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7T
2150-2012
绿色食品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2150
2012
蘑菇
工厂
化生
技术规程
ICS 65.020.01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1502012 绿色食品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2012-05-16 发布 2012-07-01 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21502012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庞茂旺、孟庆水、赵淑芳、高霞、田召玲、于安军、丁强。DB37/T 21502012 1 绿色食品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工厂化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设施条件、生产原料、生产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双孢蘑菇的工厂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9171 双孢蘑菇菌种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90 双孢蘑菇等级规格 NY/T 1934 双孢蘑菇 金针菇贮运技术规范 3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生产场地清洁卫生、供排水方便,生产区域应远离工矿区、交通主干道、工业污染源、垃圾场、受污染的河塘等。4 栽培设施条件 控温菇房车间采用钢塑结构或砖混结构建造,封闭性、隔温性及节能性好,应利于控温、保湿、通风、光照和防控病虫害。单库菇房以20m10m3.8m为宜,栽培架5层,架宽1.5m,层间距0.55m,底层离地面0.2m以上,顶层距房顶0.9m以上,架间走道0.8m,按冷库标准要求进行建造。制冷设备与冷库大小相匹配,配置制冷机及制冷系统、风机及通风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应有健全的消防安全设施,备足消防器材;排水系统畅通,地面平整。工厂化生产区与生活区分隔开,生产区应合理布局,堆料场、拌料车间、制种车间、灭菌车间、发菌车间、发酵场地、控温菇房、采收包装车间、成品仓库、下脚料处理场各自独立,又合理衔接,防止各生产环节之间交叉污染。5 生产原料 DB37/T 21502012 2 5.1 主辅原料 主料有麦秸草、稻草、饼肥(豆饼、花生饼等)、牛粪、鸡粪等。辅料有过磷酸钙、石膏粉、轻质碳酸钙、生石灰等。混合发酵后质量安全符合NY/T 394的规定要求。5.2 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卫生标准符合GB 5749的规定要求。5.3 覆土材料 应使用天然的,未受污染的草炭土等。要求质地疏松,毛细孔多,团粒结构好,透气保水性强,有机质含量高,呈颗粒状。质量安全符合NY/T 394的规定要求。6 生产技术措施 6.1 菌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生长周期短、菇潮集中,适合工厂化生产的品种,从具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并可清楚地追溯菌种的来源。菌种生产符合NY/T 528、NY/T 1731的规定要求,质量符合GB 19171的规定要求。6.2 培养料配方 双孢蘑菇栽培料配方宜选用:a)配方一:麦秸草 53%、鸡粪 45%、石膏粉 1%,过磷酸钙 0.5%、石灰 0.5%;b)配方二:稻草 50%、牛粪 37%、饼肥 8%、生石灰粉 2%、硫酸钙 2%、轻质碳酸钙 1%。6.3 培养料发酵 6.3.1 预湿 建堆发酵前2d3d,将稻草、麦秸等主料切成30长小段,浇湿或泡湿,使其充分吸水,每吨干草需水5t左右。将草、粪、水混合均匀,堆成大堆使草料软化,同时均匀的加入辅料,期间注意在料堆顶部加水。6.3.2 一次发酵 采用敞开式隧道发酵,隧道长21m、宽4.5m、高4.5m,用铲车和抛料机等进料设备把预湿好的培养料均匀的输送到一次发酵隧道,当料温达到7580后开始下降时即可翻堆到另一个发酵隧道,一般每发酵3d4d翻堆一次,共翻堆三次。6.3.2.1 料温控制 进入发酵隧道后,通过调节风机的开停时间,进行料温控制。一般以通气10分钟停20分钟,通气量以500m3/t/h为宜。当温度超过70时停止通气。6.3.2.2 水分调节 在第一次翻堆时必须加足水分,含水量保持在70%72%。6.3.2.3 一次发酵质量控制要求 DB37/T 21502012 3 通过温度调节,使发酵料达到,颜色为浅褐色,可见少量白色菌丝,有氨味,含氮量在1.8%2.0%,含水量70%72%。6.3.3 二次发酵 6.3.3.1 入料 将一次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填满隧道,隧道规格同一次发酵隧道,封严门。6.3.3.2 二次发酵 采用隧道封闭式蒸汽发酵。隧道发酵一般需要6d,完成巴氏灭菌和堆料腐熟。料温控制如下:料温拉平期2h8h,关闭新风,进行隧道内部气流循环,使料温均匀;料温拉升期8h16h,适当开启新风供氧,促使微生物生热,料温上升;巴氏消毒期8h10h,当料温不再上升时,通蒸汽加温,使温度逐渐均匀升到5860;堆料降温期4h6h,停止通蒸汽,使料温降至50;堆料腐熟期3d4d,温度维持在4850。结束时送大量新风使料温降到40以下,及时出料上架。6.3.3.3 二次发酵质量控制要求 通过二次发酵,使发酵料达到,颜色为深褐色,可见大量放线菌,手握有水但不滴,不黏手,有弹性,闻有面包香味。含氮量在2.2%左右,氨含量小于10mg/L,含水量在65%70%之间,春秋季可高些,冬夏季低一些。6.4 播种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的铺到床架上,料厚22cm25cm,稍压实。播种量为1kg/m2。