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GB
12672-1990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
12672
1990
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
ABS
树脂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二,二 ,二。G B 1 2 6 7 2 一 9 0 丙烯睛一 丁二烯一 苯乙烯(A B S)树脂一 “A c r y l o n i t r i l e-b u t a d ie n e-s t y r e n e(A B S)r e s i n1 主肠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丙烯睛一 丁二烯一 苯乙烯(A B S)树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丁二烯弹性体为分散相,以丙烯睛一 苯乙烯(或其衍生物)共聚物为连续相,或连续相中含有 5 以下的其他共聚单体和聚合物的A B S树脂。本标准不适用于增强或改性的A B S材料。2 引用标准 G B/T 1 6 3 3 热塑性塑料软化点(维卡)试验方法 G B/T 1 8 4 3 塑料悬臂梁冲击试验方法 G B/T 2 5 4 7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 G B 2 9 1 8 塑料试样状态 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 B/T 3 6 8 2 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试验方法 G B/T 9 3 4 2 塑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S H 1 1 5 0 4 丙烯腊一 丁二烯一 苯乙 烯(A B S)模塑和挤出材料分类命名3 技术要求11 A B S树脂为本色颗粒,粒子的尺寸在任何方向上应为2.5 mm,并不允许夹带机械杂质。3.2 A B S树脂各个牌号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表 1 要求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0 一 1 2 一 3 0 批准1 9 9 1 一 1 0 一 0 1 实施 G B 1 2 6 7 2 一 9 0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00 0N dQ-W L-Iz 0C 0 C3C I ItIn *14 o6 Lo U)-4N d 1n W OQ O OID G01 IOdQ 6 c IGow 0 O Oco to go cm cc N I Itpp *N NM O00OO N M Ip NNOZ C6 cm 00L?dQ Iacm t 0 i 0C I N 0 7 M ir,Fi :L-G B 1 2 6 7 2 一9 04 试验方法4.1 试验室样品的干操 A B S颗粒料应在鼓风干澡箱中摊成3 c m以下厚度,于8 0 士5 条件下干操2 -3 h,4.2 试样制备 采用一次注塑成型。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气泡、无分层、无明显杂质和加工损伤。成型条件规定如下:a 树脂熔体温度:A B S树脂各牌号熔体温度如表2 所示。表 2ABS$4ABS-1,GN,095-15-150-2.5ABS-1,GN,095-15-150-2ABS-1,XN,095-15-250-2ABS-1,XN,095-08-350-1.5ABS-1,EN,083-08-150-1.5ABS-1,MN,095-08-065-2 立幸 b 注塑压力(表压):S S+(0.2 -1.0)MP a;注:S S为树脂充满模腔的最低注射压力,以 MP a 计。c 模具温度:6 0 士5 0C。4.3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A B S树脂力学性能测试的试样,均须按G B 2 9 1 8 要求进行状态调节和测试状态调节时间至少1 6 h,4.4 熔体流动速率测定4.4.1 试样 A B S树脂粒料按4.1 规定进行干操处理。4.4.2 测试 按(;B/T 3 6 8 2 规定进行,采用标准试验条件(2 0 0 0.5 k g),4.5 软化点(维卡)测定4.5.1 试样 按4.2 规定,制成长、宽不小于1 0 m m,厚度为 3.6 m m的试样4.5.2 试验条件 a 升温速度:5 士 0.5 0C/6 m i n;b 试验负荷:5 0 0 0+0 0 g e4.5.3 测试 按G B/T 1 6 3 3 规定进行。4.6 弯曲屈服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的侧定4.6.1 试样 按4.2 规定,制成长1 2 7 m m,宽1 2.7 m m,厚6.4 m m的试样。4.6.2 试验条件 a 压头半径:5.0 士0.1 m m l b 支座跨度:1 0 0 士0.5 m m;c 试验速度:2.8 m m/m i n.G B 1 2 6 7 2 一 9 04.6.3 测试 a.测量试样中 心处的宽度和厚度,准确至。.0 3 m m;b 调节支座跨度,准确至1 m m l c 调整仪器,使十字头运动速率至规定值;d 压头与试样应是线接触,并保证与试样宽度的接触线垂直于试样长度方向,二起动试验机,加载于试样,记录试样达到屈服时的负荷并绘出负荷一 挠度曲线。