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4T 313.3-2003 芜湖大米 第3部分 生产技术规范.pdf
下载文档

ID:2645199

大小:238.80K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4T 313.3-2003 芜湖大米 第3部分 生产技术规范 313.3 2003 芜湖 大米 部分 生产技术 规范
DB34 ICS XXX 备案号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13.32003 芜湖大米 第三部分 生产技术规范 20030124 发布 20030124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目 次次 前 言1 1 范围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 3 术语和定义2 4 产量目标2 5 栽培管理2 6 收获5 7 稻米加工5 附表:常用农药安全使用的技术指标7 DB34/T313.32003 前前 言言 DB34/T3132003芜湖大米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DB34/T3131 芜湖大米 第 1 部分 基本准则 DB34/T3132 芜湖大米 第 2 部分 质量标准 DB34/T3133 芜湖大米 第 3 部分 生产技术规范 本部分根据 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并参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编写。本部分对芜湖大米的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的目标产量及壮秧培育、田间管理和收获、加工提出了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些要求和方法采用了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旨在规范生产、加工和贸易,推动芜湖大米的发展。本部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于 2003 年 01 月 24 日首次发布。本部分起草单位:芜湖市农业委员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泽松、朱国平、曹荣富、周毛妹 DB34/T313.32003 芜湖大米芜湖大米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生产技术规范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芜湖晚稻(单季和双晚)大米的优质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芜湖大米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多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13501999 稻谷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8321.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78911999 优质稻谷 DB34/20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单季稻:在一块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一次且一般在 8 月份抽穗扬花的水稻,全生育期一般在 150 天左右。3.2 双季晚稻:在一块田地上,一般在 6 月中下旬播种,9 月份抽穗扬花,1011 月份收获的水稻。全生育期一般在 130 天左右。3.3 原粮:用于加工大米的稻谷。4 产量目标产量目标 4.1 单季稻:包括籼型杂交稻、粳型杂交稻、常规中籼(糯)稻和常规中粳(糯)稻,产量目标 75008250 千克/公顷(500550 千克/667m2)。4.2 双季晚稻:包括籼型和粳型杂交稻、常规晚籼(糯)稻和常规晚粳(糯)稻。其中常规晚籼(糯)稻产量目标为 60006750 千克/公顷(400450 千克/667 m2),其余三类双季晚稻产量目标为 67507500 千克/公顷(450500 千克/667 m2)。5 栽培管理栽培管理 5.1 品种选择:充分考虑到本地区夏季多高温酷暑,入秋(候日均温22)后降温迅速之气候特点,应选择抽穗扬花期适宜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或组合。2 DB34/T313.32003 5.1.1 单季稻:籼稻有两优培九、绿稻 24、国丰一号、粤优 938、协优 9308、金优晚三、扬稻 6 号、扬辐糯 4 号、皖糯 51 号等;粳稻有 80 优 121、皖稻 50 号、优 98 等。