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6T 497-2018 婺源绿茶 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45233

大小:415.09KB

页数:10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6T 497-2018 婺源绿茶 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497 2018 婺源 绿茶 有机 种植 技术规程
ICS 67.140.10 B 3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4972018 代替 DB36/T 497-2006 婺源绿茶 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Wuyuan green tea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for organic tea planting 2018-09-07 发布 2019-02-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6/T 4972018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通则 .1 4 建园规划 .2 5 茶树种植 .3 6 土肥管理 .4 7 树冠管理 .4 8 病虫草害治理 .5 9 采摘 .5 10 档案记录 .6 DB36/T 497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6/T 497-2006有机食品 婺源绿茶 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36/T 497-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增加了“前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了标准的总体结构和适用范围,重新将章节分为“通则、建园规划、茶树种植、土壤管理、树冠管理、病虫草害治理、采摘、档案记录”等 10 个章节;增加了“通则”,修改了“转换期”、“平行生产”并入通则 3.2 和 3.3 中,增加了在生产单元、基因工程生物/转基因生物、辐照等应遵循的内容;增加了“建园规划”,删除“基地规范与建设”的具体要求,对建园的环境条件、环境质量、茶园历史、茶园开垦、施底肥、道路设置、排灌系统、茶园生态建设、缓冲带等进行了相关规定;增加了“茶树种植”,将 06 版中 4.1“苗木要求”的部分内容调整到 5.1“种子及苗木繁殖材料”;将 06 版的 5.1“定植时间”调整到 5.2“种植时间”,并修改了相关要求;将 06 版的 5.2“定植密度”调整到 5.3“种植规格”,并修改了相关要求;将 06 版第 7 章“土肥管理和施肥”调整到第 6 章“土肥管理”,增加了“定期监测”和“土壤保养”要求;删除了 7.2“施肥”的相关内容;调整 06 版第 6 章“茶树种植”和“茶树修剪”到第 7 章,精简了定型修剪、轻修剪、重修剪、台刈的相关内容,补充了深修剪的要求;将 06 版第 8 章“病、虫、草害防治”更名为“病虫草害治理”;修改了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农药防治的有关方法,增加了生物防治方法和生物源农药的具体要求;将 06 版第 9 章“茶树修剪与采摘”修改为“采摘”,重新梳理涉及采摘的要求;删除了 06 版第 12 章“试验方法”;增加了“档案记录”的相关内容。本标准由上饶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婺源县茶业协会、婺源县茶业局、婺源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普香、李文金、余新祖、程根明、程国新、朱永健、蔡海兰、汪学群、裘金印、李琛、李延升、陈丽珍、王鹰、江建国、王文凤。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 497-2006。DB36/T 4972018 1 婺源绿茶 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婺源绿茶有机茶种植的通则、建园规划、茶树种植、土壤管理、树冠管理、病虫草害治理、采摘、档案记录。本标准适用于婺源县行政区域内婺源绿茶有机茶的种植和采摘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 GB/T 19630.4 有机产品 第4部分:管理体系 GB/T 20014.12 良好农业规范 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T 31748 茶鲜叶处理要求 NY/T 225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3 通则 3.1 生产单元 婺源绿茶有机茶种植茶园的边界应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应明确,并已按照GB/T 19630.4的要求建立并实施了有机生产管理体系。3.2 转换期 由常规茶园成为有机茶生产茶园需要经过转换,完成转换期并持续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并获得有机认证证书的茶叶产品才可作为有机茶销售。生产者在转换期间的生产过程应符合GB/T 19630.1的规定。3.3 平行生产 在同一生产单元内不应存在平行生产。除非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生产者应制定有机转换计划,计划中应承诺在可能的最短时间内开始对同一单元中相关非有机生产区域实施转换,该时间最多不能超过 5 年;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从有机和非有机生产区域收获的产品能够得到严格分离。DB36/T 4972018 2 3.4 基因工程生物/转基因生物 不应在有机茶生产体系中引入基因工程生物/转基因生物及其微生物,包括种子和种苗,肥料、土壤改良物质、植物保护产品、植物生物调节剂等农业投入物。3.5 辐照 不应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使用辐照技术。4 建园规划 4.1 环境条件 有机茶生产基地应符合GB/T 19630.1的规定。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医院、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4.2 环境质量 茶园产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中一级标准规定;茶园灌溉水水质应符合 GB 5084 中旱作标准规定;茶园土壤应符合 GB 15618 中二级标准规定。4.3 茶园历史 4.3.1 新建茶园应不是毁林开垦。4.3.2 开垦茶园应符合当地与国家关于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4.3.3 法律法规中对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没有明确条款规定的情况下,新垦茶园的开辟与当地现行做法相比应采取良好的资源保护措施。4.4 茶园开垦 4.4.1 坡度 15以下的平缓坡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 50cm;坡度 1525的坡地,按等高不等宽原则修筑梯地,梯面宽应在 1.5m 以上,梯面外高内低。4.4.2 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山顶和山底应保留一定的绿化带种植林木和隔离林。