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NT 1217-2003 国境口岸登革热疫情监测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702463

大小:247.34K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SNT 1217-2003 国境口岸登革热疫情监测规程 1217 2003 国境 口岸 登革热 疫情 监测 规程
S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 N/T 1 2 1 7-2 0 0 3国境口岸登革热疫情监测规程S u r v e i l l a n c e c o d e s f o r d e n g u e f e v e r a t f r o n t i e r p o r t2 0 0 3-0 3-1 7 发布2 0 0 3-0 9-0 1 实施史 _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 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S N/T 1 2 1 7-2 0 0 3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 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 华人民 共和国广西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 要起草人:吕 志平、吴烽、潘德观、陈撒瑜、李子怀。本标准为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 N/T 1 2 1 7-2 0 0 3国境 口岸登革热疫情监测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境口 岸登革热的疫 情监测对象、监测内 容及方法、疫情处理和 预防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对国境口岸登革热的疫情监测和疾病控制。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登革热 d e n g u e f e v e r 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包括登革出血热、登革热休克综合征两种类型。2.2 监测点s u r v e i l l a n c e p o i n t 对人出境人群登革热疫情、媒介昆虫种属及密度进行长期的系统观察的地区。2.3 媒介 v e c t o r 传播登革热的主要蚊媒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2.4 染疫人 i n s p e c t e d p e r s o n 正在患登革热的人,或经卫生检疫机构初步诊断,认为已经感染登革热或者已经处于登革热潜伏期的人。2.5 染疫嫌疑人 s u s p e c t e d 接触过登革热的感染环境,并且可能传播登革热的人。3监测对象国境 口岸。国境口岸服务场所。为人出境交通工具或口岸提供食品、饮用水服务的单位。人出境人员、国境口岸工作人员及为国际交通工具和国境口岸提供食品、饮用水服务的从业人员。人出境交通工具、运输设备、货物、行李、邮包等。31从333435监测点选择检验检疫机构应以国境口岸为监测点,在辖区内开展监测工作。疫情监测5.1 疫情信息收集5.1.1 应定期收集国内外登革热疫情信息,并报告或通报。S N/T 1 21 7-2 0 0 35.1,2 应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建立密切联系.了解本地区疫情动态和监测情况。5.2 疫情报告 检验 检疫机构发现登革热或疑似登革热疫情后,应在 1 2 h内 报告国家主管机关,同时通知当 地卫生行政主管 部门,并填写“出 人境人员登革热报告卡”,参见附录A.5.3 疫悄评估与风险预价 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根 据收 集的疫 情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风险 分析,对疫情的传人与传出以 及扩散的 危险 性做出 风险 评估,并发布疫情风险预警。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应根据疫情风险 预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疫情控制措施。5.4 人群疫情监测5.4.1 对临床疑似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发热者,应采集急性期血分离登革热病毒、双份血清检测登革热抗体,发现及核实疫情。5.4.2 对需确认诊断的可疑病例以及暴发疫情的病例,应全部或抽样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5.4.3 统计分析登革热疫情和感染的人群间、时间、空间分布参见附录 B.5.5 媒介监测5.5.1 监测内容5.5.1.1 口岸媒介监测 应 作为常年 监测任务进行蚊虫 本底调查,掌握伊蚁种群分布、蚊虫密度、季节消长及对杀虫药的抗性,了解擎生地的性质、种类、分布。5.5.1.2 外来媒介监测 应对出人境的交通工具、运输设备进行蚊虫监测。5.5.2 监测方法5.5.2.1 成蚊调查 采用人工小时法,定期调查一次当地伊蚊成蚊的季节消长、生态学、对杀虫药的抗药性等。雌蚊指数(人工小时),成蚊密度按式(1)计算:成蚊密度 只/(人 h)J=4 X只数/(人 1 5 m i n)(1)5.5.2.2幼虫调查 采用幼虫指数调查法,检验检疫机构应对伊蚊作本底调查,调查伊蚊的种群、擎生地的性质、种类、分布,统计布雷图指数(B D、房屋指数(HD、容器指数(C D.调查房屋数应不少于 5 0 户,以保证结果可靠。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按式(2)、式(3)和式(4)布雷图指数=伊蚊 幼虫 或蛹阳 性容器 数/检查房屋数X 1 0 0%,甲,甲 一(2)容器指数二 伊蚊幼 虫或蛹阳 性容 器数/检查容器数X 1 0 0 。(3)房屋指数=伊蚊幼 虫或蛹阳 性房 屋数/检查房屋数X 1 0 0%(4)5.5.3 蚊卵调查 采用诱卵器法,开展诱蚊器指数调查。5.6 实验室监测5.6.1 采集口 岸人群血清,监测登 革热抗体,了解口 岸人群的免疫水平。5.6.2 捕获的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应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型别,分析登革热流行可能性及发展趋势。6监测 结果 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确诊应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登革热的诊断参见附录 C.S N/T 1 2 1 7-2 0 0 3疫情处理7.1 疫点划定7.1.1 国境口岸监测区。7.1.2 以病原为中心 5 0 m内的居民区。7.1.3 交通工具则以独立的船舶、飞机、列车车厢或其他独立一体的交通工具、运输设备、7.2 疫点处理 对登革 热疫点和 来自 登革热疫区 及发现 有蚊的 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进行卫生处理,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参见附录D,7.3 病人处理 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在检疫查验、卫生监督或巡诊医疗发现登革热病例(染疫人)或疑似病例(染疫嫌疑人)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应将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送医院治疗并采血标本作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验。