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7T 1074-2008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平菇操作指南.pdf
下载文档

ID:2645856

大小:344.31KB

页数:2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7T 1074-2008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平菇操作指南 1074 2008 良好 农业 规范 出口 操作 指南
ICS 65.020.01 B 05 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10742008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平菇操作指南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平菇操作指南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n Export Oyster Mushroom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On Export Oyster Mushroom 2008-12-02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2009-01-01 实施DB37/T 10742008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B、C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淄博市蔬菜办公室、历城区蔬菜局、东昌府区植物保护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明立、曲文亮、田学、于根亭、段振国、宋姝娥、嵇俭、赵保祥、刘会海。IDB37/T 10742008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平菇操作指南 良好农业规范 出口平菇操作指南 1 2 3 3.1 3.2 3.3 3.4 3.5 3.6 4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口平菇的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和各生产环节的监控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出口平菇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所有部分)GB 5749 生活饮用水 GB/T 12728-2006 食用菌术语 GB/T 18407.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 5096 无公害食品 平菇 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菌丝 Pypha 丝状真菌的结构单元,由管状细胞组成,有隔或无隔,是菌丝体的构成单元。子实体 Fruit body 产生孢子的真菌组织器官。如子囊果、担子果。食用菌中供食用的菇体和耳片都是子实体。杂菌 Competitor 在培养某一食用菌时,污染的其他微生物。消毒 Disinfection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培养基物中培养物以外的其他微生物的方法。农药残留 Pesticide residue 残留在农产品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和降解物的总称。溯源体系 System of trace to the source 作物从种植(包括生产基地选择)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农事活动的原始记录等。记录保留 种植者应保留平菇各生产环节的原始记录(附录 A),证实所有的农事操作遵循本标准的要求,从 1DB37/T 10742008 而完善整个溯源体系。必要的记录应保留 2 年或更长时间。5 5.1 5.2 6 6.1 6.2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7 7.1 7.2 7.2.1 质量要求 感官要求 符合 NY 5096 的要求。质量安全要求 符合进口国安全质量标准要求(附录 B)。基地选择与管理 基地选择 基地要选择地势良好,土质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应远离化工厂、污水沟、煤矿等污染源,保证不受污染侵害,并符合 NY/T 391 的要求。基地管理 环境监测 新建基地应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环境质量检测,并进行风险评估。每 2 年3 年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时,应及时进行检测,并填写基地土壤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附录A.2)、基地灌溉水质检测结果表(附录 A.3)、基地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附录 A.4)。档案 每个平菇生产地块(棚室)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 A.5)。工作室 基地应建有工作室,面积 30m2以上。室内配备桌椅、资料橱等,水、电、通讯配套齐全,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有关规章制度。平面图 面积较大的生产基地应制作平面分布图,用来制定轮作计划和种植方案等,并贴挂于工作室内。仓库 基地应建有专用仓库,临时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种子、农药、化肥等。仓库应符合安全、卫生、通风、避光等要求;内设货架;配备必要的农药配制量具、防护服、急救箱等;面积 20m2以上。盥洗室 基地应设有盥洗室,且清洁卫生。废物收集设施 基地应设有农药空包装和垃圾等废物收集设施。隔离防护 基地周围应建立隔离网、隔离带等,防止外源污染。菌种生产和培养料配制 品种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已获得菌种生产许可的场所出售的优良菌种,并且通过出菇试验证明该品种的特性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且产量高,适应性好,抗逆能力强,商品性能好。菌种制备 菌种制备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菌种。母种应使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并从具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 20g,琼脂 18g20g,水 2DB37/T 10742008 1000ml。