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Y-T1628-2005 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704199

大小:516.50KB

页数:1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LY-T1628-2005 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 LY T1628 2005 黄脊竹蝗 防治 技术规程
I CS 6 5.0 2 0.4 0B 65LY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L Y/T 1 6 2 8-2 0 0 5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T e c h n i c a l c o d e o f ma n a g e me n t f o r y e l l o w-r a p h e b a mb o o l o c u s t2 0 0 5-0 8-1 6 发布2 0 0 5-1 2-0 1 实 施国 家 林 业 局发 布L V/T 1 6 2 8-2 0 0 5目次前言 ,-,m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形态特征 ,13.1成虫 ,13.2 卵 ,-、,13.3 跳蛹,-,14 虫情监侧方法,1 ,。,4 ,1 ,二 1 1、,二 1 1 ,24.1 一般虫情调查 -,24.2 系统虫情调查,-。35 预测 预报.,45.1 发生期预测 ,45.2 发生量预测 ,55.3 危害程度预测 ,-,56 防治原则与要求 -,56.1 防治原则 ,、,56.2防治要求 ,57防治指标 ,57.1 虫口密度指标 ,、,57.2 失叶率指标 ,68防治技术“,1 ,“,68.1 卵的防治 ,二68.2 跳蛹的防治 ,68.3 成虫的防治 ,“,78.4 防治效果评价 ,7附录A(规范性附录)黄脊竹蝗虫情调查及发育情况表 -8附录B(资料性附录)黄脊竹蝗发育及发生分级指标 ,-,1 1L Y/T 1 6 2 8-2 0 0 5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广宁县林业局、湖南省桃江县林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焕华、黄向东、童国建、王溪林、程月明、张贤开、练佑明、黄咏槐。L Y/T 1 6 2 8-2 0 0 5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 黄脊竹蝗C e r a c r i s k i a n g s u T s a i =黄脊雷蓖蝗R a m m e a c r i s k i a n g s u(T s a i)的 虫情调查方法、预测预报方法、防治指标和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黄脊竹蝗的防治,也适用于青脊竹蝗(通称大青脊竹蝗亚种和青脊竹蝗指名亚种)C.n i gr i b o r n i s Wa l k e r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黄脊竹蝗预测预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形态 特征3.1 成 虫 雌虫体长3 1 m m-4 0 mm,雄虫体长 2 9 mm-3 5 mm,身体主要为绿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愈向后愈大。后足腿节黄色,间有黑色斑点,两侧有“人”字形沟纹,排列很整齐;胫节瘦小,表面黑绿色,有棘两排,外排 1 4 个,内排1 5 个。3.2卵 长椭圆形,稍弯曲,一端稍尖,长 6 mm-8 m m,宽2 mm-2.5 mm.