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63T
1268-2014
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1268
2014
口蹄疫
流行病学
调查
技术规范
ICS 11.220 B 41 备案号:41685-2014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2682014 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2014-03-03 发布 2014-03-15 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 63/T 12682014 I 前 言 本规范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生祥、傅义娟、王云平、刘伟、齐青丽、林元清、李秀英。DB 63/T 12682014 1 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牛、羊、猪等易感动物口蹄疫的临床调查、传染来源调查、疫病传播风险调查、疫情处置及控制措施调查、调查总结与报告等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及方法。本规范适应于动物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935 口蹄疫诊断技术 3 临床调查 3.1 接到养殖单位怀疑发病报告后,应由 2 名以上兽医技术人员,在 24 小时内到现场对怀疑发病动物进行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和病理学调查,检查发病动物群体状况,通过流行病学特点询问、临床观察和病理变化检查后,按照附录 A 做出是否为疑似口蹄疫病例诊断。3.2 被派兽医技术人员至少 3 天内没有接触过口蹄疫动物及其污染物,做好个人防护。备有必要检查和采样器械、用品和容器。3.3 诊断为疑似口蹄疫病例,按照 GB/T 18935 的规定采集样品送至省级兽医实验室或口蹄疫参考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3.4 省级兽医实验室或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检测为口蹄疫病原阳性的,按照附录 A 确诊为口蹄疫病例。3.5 根据单位时间内患病动物的发病频率,绘制病的流行曲线,做出患病动物的时间分布判断。患病和死亡情况分别用患病率和死亡率表示。3.6 调查发病地区的环境状况、动物群分布及患病动物分布,分析地形与动物群和患病动物的分布特点,发现患病动物间的内在联系和地区特性,掌握疫病在动物群体中的品种、性别和年龄分布,做出患病动物的空间分布判断。3.7 画图标出患病动物地区周围 20 公里以内分布的有关动物群、道路、河流、山岭、树林、屏障等疫区信息。3.8 填写疫病临床调查表(见附录 B)。将调查结果总结归纳,形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4 传染来源调查 4.1 确认为口蹄疫病例后,在临床调查的基础上,以发病的牛、羊、猪及易感的其他动物为重要疫源宿主展开调查,对发病地区周边环境、养殖场(户)的患病动物移动、野生动物分布活动、近期家养易感动物、人员流动等做进一步调查,调查应包括动物群体的品种、性别、年龄、营养、接种免疫、以及环境条件、气候、饲养管理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出入等影响疫病发生的因素。DB 63/T 12682014 2 4.2 病毒存在于邻近的环境或动物群体中,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感染动物群与健康动物群临近相互接触或接触污染的排泄物或野生动物等的自然途径传入,确定为由临近地区接触感染发病。4.3 通过引进动物,或已经运出又返回的动物等,以及访问人员、运输车辆、各种物品、饲料、空气等这些途径传入,确定为传入性感染发病。4.4 该地区以前感染发病的动物扑杀灭病后,在没有传入病原的情况下再次发病,确定为复发感染发病。4.5 完成疫病传染来源调查表(见附录 C)。5 疫病传播风险调查 5.1 在疫情扑灭前后,对可能造成疫病扩散的事件进行调查,追踪疫点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扩散趋势、自然宿主的发病和带毒情况,为可能出现的疫病扩散传播提供预警预报。5.2 调查出现第 1 个病例前 15 天至被控制期间进出疫点的人员、动物、动物产品、动物排泻物、运输工具、饲料等可能将病原携带出去的途径。5.3 调查出现第 1 个病例前 15 天至被控制期间,家畜、车辆和人员进出家畜集散地的情况,追踪可能污染物做限制或消毒处理。5.4 调查出现第 1 个病例前 15 天至被控制期间外出工作人员 3 天内接触过的所有养殖场/户,通知被接触的养殖场/户进行防范。5.5 在发病后 1 个月疫区动物、野生动物及疫点疫病传染期内密切接触人员发病及监测情况。5.6 填写疫病可能扩散范围调查表(见附录 D)。6 疫情处置及控制措施调查 6.1 调查疫点内患病动物及其易感动物扑杀、无害化处理,疫点消毒,疫点隔离封锁等措施实施及效果。6.2 调查疫区封锁的时间、范围,扑杀易感动物及其无害化处理,消毒,动物紧急免疫接种、监测等控制扑灭疫情扩散措施实施及效果。6.3 调查受威胁区动物免疫、监测及消毒等防疫措施实施情况。6.4 填写疫情处置及控制措施调查表(见附录 E)。7 调查总结与报告 对以上调查资料和数据分析,调查人应该做出:疫病流行类型、传染源种类、传播方式、以及对疫情有效控制与扑灭等进行综合评价,将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分析,形成流行病学调查报告。DB 63/T 12682014 3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口蹄疫诊断标准 A.1 诊断指标 A.1.1 临床症状 A.1.1.1 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A.1.1.2 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A.1.1.3 发病后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期可见瘢痕、新生蹄甲。