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4T 1453-2011 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97424

大小:261.34KB

页数:1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4T 1453-2011 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 1453 2011 地区 小麦 水稻 周年 平衡 增产 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4532011 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 Productive Cultivation Regulations for Wheat-Rice Cropping System along the Huaihe River 2011-07-07 发布 2011-08-0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1453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令聪、武立权、黄正来、汪建来、高福平、姜涛。DB34/T 14532011 1 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沿淮地区小麦水稻周年平衡增产配套的品种、播期、播量、肥料运筹、水管方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主要栽培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淮地区稻麦连作区一季中稻、稻茬麦高产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50-2009 稻谷 GB 1351-2008 小麦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8-200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NY 5332 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周年平衡增产 指将小麦水稻两季作物作为一个栽培整体来考虑,依据气候与作物的时空统一性及冬小麦、水稻栽培生理的互补规律,对小麦水稻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安排,实现两季产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4 产地环境条件 4.1 灌溉水质量 应符合 NY 5332 的规定。4.2 环境空气质量 应符合 NY 5332 的规定。4.3 土壤环境质量 应符合 NY 5332 的规定。DB34/T 14532011 2 5 产量指标与产量结构 中稻每 667 m2 产 600 kg650 kg。中粳稻要求每 667 m2 穗数 20 万23 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30 粒150 粒,结实率 90以上,千粒重 26 g27.5 g;中籼稻每 667 m2 穗数 16 万17 万,平均每穗总粒数 180 粒左右,结实率 85以上,千粒重 28g。小麦每 667 m2 产 400 kg450 kg,每 667 m2 成穗 34 万38 万,穗粒数 35 粒40 粒,千粒重 38 g42 g。6 茬口配置与播栽期 中籼稻 4 月底至 5 月上旬播种育秧,6 月 5 日6 月 15 日移栽,9 月下旬腾茬;小麦 10 月15 日10 月 20 日播种,第二年 5 月底到 6 月初腾茬。中粳稻 4 月底至 5 月上旬播种育秧,6 月5 日6 月 15 日移栽,10 月上中旬腾茬;小麦 10 月 20 日10 月 25 日播种,第二年 5 月底到 6月初腾茬。7 品种搭配 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品种(组合)。中籼稻推荐使用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中籼稻茬口种植半冬性小麦品种;中粳稻推荐使用优质高产常规品种或杂交水稻品种,中粳稻茬口选用春性小麦品种。8 平衡施肥 中籼稻全生育期每 667 m2 施纯氮 15 kg16 kg、五氧化二磷 5 kg7 kg、氧化钾 7 kg8 kg,硅肥 4 kg5 kg、锌肥 l kg2 kg;接茬小麦全生育期每 667 m2 施纯氮 14 kg16 kg、五氧化二磷5 kg7 kg、氧化钾 6 kg8 kg,锌肥 l kg1.5 kg。中粳稻全生育期每 667 m2 施氮 17.5 kg20 kg、五氧化二磷 7 kg10 kg、氧化钾 8 kg10 kg,硅肥 4 kg5 kg、锌肥 1 kg2 kg;接茬小麦全生育期每 667 m2 施纯氮 12 kg14 kg、五氧化二磷 4 kg6 kg、氧化钾 5 kg7 kg,锌肥 l kg1.5 kg。9 水稻育秧技术 9.1 秧龄及壮秧标准 秧龄 30 d35 d,叶龄 6 叶7 叶,70的秧苗带蘖 2 个3 个,苗高 20 cm30 cm 左右,白根数 25 条30 条,叶色绿偏淡,根系短、白、粗、多。9.2 育秧方式 9.2.1 旱育秧 技术要点为肥床:疏松肥沃的菜园地或旱作地。足肥:播种前 15 天20 天每 667 m2 施 45(15 N-15 P-15 K)三元复合肥 50 kg、氯化钾 5 kg、尿素 10 kg15 kg 或旱育壮秧剂 40 kg50 kg,稀播:30 kg/667 m2(秧本田比 1:2530),采用抛栽方式可拌强吸水种衣剂。DB34/T 14532011 3 9.2.2 湿润育秧 合式秧田(平整、排灌方便)、稀播:12.5 kg/667 m2(秧本田比 1:10),踏谷,扎根立苗前湿润管理,严禁淹水倒芽。9.2.3 塑盘育秧抛秧 采用壮秧剂拌营养土,精确定量播种(每孔 1 粒或 2 粒种子)、控制秧龄(20 d25 d)、移栽前 1 d2 d 重施送嫁肥。10 移栽 10.1 原则 宽行窄株,确定合理密度,提高栽插质量;推广免耕抛秧和机插秧,省工节本。10.2 移栽期 本区小麦收获期一般在 5 月底 6 月初,水稻移栽期根据育秧方式、播种期和秧龄安排在 6 月 5日15 日。10.3 移栽密度 10.3.1 手插秧 籼稻:3013 cm2,每 667 m2 穴数 1.7 万1.8 万,每穴带蘖苗 1 本2 本(主茎和大分蘖共 4苗左右),基本苗每 667 m2 6 万7 万;粳稻:2513 cm2,每 667 m2 穴数 1.8 万2.0 万,每穴茎蘖苗 4 苗5 苗,基本苗每 667 m2 8万10 万。10.3.2 抛栽 抛栽基本苗比手插秧增加 510,无论人工或机械抛栽,力求均匀,拉绳隔 3 m 捡出宽 30 cm的人行道,对 0.1 m2 以上的大空进行补苗。