储黄色,有蜂巢状网纹3.3跳铺 黄脊竹蝗的发 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其世代仅有卵、若虫和成虫3 个发育阶段,因 其若虫主要靠跳跃方式活动,称跳埔.3.3.1 1 龄跳幼 初孵化时为浅黄色,约经 4 h后即变为黄、绿、黑、褐相间的杂色。头灰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前胸背板前端中线的两旁各有一个四方形黑斑,背板侧面也各有一个较小的黑斑。后胸背板两侧各有一个大黑斑。体长 9.8 mm-1 0.9 m m。触角 1 3节1 4节。前胸背板后缘不向后突出,几乎呈一直线。翅芽不明显,仅中、后背板两侧后缘微向后突出。3.3.2 2龄跳蜻 体色较 1 龄为黄,尤以胸部背板及腹部背板 中线色最黄。体长 1 1 mm-1 5 mm。触角 1 8节1 9节。前胸背板后缘仍不向后突出。前后翅芽向后突出较为明显,在放大镜下可隐约地看出数条翅脉。3.3.3 3 龄跳蜻 体色大部分黑色。头、胸、腹背面中央黄色线更为鲜艳,沿此线两侧各有一黑色纵纹,此纹下面又为黄色。体长 1 4.9 mm-1 8 m m。触角 2 1 节。前胸背板后缘略向体后延伸,将中胸一部分盖住。翅芽显而易见,前翅芽呈狭长片状,后翅芽呈三角形片状,较前翅芽为宽,翅脉较易看清,翅芽并不翻折于背面。3.3.4 4龄跳蜻 体色与 3 龄相同,体长2 0 mm-2 4 m m。触角 2 3 节。前胸背板后缘显著地向后延伸,将后胸一部 tL Y/T 1 6 2 8-2 0 0 5分盖住。前后翅芽翻折于背面,前翅芽位于后翅芽之内,后翅芽几乎伸至腹部第一节末端,翅脉明显可见。3.3.5 5龄跳幼 体色与 4 龄相同。体长 2 0.8 mm-3 0 m m。触角 2 4 节-2 5节。前胸背板后缘极度地向后延伸,将后胸大部分盖住,其上缘长几乎为下缘的1 倍。翅芽较4 龄时 更大.已 伸至腹部第三节末端而 将听 器盖住。将羽化时,身体变为翠绿色。虫情监 测方法 虫情调查分为一般虫情调查和系统虫情调查,调查结果落实到林业小班。一般虫情调查着重查清黄脊竹蝗的虫态、虫口密度、发生面积,供基层虫情调查人员使用;系统虫情调查在一般虫情调查基础上增加卵及跳辅的发育进度,提供给中心或重点测报站(点)系统调查黄脊竹蝗使用。4.1 一般虫悄调查 每年进行 3 次,重点是卵期调查,其次是 1 龄跳辅和成虫扩散情况的调查。4.1.1 卯期调查 调查时间在当年 9 月至次年 3 月间(纬度高于2 5 0 或海拔较高的竹产区可延至 4 月),最佳时间在当年9 月一1 1 月。一般发生年份只需在成虫发生区内开展产卵地调查,在发生严重的年份,成虫被迫远距离迁飞产卵,应作大面积调查。4.1.1.1 集中产卯地识别 黄脊竹蝗多产卵于竹林受害程度轻微、杂草稀疏、土质松紧适度、向阳山坡的山腰、山脚和路边。林间可根据如下特征确定集中产卵地点和范围:产卵期,其地上或附近有成虫迁飞、落脚、交尾;最末一次产卵后,地面或附近林地可见成虫尸体、头壳或腿节;产卵地立竹的下层枝盘竹叶被害明显,呈近似圆 锥形,地面可见黑色圆形盖状物,大部分土内常有红头豆芫著 E p i c a u t a r u f i c e p s I l l i g e r 幼虫活动,土表上有鸟啄卵块留下的孔洞和扒动枯枝落叶的痕迹。调查后,在地形图上标明产卵地的位置,在产卵地显眼处做好标记,并将结果按附录 A表A.1的要求填写 毛竹等眉径较大的竹林林相按好(平均眉径 1 1 c m以上,立竹数 1 8 0 0株/h mz 以上)、中(毛竹平均眉径 7 c m-1 1 c m,立竹数 1 5 0 0株/h mz -1 8 0 0株/h m z)、差(毛竹平均眉径 7 c m以下,立竹数1 5 0。株/h m z 以下)分级;其他种类的 竹竹眉径差别很大,宜另行分级。”4.1.1.2 调查方法 通过目 测和踏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产卵地范围,然后根据产卵地的面积,等距离抽取 5 个一1 0 个有代表性的样点,每个样点 1 耐,记录挖查的卵块数及卵粒数,产卵地调查情况按附录 A表 A.1 的要求填写,并用调查的数据统计产卵地的卵块及卵粒密度。4、.2 跳蜻调查4.1.2.I 未防治产卵地跳摘发生范围调查 根据下列症状,经过踏查或从对面山坡目测,确定跳蛹发生区。立竹顶梢的叶片被危害、林冠上层呈枯黄色、与周围健康竹林的绿色差异明显;地面杂草、灌木叶片上面有大量跳纳粪便或低龄跳蛹。