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可视化
沉浸
游戏
数字
新闻
美学
实践
逻辑
天平
第 56 卷第 1 期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56 No 12023 年 1 月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Jan 2023收稿日期:2022 10 1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编号:20ZD318)作者简介:何天平(1991),男,浙江嘉兴人,广播电视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视听传播理论与实务、数字媒体文化。可视化、沉浸化与游戏化:数字新闻美学的实践逻辑何天平1,2(中国人民大学 1 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 新闻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伴随着数字新闻的崛起,近些年对新闻美学的探讨又重新升温。着眼于建立情感连接和增进用户体验的目标,数字新闻的美学实践形成了可视化、沉浸化、游戏化三种主导性逻辑。三者分别强调着数据导向的深度视觉化法则、情感导向的“非虚构”体验形式、关系导向的介入式审美机制,从中提取出的演化趋势在于:作为审美对象的数字新闻,致力于塑造一种具有深度视觉性、泛在体验性和全面介入性的信息生态;伴随数字新闻实践凝聚更为丰富的审美经验,一系列关乎形式、连接与体验的行业标准与伦理法则也会不断成型,进而对推进数字新闻发展带来启示。关键词:数字新闻;新闻美学;可视化;沉浸化;游戏化中图分类号:G210 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 579(2023)01 0083 09Visualization,Immersion and Gamification:Practical Logic of Digital Journalism AestheticsHE Tianping1,2(1 Research Center of Journalism and Social Development;2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digital journalism,the discussion of journalism aesthetics has heated up a-gai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oal of creating emotional connections and enhancing the user experi-ence,the aesthetic practice of digital journalism has formed three kinds of dominant logic:visualiza-tion,immersion and gamification They respectively emphasize the data-oriented deep visualizationlaw,the emotion-oriented“non-fiction”experience form,and the relationship-oriented interventionalaesthetic mechanism,from which we can extract from the evolutionary trends:the evolutionary trendsare as follows:as an aesthetic object,digital journalism is committed to shaping an information ecolo-gy with deep vision,pervasive experienc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with the practice of digitaljournalism gathering richer aesthetic experience,a series of industry standards and ethical laws rela-ting to form,connection and experience will continue to take shape,thus bringing enlightenment to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journalismKey words:digital journalism;journalism aesthetics;visualization;immersion;gamification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美学话语的复兴在前数字时代,有关新闻与美学(aesthetics)的讨论就长期存在1。无论是对新闻小说(fictions ofjournalism)、文学新闻(literary journalism)等叙事新闻文体的关注,还是自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对非虚构文学(non-fiction literature)的借鉴和改造,都吸引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关注文学/美学话语对新闻实践的介入。在这样“另类”的新闻实践史中,一些新闻从业者不断呼吁通过提供丰富的经验细节来抵制新闻叙事的抽象化倾向,进而让人们在新闻生产和接受中“拥抱所经历的世界并获得关于真实世界的审美体验”2(p1 8)。伴随着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兴起,基于其综合性的视听属性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力的日益凸显,一部分新闻理论研究自然开始涉足诸如电视新闻的审美属性、审美功能与审美价值等一系列与美学相关的问题3,形成了“作为审美(对象或实践)的新闻”话语。