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2T
3882-2020
黄蜀葵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
3882
2020
蜀葵
栽培
加工
技术规范
ICS 65.020.20
B 05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 T 3882—2020
黄蜀葵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 of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
2020 - 10 - 13发布
2020- 11 - 13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882-2020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黄蜀葵选地整地、栽培、加工的要求。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 L. ) Medic.] 1
3.2 黄蜀葵花 1
4 选地整地 1
4.1 选地 1
4.2 整地 2
5 栽培 2
5.1 播种时间 2
5.2 播种方法 2
5.3 田间管理 2
5.3.1 苗期管理 2
5.3.1.1 间补苗 2
5.3.2 施肥喷药 2
5.3.3 除草 3
5.3.4 灌排水管理 3
5.3.5 蕾期管理 3
5.3.6 花期管理 3
5.4 虫害防治 3
5.4.3 物理防治 3
5.4.4 生物防治 4
5.4.5 化学防治 4
5.5 病害防治 4
5.5.1 主要防治病害 4
5.5.2 防治原则 4
5.5.3 农业防治 4
5.5.4 合理轮作 4
5.5.5 种子消毒或包衣 4
5.5.6 农药防治 4
5.6 鲜花采收 5
6.1 产地加工 5
6.2 黄蜀葵花质量 5
6.3 贮存 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医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兴化市林盛黄蜀葵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仁茂、唐海涛、沈小林、王秀俊、周卫欣。
黄蜀葵栽培与加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蜀葵选地整地、栽培、加工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黄蜀葵栽培与加工的全过程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 L. ) Medic.]
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 L. ) Medic.]。
3.2 黄蜀葵花
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 L. ) Medic.]的干燥花冠。
4 选地整地
4.1 选地
4.1.1 选择光照充足、地势高爽、排水畅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砂壤土、黏壤土。
4.1.2 空气应符合GB3095-2012二级标准。
4.1.3 土壤应符合GB15618-2018二级标准。
4.1.4 灌溉水应符合GB5084-2005质量标准。
4.2 整地
4.2.1 播种前,耕整2~3次,每次应深翻25cm以上,耕细、耙平,每亩均匀施用NPK复合肥(15-15-15)30Kg。整地后的土壤应细碎疏松,表土平整,无残茬、石块、草皮,干湿适度。
4.2.2 灌排设施建设:在整地时,疏通厢沟、腰沟、围沟,厢沟的深度应不低于30厘米。
5 栽培
5.1 播种时间
每年4月,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方可播种。
5.2 播种方法
5.2.1 应选粒大、饱满、色黑的种子,置于30℃~40℃的温水中,保持水温(中途应注意换1~2次温水),浸泡12小时,去除不饱满的漂浮种子,取出浸泡后的种子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与种子重量比为1:100)拌匀之,播种。
5.2.2 宜采用穴播法,按每亩用种约50g~75g,每穴播2~3粒种子,深度2cm左右播种,播后覆土,浇透水。播种至出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
5.3 田间管理
5.3.1 苗期管理
5.3.1.1 间补苗
播种后7天左右出苗。苗高10cm~15cm时应进行间补苗,宜按株距0.60m~0.70m、小行距1.00m、大行距1.50m,大小行交替进行间补苗,每穴留壮苗1株,田头等特殊位置可留壮苗2株,间补苗宜选择晴天早上进行,并注意为补苗处补水。
5.3.2 施肥喷药
5.3.2.1 出苗5天后宜于傍晚为幼苗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与种子重量比为1:100)和阿维菌素(稀释6000倍)混合液。
5.3.2.2 移栽定苗2天后宜喷施噁霉灵(稀释6000倍,叶面喷施)、高效氯氟氰菊酯(稀释1000倍,叶面喷施);定苗约10天宜喷施甲霜灵锰锌(稀释800倍,叶面喷施)、吡虫啉(10%吡虫啉稀释6000倍,叶面喷施),并在植株旁开穴追肥(应在株旁约15cm位置,穴深10cm~15cm),每亩应施复合肥10Kg,施肥后应浇一遍透水。
5.3.2.3 苗高50cm左右时,宜喷施1,1-二甲基哌啶氯化物(助壮素)。用量为每亩用5ml~6ml,兑水20Kg~30Kg。10天后,同样用量第二次喷施;20天后,同样用量第三次喷施。