4.1.2.2 地面跳幼密度调查 林间调查时,先沿对角线方向进行踏查,然后在跳蛹分布地段内,采用有选择性取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样点 5 个一1 0个,调查 1.z 范围内的跳菊数,将结果按附录A表 A.2的要求填写。2LY/T 1 6 2 8-2 0 0 54.1.2.3 上 竹跳 喃调查 在晴天上午对发生区的竹林进行调查,根据竹林的分布情况,按对角线方向踏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线路,每隔 3 0 m左右调查 1 株样株,每林业小班竹林调查样株不少于 3 0株,样株要求包括不同眉径的立竹。采用摇动竹杆的方法,记录每株竹子上惊落的跳蜻数量,将结果按附录 A表 A.3的要求填写。如发现某片竹林虫口密度分布很不均匀,则应根据虫口密度大小分块调查,摸清分布范围及虫口密度。4.1.2.4 已防治的产卵地跳的发生范围调查 在施药后至 3 龄跳蛹时进行调查,未发现跳蜻可视为防治效果好。防治效果不佳时,跳辅发生面积调查可根据危害状况或按一般产卵地面积的 3 倍记人跳辅调查表中。4.1.3 成 虫迁飞调查 在成虫迁飞期,对发生区周围竹林进行观察,迁人的黄脊竹蝗按上竹跳辅的虫情调查方法抽样调查,记录迁人的黄脊竹蝗的分布面积及虫口密度,将调查结果按附录A表 A.3的要求填写。4.1.4 危害程度调查 在4-5龄跳蛹及成虫期进行调查,根据竹叶被取食程度确定危害程度。轻度:竹叶被食 1/3 以下,远看竹林略变色,记为“+”;中度:竹叶被食 1/3 2/3,远看竹林呈枯黄色,记为“+十”:重度:竹叶被食 2/3以上,远看竹林呈火烧状,记为“+”。将调查结果按附录 A表A.3的要求填写。4.1.5 调查资料的汇总 每次虫情调查结束后,对产卵地、低龄跳辅地面虫情、跳辅上竹后虫情调查情况及时进行汇总,根据附 录A表A.1 或 表A.2 汇 总,按 表A.4 的 委 求 填 写;根 据 表A.3 汇 总,按 表A.5 的 要求 填 写,并 附 上虫情分布图和文字说明材料于汇总后 5d内通过互联网上报各级主管部门,同时发布虫情预报。面积的统计标准:竹林面积按二类资源调查资料的林业小班面积统计,发生面积以轻度发生为统计起点,但在已防治区中,卵、跳蛹上竹前调查的有虫面积,不作为发生面积统计。4.2 系统虫情调查4.2.1 标 准地设里 在黄脊竹蝗常发区,选择地形、坡向、林相不同,有代表性的林分,每种类型按五点法设立 3个5 个固定标准地,如标准地当年无虫,可在有虫林地设临时性标准地进行调查,每个标准地面积不小于1 0 0 0 m2。4.2.2 卵期调查4.2.2.1 卵块和卵粒密度调查 每年 3 月上旬,在每个标准地上,按五点法设 5 个1 0 个样点,每个样点挖查 1.z,将结果填人表A.t o4.2.2.2卵孵化进度调查 在进行卵块密度调查时,在每个标准地随机抽取 1 0块卵块,统计死卵粒数、活卵粒数和总卵粒数。在室内将活卵用容器装好,上面覆上一层细土,罩上纱布保湿。在将进人初孵期时,每隔 1 d -2 d检查1 次孵化情况,直至卵全部孵化为止,将检查统计结果按附录A表A.6的要求填写。4.2.2.3卵发育进度调查 在卵孵化(以历年最早孵化的日 期为参照)前 1 5 d,从卵密度调查的卵块中,抽取 2 0块3 0块完整的卵块,放于底部可漏水的容器中,覆上细土,置于室外蔽荫处,每隔2d-3d 从中随机取 2 块3块卵块,剥出卵粒观察发育情况卵开始发育时,进行第一次发育进度观察,直至卵孵化完。将调查结果按附录A表 A.7 的要求填写。3L Y/T 1 6 2 8-2 0 0 54.2.3 跳蜿期调查4.2.3.1 跳蜿期密度调查 根据室内外卵的发育进度,在 1 龄跳蛹盛发期和跳蛹上竹后,分别按一般虫情调查方法,在标准地上调查虫口密度,将调查结果填入附录 A表 A.2 或表 A.34.2.3.2 跳嫡发育进度调查 在各龄跳蛹发生高峰期前 1 周,每隔 2 d-3d,在标准地上,根据不同坡位和坡向选择 1 0处以上不同地点,用摇竹杆结合网捕方法捕捉跳蛹 5 头一1 0。头,分别计算各龄跳蜿数量,将调查结果按附录 A表 A.8的要求填写。部分省份黄脊竹蝗各龄跳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