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4T 2247-2014 泾县兰香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49316

大小:403.06K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4T 2247-2014 泾县兰香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2247 2014 泾县 有机 种植 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2472014 泾县兰香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Jingxianlanxiang”organic tea cultiva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s 文稿版次选择 2014-12-17 发布 2015-01-1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247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翰林茶业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翰林茶业有限公司、泾县农村能源生态局、宣城市农村生态能源局。本标准起草人:金永辉、方明、潘学明、李自红、杨春香、胡立新、王云、陈钫、余水评、潘迎九、屠继军、舒适新、左秀兰、方琳。DB34/T 22472014 1 泾县兰香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泾县兰香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与规划、品种种苗、土壤管理、施肥、冻害防治、病虫草害防治、茶树的修剪与采摘、转换期、生产档案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泾县范围内泾县兰香有机茶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767 茶树种苗 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5197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 5199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630.1 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产地环境与规划 4.1 产地环境 4.1.1 泾县兰香有机茶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 NY 5199 的要求。4.1.2 新茶园建设禁止毁坏原生林和次生本地抗病能力较强的树木林。茶园上风口应种植防护林,主道或支道两边种植行道树。茶园种植遮荫率为 2030的遮荫树,应采用本地同茶树没有茶同病虫害的树种。4.1.3 新开垦茶园坡度在 15以下的缓坡地可修筑宽幅梯田,等高开垦梯田不必水平,茶行顺坡等高布置;坡度在 15以上的,防止水土流失,修建等高梯田,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外高内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梯面宽度(m)=种植行数行距(1.5 m)+0.6 m。开垦深度在 50 cm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等障碍层,对小竹、金刚刺、蕨类、茅草等宿根性杂草的根茎应彻底清除,翻埋杂草,平整土地。4.1.4 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应保持和增进生物多样性,加强生产基地病虫害天敌生物及栖息地的保护,充分发挥利用区域内自然调控能力控制和防治病虫害。4.1.5 有机茶园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必须有不影响有机茶生产的 50 米以上宽的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人工树林和作物。隔离带上种植的系作物,应按有机方式栽培。DB34/T 22472014 2 4.2 基地规划 4.2.1 根据园地规模、地形及地貌等条件,设置便于管理、方便运输以及符合水土保持的合理的道路系统。333 hm 以上的茶园应规划宽为 5 m7 m 主道;333 hm 以下的茶园应规划宽为 4 m5 m 支道。步道应按作业区界进行规划,0.67 hm1.33 hm 应设立一条宽为 1 m 步道。梯级茶园 8 行10行茶(梯级)应水平规划一条横向步道,应根据山形规划纵向步道。主道、支道、步道应纵横排列,路路相通。4.2.2 应建立完善的能蓄能排的水利系统和茶园灌溉系统。排水沟应设在茶园低洼处和道路两侧,防洪沟应规划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每 0.67 hm 茶园建一个用于蓄水和沤制肥用的蓄水池,应规划在路边或靠近供水处,每公顷茶园应保持蓄水 15 m320 m3。5 品种、种苗 5.1 品种选择 5.1.1 茶苗应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制性好、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优良茶树品种,主要为当地群体种,严禁转基因品种。5.1.2 茶树种苗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种苗质量符合 GB 11767 中规定的 1、2 级标准。并经过严格检疫,苗高 20 cm 以上,主干径粗 2 mm 以上,侧根数 2 根以上。5.2 茶苗种植 5.2.1 移栽时期,应选择在晚秋 11 月或早春 2 月3 月初进行移栽。5.2.2 单行条植:行距 150 cm,株距 33 cm,每穴 2 株3 株。双行条值:行距 150 cm,小行距及小行中株距均为 30 cm,株距呈等边三角形。移栽茶苗时要根系舒展,茶苗垂直,茶苗根颈离土表 3 cm左右,覆土踩紧,浇足定根水。6 土壤管理 6.1 土壤改良 6.1.1 每隔 2 年应检测一次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土壤改良措施。6.1.2 应提倡放养蚯蚓或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6.1.3 应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土壤的保土蓄水能力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6.2 合理耕作 应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茶树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6.3 茶园间作 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刈改造老茶园,优先间作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治水土流失,其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照有机农业方式栽培。7 施肥 DB34/T 22472014 3 7.1 肥料种类 7.1.1 根据附录 A 的规定选用有机肥、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肥料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7.1.2 有机肥应符合 NY/T 5197 规定。