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有为
董仲舒
孟子
荀子
弟子
关系
认定
及其
原因
魏义霞
第 25 卷 第 2 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25,No.2 2023 年 4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Apr.2023 康有为对董仲舒与孟子、荀子和孔子 亲授弟子关系的认定及其原因 魏 义 霞 (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 要:康有为对董仲舒的推崇具有多个维度和复杂原因,这一点从他对董仲舒与孟子、荀子和孔子亲授弟子关系的认定中直观体现出来。康有为彰显董仲舒与孟子、荀子的关系,尤为强调董仲舒的思想源于荀子,并在这个前提下声称董仲舒的思想超越了孟子和荀子,成为孔子之后一人。与此同时,康有为拉近董仲舒与孔子亲授弟子之间的关系,断言董仲舒的思想源于孔子亲授弟子。康有为对董仲舒与孟子、荀子和孔子亲授弟子关系的认定,目的是提升董仲舒在孔子后学中的地位,借助董仲舒的思想阐发自己的孔学观。关键词:康有为;董仲舒;孔子;孟子;荀子;弟子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23.02.003 作者简介:魏义霞,女,安徽濉溪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ZD053)中图分类号:B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23)02-0020-06 收稿日期:2022-09-16 康有为审视、评价国学人物遵循一个统一而不变的原则,那就是:英雄全凭出身。正因为如此,康有为对国学人物的审视、解读侧重身份归属和传承谱系,并以身份归属和传承谱系厘定他所提及的众多国学人物的学术地位,进而对他们予以臧否评价。一方面,从其不惮其烦地辨析、厘定身份归属的角度看,康有为视界中的董仲舒属于例外相对于对董仲舒思想的全面挖掘、深入发挥乃至过度诠释来说,康有为对董仲舒身份归属的探究、追溯显得单薄。另一方面,康有为对国学人物的关注有一个惯例,即试图通过学术传承界定其身份归属,勾勒其传承谱系,由此厘定其学术地位。康有为对董仲舒亦如法炮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康有为视界中的董仲舒带有鲜明的康氏范式。一、董仲舒与孟子、荀子 或许是董仲舒的大儒身份毋庸置疑,康有为对董仲舒的审视并不像对待他所提及的大多数国学人物那样反复辨明身份归属,而是侧重董仲舒的理论来源和思想渊源。在此过程中,康有为努力凸显董仲舒与荀子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康有为一而再、再而三地断言:读深察名号篇,知董子传荀子之学,不传孟子之学。1188 今一切名物皆孔子正之,故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荀子有正名篇,与董子相表里也。今欧人论理学出于此。1398 荀子:性者,本始质朴也,即天质之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即王教之化也。故刘向谓:仲舒作书美荀卿也。然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乃孟子之说,则辨名虽殊,而要归则一也。1386 通过对董仲舒包括语言学、逻辑学(康有为称之为“论理学”)和人性论等诸多领域思想的考察,康有为得出了董仲舒传荀子之学而不传孟子之学的结论。康有为之所以下如此断语,所依据的文本是第 2 期 魏义霞 康有为对董仲舒与孟子、荀子和孔子亲授弟子关系的认定及其原因 21 春秋繁露的深察名号篇和荀子的正名性恶诸篇。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对圣人发天意而制名号的论证,康有为将此篇与荀子书中的正名篇相提并论,目的是从正名的角度论证董仲舒与荀子思想的渊源关系。具体地说,康有为认为孔子的正名思想属于逻辑学,荀子正名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两篇便是对孔子逻辑学的传承和发挥。