4.6.4 测定结果与处理 a.弯曲屈服强度按式((1)计算:,一黑 (;)2 b h式中:a r-弯曲屈服强度,MP a;p 试样所承受的弯曲屈服负荷,Nr L-跨度,mm,b 试样宽度,m m;h 试样厚度,m m,每批料应制取试样一组,每组试样不少于5 个,测定结果以5 个试样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三位有效数字。b 弯曲弹性模量由负荷一 挠度曲线的初始线性部分按式(2)计算:。L。p E,一 于-X 会”“”“”“”(2)一,一 4 b h 3、Y式中:E r-弯曲弹性模量,G P a I L 跨度,m m,b 试样宽度,MM;h 试样厚度,mm 户 在负荷一 挠度曲线的线性部分上选定点的负荷,Nr Y 与负荷相对应的挠度,m m,每批料应制取试样一组,每组试样不少于5 个,测定结果以5 个试样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三位有效数字。4.7 拉伸屈服强度测定4.7.1 试样 按 4.2 规定制成试样。试样形状、尺寸如下图及表3 所示。乡 d1 拉伸屈服强度试样形状与尺寸图 G B 1 2 6 7 2 一 9 0 表 3导 RI,mm 41 4;w RI,mm1310.5 Go ow-(WN2t0f)5010.255710.5 H AR 17w-i 1151519+o R Im*$7611165 I d I ill BE I 3.210.44.7.2 试验条件 a 夹具间距离:1 1 5 士5 m m;b 拉伸速度:5 m m/min,4.7.3 测试 a 用适宜的测微计在试样标距内测量三个点的宽度和厚度,准确至0.0 2 5 m m,并分别计算其算术平均值。b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夹具中,并使试样纵轴与上下夹具中心线相重合,旋紧夹具,松紧适度地夹住试样(防止在试验过程中滑脱或破碎),c 按规定试验速度,开动仪器进行拉伸试验 d.记录试样屈服时的负荷4.7.4 测定结果与处理 拉伸屈服强度按式((3)计算:户 a,r二。.。二。(3)b id、甘了式中:a,试样拉伸屈服强度,MP a;p 试样屈服时的负荷,Ni b 试样宽度,M MI d 试样厚度,m m o 每批料应制取试样一组,每组试样不少于5 个,侧定结果以5 个试样侧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三位有效数字4.8 悬臂梁冲击强度测定4.8.1 试样 按4.2 规定,制成长 6 3.5 mm,宽6.3 5 m m(或3.1 8 m m),厚 1 2.7+0.i s m m的试样,以机械加工方法制成缺口4.8.2 试验条件 测量低温冲击强度时的冷箱温度为一4 0 1C o4.8.3 测试 按G B/T 1 8 4 3 进行 每批料应制取试样一组,每组试样不少于5 个,测定结果以5 个试样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三位有效数字4.9 洛氏硬度测定4.9.1 试样 按4.2 规定制备试样4.9.2 测试 按G B/T 9 3 4 2 进行,采用 R标尺。G B 1 2 6 7 2 一 9 05 检验规则5 1 取样 A B S树脂产品可按生产均一性进行分批,同批产品应采用随机取样法 每批取样量不得少于5 k g.5.2 检验与判级 出厂产品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按照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依据检验结果和技术要求对产品作出质量等级的判定,并提出质量证明。5 3 复验 检验结果如有某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从二倍的包装单元中取样,对该项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仍不符合标准则该批产品应作降等处理。5.4 验收 用户可按树脂牌号与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验收。如有异议必须在产品出厂一年内向生产厂提出。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6.1 标志 包装袋上应印有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商标、产品牌号、批号、净重和生产日 期。6.2 包装 A B S树脂用聚丙烯编织的复合袋或内附聚乙烯薄膜袋的聚丙烯编织袋,或其他具有相同包装效果的容器包装。包装封口 应保证产品不被污染。包装袋要能防潮、防尘。每袋净重2 5 k g,6 3 运输 A B S树脂为非危险品。在装卸中严禁使用铁钩等锐利工具,切忌抛掷以免损坏包装袋。在运输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和雨淋,不得与沙土、碎金属、煤炭等混合装运,更不可与有毒及腐蚀性、易燃物混装。6 4 贮存 A B S树脂应存放在通风、干燥、防晒、远离火源并保持清洁有良 好消防设施的仓库内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化塑料树脂产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橡胶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娟、周绮如、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