播种时,首先将2/3菌种均匀撒播于料面,将菌种翻入料内,与培养料充分混匀,床面整理平整并压实。再将1/3的菌种覆盖在料面,轻轻拍实,遮盖干净薄膜,最后清理干净地面。6.5 发菌 发菌期料温控制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保持菇房内空气清新,避光发菌。播种后3d内不通风。当菌丝吃料一半时,需用耙将料松动一下,增加通气,促进菌丝更快地向料下层生长。6.6 覆土 覆土前一周先将覆土材料在阳光下暴晒,过筛,用石灰调节pH为7.58.0,同时调节含水量在55%60%左右。当菌丝已深入培养料2/3时,将覆土材料一次性均匀铺到床面,覆土厚度4。菌丝爬土后开始连续加水,加到覆土的最大持水量。覆土后至采菇前一般不通风或轻通风。覆土大约7d后菌丝即可爬满覆土层。6.7 耙土 覆土后7d10d,菌丝爬土3/4时开始耙土。耙土时,将菌丝浓壮和菌丝稀落地方的覆土掺合均匀,不要伤及培养料,保持土层厚薄均匀一致。耙土后温度控制在22左右,不通风,增加空气湿度,使之达到90%左右,促使菌丝在此萌发、连接,均匀爬满整个土层。耙土后4d5d,进行适量喷水,诱导原基形成,促进出菇。6.8 出菇 DB37/T 21502012 4 耙土后5d10d,料温控制在1518。喷结菇重水,总用水量为2kg/m2,在2d内分810次喷完,保持空气湿度在90%95%,同时加大通风换气,当子实体长至黄豆粒大小时,需再喷一次促菇重水,喷水量为1.5kg/m2左右,在2d内分68次喷完,喷水后立即通风。6.9 采收 一般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2.0cm以上时,即可根据客户要求分规格采收。采菇时,动作要轻,左手食指、中指轻捏菇柄,稍向下用力旋转,拔起即可,不要带出菌丝和覆土,右手用小刀轻轻切下泥根,切面要平整,菇柄长度不超过1.5cm,避免斜根、裂根。保持菇体整洁,防止沾带泥屑。采收时所用的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6.10 清料 每潮菇采收完毕后清理好床面的死菇、菇脚。清床2d后,根据覆土干湿和菇蕾情况加水23次,进行下潮菇管理。一般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可连续采收3潮菇。出菇结束后,及时清理废菌料,对生产场地及周围环境定期冲刷、消毒,对菇房通入蒸汽使菇房温度达到7080,维持12h,降温后撤料开始下一周期的生产。6.11 包装、贮运 6.11.1 分级 按照NY/T 1790的要求进行分级。6.11.2 包装 根据客户对产品规格及包装的要求,拣出破碎、变色、畸形菇,及时整理分级、保鲜或加工处理,装入干净、专用的包装容器内。不得使用含有甲醛、荧光增白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材料。产品应符合NY/T 749的要求。6.11.3 贮运 鲜菇宜采用冷链运输。在4左右低温贮藏、气调贮藏或速冻保鲜。贮藏仓库应干净,无有害物质残留,7d内未使用过禁用物质处理。产品贮运应符合NY/T 1934的要求。6.11.4 标识 经认证的产品包装上应有绿色食品标志,外包装标明生产或加工单位的名称、地址、认证证书号、生产日期及批号。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控对象 杂菌主要有木霉、青霉、毛霉、脉孢霉等;病害主要有褐腐病、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等,害虫主要有红蜘蛛、菇蚊、菇蝇等。7.2 防控原则 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农业、物理、生态综合防控。DB37/T 21502012 5 7.3 防控措施 7.3.1 农业措施 7.3.1.1 选用抗病性和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定期复壮或轮换使用菌种,保证生产所用菌种菌龄适宜,生长健壮。7.3.1.2 培养料发酵要彻底。7.3.1.3 通过加强出菇区内外环境的卫生管理防控虫害,出菇区走廊每天清洗消毒一次,菇房每次出菇结束后用蒸汽高温消毒,以防病虫害扩散蔓延。7.3.1.4 发现双孢蘑菇子实体发病时,及时清除、隔离,摘除病菇,洗净消毒操作工具,废菌料和废菇体应清运至离生产区 50m 以外的地方。7.3.2 物理措施 菇房走廊安装粘虫板(30cm20cm)、频振式杀虫灯(15W)、捕鼠器。菇房门口及通风口设置空气净化过滤器和防虫纱网。7.3.3 生态防控 发菌阶段保持培养室适宜的温度,降低空气湿度,适度通风,避光发菌。出菇期间保持菇房内不同生育期的适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避免高温高湿、通气不良。8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与产品安全质量有关的信息,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生产记录档案应保留3年以上。生产档案记录内容参见附录A。DB37/T 21502012 6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绿色食品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记录事项 A.1 产地环境条件,记录空气质量、水源质量、菇房设施材料、结构及配套设备、器具等。A.2 生产投入品使用(栽培料配方中原辅材料、肥料、农药、所用菌种、培养料预湿及出菇管理用水等),记录投入品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及使用、停用的日期等。A.3 生产管理过程中(从备料、预湿、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播种、发菌、出菇到采收)病虫害防治情况,记录发酵、菇房进料前后、发菌前后、出菇前后、转潮期间的病虫害防治等。A.4 采收,记录采收日期、数量、商品菇等级、包装、加工等。A.5 生产场所,记录菇棚、菇房名称、栽培数量、记录人、立档日期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