7.2.2 7.2.3 7.2.4 7.2.5 7.2.6 8 8.1 8.2 8.3 8.4 8.4.1 8.4.1.1 8.4.1.2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 棉籽壳培养基:棉籽 50kg,麦麸 7.5kg,石膏粉 0.75kg,尿素 0.2kg,料水比 1:1.11.4。分装母种培养基 分装量宜在试管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灭菌后摆放成的斜面顶端距试管口不少于 50mm,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装至距瓶(袋)口不少于 60mm,灭菌后不少于 45mm。棉塞大小松紧要适度。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松紧度要一致。培养基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主要用于母种,灭菌条件为 0.11kpa0.12kpa,0.5h。原种灭菌为 0.12kpa,1.5h。常压蒸汽灭菌:主要用于原种和栽培种。灭菌条件为灭菌器内达到 100保持 8h10h。采用的工具主要有蒸笼、灭菌桶、灭菌柜。接种 培养基灭菌后,移入接种室或接种箱,按无菌操作的规程进行接种。无菌操作环境为紫外灯。母种接原种用接种针,原种接栽培种用接种匙。一只母种移植扩大原种不应该超过 6 瓶;一瓶原种移植扩大栽培种不应该超过 50 瓶。培养料配制 棉籽壳 85、麦麸 12、蔗糖 1、过磷酸钙 1、石膏粉 1。或棉籽壳 97、石灰 2、过磷酸钙 1。料比水 1:1.4。配制前棉籽壳要曝晒 2d3d。菌种制备后填写田间农事活动记录表(附录 A.5)。接种培养和出菇管理 装袋 选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筒宽 20cm22cm,长 40cm45cm,厚度 0.02mm0.025mm,装干料 0.7kg0.8kg。采用两头袋口接种。装袋时,将一头折叠,先放一层菌种,再放培养料并压实。装到袋长一半时,又放一层菌种,在装满培养料,播种一层后压实。接种量一般为 1015。接种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操作。接种室和培养室接种前要进行一次严格的消毒,料袋和接种用品在菌种搬入后进行二次消毒。接种时选择菌丝洁白、粗壮、浓密、交织成块的优质菌种,菌种不宜掰的太大或太碎,以杏核大小为宜。一般一瓶原种(500ml)接 40 袋50 袋。培养 菇棚消毒后,把接过种的料袋搬运到菇棚内,在畦床上堆垛发菌。堆垛发菌后,注意堆温变化。发菌温度以 2530为好,高于 30,要及时散堆,加大通风量,低于 20,应该设法增温。菇棚每天通风 2 次3 次,每次 30min,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菇棚内空气湿度以 6070为宜。堆垛后每隔 5d7d 翻垛一次。翻垛时,及时清除杂菌污染的菌袋。当菌袋两头菌丝各长进料内 2cm3cm 时,可在菌丝生长带上端 1cm2cm 处用大头针周身刺孔 8 个10 个,以通气补氧,促进菌丝健壮生长。在适宜条件下,中温型平菇 25d,低温型 30d35d,菌丝即可发满。出菇管理 出菇期环境条件 温度 早晚加大通风量,降低温度,加大昼夜温差,刺激出菇,温差宜为 610。湿度 出菇场地要经常喷水,菌丝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6070;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0。在料面出现菇蕾后,不宜直接向菇蕾上喷,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以利于子实体生长。3DB37/T 10742008 8.4.1.3 8.4.1.4 8.4.2 8.4.3 8.4.4 8.4.5 8.4.6 8.4.6.1 8.4.6.2 8.4.6.3 8.4.6.4 通风换气 低温季节,宜在中午喷水后进行,每天通风 1 次,每次 0.5h;气温高时多在早晚进行,每天通风 2次3 次,每次 20min30min。光线 散射光可诱导早出菇、多出菇;黑暗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长、盖小、色淡、畸形。一般以菇棚内“七分阴三分阳”为宜。原基期管理 出菇菌袋排放完毕,首先使菇棚内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此时,菇场内不宜过暗,不能郁闭,要给一定的散射光照,保持空气新鲜,日常管理除了对菇场的地面、墙壁、棚顶和空间每天喷雾一次以加强环境湿度外,不宜进行通风管理,菌袋两头系上套环的因不盖报纸菌丝会裸露在空气中,管理上宜保持较大的空气湿度,刚系上套环时 2d 内不喷水,以后每天都要将地面喷湿,对套环内菌丝以雾状水喷雾保湿。当袋口或套环内形成大量原基后,仍以保湿为主,原基体小嫩弱,对水份和风吹比较敏感,这时,管理的重点是:不宜对原基喷水,以免造成大批菇蕾死亡。不宜通风换气,具有适当 CO2 浓度的封闭管理能促进原基的发生,也可依此调节原基的发生密度,原基满足要求后,宜进入开放式管理,以保证氧气的供应,避免产生畸形菇。珊瑚期管理 进入珊瑚期后,及时揭开棚两边通风口,让空气 24h 内形成对流,空气对流量随珊瑚期到成菇期宜逐渐加大,避免菇体只长菌柄,不长盖。珊瑚期需氧量较少时,通风应缓慢进行,通风大小主要靠每个通风口的敞开度来调节,宜敞开通风口 1/4;湿度管理宜每天喷雾一次,如遇干燥天气,出菇部位也可喷雾,防止小菇干枯和促进菌盖、菌柄分化。并及时疏蕾管理,半生料或发酵料袋栽应在每袋两头各选1 洞2 洞肥嫩的菇蕾,去除其它洞眼菇蕾,颈圈出菇不需要疏蕾,菌蕾疏选工作一直持续到三潮菇结束。套环出菇可不进行疏蕾管理。成形期管理 当幼菇菌盖直径长到 1cm 以上时,菇棚内的喷水次数要相应增加,并可直接向菇盖上喷水,喷水量以湿润菌盖但不积水为宜,灰黑色品种对积水较敏感,极易产生黄斑。喷水时间为上午 10 时和下午 4时各 1 次,随着菇体的发育长大,喷水量要由小到大,通风口敞开度也应由 1/4 到全部揭开,喷水后不宜关闭通风口,保证日夜通风。雨天、雾天应加大通风量,少喷水;刮风天气,宜多喷水,保持湿度,并适当关闭或减小迎风的通风口,防止菇体失水过快、干枯。采收 平菇成熟的标准是菌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平展。平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收后,应将袋口残留菇根、死根等清除干净,进入转潮期管理。平菇转潮期管理 头潮菇管理 第一潮菇收完后,让菌袋停水 4d5d,然后循环喷湿菌袋进行补湿,以后每天喷轻水 1 次2 次,并通风换气,使袋口料面保持半干半湿状态,经过 7d10d 管理,第二潮菇陆续发生。第二潮菇管理 对菌袋进行大量补水,在菇棚内建一小浸泡池,将栽培袋放在里面,然后灌水浸泡,一般 1d2d水下渗后再把栽培袋排好,以后根据空气相对湿度喷水、通风、进行温差刺激;同时宜追施 0.1尿素,0.1磷酸二氢钾,1白糖的配制液肥。第三潮菇与第四潮菇管理 第三潮采收后,暂不宜向袋内补水,让菌袋充分休息 5d6d,然后连续喷水 2d3d,以后轻水保湿,拉大温差,促进第四潮菇生长。第 2 次补水与第五潮菇管理 4DB37/T 10742008 第四潮菇采收后,宜进行第 2 次补水补肥。8.4.6.5 8.4.6.6 9 9.1 9.1.1 9.1.2 9.2 9.2.1 9.2.2 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