5.3.3 除草
苗出齐后应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此时苗小根浅,应以浅锄为主。定苗后宜根据田间状况人工除草2~3次。
5.3.4 灌排水管理
应清沟理沟,及时灌排水,苗期持续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5.3.5 蕾期管理
刚孕蕾时,高1.2m以上的植株应用1,1-二甲基哌啶氯化物(助壮素)再次控高,宜按每亩1,1-二甲基哌啶氯化物(助壮素)5ml~6ml,兑水15Kg对植株进行喷施,并按每亩施复合肥15Kg,第二次在植株旁开穴追肥。
5.3.6 花期管理
初花期时,宜于晴天下午4时以后按每亩用量30g,兑水15Kg喷施一次磷钾肥(磷酸二氢钾,含磷P2O5为52%左右,含钾K2O为35%左右);10天后按每亩45g,兑水15Kg再次喷施磷钾肥。
5.4 虫害防治
5.4.1 主要防治害虫
包括斜纹夜蛾、蝼蛄、地老虎等。
5.4.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综合防治”的原则,综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法,适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发现虫害,及早治疗。
5.4.3 物理防治
翻地时应将虫卵、蛹、幼虫翻到土表,使其失活致死。
5.4.4 生物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宜采用黑光灯、糖醋液、杨树枝及甘薯豆饼发酵液诱杀,或用毒谷、毒饵等诱杀,如用90%敌百虫1kg,加水5kg~10kg,喷拌铡碎的鲜草60kg~70kg于傍晚按1堆/㎡的密度撒在黄蜀葵根附近。
5.4.5 化学防治
宜视情况选用阿维菌素(稀释6000倍,叶面喷施)、苏云金杆菌(每亩用菌粉15g~20g兑水喷雾)、氯虫酰胺(每亩10毫升)、噻虫嗪(稀释5000倍,叶面喷施)、辛硫磷(15g~25g/㎡)、高效氯氟氰菊酯(稀释1000倍,叶面喷施)等,每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5.5 病害防治
5.5.1 主要防治病害
有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等。
5.5.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采用农业防治、合理轮作、种子消毒或包衣、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等方法,及早治疗。
5.5.3农业防治
应选用无病害种子种苗,加强场地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科学施肥。发现病害应及时清除病残株并及时集中销毁。
5.5.4 合理轮作
宜通过水旱一年一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
5.5.5 种子消毒或包衣
宜用甲福(甲福与种子重量比为1:50)包衣或用多菌灵拌种(多菌灵与种子重量比为1:100)、咪鲜胺(咪鲜胺与种子重量比为1:1000)浸种。
5.5.6 农药防治
整地时,宜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g~15g/㎡处理土壤,预防茎腐病。
苗期宜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7天1次,连喷2~3次,预防病害发生。
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在病穴中撒施石灰粉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灌,或对周边植株喷施已唑醇(10ml~20 ml/L喷施)、嘧菌酯(20ml~50 ml/亩喷施)、噁霉灵(稀释6000倍,喷施地面)、甲霜灵锰锌(58%可湿性粉剂稀释600-800倍)、福美双(稀释1000倍,喷施地面)等。
5.6 鲜花采收
5.6.1 黄蜀葵7月上旬开始开花,每朵花开放一天,盛花期约8月上旬至9月中旬。
5.6.2 宜于晴天采摘待露水干后的花朵;若雨天采摘,应待雨停2小时后方可采摘,采后应在阴凉处摊放,妥善处理。
5.6.3 当天开放的花朵应当天采摘,不得采隔宿花。
5.6.4 应采摘完全开放的花,去掉子房、花萼、副萼、花柄、叶片,只保留花瓣、花柱及雄蕊柱。
5.6. 5 采花盛具应当通风透气。
6 加工
6.1 产地加工
6.1.1 黄蜀葵鲜花不宜晒干,应当烘干。
6.1.2 黄蜀葵鲜花朵易变色腐烂,应在6-10小时内及时干燥,烘干温度应控制在90℃±10℃。
6.1.3 当天采摘的黄蜀葵鲜花应及时按采摘顺序依次烘干,等待烘干的黄蜀葵鲜花应摊开放置,厚度不超过20 cm,每1小时翻动一次。
6.1.4 烘干后的黄蜀葵干花应除去杂质、异物、腐烂变色及未烘干透的花。
6.1.5 干燥后并按6.1.4处理过的黄蜀葵花,放凉,及时装入可防潮的薄膜塑料袋中,及时密封,外罩编织袋。
6.2 黄蜀葵花质量
6.2.1 黄蜀葵花药材应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干燥花冠。
6.2.2 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蜀葵花药材,规定了黄蜀葵花的性状、水分、含量和总灰分及浸出物等指标,加工后的黄蜀葵花药材应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规定。
6.3 贮存
包装好的药材应放在清洁、通风、干燥、避光的仓库内,置货架上,与墙壁保持最小30CM以上距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