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 46T 93-2007 点带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97143

大小:205.31K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 46T 93-2007 点带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规程 46 93 2007 石斑鱼 苗种 繁育 技术规程
ICS 65.150B52备案号:21190-2007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DB46/T 932007点带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规程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ree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ree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2007-08-30 发布2007-10-01 实施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6/T 932007II前 言点带石斑鱼俗称青斑,系海水名贵经济鱼类,现已成为我省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为提高点带石斑鱼苗种质量,促进其商品鱼养殖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由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泽雄、郑冠雄、陈基新、许义江、翁文明。本标准 2007 年 6 月首次制定。DB46/T 9320071点带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苗种繁育场场址选择、亲鱼来源、亲鱼培育及苗种繁育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点带石斑鱼苗种繁育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表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亲鱼性成熟的雌雄鱼。3.2 仔鱼期3.2.1 前期仔鱼由初孵仔鱼至开口摄食阶段。3.2.2 后期仔鱼从开口摄食至长出背棘和腹棘阶段。3.3 稚鱼期从长出背棘和腹棘至鳞片开始出现阶段。3.4 幼鱼期从鳞片开始出现至全身披鳞阶段。4 环境条件4.1池塘繁育场应选择在避风防潮条件好、潮流畅通、提水方便、电力保证、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建造。4.2网箱亲鱼培育场应选择在避风条件好、水体交换充分、水深 3 米以上、海流流速小于 1.0 米/秒的内湾或浅海。4.3水源水质应符合 11607 的规定,淡水养殖用水应符合 NY 5051 的规定,海水养殖用水应符合 NY5052 的规定。4.4点带石斑鱼苗种繁育水环境要求见表 1。表 1 点带石斑鱼苗种繁育水环境要求项目溶解氧(毫克/升)pH 盐度水温()透明度(厘米)光照强度(Lx)亲鱼培育 4 7.8-8.7 20-35 22-30孵化与苗种培育 4 8.0-8.5 28-35 24-3060-80 5000-15000DB46/T 93200724.5池塘、水泥培育池与网箱要求见表 2。表 2 池塘、水泥培育池与网箱要求设施 面积、规格 水深(米)备注池塘 0.070.13 公顷/口 3.84.0配备充气增氧系统水泥池 1015 米2 1.31.5配备供水充气增氧系统网箱 2 米2 米2 米5 米5 米5 米/箱配备充气增氧系统孵化箱 6 米4 米1.2 米/箱配备充气增氧系统5 亲鱼5.1 亲鱼来源天然海区捕获的点带石斑鱼或池塘养殖或网箱培育的点带石斑鱼。严禁近亲繁殖的后代留作亲鱼。