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4T
1008-2009
杂交中稻抛栽高产优质生产技术
1008
2009
杂交
中稻
高产
优质
生产技术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10082009杂交中稻抛栽高产优质生产技术 2009-08-19 发布 2009-08-19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食品伙伴网http:/ 10082009 前 言 安徽省是单季杂交中稻的集中产区。近年来,抛秧、直播等轻简栽培技术以其省工省力、节本高效的优势受到水稻生产者的欢迎,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为了规范杂交中稻抛栽技术,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收潜力,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编写格式按 GB/T 1.1-2000 的规定执行。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周前、夏加发、杨惠成、李泽福、吴文革、孔令娟、郑乐娅。本标准首次发布。食品伙伴网http:/ 10082009 杂交中稻抛栽高产优质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杂交中稻抛栽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技术指标,包括组合选用、产量结构、群体质量指标、壮秧指标、育秧技术、抛栽密度、施肥、灌水、病虫草防治及收获等高产优质生产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一季中稻区杂交稻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T 17891 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NY 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 产地环境 土地平整,独立灌排;土壤基础肥力达到中等以上;环境质量符合 NY 5116 的规定。4 组合选用 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穗型杂交中籼和穗粒兼顾型中、迟熟中粳品种,中籼生育期 135 d 140 d,中粳 140 d 145 d。如丰两优 4 号、新两优 6 号、两优 6326、III 优 98 等。5 产量结构与质量指标 5.1 产量结构 每 667 m2 产量 600 650 kg。每 667 m2 有效穗 18 万 20 万,每穗总粒数 160 粒 180 粒,结实率 85%以上,千粒重 28 g 30 g。5.2 质量指标 稻米品质达 GB/T 17891 三级以上标准。6 育秧 采用肥床旱育秧方式,根据最佳抽穗期确定适宜播种期、播种量及秧龄,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多蘖壮秧。6.1 秧龄及壮秧标准 秧龄 30 d 40 d,叶龄 6 叶 7 叶,多数苗带蘖 2 个 3 个,苗高 20 cm 左右;秧龄 40 d 50 d 左右,叶龄 8 叶 9 叶,多数苗带蘖 3 个 4 个,苗高 45 cm 左右;根系短、白、粗、多。6.2 播种期 食品伙伴网http:/ 10082009 保证 8 月 10 日 25 日抽穗扬花,有效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具体播期安排可根据前茬作物让茬期,接油菜茬在 4 月 25 日 5 月 5 日播种,5 月底 6 月初抛栽;接小麦茬在 5 月上旬播种,6 月上、中旬抛栽。6.3 育秧技术 6.3.1 苗床 选择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菜园或旱作地作苗床。冬季每 667 m2 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 2000 kg,播种前 20 天施 45%(15 N-15 K-15 P)三元复合肥 50 kg、氯化钾 5 kg,尿素 10 kg 15 kg 培肥苗床。6.3.2 种子选用与播种量 选用符合 GB 4404.1 二级以上的种子。