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14T
687-2012
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规程
687
2012
马铃薯
脱毒
原种
良种
生产技术
规程
ICS65.020.20B 21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6872012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规程2012-12-20 发布2013-01-20 实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14/T6872012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4有害生物.25原种生产技术.36良种生产技术.77预贮和贮藏.88质量要求及检验.99产地检疫.910包装、运输.9DB14/T6872012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姬青云、杜珍、冯耀斌、杜国亮、姚鹏、齐海英、张东红、卢志俊、杨春、石维山、陈学文、邱海杰、王明江。DB14/T68720121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有害生物、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预贮和贮藏、质量要求及检验、产地检疫和包装、运输等相关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脱毒马铃薯原种和良种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7331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GB 20464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NY/T 401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DB 14/T 596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原原种用脱毒试管苗、脱毒试管薯在防虫生产设施的严格隔离条件下,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的、经检验质量达到GB 18133的相应规定,用于原种生产的单个块茎重量在1g20g的微型薯。3.1.2原种用原原种作种薯,在良好隔离环境中生产的,经检验质量达到GB 18133相应要求的,用于良种生产的种薯。3.1.3DB14/T68720122良种用原种作种薯,在相对隔离环境中生产的,经检验质量达到GB 18133相应要求的,用于生产商品薯的种薯。3.1.4有害生物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物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3.1.5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3.1.6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在栽种的植物中存在,影响这些植物本来的用途,在经济上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因而在输入缔约方境内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PVX: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PVY: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马铃薯重花叶病毒)PVS: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马铃薯潜隐花叶病毒)PVM: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马铃薯副皱缩花叶病毒)PVA: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马铃薯轻花叶病毒)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STVd: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4有害生物4.1检疫性有害生物4.1.1病毒和类病毒PSTVdPVA马铃薯黄矮病毒 Potato yellow dwarf virus,PVDV马铃薯帚顶病毒 Potato mop-top virus,PMTV4.1.2真菌马铃薯癌肿病菌 Synchytrium endobioticum马铃薯坏疽病菌 Phoma exigua Desmazieres var.foveataDB14/T68720123马铃薯黑粉病菌 Thecaphora solani4.1.3植原体马铃薯丛枝植原体 Potato witches broom phytoplasma,PWB4.1.4线虫马铃薯白线虫 Globodera pallida马铃薯金线虫 Globodera rostochiensis4.1.5昆虫马铃薯甲虫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马铃薯块茎蛾 Phthorimaea operculella4.2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4.2.1病毒PVX、PVY、PVS、PVM、PLRV。4.2.2细菌马铃薯青枯病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马铃薯环腐病菌 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ecies sepedonicus马铃薯黑胫病和软腐病菌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ecies carotovora,Erwinia carotovora subspeciesatroseptica马铃薯普通疮痂病菌 Streptomyces scabies4.2.3卵菌马铃薯晚疫病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4.2.4真菌马铃薯黑痣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马铃薯干腐病菌 Fusarium马铃薯湿腐病菌 Pythium ultimum5原种生产技术5.1生产方式开放式生产应有良好的自然隔离条件,低海拔区应选择网棚设施生产。5.2产地环境5.2.1种薯基地的选择5.2.1.1基地选择5.2.1.1.1种薯产地应符合 GB 7331 的规定,应选择在无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的地区,或非疫生产点。DB14/T687201245.2.1.1.2种薯基地应选择年平均气温在 46,风速大,有翅蚜虫不易迁飞、难以栖息的高纬度或高海拔、气候冷凉的地区。5.2.1.1.3开放式生产,海拔高度应在 1300m 以上。