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51T
1211-2011
桔实雷瘿蚊监测与鉴定技术规程
1211
2011
桔实雷瘿蚊
监测
鉴定
技术规程
65.020.01
B 16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T 1211—2011
桔实雷瘿蚊监测与鉴定技术规程
2011 - 01-25发布
2011 - 03-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 1211—2011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及定义 1
4 原理 1
5 仪器及用具 1
6 试剂及溶液配制 2
7 虫情监测 2
8 室内检验鉴定 2
9 结果判定 3
10 样品保存及处理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桔实雷瘿蚊的形态特征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桔实雷瘿蚊形态特征图 6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桔实雷瘿蚊为害症状描述 7
前言
本标准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原理、仪器及用具、试剂及溶液配制、虫情监测、室内检验鉴定、结果判定、样品保存及处理等部分。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植物检疫站,成都市植保植检站,蒲江县植保植检站,丹棱县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辉、郭迪金、刘可、谭家兴、余坚志、汪世元、王黎明、唐建中。
II
DB51/T 1211—2011
桔实雷瘿蚊监测与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桔实雷瘿蚊的虫情监测、室内检验鉴定、结果判定、样品处理及标本保存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桔实雷瘿蚊的监测与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69-200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监测 Monitoring
证实植物检疫状况的官方持续过程。是一种早期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入侵定居的有效方法。
3.2
桔实雷瘿蚊 Resseliella citrifrugis Jiang
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 、瘿蚊亚科(Cecidomyiinae)、瘿蚊超族(Cecidomyidi)、雷瘿蚊属(Resseliella)昆虫。主要危害柑橘果实,以幼虫随被害果作远距离传播,其卵也可随果实传播,蛹则可随带土苗木进行远距离传播。
4 原理
桔实雷瘿蚊的形态特征、传播途径、生物学特性及受害果实症状,为制定监测鉴定技术规程提供了依据。
5 仪器及用具
5.1 仪器
体视显微镜、干燥器。
5.2 用具
0号画笔、试管、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表面皿、养虫杯、养虫箱、小型喷雾器。
6 试剂及溶液配制
除非另有说明,在检验中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6.1 试剂
试剂包括:
——无水乙醇
——无水乙酸(冰醋酸)
——丁香油
——加拿大胶
6.2 溶液配制
溶液配制包括:
——二甲苯酚混合液 苯酚晶体+二甲苯,(1+3)。
——10 %氢氧化钾溶液 称取10 g无水氢氧化钾溶于100 mL水中。
——75 %乙醇溶液 量取无水乙醇75 mL加入25 mL水。
——90 %乙醇溶液 量取无水乙醇90 mL加入10 mL水。
——保存液 量取无水乙醇75 mL加入25 mL水,再加入1 mL丙三醇混匀备用。
7 虫情监测
7.1 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包括各柑桔生产地、水果市场,重点是柚类和橙类。
7.2 监测方法
7.2.1 田间监测
7.2.1.1 成虫的监测
6月上旬到10月上旬,在果园的荫蔽、潮湿处,于果实的背阴面仔细查找桔实雷瘿蚊成虫,发现疑似成虫,收集在75 %乙醇溶液中,带回室内鉴定。
7.2.1.2 幼虫和蛹的监测
分别于7月上、中旬的第一次落果高峰、9月中、下旬的第二、三次落果高峰和10月中、下旬第四次落果高峰,在柑桔果园中采集未熟先黄果和落地果,发现符合附录C描述症状的果实,带回室内培养、鉴定。并取落地果周围2 cm~5 cm深的表土,带回室内检查。
7.2.2 水果市场监测
按GB15569-200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6.2进行抽样,用肉眼或手持放大镜对样品果实逐个进行检查,发现符合附录C描述症状的果实,带回室内检验鉴定。
8 室内检验鉴定
8.1 幼虫和蛹的检查
将取回的土样用清水漂浮法检查,发现疑似幼虫和蛹,收集在75 %乙醇溶液中,待鉴定。
8.2 成虫培养
