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HJT
425-2008
清洁生产标准
制订技术导则
425
2008
清洁
生产
标准
制订
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T 425-2008 HJ/T 425-2008 清洁生产标准 制订技术导则 清洁生产标准 制订技术导则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Directive for standardization (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080408 发布 2008-08-01 实施 20080408 发布 2008-08-01 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环 境 保 护 部发布发布 HJ/T 425-2008 HJ/T 425-2008 i 目目 次次 前 言.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2 5 编制原则和标准框架.3 6 清洁生产指标确定.3 7 编制说明的编写.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清洁生产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框图.7 附件 B(资料性附录)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开题报告提纲.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指标框架示意图.11 附件 D(规范性附录)行业清洁生产指标要求格式示例.12 HJ/T 425-2008 HJ/T 425-2008 ii前前 言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加快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规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框架结构、编制原则、编写规则和工作程序、编制内容和方法以及格式体例的要求。适用于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08 年 4 月 8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08 年 8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HJ/T 425-2008 HJ/T 425-2008 1清洁生产标准 制订技术导则 清洁生产标准 制订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框架结构、编制原则、编写规则和工作程序、编制内容和方法以及格式体例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编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12452 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 GB/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16 号)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6 年第 41 号)3 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 3.1 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注: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2 清洁生产标准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3.2 清洁生产标准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指依据生命周期分析原理,从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产品、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和环境管理六个方面,对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给出阶段性的指标要求,指导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的全过程控制。3.3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production process and equipment requirements 3.3 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production process and equipment requirements 指对产品生产中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种类、自动化水平、生产规模等方面的要求。3.4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resources and energy utilization indicators 3.4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resources and energy utilization indicators 指在正常的生产工艺中,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新水量、能耗和物耗,以及水、能源和物质利用的效率、重复利用率等反映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3.5 综合能耗 total prod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3.5 综合能耗 total prod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指规定的耗能体系在一段时间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为一次能源后的总和。注:引自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HJ/T 425-2008 HJ/T 425-2008 23.6 单位产品取水量 quantity of water intake for unit product 3.6 单位产品取水量 quantity of water intake for unit product 指企业生产单位产品需要从各种水源提取的水量。工业生产取水量,包括取自地表水(以净水厂供水计量)、地下水、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企业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或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不包括企业自取的海水和苦咸水等以及企业为外供给市场的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而取用的水量。注:引自 GB/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3.7 水的重复利用率 water reuse rate 3.7 水的重复利用率 water reuse rate 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包括循环利用的水量和直接或经处理后回收再利用的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注:引自 GB/T 18820 工业企业产品取水定额编制通则 3.8 产品指标 product indicators 3.8 产品指标 product indicators 指影响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性能、种类和包装,以及反映产品贮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等的指标。3.9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pollutants generation indicators(before end-of-pipe treatment)3.9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pollutants generation indicators(before end-of-pipe treatment)即产污系数,指单位产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量(末端处理前)。包括废水产生量、废气产生量和固体废物产生量等指标。废水产生量是指污水处理装置入口的污水量和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废气产生量是指废气处理装置入口的废气量和污染物种类、单排量或浓度。固体废物产生量是指固体废物处理装置入口的污染物种类和单排量。3.10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waste recycling indicators 3.10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waste recycling indicators 指反映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物可回收利用特征及废物回收利用情况的指标,如废物利用的比例、途径和技术,以及利用废物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废物利用比例等。3.11 环境管理要求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3.11 环境管理要求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指对企业所制定和实施的各类环境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要求,包括执行环保法规情况、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相关环境管理等方面。4 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4.1 总体要求 4 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 4.1 总体要求 清洁生产标准工作程序应遵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各有关文档参照此文件和 GB/T 1.1、GB/T 1.2 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编制。4.2 标准制修订的四个阶段 4.2 标准制修订的四个阶段 清洁生产标准的制修订分为四个阶段(见附录 A):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组织行业专家、环保专家等有关方面专家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和地方环境法律、法规,国内外相关企业的产品、产值、主要生产过程工艺设备、原材料、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废物回收利用、环境管理水平等相关数据和资料;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国内外行业清洁生产发展现状、趋势和特征;编制制(修)订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提交标准制修订开题报告(见附录 B),采取函审或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开题报告的专家论证。HJ/T 425-2008 HJ/T 425-2008 3第二阶段(起草阶段):第二阶段(起草阶段):进行企业数据调查和必要的实测,了解国内外企业生产工艺、资源消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及污染过程控制状况;分析汇总相关资料和数据;制修订行业典型生产工艺各生产单元清洁生产指标。提交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第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第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标准的意见和建议;标准编制工作组汇总整理、进一步核查论证相关意见,修改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交标准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第四阶段(审查和发布阶段):第四阶段(审查和发布阶段):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持召开标准审议会;标准编制工作组根据审议会上的意见和建议,编制标准报批稿及编制说明,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履行审批程序后,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发布实施。5 编制原则和标准框架 5.1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编制原则 5 编制原则和标准框架 5.1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编制原则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编制过程应该体现如下原则:a)突出过程控制原则。标准主要是控制生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使之尽可能地减少到最低水平的前提下,再进行末端治理。标准的制定,应对生产工艺的整个过程和每一生产环节,提出明确的控制目标和要求。注重引导物耗能耗的降低、单位产品的污染物产生量的降低和废物的资源化利用。b)突出提高效率原则。引导企业生产的资源、能源高效利用,追求低投入、高产出。c)与相关标准紧密结合原则。标准应遵照国家相关节能、节水、节材标准以及行业准入条件的基本要求,并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相衔接。d)突出重点原则。标准指标的取舍应突出重点,抓住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和影响清洁生产较大的环节,所设指标应便于数据采集、测定、计算、范围明确清晰,可操作性强。e)高起点和持续改进原则。标准提出清洁生产三个级别的指标要求,以便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清洁生产目标进行持续性改进,引导企业向更高的要求发展。f)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标准尽可能定量化,但对一些管理、工艺方面的指标不能定量时,也可采用定性的指标。5.2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内容框架 5.2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内容框架 行业清洁生产标准采用如下结构:前言 1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规范性技术要求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 6 标准的实施 6 清洁生产指标确定 6.1 指标分级和分类 6.1.1 指标分级 6 清洁生产指标确定 6.1 指标分级和分类 6.1.1 指标分级 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原则上将各项指标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国际清HJ/T 425-2008 HJ/T 425-2008 4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对于我国特有的行业,三个等级可定义如下:一级为国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二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6.1.2 指标分类 6.1.2 指标分类 从污染预防思想出发,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原则上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个大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