宜采集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曾经居住过的场所内的伊蚊作病毒分离。染疫人或染疫嫌疑人应当在经过彻底灭蚊并有防蚊设施的病房内接受自发病之日算起不少于 五日的隔离治疗。7.4 密切接触者 应发给就诊方便卡或实施 1 4日的健康观察。预 防原则应采取以防制伊蚊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原则为:应实施对交通工具、重点货物灭蚊和对有关人员进行检疫观察。应采用综合方法,以清除伊蚊掌生地和消灭幼虫为主。处理孽生地应针对不同蚊种采取相应 的措施,将伊蚊布雷图指数控制在 2 0以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蚊、防病的卫生意识。加强个人防护,白天防止伊蚊叮咬传播。在 国际旅行时宜避开登革热流行区,如前往疫区应注意个人防护。预防和控制措施参见附录 D,S N/T 1 2 1 7-2 0 0 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出入境人员登革热报告卡姓名:性别:男女身份证明:身份证、护照、海员证号码:国籍:联系电话:出生 日期 卡片编码:年月日户籍所在地:现住址:发病地点: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文盲职业:农民、工人、公务员、职员、学生、船员、饮食从业人员、商人、服务员、驾驶员、技术人员、家务或 无业、其他发病 日 期:年月日初诊日期:年月日确诊 日期:年月日死亡 日期:年月日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诊断依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特异性诊断诊断(病名):处理结果:报告人:联系电话:审核人:报告单位:(盖章)报告日期:年月日时S N/T 1 2 1 7-2 0 0 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登革热人群监测统计表填报单位:(盖章)表 B.1 登革热人群监测统计表 统计 时间:时间发病数/例确诊人数/例登革热出血热例数/例死亡数/例填报人:填报时间:S N/T 1 2 1 7-2 0 0 3 附录C(资料性附录)登革热的诊断C.1 流行病学资料居住于流行地区或曾去过流行区旅行,发病前五至九天曾有被蚊虫叮咬史。C.2 临床表现C.2.1 突然 起病,畏 寒、发热(2 4 h-3 6 h 内达3 9 0C-4 0,少数患 者表现为双峰 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C.2.2 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C.2.3 伴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C.2.4 表浅淋巴结肿大。C.2.5 皮疹:于病程5日 一7 日 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 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 3日一5日。C.2.6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和体征。C.2.7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 5日一8日牙眼出血、鼻妞、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C.2.8 多器官大量出血。C.2.9 肝肿大。C.2.1 0 伴有休克者。C.3 实验室检查C.3.1 末 梢血检查血小板减少(低于1 0 0 X 1 0 /L)。白细 胞总 数减少而淋巴细胞和 单核细 胞分类计数相对增多。C.3.2 血红细胞容积增加 2 0%以上。C.3.3 单份血清特异性 I g G抗体阳性。C.3.4 血 清特异性地 M抗体阳 性。C.3.5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 坛G抗体比急性期有四倍及以上增长具有诊断意义。C.3.6 病毒分离阳性: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血细胞层或尸解脏器分离到登革病毒或检测到登革病毒抗原。C.4 病例分类C.4.1 疑似病例:具备 C.1及C.2.1,C.2.2 及 C.2.3-C.2.7 之一以上者。C.4.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 C.3.1(登革热流行已确定)或加 C.3.3散发病例或流行 尚未确定).C.4.3 确诊病例: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加C.3.4,C.3.5,C.3.6 中的任 一项。登革出 血热:登革热确诊病例加C.2.8,C.2.9,C.3.1,C.3.2 o 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加C.2.1 0,C.5 鉴别诊断 需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疟疾、流行性脑炎等鉴别。6S N/T 1 2 1 7-2 0 0 3 附录D (资料性附录)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D.1 防制方法D.1飞灭蚊防 蚁:控制和消灭 埃及伊蚊和白 纹伊蚊 是当前 最有效的预防登革热的措施D.1.2 消除伊软率生地、消灭幼虫。D.1.3 杀灭成蚊:针对不同 蚊种特点,选择最优时机和方法,室内用喷栖或烟熏等方法施用对人畜毒性低的杀虫剂杀灭成蚊。D.2 组织措施D.2.1 监酗区 域登革热防治领导机构,在国家质量监贾检验检疫总局的直接领导下,收集各地的媒介密 度、动态、发病数及死亡数,分析疫情趋势。另外成立专家组,研究联防技术,做好技术指导。D.2.2 位于流行区的国 境口 岸,要根据流行程度组织专业队 伍,在登革热防治领导小组指导下,与当地防疫部门及口岸爱国卫生委员会等部门协调,宣传发动群众,做好防蚊灭蚁、清除蚊虫单生地,统计疫情数字。定期报告。D.2.3 充 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报等手段开展宜传.普及登革热的防治知 识.D.3 技术措施D.3.1 流行病学调查D.3.1.飞 个案调查:应按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一定数量个案调查并核实诊断D.3.1.2 查明本次流行的分布。包括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病死率、死亡率,确定疫区范围和流行特点。D.3.1.3 追踪本次流行的传染来源。D.3.1.4 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 卫生设施、卫生习惯,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累。D.3.1.5 流 行期间随时对 伊蚊、擎生性质、种类进行调查(调查户数至少为5 0)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D.3.1.6 病毒监y jf:采集病人(疑似病人)急性期血清和定期捕捉伊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D.3.1.7 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医学观察。D.3.2 隔离和管理病人 应早诊断、早报告、早隔 离、早就地治疗。新发疫点的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 起不少于6 天。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并在隔离室周围 1 0 0 m范围定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擎生地。对疫点、疫区内接触者要进行 1 5 d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