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7T 4251-2020 林下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docx
下载文档

ID:2694530

大小:107.75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8-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7T 4251-2020 林下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 4251 2020 林下 大球盖菇 生产技术 规程
Q/LB.□XXXXX-XXXX ICS 65.020.20 CCS B 05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4251—2020       37 林下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st underground production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2020-12-04发布 2021-01-01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251—2020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地环境 1 4.1 环境选择 1 4.2 林地选择 1 5 生产技术 1 5.1 栽培季节 1 5.2 栽培料配方 2 5.3 栽培料处理 2 5.4 做畦 2 5.5 播种 3 5.6 覆土覆盖 3 5.7 栽培管理 3 6 采收 3 6.1 采收标准 3 6.2 采收方法 3 7 转潮管理 4 8 病虫害综合防控 4 8.1 主要病虫害 4 8.2 防控原则 4 8.3 防控方法 4 9 生产档案管理 4 附录A(规范性) 林下大球盖菇生产记录事项 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农业大学、莒县农业农村局、青岛益菇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瑞杰、高中强、姜淑霞、高霞、赵淑芳、张燕、司元明、崔慧、门庆永、侯俊、崔艳秋、韩建东、林雪、张逸、聂阳。 DB37/T 4251—2020 林下大球盖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下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采收、转潮管理、病虫害防控和生产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林下大球盖菇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4.1  环境选择 生产场地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4.2  林地选择 选择林分郁闭度0.6~0.8,株行距2 m以上,土质以沙壤土为宜。忌选择低洼和过于阴湿的林地。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5  生产技术 5.1  栽培季节 依据当地温度合理安排栽培季节,林下栽培一般在8~11月份播种。 5.2  栽培料配方 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灵活选用栽培料和比例。宜选择以下配方: a) 配方1:稻壳48 %,玉米芯(秸)28 %,木屑18 %,田园土5 %,生石灰1 %; b) 配方2:木屑47 %,玉米芯(秸)47 %,田园土5 %,生石灰1 %; c) 配方3:稻壳67 %,木屑27 %,田园土5 %,生石灰1 %。 5.3  栽培料处理 5.3.1  栽培料选择 发酵前秸杆、玉米芯、木屑等栽培主料,在日光下曝晒2 d~3 d,栽培料质量应符合NY/T 391和NY/T 1935的要求。 5.3.2  栽培场地处理 栽培料发酵前2 d,发酵场地应喷洒石灰粉杀菌灭虫。 5.3.3  预湿 将在太阳下暴晒2 d~3 d的栽培料,撒石灰粉或石灰水,加水预湿24 h,备用。 5.3.4  拌料 将各种配料拌匀,培养料含水量调至75 %左右。 5.3.5  建堆 将各种原料拌均匀后,建成底宽1.5 m~2.5 m、顶宽1 m~1.5 m、高1 m~1.5 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温度较高时建小堆,温度较低时建大堆。起堆要松,每隔30 cm在料面从上到下打一通气孔,孔直径5 cm~8 cm,堆内插温度计。 5.3.6  翻堆 当堆顶以下20 cm处料堆温度达到60 ℃~65 ℃时,保持24 h~48 h,开始第一次翻堆,补充水分,使堆料含水量达到75 %左右,重新建堆后仍打透气孔;第二次建堆后,当料温再上升到60 ℃~65 ℃时,保持24 h~48 h,再翻堆一次;经过2~3次翻堆后,检查培养料发酵程度,当料呈茶褐色,料中有大量白色高温放线菌,无酸臭味,质地松软即发酵结束。 5.3.7  散堆 发酵好的料要及时散堆,降温,当料温降到30 ℃以下时方可铺料播种。 5.4  做畦 5.4.1  做畦准备 做畦前先浇水并深翻一次,再用5 %石灰水浇泼杀虫灭菌,然后做畦。 5.4.2  整地作畦 林地栽培,一般在两行树的中间建畦床。在地面挖深3 cm~4 cm取土,将土放在畦床间隔的作业道上,以供覆土用。畦床宽1 m~1.3 m,南北走向,畦间留20 cm的作业道,床面修整呈中间略高的龟背型,防止床底积水。