11 施肥 11.1 原则 精确定量,合理配方,适氮稳磷增钾补微;前肥后移,减少基蘖肥,增施穗肥,控制前期无效生长量,主攻大穗;淘汰“一头轰”施肥技术。11.2 施肥时期和数量 11.2.1 基肥 籼稻每 667 m2 无害化处理有机肥 1000 kg 左右,尿素 15 kg,磷酸二铵 15 kg(籼稻)或 20 kg(粳稻),氯化钾 6 kg,或者 45(15 N-15 P-15 K)三元复合肥 40 kg(籼稻)或 45 kg(粳稻),硅肥 4 kg5 kg、锌肥 l kg2 kg。基肥中有机肥在耕前施下,化肥在耕后整地前施下。11.2.2 分蘖肥 DB34/T 14532011 4 栽后 7 d 左右,籼稻每 667 m2 施尿素 3 kg5 kg,粳稻每 667 m2 施尿素 5 kg7.5 kg。11.2.3 促花肥 在拔第一节间后,即抽穗前 25 d 左右,每 667 m2 追施尿素 2.5 kg3 kg(籼稻)或 12 kg14 kg(粳稻),氯化钾 5 kg6 kg。11.2.4 保花肥 在抽穗前 12 d 左右,每667 m2 追施尿素 5.5 kg7 kg(籼稻)或 5.5 kg6 kg(粳稻)。11.2.5 叶面喷肥 灌浆期每 667 m2 可用磷酸二氢钾 250 g 加尿素 500 g 兑水喷施。12 大田管理 12.1 原则 采用群体质量控制技术,严格控制高峰苗,提高有效穗数和成穗率;推广节水健身栽培,淘汰长期水层灌溉、深水灌溉。12.2 水浆管理 全生育期推行浅湿间歇灌溉技术,需水临界期遇雨蓄水。一般返青期浅水,分蘖前期(栽后 20 d以内)浅水湿润交替;全田总苗数达到预期穗数 80时(栽后 25 d 左右,约在 6 月底)晒田,至拔节初期(第一节间定长、二次枝梗分化期,距抽穗约有 25 d 左右,约在 7 月下旬)以干为主,根据天气情况可分次搁田控苗,历时 25 d 左右;该段时间以干为主是控制高峰苗、强根壮秆健身栽培及减少无效生长和提高成穗率的关键,也为以后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主攻大穗打下基础。二次枝梗分化期至抽穗开花期(7 月下旬8 月下旬)以浅水湿润交替为主。灌浆至成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获前一周断水。13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3.1 原则 一保一宽三严,即注意保护害虫天敌;适当放宽防治标准,不滥施农药;严格农药种类,严格施药时间,严格用药数量。13.2 防治对象 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等;虫害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蓟马等;杂草主要有稗草、眼子菜、慈菇、莎草、空心莲子草等。13.3 农业防治 施用的有机肥应经高温沤制杀死草籽;及时耕翻耙田,清除田间及埂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等。13.4 生物防治 DB34/T 14532011 5 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13.5 物理防治 大面积生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同翅目等害虫。13.6 药剂防治 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见附录 A。14 收获 黄熟末期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收获后,稻谷及时晾晒,使水分下降到 13(籼稻)或 14(粳稻)后贮藏。15 小麦整地 15.1 整地时间 水稻收获后,当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085时适墒耕作,墒情不足的砂性土壤可先造墒,晾晒后耕作。15.2 整地方式 a)采用少免耕作业,旋耕深度视土壤墒情,一般为 8 cm12 cm,作业 2 遍。特别松软的土壤要镇压,使土壤保持适当的紧密度。b)长期旋耕的田块应间隔 2 年3 年进行一次深耕(松),深耕(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三漏田不宜进行深松。15.3 三沟配套 播种作业后应及时采用机械化开沟技术(视播种期天气影响,可播前开部分墒沟)。田内“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深度分别达到 0.2 m、0.25 m、0.35 m 左右;田外大沟深 0.6 m0.8 m;畦沟间隔 3 m4 m。做到沟沟相通,横沟与田外沟渠相通。16 施肥 16.1 原则 坚持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基追肥结合的施肥原则。16.2 施肥时期和数量 16.2.1 基肥 在整地播种前,每 667 m2 施无害化处理有机肥 1 000 kg,尿素 10 kg,45(15 N-15 P-15 K)三元复合肥 30 kg40 kg,锌肥 l kg1.5 kg。16.2.2 返青肥 DB34/T 14532011 6 对于苗情弱、群体不足的田块,应施用返青肥,一般每 667 m2 施尿素 2.5 kg5 kg。16.2.3 拔节肥 普施拔节肥,每 667 m2 施尿素 8 kg10 kg。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施用。遇旱时要追肥与浇水相结合。16.2.4 叶面喷肥 在小麦抽穗至灌浆前中期,每 667 m2 用尿素 1 kg、磷酸二氢钾 0.2 kg 兑水 50 kg 进行叶面喷洒。17 小麦播种技术 17.1 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种子达 GB 4404.1-2008 标准。播种前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未经包衣的种子,每 50 kg 麦种用 50辛硫磷乳油 50 ml或 40甲基异柳磷乳油 50 ml 加 20三唑酮乳油 50 ml 兑水 3 kg 拌种。拌后堆闷 3 小时4 小时,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17.2 播种方式 用条播机进行播种,或少免耕机条播,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行距 20 cm,播深 3 cm4 cm。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一播全苗。17.3 适量播种 在足墒精细整地、适期播种的前提下,10 月中旬播种的半冬性品种,基本苗每 667 m2 15 万18万;10 月下旬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