5.2 亲鱼选择a)亲鱼的外部形态:体长亚圆柱形,体长为体高 3.6 倍,体高短于头长。前鳃盖骨隅角部有大锯齿。眼隔区明显隆起,其宽较大于眼径。上颚骨延伸到眼的后缘。头和体有黑斑和白斑。体有 5 条暗色斜带。b)亲鱼的选择要求:体态匀称,无畸形,活动敏捷,无病态。c)亲鱼的使用年限,34 年。e)亲鱼的年龄与体重,如表 3。表3 亲鱼的年龄与体重亲鱼性别 年龄,龄 体重,千克雌()5 4雄()6 65.3 性别鉴定雌性特征:在肛门之后有一白色圆状小突起即泄殖孔。雌性特征:生殖孔与排尿孔分开,前者为生殖孔,呈“一”字形,后者为排尿孔。5.4 性成熟特征雌性:繁殖季节,雌鱼腹部膨大饱满且柔软,生殖孔突出呈深红色。雄性:繁殖季节,出现明显的婚姻色,头、背部的褐色斑纹显著加深,眼下至鳃盖白色倒“V”形斑纹明显。5.5 亲鱼运输亲鱼暂养 12 天后用活水车运输,密度为 35 尾/米3。5.6 亲鱼培育5.6.1 池塘亲鱼培育a)每公顷池塘应配备 20 台 0.75 千瓦1.0 千瓦负荷的增氧机,并在亲鱼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注水、水体消毒。亲鱼培育池塘要求见表 2。b)亲鱼放养规格见表 3。c)亲鱼培育方式可专池培育或与其它鱼类亲鱼混养。d)亲鱼放养密度为 2100 尾/公顷。e)池塘雌雄亲鱼培育与繁殖配对性比均为 2:3。f)投喂方法为每天上午 09:0010:00 时投喂一次,先投喂杂虾、鳗料,后投喂杂鱼;饵料日DB46/T 9320073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 35%;在临近亲鱼产卵的前 12 个月,再加喂鱿鱼和维生素 E;饲料质量应符合 NY 5072 的规定。g)换水方法为每天上午 06:0007:00 时换水一次;非产卵期间换水率为 1020%;产卵期间换水率为 4050%,透明度在 1.52.0 米之间;每隔 30 天亲鱼换池一次。亲鱼培育水环境要求见表 1。5.6.2 网箱亲鱼培育a)网箱亲鱼培育设施要求见表 2。b)亲鱼放养规格见表 3。c)亲鱼培育方式可专箱培育或与其它鱼类亲鱼混养。d)亲鱼放养密度为 0.5 尾1.0 尾/米3。e)网箱雌雄亲鱼培育与繁殖配对性比均为 2:3。f)投喂方法同 5.6.1 f)g)每隔 2030 天清洗网具、亲鱼换箱一次。5.6.3 日常管理在进行池塘、网箱培育亲鱼时,应每天早、中、晚巡池或巡箱一次,并做好饲养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6 繁殖6.1 繁殖设施一般情况下,亲鱼培育与产卵同于一池塘或网箱内,若在产卵时需要换池或更换网箱,其设施及水质要求与亲鱼培育相同。6.2 自然产卵与受精池塘:若发现亲鱼在下午 15:0017:00 发情追逐时,随后可见雌鱼产卵,雄鱼排精,卵子和精子在池水中自行受精;网箱:若发现亲鱼有发情追逐现象,应及时将产卵网箱置于网箱内或套于网箱外,然后再将亲鱼移入产卵网箱。6.3 受精卵收集6.3.1 集卵网用 60 目筛绢布制成,网长 1315 米。6.3.2 收集受精卵池塘:亲鱼产卵约 2 小时后,用集卵网收集。网箱:受精卵次日早上用集卵网收集。6.3.3洗卵采用虹吸法并重复操作 3 次将洗卵盆中的死卵等杂质除掉。6.3.4 计数用 40 目手抄网从洗卵盆中捞起受精卵过称计数。6.3.5 受精卵质量受精卵为球状,无色透明,色泽光亮;卵径 0.680.75 毫米;卵粒重量 0.500.56 毫克/粒(每千克受精卵 150200 万粒);孵化率达到 80%以上。6.4 孵化6.4.1 水泥池孵化a)水泥池放卵前 15 天应洗池、消毒,然后,注水、接种单细胞藻类,并微量充气,进水用 200目过滤网。b)放卵密度为 2530 克/米3。当水温 2829时约 20 小时可出膜。如前期仔鱼密度过大可移到其它育苗池培育,密度为 3 万5 万尾/米2。DB46/T 93200746.4.2 池塘孵化a)池塘孵化前 15 天应洗池、消毒,然后,注水,安装孵化箱,培水。b)若在池塘中设置孵化箱,其放卵密度为 2530 克/米3,当出膜仔鱼到 45 日龄时可从孵化箱中放入池塘中培育。若池塘中不设置孵化箱时也可直接把受精卵投放到池塘中,其放卵量为每口塘 12 千克。7 苗种培育7.1 苗种培育设施苗种培育有水泥池和池塘培育方式。一般情况下,池塘的孵化与苗种培育均在同一池中进行。