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SZJG
23-2006
农业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要求和评价
23
2006
农业
转基因
生物
食用
安全性
要求
评价
ICS 65.020.01 B 09 SZJG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SZJG 232006农业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要求和评价 Requirement and assessment of food safety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in agriculture 2007-02-15 实施2006-08-15 发布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SZJG 232006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标准由深圳市农林渔业局和深圳市卫生局共同提出。本标准由深圳市农林渔业局负责解释。本标准由深圳市农作物良种引进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起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向阳、邓平建、周鹏、杜忠、侯红利、张锦周、谭建军、杨冬燕、杨永存、刘晋、刘桂华、李永红。I SZJG 232006 引 言 为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和生产应用的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 深圳经济特区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等法律法规,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欧盟委员会(EC)在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的评价和管理中普遍应用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制定本标准。鉴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本标准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可能产生危害人类健康的未知因素尚不能提出具体的要求,因此,随着对农业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的研究和认识的深化,本标准尚有修订的可能。II SZJG 232006 农业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性要求和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安全性要求、评价和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在深圳市的研究、试验、生产和销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5193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农业转基因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in agriculture 利用基因操作(3.2)技术改变基因组(3.3)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3.2 基因操作 genetic manipulation 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把重组DNA分子(3.4)导入受体生物(3.5)的技术。基因操作对受体生物(3.5)毒性(3.6)、致敏性(3.7)和抗营养作用(3.8)的影响程度以基因操作类型13表示。注:基因操作类型1表示可消除或者降低受体生物的毒性、致敏性或抗营养作用;基因操作类型2表示不改变受体生物的毒性、致敏性或抗营养作用;基因操作类型3表示可增强受体生物的毒性、致敏性或抗营养作用。3.3 基因组 genome 生物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体外所有遗传物质的总和。3.4 重组DNA分子 recombinant DNA molecule 由载体(3.9)和外源基因(3.10)的DNA序列(3.11)组合而成的分子。3.5 受体生物 recipient organism 用于生产农业转基因生物(3.1),被导入重组DNA分子(3.4)的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3.6 毒性 toxicity 由生物体中含有的生物毒素(3.24)通过摄入导致人或动物发生中毒反应的作用。作用的强度以毒性等级表示。注:毒性等级表示无毒性;毒性等级表示有毒性,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其危害;毒性等级表示有毒性,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基本可以避免其危害;毒性等级表示有毒性,而且尚无适当3 SZJG 232006 的安全控制措施可以避免其危害。3.7 致敏性 allergenicity 由生物体中含有的生物致敏成分(3.25)通过摄入导致人或动物发生过敏反应的作用。作用的强度以致敏性等级表示。注:致敏性等级表示无致敏性;致敏性等级表示有致敏性,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其危害;致敏性等级表示有致敏性,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基本可以避免其危害;致敏性等级表示有致敏性,而且尚无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可以避免其危害。3.8 抗营养作用 function of anti-nutrition 由生物体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3.26)通过摄入导致人或动物发生对食物营养成分吸收利用的抑制作用。作用的强度以抗营养作用等级表示。注:抗营养作用等级表示无抗营养作用;抗营养作用等级表示有抗营养作用,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其危害;抗营养作用等级表示有抗营养作用,但是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基本可以避免其危害;抗营养作用等级表示有抗营养作用,而且尚无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可以避免其危害。3.9 载体 carrier 进行基因操作(3.2)时,用于构建重组DNA分子(3.4),并将其输送导入受体生物(3.5)细胞的质粒、噬菌体或病毒分子。3.10 外源基因 exogenous gene 通过基因操作(3.2)导入受体生物(3.5)细胞的,来源于供体生物(3.12)的基因(3.13),包括目的基因(3.14)、报告基因(3.15)、标记基因(3.16)和调控元件(3.17)。3.11 DNA序列 DNA sequence 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4种脱氧核糖核苷组成的遗传物质。