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3T 457.1-2003 无公害太平洋牡蛎 第1部分:苗种繁殖技术规范.doc
下载文档

ID:2693877

大小:69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8-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3T 457.1-2003 无公害太平洋牡蛎 第1部分:苗种繁殖技术规范 457.1 2003 公害 太平洋 牡蛎 部分 苗种 繁殖 技术规范
DB××/T ××××—×××× DB33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04-01-01实施 2003-12-23发布 无公害太平洋牡蛎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assostrea gigas Part 1: Guidelines of seeding technique DB33/T 457.1—2003 浙江省地方标准 ICS 65.150 B 51 备案号:14772-2004 1 DB33/T 457.1—2003 前 言 DB33/ 457-2003《无公害太平洋牡蛎》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 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分 养成技术规范 ——第3部分 产品质量 本部分为DB33/ 457-2003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乐清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柴雪良、林志华、谢起浪、吴洪喜、章纪勇、牟哲松。 I 无公害太平洋牡蛎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亲贝培育、采卵与受精、人工育苗、中间培育、商品苗种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其它种类牡蛎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壳高 壳顶至腹缘的最大距离。 3.2 壳肉比 软体部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比。 3.3 规格合格率 达到规格的个体数量占个体总数的百分比。 3.4 数量合格率 数量达到要求的样本占总样本的百分比。 3.5 伤残死亡率 壳残缺破碎和死亡苗种数量占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3.6 变态 幼虫面盘消失,从浮游生活转变为固着生活的稚贝的生物学过程。 4 亲贝培育 4.1 亲贝选择 可选用原产地自然种群的成贝,也可选用人工养殖的成贝。 4.1.1 规格 体重≥40g,或壳高≥8cm。 4.1.2 感官 感官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亲贝的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形态 符合贝类分类学中有关太平洋牡蛎的描述,外套膜边缘黑色或近黑色。 壳面 完整、洁净,附着物少。 健康状况 贝壳开闭有力;生殖腺厚实、肥大。 4.1.3 规格合格率和壳肉比 规格合格率和壳肉比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亲贝规格合格率和鲜出肉率 项 目 要 求 规格合格率 % ≥95 壳肉比 % ≥16 4.2 培育 4.2.1 培育池 20m2~40 m2左右室内水池,水深1.2m~1.5m。 4.2.2水环境条件 --水源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符合NY 5052的规定。 --春季从亲贝生境水温逐步升至18℃~22℃左右,秋季按自然水温。 --盐度20~30。 --光照500lx~1000lx。 4.2.3培育密度 每立方米水体80个~120个。 4.2.4日常管理 4.2.4.1 投饵 投喂金藻、硅藻等单胞藻或酵母粉、淀粉、藻粉等代用饵料;日投饵量为单胞藻饵料浓度20×104 颗/毫升~30×104 颗/毫升(以金藻为例)。 4.2.4.2 换水 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00%,临近采卵前每次换50%。 4.2.4.3 倒池 隔天倒池清洗一次,临近采卵前不倒池。 4.2.4.4 吸底 前期不吸底,停止倒池后每天吸污一次。 4.2.4.5升温 春季每天升温小于1℃,至18℃~22℃。 4.2.4.6充气 前期中量充气,后期微量充气。 4.2.4.7药物使用 符合NY 5071的规定。 5 采卵与受精 5.1 解剖授精 5.1.1 工具准备 牡蛎开壳器,解剖刀,手术剪,载玻片,玻璃或塑料容器,海水洗瓶等。 5.1.2亲贝及工具消毒处理 用10mg/L高锰酸钾溶液或用淡水浸泡10min,用砂滤海水冲洗。 5.1.3 开壳 用牡蛎开壳器开壳。 5.1.4 鉴别雌雄 取少量性腺物质,涂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呈颗粒状散开的为雌贝,烟雾状散开的为雄贝。 5.1.5 采卵 用解剖刀刮取卵巢盛放于容器中,搅碎;用200目筛绢网过滤后,使之呈细胞悬液状。 5.1.6泡卵 用清洁海水稀释卵细胞的密度至4×107颗/升~8×107颗/升,泡卵40min~60min。 5.1.7卵的计数 定量取样,计数。 5.1.8 授精 按雌贝数量的10%挑取雄贝,按本部分5.1.5方法取精液;加入卵细胞液中,搅拌3 min~5min。 5.2 自然排放 将亲贝混合挂于池水中让其自行排放精卵,自然受精。达到所需卵细胞密度后,移走亲贝。 6 孵化 卵细胞受精后,移入孵化池中孵化。自然排放采取原池孵化。 