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性论方面,康有为尽管承认董仲舒的人性、教化思想因袭孟子的思想而来,然而,从总体上说,他却肯定董仲舒的人性论与荀子一脉相承,并且搬来了刘向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康有为突出孟子、荀子在孔子后学中的地位,将两人比喻为孔门之龙树、保罗,进而誉为孔学在战国时期的“二伯”。在肯定孟子、荀子是孔门“二伯”的前提下,康有为将董仲舒的思想与两人直接联系起来。这表明,康有为肯定董仲舒是孔子后学。问题的关键是,康有为极力拔高董仲舒在孔学中的地位,甚至不惜通过打压孟子、荀子而突出董仲舒在孔门中的显赫地位。下面的论断在康有为那里绝非个案:繁露传先师口说,尊于荀、孟。1187 董子微言大义,过于孟、荀。1188 董子传微言过于孟子,传大义过于荀子。1204 依据康有为的说法,孔子的思想从传播的角度看分为口说与文本,口说传承微言大义,“择人而传”,是孔子的高级之学;文本“日以教人”,是孔子的低级之学。孟子传承微言大义,荀子则以传承文本为主。在这里,康有为却抛开了孟子,转而声称只有董仲舒传口说。这意味着只有董仲舒传承了孔子的微言大义,也从传承孔子思想的角度既坐实了董仲舒的孔子后学身份,又使董仲舒的地位得以空前提升。在这个前提下,康有为断言董仲舒“尊于”“过于”孟子和荀子也就不言而喻了。问题到此并没有结束,沿着董仲舒胜于孟子和荀子的思路,康有为进一步宣称:“孔子微言大义,至董子始敢发挥,汉朝孔学已一统,人皆知尊孔子也。”1188依据这个说法,孔子的微言大义直到董仲舒那里才开始被发挥出来,这意味着包括孟子、荀子在内的董仲舒之前的孔子后学都不谙孔子的微言大义。不仅如此,董仲舒还率先对孔子的微言大义进行发挥,并且由于方向正确而收到最佳效果使孔学在西汉得以一统。从董仲舒开始,或者说,由于董仲舒的发挥和功劳,人人皆知尊奉孔子,也就是开始奉孔子为教主。与此同时,康有为宣称:“汉之义理者董仲舒。”1197这就是说,汉代在义理之学方面,首推董仲舒。在此基础上,康有为指出,与在微言大义方面的情形一样,董仲舒在义理之学方面超过了孟子和荀子。这用康有为本人的话说便是:“董子穷理过于荀子,荀子过于孟子。”1188 至此可见,一方面,康有为凸显董仲舒与荀子思想的渊源关系,致使董仲舒与荀子而不是与孟子的关系更为密切;另一方面,在康有为看来,与其说董仲舒传承了荀子的思想,不如说董仲舒高于荀子以及孟子更为恰当。对于这一点,康有为将董仲舒誉为孔子之后一人提供了最佳注脚。二、董仲舒与孔子亲授弟子 基于董仲舒胜过孔子“二伯”孟子和荀子的认识,康有为对董仲舒顶礼膜拜,乃至情有独钟。在这方面,康有为对董仲舒的推崇甚至略过了孟子和荀子,让董仲舒直接与孔子对接。例如,康有为断言:“文王之文传诸孔子,孔子之文传诸董仲舒。”1261康有为肯定董仲舒传孔子之文,不仅让董仲舒的思想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正当性,而且预示了董仲舒在孔子后学中的地位和对孔学的贡献高于孟子和荀子。在康有为那里,肯定董仲舒直接传承孔子之文与提高董仲舒的身份地位互为表里,对于他解读、评价董仲舒的思想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康有为十分在意董仲舒传孔子之文,连篇累牍地提及这一点并极力加以渲染。下仅举其一斑:善乎王仲任之言曰:文王之文,传于孔子。孔子之文,传于仲舒。1307 论衡谓文王之文传于孔子,孔子之文传仲舒。1189 上述议论显示,康有为略过孟子、荀子,直接让董仲舒与孔子对接。这在提升董仲舒地位的同时,也意味着董仲舒最谙孔子大道。其中的潜台词是,凭借董仲舒可以窥见孔子的微言大义。这道出了康有22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为早于其他国学人物而急于通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借助对董仲舒思想的诠释而发掘孔子微言大义的原因。对于孔子的微言大义究竟是什么,康有为亮出了谜底“殷变夏,周变殷,春秋变周”。这就是说,借助董仲舒的思想,康有为将孔子的微言大义诠释为以公羊学三世说为依托的托古改制。事实上,康有为不仅肯定董仲舒的思想直接渊源于孔子,深谙孔子思想的微言大义,而且通过董仲舒直接传承作为孔子亲授弟子(“七十子”)及其后学的口说解释了董仲舒能得春秋微言大义的原因。对此,康有为解释说:董子醇儒,为公羊学,而所称春秋非常异义,多出公羊外,与胡毋生(疑为胡母生之误引者注)之传于何休全合,与谷梁家之刘向亦合,与孟子合。董子岂杜撰者哉?何君亦岂及此哉?盖皆七十子后学口传于孔子,故自然相合尔。其传春秋改制当新王继周之义,乃见孔子为教主之证。