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
34
127.3-2004黄牛生产技术规程
黄牛品种改良站建设规范
127.3
2004
黄牛
生产技术
规程
品种
改良
建设
规范
ICS DB34 备案号: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127.32004代替 DB34/T127.3-1998黄牛生产技术规程 黄牛品种改良站(点)建设规范 2004-07-20 发布 2004-07-2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4/T 127.32004 I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DB34/T127.3-1998。本标准与 DB34/T127.3-1998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适用范围删除了“皖北地区”。-标准的格式作了调整。本标准是 DB34/T127黄牛生产技术规程的第三部分。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本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自 2004 年 7 月 20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蒙城县技术监督局提出(原)。本标准起草单位:蒙城县技术监督局(原)蒙城县畜牧兽医管理站(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家科 王同英 朱明照 张国宴 郑太华 陈新 李天印 DB34/T 127.32004 1 黄牛生产技术规程 黄牛品种改良站(点)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牛品种改良站(点)的选址、房屋总体布局、牛棚建设、内部设备、环境要求和人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县、乡、村各级黄牛品种改良站(点)的建设(以下简称为改良站)。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0070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3 建设规范 3.1 选址和总体布局 3.1.1 县级黄牛品种改良站应建于离闹市区、无污染、交通方便的地方(应符合 GB3096 及 GB10070的规定)。乡、村级黄牛品种改良站应选在无污染、方便群众、站与站距离适中,每个改良站的服务半径为 3km4km,年配种量为 1000 头1500 头。3.1.2 县、乡级改良站的占地面积不小于 900m2,分为工作区、待配母牛休息区、环境美化区。其布局设计图见附录A1。村级改良站的占地面积不小于 300m2,分工作区、待配母牛休息区、环境美化区。其布局设计图见附录A2 3.2 工作区房屋建设 3.2.1 主体设计 县、乡级改良站亦可采取楼房建筑结构。分会议室、文体活动室、办公室、化验室、操作室、配种室、畜主休息室。其设计图见附录 A3。村级改良站的房屋建设包括办公室(兼畜主休息室)、操作室(兼化验室)、配种室。设计图见附录 A4。3.2.2 化验室和操作室为封闭式设计.设计图见附录 A5。3.2.3 配种室的前墙要比后墙长 2m,右墙留一较大的门,方便母牛进出.设计图附录 A6。3.2.4 配种室可供输精员临时休息.设计图见附录 A5。3.3 设施 3.3.1 办公室和文体室 内设会议桌、办公桌、文体活动桌、椅子及其它办公用品和文体用品。3.3.2 化验室 应配备操作台、常用仪器设备和常用试剂等。设计图见附录 A5。DB34/T 127.32004 2 3.3.3 操作台 化验室内操作台的设计图见附录 A7。3.3.4 操作室 内部设施有操作台、干燥箱、水浴锅、液氮罐等必备的配种仪器、试剂和治疗母牛不孕症的药物。设计图见附录A5。3.3.5 配种室 内部设施有长臂手套、消毒液、配种保定架等。设计图见附录 A5 和 A8。3.4 侍配母牛休息棚 采用架式结构,棚顶为上展式。设计图见附录 A9 和 A10。3.5 供水和排污设施 应有完善的供水设备和下水排污设施,污水排放应符合 GB8978 的规定。3.6 环境要求 应在工作区、待配母牛休息区周围建绿化带。3.7 人员要求 3.7.1 县级改良站 6 人8 人,应具备大专(畜牧兽医专业)以上学历。3.7.2 乡级改良站 3 人4 人,应具备中专(畜牧兽医专业)以上学历。3.7.3 村级改良站应具备有技术员以上职称的工作人员 2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