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3T
605.22006
无公害江山白菇
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605.2
2006
公害
江山
部分
栽培技术
规程
DB××/T ××××—2005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06-05-27实施
2006-03-27发布
无公害江山白菇
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Jiangshan enoki mushroom
Part 2:Practice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technology
DB33/T 605.2—2006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ICS67.080
B39
备案号:
1
DB33/T 605.2—2006
前 言
DB33/ 605-2006 《无公害江山白菇》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 菌种;
——第2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
——第3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 605-2006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山市白菇产业化协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占才水、杨明华、胡群英、毛小伟、巫优良、毛利荣、周建林。
I
无公害江山白菇
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江山白菇栽培技术规程的栽培基质、栽培袋制作、灭菌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和采后管理。
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江山白菇的室内或大棚袋装栽培技术规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199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199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8321.6—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T 8321.7—200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NY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DB33/ 605.1—2006 无公害江山白菇 菌种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基质
培养基所组成的各种物质。
3.2
主料
组成栽培基质的主要原料,在栽培基持中占比重较大、以提供为主的营养物质。如木屑、棉籽壳、作物秸秆等。
3.3
辅料
栽培基质组成中占比例较小、以提供氮源或用来改善栽培基质物理性能的物质。如米糠、麸皮、饼(粕)肥、大豆粉、玉米粉等。
3.4
杀菌剂
用来杀灭有害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的药剂,包括消毒剂。
3.5
生料
未经发酵或灭菌的培养基质。
3.6
栽培袋
装有混合培养料的塑料袋。
3.7
栽培袋制作(制袋)
把混合培养料装入栽培专用塑料袋的过程。
3.8
接种
把菌种接入经灭菌处理的栽培袋中的过程。
3.9
发菌
菌丝体的培养过程。
3.10
开袋
打开栽培袋口,准备进入出菇管理的过程。
3.11
搔菌
搔动和铲除培养料表面的老菌丝层,进行机械刺激,促使菌蕾形成。
3.12
催蕾
采用保温、保湿、通风方法促进菇蕾形成。
3.13
吐黄水
搔菌后的培养料表面,7d~10d后分泌出的黄色液体。
3.14
出菇
子实体形成并逐渐长大的过程。
3.15
转潮
一潮菇采收结束后,即将进入下一潮菇出菇管理的生产操作过程。
3.16
补液
在出菇管理过程中,由于栽培基质养分消耗和水分损失而追加水份或营养液的过程。
4 栽培基质
应符合NY 5099—2002的规定
4.1 水
应符合GB 5749—1985的规定。
4.2 主料
除桉、樟、槐、苦楝等含有害物质树种外的阔叶树木屑;自然堆积六个月以上的针叶树种的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玉米秸、高粱秸、棉籽壳、废棉、棉秸、豆秸、花生秸、花生壳、甘蔗渣等农作物秸秆皮壳;糠醛渣、酒糟、醋糟。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4.3 辅料
麦麸、米糠、饼(粕)肥、玉米粉、大豆粉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4.4 化学添加剂
见附录A中的A.1。
4.5 栽培基质处理
4.5.1 基质中不允许加入农药。
4.5.2 不允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清的混合型基质添加剂。
5 栽培袋制作
5.1 时间
自然栽培在9月上旬~11月上旬。
5.2 配方
配方一(%):棉籽壳57、木屑10、麸皮15、玉米粉8、棉籽饼6、白糖1、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1
配方二(%):棉籽壳61、木屑10、麸皮15、玉米粉8、大豆粉2、白糖1、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1
配方三(%):棉籽壳52、木屑10、麸皮10、米糠10、玉米粉8、棉籽饼6、白糖1、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1
配方四(%):棉籽壳52、木屑10、麸皮10、玉米粉8、棉籽饼6、啤酒渣7(湿七折一)、白糖1、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1
5.3 制袋
5.3.1 拌料
先将棉籽壳按1:1料水比预湿。根据配方加入其它培养料,拌透拌匀。 料水比为1:(1.2~1.25),含水量为65%~70%。生料pH值为7.0~8.0。
