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3T
640-2007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规程
640
2007
森林资源
规划
设计
调查
规程
DB××/T ××××—××××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07-07-07实施
2007-06-07发布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规程
Code for 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
DB33/T 640—2007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ICS65.020.01
B 60
备案号:
1
DB33/T 640—2007
目 次
前 言 IV
引 言 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10
4.1 调查目的任务与作用 10
4.2 调查范围与内容 10
4.3 调查方法 10
4.4 调查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要求 11
4.5 目测调查精度与准确度要求 12
4.6 界线调绘与转绘精度要求 12
4.7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质量管理要求 12
4.8 调查间隔期 12
4.9 调查组织方式与调查资质要求 12
4.10 调查会议制度 13
4.11 调查工作程序 13
4.12 统一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13
4.13 统一小班区划管理 13
4.14 调查成果使用管理 14
5 分类标准与调查标准 14
5.1 地类 14
5.2 林地和森林类别 17
5.3 林种 18
5.4 树种(组) 21
5.5 龄级、龄组、生产期与竹度 23
5.6 林分起源 25
5.7 造林保存率等级 25
5.8 天然更新等级 25
5.9 林木质量等级 25
5.10 林分出材率等级 25
5.11 可及度 25
5.12 径阶与径级组 26
5.13 大径木蓄积比等级 26
5.14 林层 26
5.15 郁闭度、覆盖度等级 26
5.16 群落结构类型 26
5.17 自然度 26
5.18 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种类 27
5.19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种类 27
5.20 森林火灾等级 27
5.21 危害程度 27
5.22 优势树种(组)与树种组成 27
5.23 散生木、散生竹和四旁树 27
5.24 林分蓄积量起测标准 28
5.25 零星四旁树占地面积折算标准 28
5.26 权属 28
5.27 立地因子 28
5.28 水库与湖泊的等级划分标准 29
6 计算公式 29
6.1 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 29
6.2 小班目测调查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株数计算 29
6.3 散生木与四旁树蓄积量计算 30
6.4 标准地或标准段蓄积量计算 30
6.5 角规测树计算 30
6.6 活立木蓄积净增量与活立木蓄积年净增率 31
7 森林经营区划 31
7.1 森林经营区划系统 31
7.2 区划界线与标志 31
7.3 林班区划 31
7.4 小班区划 32
7.5 林带调查单元划分 33
7.6 四旁树调查单元划分 33
8 准备工作 33
8.1 制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方案与补充规定 34
8.2 组织准备 34
8.3 技术资料准备 34
8.4 仪器工具物资准备 35
8.5 技术培训 35
9 小班调查 36
9.1 调查对象 36
9.2 小班调绘 36
9.3 小班目测调查 36
9.4 小班实测调查 37
9.5 小班调查因子与调查记载 38
9.6 小班外片林调查 43
9.7 小班界线清绘 43
10 林带与四旁树调查 43
10.1 调查对象 43
10.2 林带与树带调查 43
10.3 零星四旁树调查 45
11 专项调查 45
11.1 专项调查种类 46
11.2 专项调查方法 46
12 卫片与航片的遥感判读 46
12.1 影像特征 46
12.2 调查因子判读原则 47
12.3 调查因子卫片判读 47
12.4 测树因子航片估测法 48
13 统计与制图 48
13.1 调查底图与清绘图整理 48
13.2 调查簿整理 49
13.3 面积求算 49
13.4 小(细)班面积、蓄积登记 50
13.5 森林资源统计表的编制 50
13.6 制图 51
14 质量管理 54
14.1 质量管理制度 54
14.2 调查质量管理组织与程序 54
14.3 检查验收与评价方法 54
14.4 检查结果的处理 56
14.5 质量检查书面报告 57
14.6 成果审核 57
15 调查成果报告 57
15.1 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报告编写 57
15.2 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 57
15.3 成果资料发送单位及数量 58
16 森林经营单位区划及森林调查因子编码 59
16.1 森林经营单位区划编码方法 59
16.2 森林调查因子编码 5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植物拉丁名 61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浙江省各树种疏密度1.0每0.0667hm2(1亩)株数(蓄积)表 66
B.1 浙江省松木疏密度1.0每0.0667hm2(1亩)株数(蓄积)表 66
B.2 浙江省杉木疏密度1.0每0.0667hm2(1亩)株数(蓄积)表 67
B.3 浙江省阔叶树疏密度1.0每0.0667hm2(1亩)株数(蓄积)表 68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调查记载表 69
C.1 小班卡样式 69
C.2 林带调查记载表样式 70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统计表格式 71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森林资源报告参考提纲 77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79
F.1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表 79
F.2 全省通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代码表 80
参考文献 84
V