铺料前在畦床面及四周撒一层石灰粉。 5.5  播种 采用双层播种,铺一层料播一层菌种,共3层栽培料2层菌种。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的要求。每平方米用干料15 kg~25 kg,菌种0.4 kg~0.6 kg。底层铺料厚度为8 cm~10 cm,料层要平整,厚度均匀,宽窄一致。播种时将菌种掰成3 cm大小的块状,采用梅花形点播,播种穴距10 cm~12 cm,深4 cm~6 cm,第1层播种量为总菌种量的50 %;中层铺料10 cm~12 cm,将其余50 %菌种播到料面,用手或耙子将穴内菌块用料盖严;上层铺料厚度为5 cm左右。畦侧面呈斜面坡形,用木板轻轻拍平。播种后10 d内如遇雨水天气应覆膜防雨淋。 5.6  覆土覆盖 5.6.1  覆土 播种后立即覆土,覆土材料应用腐殖含量较高,肥沃、疏松,保水强的沙壤土为宜,切忌用砂质土和黏土,也可以用原地土掺入50 %草炭土作覆土材料。覆土厚度3 cm~4 cm,土壤含水量20 %~30 %。覆土材料最好在使用前一周进行消杀处理,防止杂菌、害虫的危害。覆土后在菌床上间隔30 cm左右打“品”字型直通下部床面的透气孔。 5.6.2  覆盖保湿 覆土后,在料畦面上加覆盖物保湿,覆盖物厚度2 cm~3 cm,可选用经1 %~2 %的石灰水浸泡的稻草、麦秸、草帘等。冬季温度较低时,应在覆盖物上再覆一层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5.7  栽培管理 5.7.1  发菌期管理 发菌期间料内温度控制在20 ℃~28 ℃,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在65 %~70 %,播种后20 d内不宜向畦床菌料直接喷水,保持料面覆盖物湿润即可。若空气干燥,可向覆盖物上轻微喷水。菌丝布满土面后停止向土面喷水。 5.7.2  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间保持林间空气相对湿度80 %~90 %,温度10 ℃~25 ℃。子实体生长期间保持充足的散射光,避免直射光照射。 6  采收 6.1  采收标准 现蕾后5 d~7 d,当子实体的菌盖呈钟形尚未平展,菌幕未破裂时,及时采收。 6.2  采收方法 用手指抓住菇脚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用另一只手压住基物向上拔起,切勿带动周围小菇。采收后的成品菇应用清洁卫生容器存放,避免二次污染。包装用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料膜卫生应符合GB 4806.7要求,产品质量应符合NY/T 749的要求。 7  转潮管理 采收结束后,清理床面,补平覆土,停水养菌4 d~6 d,再进行喷水,喷透增湿后,促使下一潮原基形成,一般可采3~5潮菇。 8  病虫害综合防控 8.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鬼伞、木霉、毛霉、粘菌等;虫害有跳虫、菌蝇、菌蚊、蠼螋、螨类等;生理性病害有长柄小头菇等。 8.2  防控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实施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8.3  防控方法 8.3.1  农业防治 选用优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关;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预防发菌期高温烧菌;栽培场地不宜连作;保持栽培场地内外环境清洁卫生,提前消毒防虫处理,高温季节播种,当料温高于30 ℃时揭膜通风降温,气温低于10 ℃或雨天时覆土盖膜;菇床周围定期撒施石灰粉。 8.3.2  物理防治 悬挂黄板诱杀菌蝇、菌蚊;畦料面放置糖醋液盆等诱杀果蝇、小地老虎等,蜂蜜水诱杀跳虫;安装杀虫灯诱杀菇蝇、菇蚊等。 8.3.3  生物防治 使用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 8.3.4  化学防治 可选用食盐水、石灰粉及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出菇期不得向子实体喷洒任何化学药剂。农药的使用应按照NY/T 393的规定执行。 9  生产档案管理 建立林下大球盖菇生产技术档案。对林下大球盖菇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应有详细、完整的记录,记录内容应按照附录A执行。生产记录档案应保存3年以上。 4 DB37/T 4251—2020 A A 附录A (规范性) 林下大球盖菇生产记录事项 A.1  产地环境条件 A.1.1  空气质量 A.1.2  水源质量 A.1.3  土壤环境质量 A.1.4  设施材料、结构及配套设备、器具 A.2  生产投入品使用情况(包括栽培料配方中原辅材料、肥料、所用菌种等) A.2.1  名称 A.2.2  来源 A.2.3  用法、用量 A.2.4  使用、停用的日期 A.3  生产技术管理措施(从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到出菇)及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 A.3.1  灭菌 A.3.2  栽培场所进料前后消毒杀虫 A.3.3  发菌期间 A.3.4  出菇期间 A.4  采收日期、采收数量、商品菇等级 A.5  生产场所名称、栽培数量、记录人、入档日 5 DB37/T 4251—2020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