7.1.3 购买有机茶专用肥,应选择具有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茶叶专用肥。7.1.4 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 NY/T 227 规定。7.1.5 肥料使用不得污染环境,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7.2 施肥方法 7.2.1 应通过回收、再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来补充因作物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土壤养分。施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维持营养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7.2.2 应按附录 A 规定的使用条件使用各种肥料。7.2.3 每 667m2 施腐熟的农家肥 1000 kg2000 kg,或用经认证机构认证的商品有机肥 200 kg4OO kg 作基肥施入,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质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应于当年秋季开始开沟深施,施肥深度在 20 cm 以上。7.2.4 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追肥,可在根际浇施经腐熟后的有机肥,或每 667m2每次施经认证机构认证的商品有机肥 100 Kg,在茶叶开采前 30 d40 d 开沟施入,沟深 10 cm 左后,施后覆土。7.2.5 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茶叶采摘前 15 d 停止使用。8 冻害防治 8.1 冻害预防 8.1.1 新建茶园应选择良好的地形,采用抗寒良种,营造防护林带,深垦施肥。8.1.2 越冬期可增施有机肥,适当提前、推后轻修剪时间;或在寒冷季节来临前,进行行间铺草、或秋季套种绿肥、或多种措施并用。8.1.3 晚霜冻预防。在晚霜冻来临前,用稻草、杂草等覆盖茶树。8.2 冻后护理 8.2.1 应按照受冻害的情况进行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8.2.2 及早进行浅耕施肥,萌芽期发生冻害的,应及时进行根外追肥。8.2.3 受冻后进行轻修剪的茶树,春茶应留叶采摘,以培养树冠。9 病虫草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从茶园的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充分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9.2 农业防治 DB34/T 22472014 4 9.2.1 新建茶园或改植换种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9.2.2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采除小绿叶蝉、茶毛虫等茶叶害虫,抑制其种群发展。9.2.3 修枝清园,减少树丛中上部的病虫。9.2.4 采用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以及高温干旱季节适时补水,雨季及时排水防湿等农业措施,减少翌年土壤中的越冬害虫。9.2.5 清理的病枝及时带出茶园外深埋。9.3 物理防治 9.3.1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等形体较大、行动迟缓、易发现易捕捉的聚集性害虫的危害。9.3.2 利用害虫趋性诱杀,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夜蛾科害虫,按每 3 公顷应配置 1 盏灯;用糖醋液、性信息素诱杀;在茶园间悬挂色板胶纸(板)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9.3.3 利用防虫网等功能膜防病、抑制除草。9.3.4 利用机械或人工办法防治杂草,减少草害。9.4 生物防治 9.4.1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黑卵蜂寄生性天敌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9.4.2 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应按附录 C 规定执行。9.5 农药使用准则 9.5.1 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9.5.2 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前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非采茶季节使用。9.5.3 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 B。9.5.4 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见附录 C。10 茶树的修剪与采摘 10.1 茶树修剪 10.1.1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及修剪目的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培养树冠,复壮树势。10.1.2 定型修剪。新植茶苗长至 2 足年,苗高 25 cm30 cm,主茎粗 3 mm 以上时,在离地面 15厘米处,留 12 个侧枝剪去。第二次定型修剪在第一次定型剪口处,提高 15 cm 修剪。第三次定型修剪的高度在第二次修剪口上提高 15 cm 修剪,同时剪去细弱枝、病虫枝,剪口要平滑,定型修剪时间以春季茶芽萌动前为宜。10.1.3 轻修剪。幼龄茶园经过 3 次定型修剪后,应经 2 次轻修剪培养宽阔的采摘面。每次修剪在原剪口上提高 8 cm10 cm,修剪时间宜在春芽萌发前进行。成年采摘茶园的轻修剪,在树冠蓬面剪去 3 cm5 cm,修剪时间在 3 月上旬。10.1.4 深修剪。对鸡爪枝多,对夹叶增多,产量和品质下降的茶树,采用剪除“鸡爪枝”的办法,在树冠上部剪去叶层的一半,深度 15 cm20 cm,培养新的树冠。修剪时间以 5 月中下旬为宜。修剪后加强茶园肥培管理。10.1.5 重修剪。对枯枝较多,育芽能力弱,产量低,芽叶瘦小,鲜叶品质差的未老先衰茶树和树冠衰老但骨干枝仍较强壮的茶树,采用重修剪,以重新培养生机旺盛的新树冠。修剪高度,一般离地 40 cmDB34/T 22472014 5 左右处剪除,机采茶园离地 30 cm 左右处剪除。修剪时间应在 5 月中旬前结束,宜早不宜迟。修剪后及时追肥,在修剪前的秋季施足基肥。10.1.6 台刈。对树冠衰老、枝干灰白、叶片少、产量低的茶树,采用台刈,离地面 15 cm 左右剪除全部枝条,剪口要光滑。时间以春茶前为好。台刈前的秋季应施足基肥,台刈后应及时追肥,并通过定型修剪、打顶轻采、轻修剪和采养结合综合措施,重新培养新的树冠。10.2 采摘 10.2.1 应根据茶树生育特性和所制茶类质量标准对鲜叶的要求,适时、分批、多次采摘。10.2.2 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禁止捋采和抓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老叶和茶果。同时应对采茶工进行保证鲜叶质量的培训。10.2.3 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篓或茶篮、茶筐盛装鲜叶。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达加工场所,防止鲜叶质变和混入有毒、有害及其他杂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