7.2 水泥池培育a)仔鱼阶段(019 日龄)前期仔鱼,不需投喂;后期仔鱼,投喂牡蛎、海胆和江珧等受精卵和轮虫或其他贝类幼体,每天投喂 4 次,其中轮虫投喂量为 200-300 个/升,其他类型的饵料每次投喂量为 10 克/米3。约 3 天后,改投喂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投喂量为 1000020000 个/升。如开口饵料受精卵等难保证,也可改用虾片、BP 粉和微粒子投喂 23 天,接着投喂秒型轮虫 56 天,再投喂秒L 型轮虫 67 天。b)稚鱼阶段(1937 日龄)投喂桡足类、卤虫或虾类的无节幼体,投喂量为 10002000 个/升。投喂时间约 20 天。c)幼鱼阶段(3750 日龄)投喂冰冻卤虫,每次投喂量为 10001200 克/万尾,每天投喂 34 次。当鱼苗长至 45 厘米,可投喂小虾、碎杂鱼肉或人工配合饲料,每次投喂量为 250400 克/万尾,每天投喂 2 次,上下午各投喂一次。d)前期仔鱼不需要加水或换水;后期仔鱼每天添加水 23 厘米。稚鱼期在 57 天内只加水,不换水,过后可适量换水。幼鱼期每天吸污清底、换水,每次换水量 4050 厘米。随鱼苗日龄增加,充气量由小渐渐变大。苗种培育水环境要求见表 1。7.3 池塘培育a)在池塘孵化箱中孵化的仔鱼可采用同水泥池仔鱼阶段投饵方法;也可直接放入事先培养生物饵料的池塘中培育。b)后期仔鱼阶段投喂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投喂密度以 1020 个/升。投喂时间为 1415 天。若投喂混合虾料,每次投喂量 0.51.0 千克/万尾,每天投喂两次。稚鱼阶段投喂桡足类、卤虫或虾类无节幼体,投喂量 1020 个/升。桡足类投喂时间 1520 天。幼鱼阶段主要投喂卤虫或虾苗,每万尾鱼苗每次投喂卤虫 1.52.0 千克或仔虾 5060 万尾,每天投喂两次。c)培育池换水,在 15 天内一般不需添加水,之后,每次换水量宜控制在 510 厘米以内。培育池增氧,在仔鱼出箱前,可用增氧机增氧,当仔鱼出箱后改用散石充气增氧,随后加大充气量。苗种培育水环境要求见表 1。7.4 管理记录加强观察水色变化和苗种活动情况,及时换水、增氧;坚持每天巡池,记录池水理化因子指标、鱼苗生物学测定数据,以便掌握鱼苗生长、规格、存活率等情况和适时调整饵料种类及投喂量。8 病害防治a)亲鱼移入培育池之前或发现亲鱼有本尼登寄生虫病时,可用淡水浸泡 1215 分钟处理。在亲鱼培育期间每月要消毒水体 12 次,用药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b)在苗种培育中,当鱼苗出现“打转”现象时,可采用改良水质及疏散减少密度方法处理。c)生产工具要消毒,不能交换使用,避免交叉感染。DB46/T 93200759 收获鱼苗全长达2.5厘米后,可拉网捕苗出售或按不同规格分池培育。10 点带石斑鱼苗种发育生长与主要形态特征。(附录 A)DB46/T 9320076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点带石斑鱼苗种发育生长与主要形态特征发育阶段培育时间(日龄)全长(毫米)体重(毫克)主要形态特征与游动方式及生活习性刚出膜仔鱼1.63 0.25身体透明,脊索弯曲、细长,卵囊呈椭圆状。腹部朝天,悬于水面,无游泳能力。1 1.70 0.21身体透明,脊索变粗。仔鱼肌节明显,肌体与卵黄囊之间有一小黑色素体,出现口、肛门、胃雏型,偶尔游动或旋转运动。2 2.18 0.195身体透明,脊索十分明显,卵黄囊明显缩小。尾、背、腹鳍褶连成一体,胸鳍芽长出,身体倒挂状悬于水中。3 2.38 0.17卵黄囊萎缩十分显著,口已开,但不能摄食,胸鳍褶变圆,身体仍呈倒挂状悬于水中,能水平呈“秒”形扭动,活动能力增强。前期仔鱼4 2.41 0.155卵黄囊只留痕迹,口时有张、合动作,可摄食,胸鳍原基变长,可扇动,仔鱼能水平游动,有集群趋弱光、避强光现象。5 2.43 0.14 卵黄囊、油球完全消失,仔鱼开始集群活动,逐渐向池角、边处集群。7892.472.523.420.090.080.13仔鱼口径增到 0.25 毫米,仔鱼游动速度加快,仔鱼喜欢聚集于池边、角处,成黑色集群活动。101112133.453.534.554.630.15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