30 d 左右秧龄,每 m2 净苗床播种 60 g,每 667 m2 大田需 20 m2 苗床;40 d 50 d 左右秧龄,每 m2 净苗床播种 40 g,每 667 m2 大田需 30 m2 苗床。6.3.3 浸种与催芽 浸种前进行选种和晒种 1 d 2 d。30 d 左右秧龄,用 4.2%浸丰乳油 2 ml 对水 5 kg 10 kg 浸种 24 h 36 h;40 d 50 d 左右秧龄,加用 100 mg/kg 烯效唑浸种 24 h 36 h(籼稻)或 36 h 48 h(粳稻)。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摊晾备播。6.3.4 播种 播种前开沟平整好苗床,畦宽 1.2 m 1.4 m,沟宽 0.4 m,沟深 15 cm 20 cm。每 m2 施过磷酸钙 75 g,尿素 30 g,硫酸锌 3 g,混合均匀过筛,再与畦面 3 cm 深的表土充分混合均匀。浇足底水,使 0 15 cm 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播种时用旱育保姆拌种,按产品说明书要求确定用量。将芽谷均匀撒播在床面上,用木板轻压入土;将预先准备好的过筛床土均匀撒盖在床面上,盖种厚度以不见种谷为度,一般为 0.5 cm 1.0 cm,盖种后喷湿盖种土。在苗床上间隔摆放少许稻(麦)秸秆,直接盖薄膜或起拱覆膜促齐苗,当膜内温度达到 32 时要及时揭膜通风,或在膜上加盖遮荫物降温。塑盘旱育,每 667 m2 大田约需 434 孔秧盘 50 只或 352 孔秧盘 60 只,将秧盘紧挨着排在浇足底水的畦面上,装上 2/3 孔营养土,用木板将秧盘压入床面泥中 0.5 cm 1.0 cm,均匀播种后浇透水,再盖满营养土,清除盘面泥土和种子。营养土配制方法:过筛干土 100 kg,过筛腐熟农家肥 20 kg,硫酸铵 300 g,过磷酸钙 300 g,硫酸钾 200 g,充分混拌均匀,用 12 g 敌克松对 10 kg 水均匀喷洒,堆闷 2 d 后即可使用。6.3.5 水分管理 齐苗前保持床土相对含水量在 70%80;齐苗后,根据天气适时揭去苗床上的覆盖物并喷一次透水;齐苗至移栽前以控水控苗为主,中午出现卷叶需补水,可于傍晚一次补足。如在秧苗期降雨,则需盖膜并及时排干沟中积水,以防苗床进水。6.3.6 追肥与化控 2 叶 1 心期、4 叶 1 心期和抛栽前 3 d 5 d 分别追施尿素 1 次,每次每 m2 苗床用 20 g 25 g 尿素对水 2.5 kg 喷浇,喷后淋水洗苗。50 d 左右长秧龄苗床于 4 叶 1 心期每 m2 用 225 mg 多效唑对水 75 g 喷苗进行二次化控。7 抛栽 以秧龄和秧苗素质确定合理密度,提高抛栽质量。7.1 抛栽期 根据茬口、播种期和秧龄,油菜茬抛栽期安排在 5 月 28 日 6 月 5 日,小麦茬抛栽期安排在 6月 10 日 25 日。7.2 抛栽密度 食品伙伴网http:/ 10082009 30 d 左右秧龄,每 667 m2 抛栽 6 万 7 万基本苗;50 d 左右秧龄,每 667 m2 抛栽 8 万 9万基本苗。7.3 抛栽方法 抛秧前每隔 3 m 开好 30 cm 宽的排水沟,并与四周边沟连通,兼作操作行,以便田间操作。起秧前 1 d 晚上浇 1 次透水,第 2 d 单株单拨,秧苗根部带泥,随拨随运随抛,不宜放置时间过长。壤土或粘性土稻田,应耙平田面,泥浆下沉后抛秧;砂性重的稻田,耙平后立即抛秧。选择无风的多云天或晴天下午 3 点钟以后抛秧,大风大雨不宜抛秧。分厢均匀抛秧,先抛总量的 2/3,再将余下的 1/3秧苗沿预操作沟两侧补缺补稀。并用竹杆移密补稀。抛后开好大田平水缺,防雨水引起倒苗、漂秧。抛栽后 1 d 2 d 应进行查苗,间密补稀。抛后 3 d 4 d 立苗期内,以保证田面湿润为主,抛后田中不进水,以利扎根立苗。如遇大晴天可灌浅水,促早立苗。8 大田管理 8.1 肥料使用 施肥本着氮、磷、钾、锌平衡施肥原则,精确定量,合理配方,重施基肥、减少分蘖肥、增施穗粒肥,控制前期无效分蘖,主攻大穗。8.1.1 施肥量 大田每 667 m2 总施氮量 14 kg 16 kg(籼)或 16 kg 18 kg(粳),五氧化二磷 5 kg 7 kg,氧化钾 10 kg 12 kg,二氧化硅 10 kg 12 kg,硫酸锌 1 kg 2 kg。氮肥中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为 6:4 5:5。8.1.2 基肥 中等肥力田块耕田前每 667 m2 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 2000 kg,或饼肥 50 kg;化学肥料尿素10 kg,过磷酸钙 50 kg,氯化钾 10 kg,或三元复合肥(15 N-15 P-15 K)40 kg;酌情增施锌、硅肥。