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5T 1220-2011 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测定.pdf
下载文档

ID:2698214

大小:169.93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5T 1220-2011 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测定 1220 2011 大豆 霉菌 致病性 测定
ICS 65.020 B1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 35/T 12202011 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测定 Technical standard for pathogenicity test of Phytophthora sojae 2011-12-31 发布 2012-03-15 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5/T 12202011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术语与定义.1 3 致病性测定方法.1 3.1 育苗.1 3.2 接种体制备.1 3.3 接种时间.2 3.4 接种方法.2 3.5 接种后管理.2 3.6 调查部位.2 3.7 调查时间.2 3.8 病情调查与记载.2 4 病情指数计算.2 5 测定材料的灭活处理.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胡萝卜培养基制备.3 附录 B(规范性附录)大豆疫病病情分级标准.4 DB35/T 12202011 II 前 言 为规范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测定技术,确保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有效地应用于大豆疫病抗病种质资源筛选和育种工作,特制定本规范。本标准按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兰成忠、陈庆河、翁启勇、李本金、赵健、邱荣洲。DB35/T 12202011 1 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疫霉菌致病性测定过程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计算、测定材料灭活处理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大豆疫霉菌致病性的测定。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人工接种 Artifical inoculation 用人工培养的病原物,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接种大豆植株诱发病害,根据大豆植株的发病程度判断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弱。2.2 接种体 Inoculant 用于人工接种致病性鉴定用的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卵孢子悬浮液。2.3 下胚轴伤口接种 Hypocotyls inoculation technique 供试品种生长至2叶3叶真叶时,用带7号针头的接种用注射器(2 mL),以针尖在大豆苗子叶下茎0.5 cm处向下划1 cm长的伤口,将接种体0.5 mL喷于伤口处。2.4 对照品种 Contrast cultivar 在致病性测定时选定的感病品种Williams和当地主栽品种。3 致病性测定方法 3.1 育苗 用于致病性测定的供试大豆品种(品系)和对照品种分别播于以新蛭石为基质的大小适宜的容器中,株距(12)(12)cm,育苗期温度控制在2030。每处理应不少于15株,设置个重复。3.2 接种体制备 DB35/T 12202011 2 将供试菌株的菌丝块移至胡萝卜培养基(参见附录A)上,2528恒温下黑暗培养8 d10 d,刮取培养基表面的培养物,用组织捣碎机配以适量无菌水将培养物捣碎成匀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物匀浆中大豆疫霉菌卵孢子的数量,用血球计数板将孢子悬浮液的终浓度调配至每毫升约含2104 个孢子。接种体应在使用当天制备。3.3 接种时间 测定的大豆苗长至2叶 3叶真叶期。3.4 接种方法 采用下胚轴接种方法。3.5 接种后管理 接种后的大豆苗在2025、相对湿度90%以上保湿48 h,转入2030的温室培养,保持土壤含水量70%80%。3.6 调查部位 大豆苗下胚轴。3.7 调查时间 接种4d后,当感病对照品种的株发病率75%以上、发病程度达到7级(参见附录B)以上方可进行病情调查。每隔1d调查一次病情,至少连续调查5次。3.8 病情调查与记载 按调查标准(参见附录B)逐株调查,记载病级。4 病情指数计算 将供试大豆品种的病情指数按计算公式(1)计算。病情指数=最高病 级调查总株数病级代表值相应病级代表值株数100(1)5 测定材料的灭活处理 5.1 剩余接种体带回实验室经灭菌处理。5.2 将致病性测定后的大豆病株集中焚烧处理。5.3 用于栽培大豆苗的基质带回实验室进行 160干热灭菌处理。5.4 用于栽培大豆苗的盆钵带回实验室,80水浴处理 2h 以上。DB35/T 12202011 3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胡萝卜培养基制备 称取200g新鲜胡萝卜,切成小片后置于组织打碎机腔中,加入去离子水500mL,启动组织打碎机捣碎约40s,倾出组织捣碎液,用4层纱布过滤,滤过液置于1000mL量杯中,补足去离子水到1000mL,倾入可加热的容器中,加入琼脂16g,加热至琼脂完全融化,立即分装于带棉花或硅胶塞的三角瓶中,在121下蒸汽灭菌20min后,冷却,取出,备用。DB35/T 12202011 4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大豆疫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接种部位无变化或稍变褐;1级:接种部位产生病斑,病斑面积占茎部面积的1/4以下;3级:接种部位病斑面积占茎部总面积的1/41/2;5级:接种部位病斑占茎部面积的1/2以上;7级:接种部位病斑连片,已形成绕茎现象,但植株并没萎蔫或枯死;9级:植株萎蔫或枯死。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