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22T 2883-2018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22T 2883-2018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 2883 2018 化工行
ICS 13.100 G 09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8832018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double preven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he 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hidden risk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 2018-11-12 发布 2018-12-30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28832018 I 目 次 前言.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1 5 工作程序.2 6 文件管理.10 7 信息化建设.10 8 持续改进.10 9 运行效果.1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工作流程图.1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风险分析评估记录.13 附录 C(资料性附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5 附录 D(资料性附录)风险告知样例.16 附录 E(资料性附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17 附录 F(资料性附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18 DB22/T 2883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长发海昂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化工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乾、尤智斌、徐天启、刘庆利、计宏宾、张大秋、王泽恒、付净、胡文强、张岩、陶冉冉、栾雨、孙海峰、佟亮亮、魏宏艳、张文通。DB22/T 28832018 1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文件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改进和运行效果。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除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储存、经营企业。其他化工企业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DB22/T 288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DB22/T 2881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基本要求 4.1 自主建设 企业应自主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策划与准备并组织实施,包括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信息整理、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和持续改进等具体工作。4.2 设置机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机构,各部门分岗位、分工种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4.3 健全制度 企业应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相关要求,制定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双重预防机制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中的组成部分。4.4 组织培训 DB22/T 28832018 2 企业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的需要,编制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员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机制的标准、程序、方法进行培训学习,并保留培训记录。4.5 全员参与 从主要负责人到基层人员,应根据岗位职责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隐患分级和治理、隐患统计分析等各环节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4.6 闭环管理 企业应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中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告知、隐患排查、隐患分级治理、隐患统计分析、文件管理、持续改进和运行效果的全闭环管理。4.7 监督考核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情况应记录并归档。5 工作程序 5.1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参见附录 A。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a)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b)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c)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e)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f)作业场所的装置、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g)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h)维修、废弃、拆除与处置;i)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j)停产、复工。5.2.2 辨识内容 5.2.2.1 应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开展危险源辨识,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5.2.2.2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进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5.2.3 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宜选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DB22/T 28832018 3 a)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进行辨识;b)对于危险物质、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进行辨识;c)对于复杂、危险工艺,宜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事故树分析法(FTA)进行辨识。5.3 风险分析 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对风险演变的过程及其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5.4 风险评估 企业应基于风险分析,充分考虑当前的风险管控措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风险评估。具体方法宜选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a)工作危害分析法(JHA);b)安全检查表法(SCL);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d)风险矩阵分析法(LS)。5.5 风险分级 5.5.1 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对应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企业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的结果填写风险分析评估记录,参见附录 B。5.5.2 企业应将以下情形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a)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b)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c)生产、储存(含管道输送)氯气、光气等吸入性剧毒化学品的(实验室化学试剂除外);d)GB 30871 中规定的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5.6 风险分级管控 5.6.1 风险管控措施 5.6.1.1 确定原则 企业在选择风险管控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可行性;b)安全性;c)可靠性;d)重点突出人的因素。5.6.1.2 类别 风险管控措施主要从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等技术层面和安全管理、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进行考虑,主要包括:a)工程技术措施;b)管理措施;DB22/T 28832018 4 c)培训教育措施;d)个体防护措施;e)应急处置措施。5.6.1.3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包括:a)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才能管控的风险,企业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b)对不需要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的风险,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有效落实;c)必要时,可同时采取以上规定的措施。5.6.2 风险管控措施评审 企业在实施风险管控措施前,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a)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b)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控状态;c)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有害因素;d)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5.6.3 风险分级管控主体 企业应遵循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依照分层、分级、分类、分专业管控的要求划分落实管控主体。对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企业应重点管控。企业上一层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层级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车间(部门)、班组、岗位四个级别。5.6.4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分析和评估后,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 C,并按规定及时更新。5.7 安全风险告知 5.7.1 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企业应依据评估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或风险数据,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持续动态更新与实际风险情况保持一致,并在醒目位置公示。5.7.2 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企业应依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参见附录 D.1。告知卡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岗位名称;b)位置/场所;c)主要风险类别;d)风险等级;e)危害或潜在危害事件;DB22/T 28832018 5 f)风险管控措施;g)安全警示标识;h)内部报告电话。5.7.3 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 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参见附录 D.2。公告栏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位置/场所;b)主要危险源;c)风险等级;d)风险类别;e)可能导致的后果;f)风险管控层级;g)责任单位,责任人,责任人电话;h)安全生产监督举报电话 12350。5.8 隐患排查 5.8.1 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5.8.1.1 基本要求 企业应结合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管理措施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和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5.8.1.2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附录 E.1,至少应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周期、排查结果、组织级别和排查人员等信息。5.8.1.3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附录 E.2,至少应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周期、排查结果、组织级别和排查人员等信息。5.8.2 确定排查项目 5.8.2.1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需要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规定,在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中选择排查项目。企业隐患排查项目分为基础管理类和生产现场类。5.8.2.2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b)资质证照;c)安全生产责任制;d)安全生产管理制度;e)安全操作规程;f)教育培训;g)安全生产投入;h)应急管理;i)变更管理;DB22/T 28832018 6 j)相关方安全管理;k)检维修管理;l)基础管理其他方面。5.8.2.3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b)工艺;c)设备;d)电气系统;e)仪表系统;f)危险化学品管理;g)从业人员操作行为;h)储运系统;i)公用工程;j)消防系统;k)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5.8.3 组织实施 5.8.3.1 制定排查计划 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时间、目的、要求、范围、组织级别和排查人员等。5.8.3.2 排查类型 5.8.3.2.1 日常隐患排查包括:a)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班组、岗位人员按照本单位巡回检查制度进行巡检,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记录并上报;b)车间(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车间(部门)负责人以及工艺、设备、消防、电气、仪表和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记录并组织整改、上报;c)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关键装置、要害部位、重点环节的排查。5.8.3.2.2 综合性隐患排查。由公司或车间(部门)负责人牵头,进行全面排查。5.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