5.2.1.2地块选择5.2.1.2.1选择三年以上无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烟叶等茄科作物种植的地块。5.2.1.2.2种薯田周围自然隔离条件良好,与马铃薯不同级别种薯或商品薯、茄科及十字花科、桃园、杏园、苜蓿田等易引诱蚜虫的作物地块有适当的隔离距离。开放式繁种田在无自然隔离条件下,隔离距离应符合 GB 7331 的规定。5.2.1.2.3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和施过长效除草剂的地块不应作种薯田。5.2.1.2.4应具备灌溉条件,排水方便。5.2.1.3土壤选择选择耕作层深厚,疏松、透气性良好、土壤肥力较好、酸碱度适宜的轻质壤土、沙壤土。5.3准备种薯5.3.1种源选用脱毒原原种作种源,质量符合GB 18133的相应规定5.3.2种薯用量根据微型薯大小及品种、种植条件等确定种薯数量,可依表1确定。表 1原种田用种量微型薯重量(g)1.02.93.05.05.110.010.1播种量(粒/667m2)80006000500040005.3.3种薯处理5.3.3.1种薯催芽播种前15d20d将种薯出窖,首先淘汰烂薯、畸形薯。将种薯摊薄,置于具有散射光、1620的条件下。幼芽萌发后,每隔3d5d小心翻动一次,并随时淘汰烂薯。经晒种催芽,使种芽粗壮呈紫色,长0.5cm左右。5.3.3.2药剂拌种针对生产实际情况确定预防对象,选择适宜的药剂和用量进行干拌种或湿拌种,然后将种薯摊薄放在通风阴凉处3d5d。摊晾条件宜保持在温度1718、空气相对湿度80%85%。5.4栽培技术5.4.1深耕整地秋季深耕土壤 30cm35cm;早春顶凌耙耱;播种前整地,达到地平、土细、上虚下实。5.4.2施用肥料DB14/T687201255.4.2.1施肥原则平衡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适当补充微量元素。5.4.2.2施肥数量按NY/T 496要求合理施用肥料。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目标产量、土壤肥力和肥料效应等因素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一般每生产1000kg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N)5.0kg,磷素(P2O5)2.0kg,钾素(K2O)11.0kg。氮肥总用量的70%做基肥,30%做追肥;全部磷肥做基肥;钾肥总用量的50%70%做基肥,剩余的做追肥。5.4.2.3施用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禁止施用茄科植物残株沤制的肥料。有机肥结合秋深耕或春季翻整土地时施入。专用肥和化肥做种肥,播种时穴施或沟施,不可与种薯接触。5.4.3播种5.4.3.1播种时间播种期应根据气侯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应晚于商品薯的播种。一般当气温达到 12左右,10cm地温稳定在 10时即可播种。晚熟品种宜在 5 月上旬播种;中熟品种可适期晚播;早熟品种可适当早播或晚播。5.4.3.2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与种薯用量(见5.3.2表1)相同,采用宽行密植栽培方式。5.4.3.3播种方法机械或人工播种。机播时,开沟、点种、施肥、起垄一次完成。人工平播时,以畜力开沟、人工点播、耱平、适当镇压。5.4.3.4播种深度5g以下的微型薯播种深度6cm8cm;5g以上的微型薯播种深度8cm10cm,视土壤墒情作适当调整,以播种在湿土层为宜,必要时应采取措施促进出苗。5.4.4田间管理5.4.4.1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3次,当马铃薯齐苗后浅中耕一次,现蕾期进行第二次,封垄前进行第三次。5.4.4.2培土培土与第二次中耕除草结合进行,培土高度以距种薯15cm20cm为宜。5.4.4.3灌溉、排水DB14/T68720126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不宜采用地表集水灌溉。适时适量进行灌溉,土壤含水量在苗期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现蕾至开花期达到70%80%;收获时达到60%左右。生长中后期降雨量多时,应注意田间排水。5.4.4.4追肥追肥一般在现蕾期进行,采用沟施、或穴施、或用可溶性肥料进行水肥一体化追施。每667m2可追施尿素8kg15kg,适量追施钾肥。适量补充硫酸镁、硫酸锌、硼酸等微量元素肥料。壮苗酌情少施,偏旺苗可不施。追肥应结合灌溉或降雨进行。生长中后期若植株早衰,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4.4.5去杂去劣去杂去劣分别在苗期、开花期及收获前二周进行。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对种薯田进行全面检查,拔除病株、杂株、劣株和疑似株,将拔除株的茎叶和块茎全部小心放入袋中,带出田间处理。如发现病毒植株上有蚜虫时,应先用药剂灭蚜,然后再拔除病株带出田间。5.4.4.6病虫害综合防控5.4.4.6.1主要预防和控制检疫性和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 PVX、PVY、PVS、PLRV、PVA、PVM 病毒病和 PSTVd 类病毒病、环腐病、疮痂病、黑胫病、晚疫病、黑痣病等种传病害和传播病毒的蚜虫。5.4.4.6.2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进行病虫害防控。5.4.4.6.3药剂保护应严格执行 GB 4285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合理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防治病虫害。化学药剂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施用国家禁用和限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5.4.4.6.4出苗后,每 7d10d 交替喷施一次广谱性的保护性杀菌剂,直到收获。在主要病虫害易发生期或初发生期进行重点防治。病虫害防治可按 DB14/T 596 的规定执行。5.4.4.7化学调节现蕾期,对徒长田可喷施多效唑溶液150mg/L180mg/L。5.4.4.8操作管理田间作业工具应专用,使用前严格进行消毒。作业时,应由高级别种薯田向低级别种薯田依次进行。操作人员作业时应穿消过毒的工作服,严禁吸烟。5.5收获5.5.1收获时间根据品种生育期适期提早收获,或发现蚜虫迁入时及时收获。5.5.2灭秧收获前一周,应先用杀秧机割除茎叶和杂草。5.5.3收获机械化收获时,应选择适宜的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应避免块茎被损伤、曝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应及时装袋(车)和运输。DB14/T687201276良种生产技术6.1生产方式选择开放式生产方式。6.2产地环境产地环境同5.2。良种生产基地的海拔高度应在1100m以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