前 言
本标准制订主要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2003年4月颁发)。
本标准与《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试行)》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求内容的确定方法》等要求编制,表达更加清晰、明确;
—— 增加术语、计算公式章;
—— 总则中进一步明确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作用,增加调查组织方式、调查工作程序、统一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统一小班区划管理等规定;
—— 由于实际中存在未经核查认定的防护林、特用林,本细则明确了公益林分“经核查认定的公益林(地)”、“未经核查认定的公益林(地)”,进一步明确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时生态公益林小班线的衔接要求;
—— 增加毛竹造林成林年限;
—— 由森林火灾面积确定森林火灾等级,由林木受害株数比例、林木受害严重程度确定森林火灾危害程度;
—— 技术培训增加调查实习;
—— 调查底图制作、面积求算、制图等规定更具体,增加山林现状图;
—— 外业调查质量评定的综合得分以小班调查、林带与树带调查、零星四旁树调查加权得分率表示;
—— 增加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内容结构与森林资源报告提纲。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哲根、王文武、翁卫松、陈锋、丁良冬、邱瑶德、杜群、张国江、徐建春。
引 言
《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试行)》已经试行近3年,在我省各县(市、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适应新时期林业跨越式发展和以生态建设为基础的两大体系建设需要,适应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需要,适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项目管理形势变化需要,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的规范性、提高调查质量、加强调查工作的管理,有必要对《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试行)》作出进一步修改、完善,制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地方标准。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程序、方法与操作、森林资源及其调查因子的分类、森林经营区划、前期准备工作、外业调查、统计与制图、调查质量管理、调查成果报告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各县(市、区)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具体森林经营单位或具体项目涉及范围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DB33/ 379.2-2002 生态公益林建设 认定准则
DB33/T 379.3-2002 生态公益林建设 规划设计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林木目录(第一批)》
《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林业地图图式》
《浙江省生态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森林资源 forest resources
具有再生性的自然资源,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包括森林生物资源、森林土地资源、森林景观资源、森林环境资源、森林生态资源等。
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3.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
森林经理调查
二类调查
小班调查
将森林资源的各项调查因子落实到小班的一种调查。通过调查把森林经理地区的资源落实到山头地块,满足县级林业区划、林业规划、基地造林规划等需要,满足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等需要,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为其它相关调查提供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小班调查与小班区划结合进行,二者不可分开。小班调查的详细程度主要取决于森林调查设计等级的要求。
3.3
森林调查设计等级 forest management grade
森林经理等级
根据林区的经济条件、林种、林业经营水平和自然历史等,规定森林区划和资源清查细致程度的等级指标。区划和调查的细致程度和精确程度,必然影响规划设计和经营活动的细致程度和强度。
3.4
森林覆盖率 rate of forest cover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计算公式包括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见6.1.1)。
3.5
林木绿化率 rate of woody plant cover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四旁树占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见6.1.2)。
3.6
地类 land groups
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森林植被覆盖特征进行划分的土地类型。
3.7
林种 forest category
按经营目的不同而划分的森林类别,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
3.8
林权 forest-property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理的权利。
3.9
生态公益林(地) non-commercial forest
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的生态、社会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导功能,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