尤要者,据乱、升平、太平三世之义,幸赖董、何传之,口说之未绝,今得一线之仅明者此乎?今治大地升平、太平之世,孔子之道犹能范围之。若无董、何口说之传,则布于诸经,率多据乱之义,孔子之道不能通于新世矣。学春秋者,尤当知董子繁露、何休注多为孔子口说,七十子后学辗转传之,虽有微误,而宗庙百官之美富,可见大端。当一一理会尊重发明之。否则,虽抱公谷传文,其于春秋,犹欲入而闭之门耳。26-7 在这里,康有为虽然肯定董仲舒对于“七十子后学辗转传之”,但是,他却强调由于“七十子”受孔子亲炙,得天独厚地拥有亲闻孔子口说的便利条件。尽管“辗转传之”,董仲舒还是由于“七十子后学”而得孔子口说。这既肯定了董仲舒传承孔子口说,擅于发挥微言大义;又借助董仲舒与孔子亲授弟子及其后学的特殊关系,并以他们为中介将董仲舒的思想与孔子直接联系起来。康有为将董仲舒与七十子勾连起来,引发了两个重要的后果:第一,略过了孟子、荀子,凸显董仲舒在孔学中无法比拟的显赫地位。当然,康有为的这个做法也为他宣布董仲舒“超孟轶荀”提供了佐证。稍加留意即可发现,与七十子的联系让董仲舒在与孔子后学的直接传承中略过了孟子和荀子,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董仲舒之所以“超孟轶荀”的原因。第二,既证明了董仲舒思想是孔学嫡传,又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董仲舒由于传承口说而得孔子微言大义。在这方面,董仲舒的发挥皆是春秋的非常异义,甚至多出于春秋公羊传之外。而康有为看中的,则是董仲舒所秉持的注重发挥微言大义的公羊学立场和解读春秋的范式。在康有为看来,董仲舒的公羊学既与胡母生传于何休之公羊学、刘向之谷梁学相合,又远远超过了后者。董仲舒的地位决定了他发微春秋微言大义的春秋繁露异常重要。康有为甚至强调,对于孔学来说,董仲舒发微春秋的春秋繁露不可或缺,举足轻重,地位远远在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之上。若想洞察孔子的微言大义,如果不读春秋繁露的话,那么,无论读春秋公羊传还是春秋谷梁传都等于闭门而入;只有凭借春秋繁露登堂入室,才可能窥见孔教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至此,康有为将对董仲舒的膜拜表达得无以复加,也将对春秋繁露的推崇推向了极致。尚需提及的是,对于董仲舒与七十子以及后学之间的关联,康有为强调董仲舒高于七十子。于是,康有为说道:“孔门如曾子、子夏、子游、子服、景伯,于小敛之东西方,立嫡之或子或孙,各持一义,尚未能折衷。至于董子,尽闻三统,尽得文质变通之故,可以待后王而致太平,岂徒可止礼家之讼哉?其单词片义,皆穷极元始,得圣人之意,盖皆先师口说之传,非江都所能知也,不过荟萃多,而折衷当耳。”1330-331按照康有为的说法,孔子的思想本末远近大小精粗无所不包,孔子的亲授弟子各自继承了孔子某一方面的思想,充其量只是各传一义而已。董仲舒却既能够凭借孔子弟子得孔子口说之传,又善于折中,故而能得孔子思想之全。上述内容显示,康有为对董仲舒传承谱系的勾勒实质上演绎为对董仲舒身份的提升和张扬,无论对董仲舒与荀子以及孟子还是与七十子关系的诠释都是如此。这些既奠定了康有为挖掘董仲舒思想的前提方向,又奠定了他对董仲舒的地位认定和态度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康有为对董仲舒的后学以及思想传承涉及不多。就现有资料来看,康有为明确提到的董仲舒后学只有一位,那就是司马迁。这用康有为本第 2 期 魏义霞 康有为对董仲舒与孟子、荀子和孔子亲授弟子关系的认定及其原因 23 人的话说便是:“太史公(前 145 或前 135?),董生(前 179前 104)嫡传。”3司马迁是康有为选择的力辟异端的楷模,让司马迁作为董仲舒嫡传既提升了董仲舒的身价,又坐实了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推崇孔子,从而为康有为以史记为自己的诸多言论进行辩护提供了方便,可谓一举双得。三、发微孔学要义 康有为对董仲舒与孟子、荀子和孔子亲授弟子即“七十子”关系的认定从不同维度展开,共同表明了董仲舒在康有为诠释、利用孔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孟子、荀子的关系侧重董仲舒在孔子后学中独一无二的显赫地位,表明了董仲舒是康有为选定的孔学代言人;与孔子亲授弟子即“七十子”的关系则侧重董仲舒对孔子微言大义的阐发,为康有为借助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