4.4.3 对于面积较大(7ha 以上)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原有较高大的树木尽量保留。4.5 施底肥 新建茶园,在确定1.5m以上茶行行距后,在茶行中间开深60cm、宽60cm的种植沟;种植沟内施不含转基因成分并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厩肥或青草等有机肥、饼肥、磷矿粉等底肥,施后覆土,间隔3个月后种植。4.6 道路设置 根据建园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干道、支道、步道和机械内循环道等,做到路路相通。4.7 排灌系统 DB36/T 4972018 3 平地茶园以排水沟为主。坡地及梯地茶园以蓄水沟为主。4.8 茶园生态建设 4.8.1 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在人行道、主渠道、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冲涮的地方种植绿化树。4.8.2 树种要选用常绿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为主。种植绿化和防护林将茶园分隔成以 3ha4ha 为单元相对独立的区块。4.8.3 缺丛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 50%的茶园,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树龄大、品种老化的茶园应改植换种。4.8.4 土壤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4.9 缓冲带 应对有机生产区域受到邻近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风险进行分析。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则应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缓冲带上种植的植物不能作为有机产品。5 茶树种植 5.1 种子及种苗繁殖材料 5.1.1 应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虫的茶树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保护植物遗传的多样性。5.1.2 应选择有机种籽和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籽和种苗时,可选用未经禁止使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籽和种苗。5.1.3 禁止使用转基因种籽和种苗。5.1.4 选择种苗应符合 GB 11767 的规定。5.2 种植时间 10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初,避开寒冷冰雪天气。5.3 种植规格 5.3.1 单行条植 一般缓坡平地茶园和梯形茶园以单行条植为主,行距150cm左右,丛距20cm33cm,每丛2株3株。5.3.2 双行条植 双行条植,一般大行距150cm以上,小行距和丛(株)距均以30cm35cm为宜,每丛2株,两行茶株交替种植。5.4 定植方式 5.4.1 茶苗定植要尽量做到“五不栽”,即:地不平不栽,土不细不栽,土不湿不栽,病苗弱苗不栽,晴天烈日不栽。5.4.2 种植时需使茶苗根系舒展开,盖上细土,再用手将茶苗轻轻向上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并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再覆土,覆土时将须根覆盖好,将土压紧,使茶苗根系和湿土接触良好。5.4.3 浇足定根水,再在茶株两边覆松土。DB36/T 4972018 4 5.4.4 移栽定植后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茶苗栽植后要留 35 片叶修剪。6 土肥管理 6.1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土壤养分水平和污染元素含量,一般2-3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养分优化管理措施。6.2 土壤保养 6.2.1 采用合理耕作改良土壤结构,人工或机械清除杂草,春、夏各进行一次浅耕除草,秋季进行一次深耕。6.2.2 只施来自有机农业或农家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用山草等进行土壤覆盖。幼龄或台刈改造茶园,宜间作豆科绿肥。6.2.3 每 2ha 左右茶园附近可修建一个积肥坑;生产者平时可不断将各种有机物料堆积于坑内,经堆制腐熟后、供茶园施用。6.2.4 在栽培管理措施不足以维持土壤肥力和保证植物健康生长时,需要使用有机生产体系外投入品时,可以使用 GB/T 19630.1 列出的投入品,但应按照规定的条件使用。7 树冠管理 7.1 茶树修剪 7.1.1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7.1.2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树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 20cm 左右的间隙。7.1.3 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病虫枝条和粗干枝清除出园。7.2 定型修剪 7.2.1 定型修剪的对象是幼龄期茶树,一般分三次完成。7.2.2 修剪时间: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晚秋或早春)时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根据茶树长势情况而定。7.2.3 修剪高度与方法:第一次在离地 20cm 处用整枝剪剪去主枝。第二次在离地 30cm40cm 或在上年剪口上提高 10cm15cm 处修剪。第三次在离地 45cm55cm 处剪去上部枝条,要求剪口光滑。7.3 轻修剪 7.3.1 轻修剪的对象是成龄茶园,每年可进行 1 次2 次。7.3.2 修剪时间宜在春茶后 5 月上中旬、秋末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进行。7.3.3 修剪方法宜剪去树冠面 3cm5cm 的细小枝叶,把冠面突出枝、晚秋新梢剪除。7.4 深修剪 剪去树冠深度10cm15cm,以剪去鸡爪枝为度,一般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修剪时增施有机肥,修剪后新梢萌发期注意控制病虫危害。DB36/T 4972018 5 7.5 重修剪 将衰老或未老先衰的茶树地上部分的枝条剪去1/2至1/3,以离地30cm40cm为宜,一般在春茶后进行,修剪后结合中耕增施有机肥,新梢萌发期注意控制病虫危害。7.6 台刈 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在离地10cm左右处全部刈去,一般在春茶后进行,修剪后结合中耕增施有机肥,新梢萌发期注意控制病虫危害。8 病虫草害治理 8.1 防治原则 优先采用农业措施,控制病虫草害种群。适时采用灯光、色诱、性诱、机械捕捉害虫。8.2 农业防治 8.2.1 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随种籽或苗木带入。8.2.2 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高产优质的茶树品种,注意品种合理搭配种植,重施有机肥。8.2.3 分批多次采茶,摘除小绿叶蝉、茶蚜、螨类、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8.2.4 秋末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