A.1.2 病理变化诊断 A.1.2.1 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A.1.2.2 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似虎斑。A.1.3 流行病学特点 A.1.3.1 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所有反刍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易感性较低。A.1.3.2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感染动物可通过其排泄物及其接触过的器物,或通过人或其他动物媒介等被污染物传播。A.1.3.3 较易从一种偶蹄动物传至另一种偶蹄动物。A.1.3.4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常成窝死亡。A.1.4 病原学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按GB/T 18935执行。A.2 结果判定 A.2.1 符合该病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诊断指标之一,即可判定为疑似口蹄疫病例。A.2.2 疑似口蹄疫病例,病原学检测方法任何一项阳性,可判定为确诊口蹄疫病例。DB 63/T 12682014 4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疫病临床调查表 表B.1 疫点所在场/养殖小区/村概况调查表 疫点名称 地理坐标 经度:纬度:地 址 县(市、区)乡(镇)村(场)联系电话 易感动物种类 养殖单元(户/舍)数 存栏数(头/只)发病数(头/只)初步诊断结果 猪 牛 羊 其他()表B.2 发病单元概况调查表 最后一次该病疫苗免疫情况 病死情况 户名或畜舍编号 动物种类 存栏数(头/只)应免 数量 实免 数量 免疫 时间 疫苗 种类 生产 厂家 批号 来源 发病数(头/只)死亡数(头/只)表B.3 疫点发病过程记录表 自发现之日起 新发病数 新病死数 第 1 日 第 2 日 第 3 日 第 4 日 第 5 日 第 6 日 第 7 日 第 8 日 第 9 日 第 10 日 表B.4 诊断情况调查表 DB 63/T 12682014 5 初步诊断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特点:初步诊断结果:诊断人员:诊断日期:样品类型 数量 采样时间 送样单位 检测单位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实验室诊断 诊断结果 疑似诊断 确诊结果 表B.5 疫情传播情况调查表 村/场名 最初发病时间 存栏数 发病数 死亡数 传播途径 表B.6 疫点所在县易感动物生产信息调查表 疫 区 受威胁区 全 县 易感动物种类 养殖场/户数 存栏量(万头/只)养殖场/户数存栏量(万头/只)养殖场/户数 存栏量(万头/只)DB 63/T 12682014 6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疫病传染来源调查表 表C.1 疫病传染来源调查表 可能来源 途 径 详细信息 动物品种 数量 混群情况 混群时间 健康状况 引进时间 来源 引进动物 情 况 动物种类 数量 来源处 接触发病动物 健康状况 接触时间 来源 野生动物 活动情况 污染物名称 数量 存放地点 接触发病动物 使用情况 接触时间 来源 污染物品 运入情况 来访人员 来访人次 来访人职业接触发病动物 来自疫区 来访日期 地址 来访人员 情 况 外出人员 外出人次 外出人职业接触发病动物 去往疫区 外出时间 地区 人员外出 情 况 出入车辆 出入次数 车辆用途 接触污染物 出入疫区 出入时间 地区 车辆出入 情 况 动物种类 畜主姓名 确诊/疑似疾病 与本场相对 位置、距离 疫苗接 种情况 发病日期 地区 周边地区 发病情况 免疫动物 种 类 免疫数量 免疫密度 免疫保护率 疫苗生产厂家 疫苗品种、批号 免疫时间疫苗免疫 情 况 其他情况 初步结论 DB 63/T 12682014 7 D D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疫病传播风险调查表 表D.1 可能传播途径调查表 可能传播 途 径 详细信息 动物品种 数量 调出地点 用途 健康状况 调出时间 动物调出 情 况 污染物名称 数量 运出地点 用途 接触动物 运出时间 污染物品 运出情况 野生动物 活动情况 动物种类 数量 活动地点 接触发病动物 健康状况 时间 外出人员 外出人次 外出人职业 接触发病动物 去往地区 外出时间 人员外出 情 况 车辆外出 情 况 外出车辆 外出次数 车辆用途 接触污染物 去往地区 外出时间 监测类别 样品种类 采样时间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抽样监测 情 况 其他情况 初步结论 表D.2 在发病后一个月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及发病情况调查表 检测结果 事 项 采样时间 样品种类 样品数量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阳性数 判定 病原学监测 血清学监测 发病情况 DB 63/T 12682014 8 E E 附 录 E(规范性附录)疫情处置及控制措施调查表 表E.1 疫情处置及控制措施调查表 处置措施 处置效果 扑杀动物数 无害化处理动物数 消毒情况(频次、药名、面积等)隔离封锁措施(时间、范围等)疫点处置 其他 封锁时间、范围等 扑杀易感动物数 无害化处理数 消毒情况 紧急免疫数 监测情况 疫区防控 其他 免疫数 消毒情况 监测情况 受威胁区防控 其他 其他(如市场关闭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