取一养虫杯,加入经用水煮沸5 min处理过的砂土,将采集到的疑似虫果置于砂土表面,然后置于养虫箱中室温下饲养,并用小型喷雾器喷水,进行沙土保湿处理。待成虫羽化后,用0号画笔蘸取75 %乙醇溶液将活成虫浸入75 %乙醇溶液中,待鉴定。
8.3 玻片标本制作
8.3.1 翅脉标本制作
从75 %乙醇溶液中的成虫标本上取下一翅,在体视显微镜下放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即成翅脉标本。
8.3.2 虫体标本制作
8.3.2.1 标本软化
将标本(成虫、幼虫或蛹)从75 %乙醇溶液中取出,用10 %氢氧化钾溶液浸渍,或短时加热(100℃下处理2 min~5 min),或长时冷处理(在酒精里保持6个月以上的标本要12 h以上)。在处理过程中观察到标本软化而且部分透明时即停止。将标本转入表面皿中,用解剖针轻轻挤压腹腔内容物,若觉仍然坚硬,应继续浸渍直至软化。
8.3.2.2 脱水透明
将标本转入蒸馏水中5 min~10 min洗去氢氧化钾,加数滴冰醋酸中和多余的氢氧化钾。把标本依次转入75 %乙醇溶液和90 %乙醇溶液各10 min,并轻轻挤压除去残存的蒸馏水后,再转入无水乙醇中浸2 min~5 min,最后将标本转入二甲苯酚混合液中1min~2 min,虫体即可完全脱水透明。
8.3.2.3 解剖封片
将标本转入无水乙醇中清洗后,移入滴有丁香油的载玻片上,在体视显微镜下把成虫解剖成头、胸(具胸足)和腹三部分,再进行整姿。整姿时,使头正面朝上,触角披向两边;使腹部背面朝上,雄性外生殖器和雌虫产卵管对称地展示出来;使胸部侧面向上,足和剩下的另一翅展示出来。整姿完成后,用三块小圆盖片(7 mm~10 mm)分别盖住三部分,滴上加拿大胶封片。贴上标签,置于35℃的烘干器上干燥数日。
制作幼虫玻片时,使腹面朝上而且应放置对称。
8.4 鉴定
将制作的带有翅脉、头、胸和腹的成虫玻片标本或幼虫玻片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按附录A和附录B进行鉴定。
9 结果判定
——成虫符合附录A.1形态特征,可判定为桔实雷瘿蚊。
——老熟幼虫和蛹的鉴别作为辅助鉴定手段。
10 样品保存及处理
10.1 标本保存
10.1.1 玻片标本的保存
将制好的玻片标本移入标本柜中保存。
10.1.2 幼虫、蛹标本的保存
将采集到的幼虫或蛹用水清洗后,投入60 ℃(±5 ℃)热水中浸泡杀死,在室温下冷却后,置于保存液中保存。
10.1.3 样品处理
样品检验完成后,除用作标本保存的样品外,其它样品连同寄主果实及其培养介质进行灭活处理。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桔实雷瘿蚊的形态特征
A.1 成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 雄虫体长1.6 mm~2.3 mm,淡红色至褐红色,下颚须4节,稀被刚毛,基节长稍大于宽,4节长度比为0.7:1.7:2:2。触角14节,鞭节二结型;第1、2节愈合;基肿节色较深,环丝1轮,长达中茎中部,基部具1轮刚毛;端肿节具2轮环丝和1轮刚毛,环丝较短,端轮环丝伸达下节基部。翅展1.8 mm~1.9 mm,翅面有不规则毛斑,仅具纵脉3条,R5脉端微向后弯曲,在翅顶与C脉相接,Cu脉分叉。足长,密被针形鳞片,前中足跗爪分齿,后足跗爪简单无齿,爪间突短于爪。腹部被针形鳞片,第2至6腹板尾毛1排,中部两侧各具1组刚毛,第1至6背板尾毛1排。雄外生殖器基抱节较短,均匀被毛,端抱节较长,基1/3光滑,其余被毛,端齿强;上板V形深裂,被微毛,下板较长,端缘微凹,端1/4被微毛;阳茎略长于下板。雌虫体形比雄虫大,体长2.1 mm~2.5 mm,触角鞭节圆柱形,端颈短;环丝紧贴。翅长1.8 mm~2.3 mm。产卵管极长,可翻缩,尾叶分离,长椭圆形,稀被刚毛,其余同雄虫。
A.2 幼虫的形态特征
初孵时白色透明,肉眼难以察觉。成熟幼虫体长3 mm~4 mm,红色,13节,纺锤形或圆锥形。头壳较短。胸部有三角形红色斑点,末端有4个突起,中胸腹板有“Y”形剑骨片。腹部有浅黄斑,第8腹节尾瘤4对,其中1对无毛,大型,圆锥形。
A.3 卵的形态特征
卵长椭圆形,微小,初呈白色透明,孵化前卵内出现红色点状。
A.4 蛹的形态特征
被蛹,长2.7 mm~3.2 mm,外被褐黄色丝茧,体红褐色,近羽化时呈黑褐色,头顶具分叉的额刺1对;雌蛹足达腹部第5节。雄蛹足较长,达腹部第6节。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桔实雷瘿蚊形态特征图
桔实雷瘿蚊各虫态形态特征图
1、雌成虫 2、雄成虫 3、蛹 4、雌翅 5、雌平衡棒 6、卵 7、幼虫 8、雌触角 9、雄触角
(选自倪朝选等《桔实雷瘿蚊发生及防治研究初报》)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桔实雷瘿蚊为害症状描述
桔实雷瘿蚊成虫多产卵于果实背阴处的蒂部、脐部缝隙处、果间交接处的幼果皮层,卵散产或聚生,产卵处常为极细小的愈合硬结点,用手持放大镜很难观察到,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受害果实,在产卵部位可见到类似擦伤的疤痕,幼虫一经孵化,即开始取食果实白皮层,沿果心柱潜食,将白皮层蛀成隧道,横剖可见明显幼虫蛀食隧道,初期水浸状,后期蛀道变褐有红色粉末状物,不取食果肉和瓤瓣。幼果期受害的果实的蒂部周围表现出针眼状的浅黄症状, 随着虫龄增大, 被害果的被害部果皮皱缩呈黑褐色,常出现龟裂,外部呈现不均匀的未熟先黄,然后脱落、腐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