但总体而言,对于作为新闻与美学之间关系的讨论,在过去数十年间还是相当克制而谨慎的,这主要源于新闻理论界和业界始终对于艺术思维介入新闻性并挑战新闻纪实传统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在主流观念中,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具有本质主义的认识论意义,因此尝试调和“真”与“美”的双重要求有可能带来新闻失去本性的风险4。这种观念的普遍化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经典新闻学理论体系对于美学话语的纳入,也时常导致那些致力于追求形式和美学创新的新闻样态受到争议。不过,伴随着数字新闻业的崛起,国内外近些年对新闻美学的探讨又重新升温。这些探讨因新闻生产与流通条件的改变而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合法性,由此促使数字新闻学理论关注与审美行为相关的面向和维度。“数字性”(digitality)赋予新闻实践以“破坏式创新”的想象空间,诸种数字技术“生态性地(ecological)”为新闻实践创设了全新的规范和要求,并促使整个新闻业态从“媒体中心主义”向更开放、更平等的网络结构嬗变5,而随之而来的“用户转向”和“情感转向”也变革性地重塑着构成人的新闻经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逻辑。基于此,“技术 文化共生论”成为数字新闻学的认识论基础6,在人的新闻接受行为与审美经验的获得之间建立了全新的、具有高度阐释价值的新关系。准确理解和充分把握这种关系,是数字时代新闻学理论发展的必需。据此,本文基于数字新闻学的阐释框架,结合对国内外前沿案例的分析,对数字新闻的三种代表性美学实践类型做出探讨,进一步提取作为审美对象/经验的数字新闻在生产实践中的一般性规律,在充分理论化的基础上,立足于新闻美学的视角阐发数字新闻业演化的基本趋向。二、情感连接、用户体验与数字新闻美学全球新闻业的深度数字化带来新闻生产实践的剧烈变革。一个由数字技术培育而来的弥散化、网络化的全新新闻生态(news ecosystem)重新配置了新闻生产的主体构成、价值规范、操作路径等各类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逻辑。这不仅重新界定了技术与新闻实践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新闻固有的含义,以及新闻与其他社会范畴产生关联的方式7。“生态化”路径所发挥的强有力的构造性作用,促使我们去认真审视植根如此土壤的新闻网络建构何以可能。区别于传统新闻业由新闻从业者/机构主导建构的信息网络,数字技术基于其可供性(affordances)为新闻业制造了一个全新的“行动者 网络”8,作为“环境”的数字新闻生态对于流动其中的各类新闻行动者及其行动模式具有强劲的规训或激发作用;而用户(users)无疑在其中构成一个至关重要的行动者主体,对其行为逻辑的把握亦为我们重新评估数字时代新闻的社会角色、功能和影响提供关键依据。换言之,最终决定新闻形态的不再仅仅是新闻生产者的意志,而是包括生产者和用户在内的所有新闻实践主体一同参与的“共创”。变革之下,一个高度情感化的数字新闻生态呼之欲出。构成新闻网络的各类新闻行动者“越过传统边界”的深度交互9,所产生的情感联系比以往更为强有力。数字新闻业对这种新生态做出回应的方式体现为将对人的情感需求的考量充分纳入生产实践,并不断探索如何创造性地组织新闻事实的传48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达(例如新闻的“故事化”)而不仅仅是传播新闻事实,来实现与用户之间建立牢固、紧密的情感关系。从“情感连接”的机制出发,曾被经典新闻生产理念奉为圭臬的客观性法则得到解构和重构,情感公众(affective publics)的形成亦令人们无法继续简单以“客观 主观”的二元逻辑对新闻的品质和价值做出判断10(p115 120)。既然新闻的形态及意义不再由新闻从业者/机构所单独决定,那么整合和控制新闻业的诸种规范性话语也理应被重新界定,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作为新闻重要行动者的用户的参与性;也即,建构数字时代新闻观念的基本逻辑,取决于日益“开源”的新闻评价话语在生产与流通的语境中是如何被理解并被赋予准确意涵的。当客观性、真实性等观念从本质主义的认识转向一系列操作性的概念,以“情感”为骨架的新闻生态中的各类行动者便会对什么是客观、什么是真实等问题开展协商。在这一过程中,新的行业经验被理论化并纳入考量,源于大众心理和精神需求的一系列话语会介入对生产机制的评判,一些曾被视作“异端”的价值标准(比如“新闻应该是美的”)也有可能被重新评估。这就为我们探讨新闻与美学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正当性空间。新闻业重新审视情感性之于新闻网络构建的重要价值,这带来一系列关乎新闻生产实践观念变革的探索。从情感连接角度思索新闻联系大众、建构社会现实的可能路径,意味着在“呈现什么新闻”之外还应同时重视“如何呈现新闻”这一关键命题。置身于数字化进程之中的新闻业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注重用户需求,以创造“用户体验”为目标的数字新闻生产转型机制也就日益具有了合法性 这既是“数字性”给新闻业带来的机遇,也是技术话语融入“新闻性”意涵的一种方式。在数字时代,人们因为互联网技术提供的自主性和丰富选择而倍加期待个性化、友好性的服务和内容11(p1),重视为用户的体验和需求赋予观念上的正当性是建构数字新闻生态的一种内在要求,所有新闻生产主体都要更加注重洞察并贴近用户的观念、态度、行为逻辑,让用户行为以更恰当、更可见的方式介入新闻乃至信息生态的塑造,推动一种参与性专业文化的形成。而“情感化”则是促进数字新闻用户体验增益的重要实践路径,用户的心理及其变动应当在新闻实践中被充分感知并加以重视、凸显12。于是,自然而然地,通过准确锚定用户共通的情感需求而被创造出来的、旨在强化新闻体验的“美学构造”,就成为提升数字新闻传播效能的一个突破口。着眼于建立情感连接和增进用户体验的目标,重新思考新闻美学的观念及实践便显现出其必要性。近些年,也有学者提出以艺术性新闻(artistic journalism)作为数字新闻美学实践的关键路径,主张探索新闻与艺术融合的可能方式并据此将新闻工作视作一种兼有审美功能的信息生产实践,并从经验和逻辑出发提出创造力和真实性其实并不矛盾13。毫无疑问,数字媒体崛起为新闻美学具体实践方式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这主要表现在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