6.1 孵化池 20m2~40m2 水池,水深1m~1.5m。 6.2 密度 30颗/毫升~50颗/毫升。 6.3 水环境条件 -水源符合GB 11607的规定,孵化用水符合NY 5052的规定。 -水温22℃~28℃。 -盐度20~30。 -光照500lx~1000lx。 6.4 孵化管理 精卵入池后,加大充气,捞取水面泡沫。定期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7 幼虫培育 7.1 培育 受精卵孵化至D形幼虫6h~12h后,用350目~450目的筛网将D形幼虫移入培育池中,进行幼虫培育。 7.1.1培育池 同本部分6.1.1。 7.1.2水环境 同本部分6.1.3。 7.1.3密度 前期10颗/毫升~20颗/毫升(壳高≤150µm);后期5颗/毫升~10颗/毫升(壳高>150µm)。 7.2 日常管理 7.2.1投饵 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6h后,即可投喂金藻、小硅藻等微藻;幼虫壳长120µm以上,可投喂角毛藻、扁藻等。前期保持水体单胞藻饵料密度5×103颗/毫升~1×104颗/ 毫升(以金藻为例);随着幼虫生长,饵料投喂量应逐渐增加,后期应保持在3×104颗/毫升~5×104颗/毫升。 7.2.2换水 每天早晚换水各一次,初期每次换水20%,后期逐渐增加到50%以上。 7.2.3 倒池 每隔3d~5d倒池一次。 7.2.4充气 100号或120号散气石,每平方米0.8个~1个,连续微量充气。 7.3 采苗 7.3.1采苗器制作 壳高8cm以上的牡蛎壳片、6cm~8cm的扇贝壳片等;牡蛎壳片、扇贝壳片用12股聚乙烯线串成串,每串100片。 7.3.2采苗器处理 反复冲洗后,用0.5‰~1‰的氢氧化钠溶液或2‰的漂白粉(含氯量35%)溶液浸泡24h,再用砂滤海水冲洗干净待用。 7.3.3采苗器投放 每立方米水体30串~50串。 7.3.4采苗时间 幼虫壳高达300µm以上,出现眼点幼虫比例达30%左右时,对眼点幼虫进行筛选,并移入已投放采苗器的水池中,密度控制在0.5个/毫升~1个/毫升即可。 8 稚贝培育 8.1 管理 附苗初期水位不应低于采苗器,采用流水方式换水,减少充气量。固着后24h,可加大换水量及充气量;日投喂单胞藻饵料密度为10×104颗/毫升~20×104颗/毫升(以金藻为例)。 8.2 药物使用 符合NY 5071的规定。 9 出池苗 9.1规格 附苗后5d~10d,壳高≥1000µm。 9.2数量 以采苗器计,每贝壳片附苗≥20颗。 9.3质量 9.3.1感官 肉眼可见苗体明显,大小均匀,固着牢固。 9.3.2规格合格率、数量合格率、伤残死亡率 规格合格率≥90%;数量合格率≥95%;伤残死亡率≤3%。 9.4检验规则 9.4.1组批规则 以一个培育池的苗种为一批。 9.4.2抽样计数及数量合格率 从一个培育池的四周及中间不同位置取下贝壳串5串~10串,分别在贝壳串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各取下贝壳片2片~3片,统计每个贝壳片上的苗数(不含破碎及死亡个体),计算贝壳串上苗的数量合格率。随机抽取贝壳串5串~10串,计数每串贝壳的片数,计算贝壳的数量合格率。 9.4.3规格合格率 在抽样计数时,将贝壳样品充分混合后,随机测量3片~5片贝壳上的贝苗规格(不含破碎及死亡个体),测量壳长,统计规格合格率。 9.4.4伤残死亡率 在抽样计数时,将贝壳样品充分混合后,随机查看10片~20片,统计壳破碎和死亡个数,计算伤残死亡率。 9.5判定规则 规格合格率、伤残死亡率和感官要求中其中一项达不到质量要求,判定本批出池苗种为不合格。若对测定结果有异议,可由购、销双方协商,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重新抽样复检,并以复检结果为准。 9.6 运输 采用干运法,气温在25℃以下,途中采取防晒、防风干、防雨、防磨擦等措施,一般运输时间控制在8h以内。 10 中间培育 10.1环境要求 10.1.1场地的选择 风平浪静、饵料丰富的内湾或海区;或水深1.5m以深的围塘。 10.1.2水环境 -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水温15℃~28℃。 -盐度18~32。 -透明度大于30cm。 10.2培育方式 10.2.1栅架式 -适于池塘或潮间带下区。 -栅架结构因地而异,由木桩、圆木、竹等搭成。 -吊养,苗串间距20cm~40cm。 10.2.2浮筏式 -适于低平潮水深4m以深的内湾或海区。 -浮筏由圆木、毛竹、浮筒、缆绳、铁锚等构成。 -吊养,每串间距20cm~40cm。 10.3 培育时间 自出池后暂养至壳高≥1cm。一般历时15d到30d。 10.4 日常管理 10.4.1清除敌害生物和附着物 捕捉清除肉食性腹足类、甲壳类;洗刷清除附着生物。 10.4.2调节养殖水层 附着物大量繁殖季节,适当加深吊养水层。 10.4.3分苗疏养 暂养一段时间后,可进行分苗疏养,直至每片间隔10cm~20cm,每串8片~12片。 10.4.4防台风 台风来临前,做好加固、转移等工作。 10.4.5应急处置 当毗连或养殖海区发生有害赤潮、溢油或其它污染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牡蛎苗种受到污染。受到污染苗种应销毁处理,严禁出售。 11 商品苗种 11.1规格 壳高≥1.0cm。 11.2数量 每贝壳片苗量10颗~20颗;每串贝壳片10片;每台800串。 11.3质量 11.3.1感官 大小均匀、色泽鲜艳,壳缘薄,生长峰明显。 11.3.2 规格合格率、数量合格率和伤残死亡率 规格合格率≥90%,数量合格率≥95%,伤残死亡率≤5%。 11.4检验规则 11.4.1组批规则 以一次交货出售为一批。 11.4.2抽样计数及数量合格率 从一批商品苗种中随机抽取20串~30串,从每串上、中、下部位随机取下贝壳2片~3片,统计每个贝壳片上的苗种数量,计算贝壳片上苗种的数量合格率。 11.4.3规格合格率 在抽样计数时,将抽取的贝壳样品混合均匀,从中随机测量苗种50颗~100颗(不含伤残或死亡个 体),测量壳高,计算规格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