5.3.2 装袋
将拌好的料装入17cm×33cm×0.0045cm ~18cm×36cm×0.0045cm聚丙烯塑料袋中,装袋料高10cm~12cm,每袋装湿料重800g左右。料面压紧压平,内部稍松,上部塑料袋沿料面折下倒紧贴料袋外面,用皮圈捆绑。培养料在6h内装完。
6 灭菌和接种
6.1 灭菌
0.15MPa、121℃~126℃下灭菌2h或常压100℃灭菌12h~16h。
6.2 接种
6.2.1 接种室环境要求清洁、干燥。用消毒剂对地面、墙壁进行消毒。
6.2.2 栽培种或原种质量应符合DB33/ 605.1—2006。
6.2.3 料温冷却到28℃以下后将栽培袋放入接种箱内。
6.2.4 接种箱经消毒灭菌处理。
6.2.5 栽培袋在接种箱内用消毒剂密闭熏蒸20min至30min后接种。
6.2.6 每瓶菌种接25袋~30袋,将黄豆粒大小的菌种覆盖培养料表面。
7 菌丝培养
7.1 培养室环境要求
干燥、黑暗、通风。使用前进行环境清理、杀虫消毒,农药及消毒剂的使用方法见附录A中的A.2、A.3。
7.2 培养方法
采用暗室发菌培养方式,菌袋单层平放或2层~3层叠放,接种面向上。
7.3 培养管理
7.3.1 控制发菌室温度20℃~25℃。
7.3.2 适时敞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发菌室空气新鲜。
7.3.3 用草帘、遮阳网等遮光,使发菌室基本黑暗。
7.4 培养时间
室内培养30d~40d。
8 出菇管理
8.1 环境要求
遮光、易通风。室(棚)内及周围环境在使用前用进行环境清理、杀虫消毒(杀虫剂、消毒剂的使见附录A中A.2和A.3),及时清除废料和病虫危害的菌袋。出菇期禁用任何农药。
8.2 开袋
8.2.1 菌丝生长至菌袋高2/3以上时开袋。
8.2.2 拉直塑料袋口,在料面上方14cm~16cm处向下翻折,要求袋口平整、直立。
8.3 搔菌
用匙形工具轻轻刮去气生菌丝和接种块。
8.4 排列和方式
8.4.1 采用单层平面排列,按行×列为(12~14)袋×(≤90 )袋排列,四周留40cm ~50cm过道。
8.4.2 采用立式覆膜栽培方式,室内单层或多层搭架,排列密度为50袋/m2~55袋/m2。
8.5 覆膜
搔菌后立即用薄膜覆盖菌袋保湿,要求四周封严,保持2d~3d。
8.6 出菇时间
自然栽培出菇时间在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上旬,气温降到8℃~15℃为宜。
8.7 催蕾
通过掀膜、地面喷水和遮光,保持7d~15d,菇蕾大量发生为止,结束催蕾过程 。
8.8 伸长期管理
通过地面洒水,提高菇房空气湿度85%~90%;每天掀动地膜1次~2 次,保持菇袋内空气新鲜;弱光(1Lx~2Lx)管理,促进菌柄伸长。
菇体长至5cm高时,停止洒水,掀膜、通风,降低菇房空气湿度(80%左右)、保持2d~3d,使子实柄粗、盖厚。
适量喷水,保持弱光环境,拉直袋口、覆膜10d左右,使袋内CO2浓度增大,抑制菌盖生长,刺激菌柄伸长,使菇体整齐、均匀、白嫩。
9 采收及采后管理
9.1 采收
9.1.1 适期
当菌柄长到12cm以上、菌盖直径0.8cm~1.5cm、边缘内卷未开伞即可采收。
9.1.2 方法
整丛拨起,剪除根须、去除杂质,按商品菇等级要求分类。
9.2 采后管理
9.2.1 转潮管理
菌丝仍然洁白的菇袋,剔除菇根、杂屑,不搔菌。料面部分转褐色、有松动和菇根腐烂的菌袋,进行搔菌处理。第二潮菇采收后全部搔菌,促进第三潮菇的正常生长。
9.2.2 补液
每潮菇采收后,菌料内养分和水分明显减少,搔菌结束后,每袋补充营养液30mL~50mL;菇高2cm以上时,每袋可喷洒5mL~10mL营养液。常用营养液配制见附录A中的A.4。
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常用药剂的配制及使用
A.1 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
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见表1。
表1 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
种类
功效
用量
使用方法
蔗糖
补充直接碳源营养
1% ~ 2%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尿素
补充氮源营养
0.1% ~ 0.2%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硫酸铵
补充氮源营养
0.1% ~ 0.2%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碳酸氢铵
补充氮源营养
0.2% ~ 0.5%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硫酸镁
补充镁和硫
0.1% ~ 0.2%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磷酸二氢钾
补充磷和钾
0.05% ~ 0.2%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生石灰
补充钙素,并有抑菌作用
1% ~ 2%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石膏
补充钙和硫
1% ~ 2%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碳酸钙
补充钙
0.5% ~ 1%
均匀拌入栽培基质中
A.2常用杀菌剂种类、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
常用杀菌剂种类、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见表2。
表2 常用杀菌剂种类、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
种 类
使用浓度
使用对象
使用方法
乙醇(酒精)
75%
手、接种工具、菌种瓶表面等
浸泡或涂擦
二氯异氰尿酸钠类
(DCCNA)
2g~4g/m3
培养室、无菌室、接种箱
密闭熏蒸
过氧乙酸
0.2%
培养室、无菌室、接种箱
喷雾
高锰酸钾
0.1% ~ 0.2%
接种工具、菌种瓶表面等
涂擦
酚皂液
(来苏儿)
0.5% ~ 2%
无菌室、接种箱、栽培房(棚)
喷雾
1% ~ 2%
皮肤
涂擦
3%
接种器具
浸泡
新洁尔灭
0.25% ~ 0.5%
皮肤、接种器具
涂擦、浸泡
漂白粉
10%
接种器具、菌种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