8.1.3 分蘖肥 抛栽后 7 d 10 d,每 667 m2 追施尿素 5 kg。8.1.4 接力肥 抽穗前 45 d,每 667 m2 追施尿素 3 kg 4 kg。8.1.5 促花肥 抽穗前 35 d(倒 4 叶伸长期),每 667 m2 追施尿素 4 kg 5 kg,氯化钾 5 kg。8.1.6 保花肥 抽穗前 20 d 左右(幼穗长度达 1.0 cm 1.5 cm),每 667 m2 追施尿素 5 kg(籼稻)或 10 kg(粳稻),氯化钾 5 kg。8.2 水浆管理 采用湿润为主、干湿交替的管水技术,严格控制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薄水抛秧,抛后 5 d 7 d 自然落干或排干,晾田 3 d 左右,保持湿润促根促蘖;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 80%90%时及时烤田,多次轻烤至分蘖不再增长为止。之后保持湿润至抽穗,抽穗后 15 d 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活熟到老,收获前 7 d 断水。8.3 病虫草害防治 生育期间可能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等;可能发生的虫害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蓟马等;主要杂草有稗草、眼子菜、慈菇、莎草、空心莲子草等。8.3.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农业、生物、物理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严格科学地使用农药,在农药的选用上,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放宽前期,重点保护后期。水稻农药的使用按 NY 5117 执行。食品伙伴网http:/ 10082009 8.3.2 农业防治 施用的有机肥应经高温沤制杀死草籽;及时耕翻耙田,清除田间及埂边杂草,减少越冬虫源等。8.3.3 生物防治 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8.3.4 物理防治 大面积生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同翅目等害虫。8.3.5 药剂防治 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见附录 A。9 收获 黄熟末期收获,及时晾晒,勿在砂石和沥青等路面晒谷,避免在水泥晒场长时间摊薄曝晒,使水分下降到 13%(籼稻)或 14%(粳稻)后贮藏。食品伙伴网http:/ 10082009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抛栽杂交中稻病虫草防治技术 关键时期 关键病虫 防治指标 关键技术 种传病虫:如恶苗病、稻干尖线虫病、稻水象甲、灰飞虱等 预防措施 1种子处理:浸种前晒种 1 d,用 4.2%浸丰 2 ml 或25%咪鲜胺 2 ml 加水 5 kg 10 kg,浸 4 kg 5 kg稻种,浸泡 36 h。2秧田预防:秧苗 3 叶期,每 667 m2 用 40%毒死蜱80 ml 对水 30 kg 均匀喷雾防治灰飞虱。抛栽前 5 d 7 d,每 667 m2 用 8000 单位 Bt 粉剂 200 g 300 g 对水 30 kg 均匀喷雾。播种前至抛栽后7 天 3化学除草:以稗草、莎草为主的常规移栽田,水稻移栽后 4 d 6 d,每 667 m2 用 50%苯噻草胺 WP 30 g 40 g,拌毒土撒施。以稗草、莎草、阔叶草混生的稻田,水稻 2 叶 3 叶期,用 2.5%稻杰 60 ml,对水 30 kg 茎叶喷雾。分蘖期(6月下旬末 7月上旬)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 白叶枯病 1000 头/百丛 幼虫 100 头/百丛 始见中心病株 每 667 m2 用 8000 单位 Bt 粉剂 200 g 300 g 加 25%扑虱灵粉剂 100 g 或对水 40 kg 均匀喷雾。白叶枯病始见中心病株田同时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