系 的思考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直接相关。要探讨“人类本质”的问题,前提是必须承认“人”这个小宇宙 与自己所生存的大宇宙之间的相关性。从马克思的实践观角度来看,人的创造性实践将人和他眼前的客观世界连接,而客观世界也就成为实现自身目的 的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