3.12 供体生物 donor organism 提供外源基因(3.10)序列的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3.13 基因 gene 编码一种蛋白质或转录一种RNA序列(3.18)所必需的全部DNA序列。3.14 目的基因 target gene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3.1)中,通过编码一种蛋白质(称表达产物)或转录一种RNA序列(3.18)改变受体生物(3.5)某一目标性状的外源基因(3.10)。3.15 报告基因 reporter gene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3.1)中,通过编码一种蛋白质赋予受体生物(3.5)指示性状的外源基因(3.10)。3.16 标记基因 marker gene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3.1)中,通过编码一种蛋白质赋予受体生物(3.5)选择标记的外源基因(3.10)。3.17 调控元件 regulation element 4 SZJG 232006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3.1)中,通过其组成和结构调节和控制目的基因(3.14)、报告基因(3.15)、标记基因(3.16)的转录及表达行为的外源基因(3.10)序列。3.18 RNA序列 RNA sequence 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 4 种核糖核苷组成的遗传物质。3.19 食用安全性 food safety 在根据预期用途制作或食用时,对人或动物的健康不产生危害的保证,这种危害包括毒性(3.6)、致敏性(3.7)、抗营养作用(3.8)和非期望效应(3.20)。3.20 非期望效应 unintended effects 农业转基因生物(3.1)的表型性状(3.21)、遗传性状(3.22)发生偏离基因工程设计目标的变异或抗生素抗性基因发生水平转移(3.23)。非期望效应对农业转基因生物(3.1)食用安全性(3.19)的影响程度以非期望效应等级表示。注:非期望效应等级表示表型性状和遗传性状均无变异,抗生素抗性基因不发生水平转移;非期望效应等级表示抗生素抗性基因不发生水平转移,但部分非目标农艺性状或非目标营养性状发生变异,该变异对其食用安全性无不良影响;非期望效应等级表示抗生素抗性基因不发生水平转移,但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异,该变异对其食用安全性无不良影响;非期望效应等级表示抗生素抗性基因发生水平转移,或者部分表型性状、遗传性状发生变异,而且该变异对其食用安全性有不良影响。3.21 表型性状 phenotypic character 受体生物(3.5)和农业转基因生物(3.1)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性状。注:主要农艺性状是指农业转基因生物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有关的生产性状、加工性状和经济性状,包括目标农艺性状和非目标农艺性状。目标农艺性状是与导入的目的基因的功能相关的农艺性状,非目标农艺性状是与导入的目的基因的功能无关的农艺性状;主要营养性状是指农业转基因生物自身产生的蛋白质、氨基酸、淀粉、脂肪、水分、粗纤维、灰分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种类、含量、比率及功效,包括目标营养性状和非目标营养性状。目标营养性状是与导入的目的基因的功能相关的农艺性状,非目标营养性状是与导入的目的基因的功能无关的农艺性状。3.22 遗传性状 hereditary character 农业转基因生物(3.1)中外源基因的整合、转录、表达、修饰和基因组转录性状。注:外源基因的整合性状是指其种类、拷贝数、位点、碱基对数和核苷酸序列;外源基因的转录性状是指其转录产生的mRNA的序列;外源基因的表达性状是指其表达产物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和生物活性;外源基因的修饰功能是指其表达产物或转录产生的mRNA序列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基因组中某一基因表达行为的调控功能;基因组转录性状是指农业转基因生物基因组转录产生的mRNA序列的种类。3.23 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 level transfer of antibiotics-resistance gene 在农业转基因生物(3.1)基因组(3.3)中整合的表达抗生素抗性产物的外源基因(3.10)发生向其他非靶生物细胞的转移。3.24 生物毒素 bio-toxin 植物、动物、微生物自身产生的,能使人和动物发生中毒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有蛋白质类毒素、多肽类毒素、糖蛋白类毒素、生物碱类毒素和诱变剂成分等。5 SZJG 232006 3.25 生物致敏成分 bio-allergen 植物、动物、微生物自身产生的,能使人和动物发生过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绝大部分的生物致敏成分为蛋白质。3.26 抗营养因子 anti-nutrient factor 植物、动物、微生物自身产生的,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具有抑制作用的成分。3.27 传统农业生物 traditional organism in agriculture 在国内外均有长期食用史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3.28 非传统农业生物 non-traditional organism in agriculture 在国内外均无食用史,或者仅在国外少数国家有食用史,或者仅在国内少数地区有食用史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4 食用安全性要求 4.1 受体生物 4.1.1 毒性 毒性为级的生物不应用作受体生物。4.1.2 致敏性 致敏性为级的生物不应用作受体生物。4.1.3 抗营养作用 抗营养作用为级的生物不应用作受体生物。4.2 转基因生物 4.2.1 毒性 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毒性等级不应高于相应的受体生物。4.2.2 致敏性 农业转基因生物的致敏性等级不应高于相应的受体生物。4.2.3 抗营养作用 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抗营养作用等级不应高于相应的受体生物。4.2.4 非期望效应 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非期望效应等级不应高于级。5 评价 5.1 评价原则 5.1.1 实质等同性原则 5.1.1.1 如果转基因食品或成分与现有的某一种食品或食物成分实质等同,则可判定前者的食用安全性与后者等同。5.1.1.2 如果转基因食品或成分与现有的某一种食品或食物成分性质不等同,则需针对两者的差异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5.1.2 危险性评价原则 转基因食品的危险性评价,应按照转基因食品中危害因素的识别,危害因素特征的描述,危害因素暴露量的评估和危险特征描述的步骤进行。5.1.3 个案处理原则 6 SZJG 232006 对接受评价的每一个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