5.1.2 双季晚稻:籼稻有马坝小占、马坝油占、金优 77、金优 207、协优晚三、培两优 288等;粳稻有晚粳 97、70 优双九、丙 8979、晚粳 48、M1148 等。每公顷大田用种量: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糯稻 1522.5 千克/公顷(11.5 千克/667 m2),杂交粳稻和常规籼(糯)稻 4575 千克/公顷(35 千克/667 m2)。5.2 育秧 5.2.1 旱育秧 5.2.1.1 旱育稀植及抛秧的壮秧标准:苗高 15 厘米,叶龄 45,苗挺有蘖白根多,秧龄 2225天。5.2.1.2 旱育稀植及抛秧的苗床处理: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病虫草害少的田地做苗床。苗床应于前一年秋冬季进行培肥处理。育秧可用育秧软盘,用于抛秧。旱育秧既可用于移栽,也可用于抛植。播种前两天施肥翻松,每平方米施腐熟人畜粪 35 千克,45%三元复合肥 150 克,与床土拌匀并做畦,畦长约 10 米,宽 11.2 米,沟宽 0.30.4 米。备地膜适量,跨畦竹弓若干。夏季用膜是为了保持旱育状态,避免秧苗因淋雨而徒长。播种前一天傍晚将苗床用水润透并消毒,每平方米用旱育壮秧剂或敌克松 23 克对水 1 千克均匀喷雾。5.2.1.3 适期播种:应根据品种说明书确定适宜播种期。本地适宜播种期为:单季稻籼杂和常规籼(糯)稻 5 月中下旬,粳型杂交稻和常规粳(糯)稻 5 月中旬至 6月初。双季晚稻籼杂和常规籼(糯)稻一般为 6 月中旬,不得迟于 6 月 25 日。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糯)稻一般为 6 月 1528 日,不得迟于 7 月 7 日。5.2.1.4 浸种消毒与催芽:浸种时先漂去秕粒,再采用下列药剂和在水中,可有效地预防多种病害,并使秧苗矮壮:浸种灵或施保克 2 毫升、5%烯效唑 10 克对水 10 千克,浸种 68千克,浸种时间 3648 小时,每天搅拌 23 次或露水 12 次,起水沥干后放在常温下自然催芽,破胸露白即可播种。5.2.1.5 软盘育秧播种操作步骤:将育秧软盘摆在已润透水并糊软的苗床上,用木板轻压入土,盘与盘之间不留缝隙,边缘用泥糊严。先将播种孔填入一半营养土,将预定用种量的70%先播撒入孔,后以 30%种子填补空穴。用另一半营养土将孔盖平。注意孔与孔之间不得有泥土相连,否则有浮根缠绕,对抛秧操作不利。每平方米用旱育壮秧剂或敌克松 23 克对水 1 千克消毒。盘面浇透水,保持湿润至苗出齐。以后保持旱育状态。若过分缺水,可洒水润苗。每孔播种粒数:杂交籼稻 12 粒,其它类型籼稻和杂交粳稻 23 粒,常规粳稻 4 粒左右。以上单、双季相同。5.2.1.6 旱育秧及软盘育秧的苗床管理:播种至二叶期前保温保湿促齐苗。二叶期以后,以旱育炼苗防病保健为主,只有傍晚出现秧苗卷叶时才浇水少许润苗。二叶一心施好“断奶肥”,每平方米用尿素 2530 克、磷酸二氢钾 3 克,以少量温热水溶解后对水至 3 千克喷雾,喷 3 DB34/T313.32003 后淋清水洗苗。移栽前 35 天追施“送嫁肥”,每平方米用尿素 30 克、氯化钾 15 克,先用少量温热水溶解后对水 57 千克泼浇。5.2.1.7 病虫草害防治:苗床虫害主要有稻蓟马、稻象甲、黑尾叶蝉等,随时发现,随时防治。病害主要有青枯病、立枯病,可用旱育壮秧剂或敌克松喷雾防治。播种土盖严后,用丁草胺或含有二氯喹啉酸、苄黄隆的除草剂综合防除稗草和其它杂草。5.2.2 湿润育秧 5.2.2.1 湿育壮秧标准:苗高 20 厘米左右,叶龄 67,苗挺白根多,秧龄 30 天左右。5.2.2.2 选好秧田:选择疏松肥沃、灌排方便、病虫草害较轻的田块做秧田。采用湿润育秧,做合(涸)式秧田,要求做到“肥、平、软、净”。5.2.2.3 播前处理:播种前 10 天左右,中等肥力田块每公顷撒施腐熟人畜粪或土杂肥 15吨(1 吨/667m2)作基肥。播种前 7 天左右做畦,畦宽 1.51.7 米,畦面略呈龟背形,无凼,平滑有浮泥,整块秧田畦面高差不过寸。畦沟宽 30 厘米左右。田间关寸水 57 天。秧畦做好且田间上寸水后,立即使用除草剂以防治草害。每公顷用 60%丁草胺乳油 15002250 克(100150 克/667m2),对水 450900 升喷雾。播种前一天将田水放干,在畦面上按每公顷撒施水稻专用肥或 45三元复合肥 225 千克(15 千克/667m2)左右作面肥。5.2.2.4 浸种消毒与催芽同 5.2.1.4,每公顷用种量催齐的稻芽,分别播在 1000 平方米的净秧田里。5.2.2.5 水肥管理 播种后至一叶期前不上水,二叶以后勤换水,风雨来前灌寸水(护苗),风雨过后慢排水。秧苗长至二叶期时,每平方米撒施尿素 67.5 克作“断奶肥”。移栽前 57 天,视苗情酌施尿素 34.5 克作“送嫁肥”,以“茎基转色,叶片不嫩”为标准。5.2.2.6 病虫草害防治同 5.2.1.7。5.3 大田栽培管理 5.3.1 翻耕施肥:前茬让茬后或有空闲田,应尽早翻耕,干耕干耙。以有机肥如绿肥、人畜粪尿、厩肥、堆肥、沤肥、饼肥、泥肥及作物秸秆作基肥,每公顷施 1530 吨,翻耕前施下,翻耕后混入土中。耖田前施面肥,每公顷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各 300375 千克(2025 千克/667m2),氯化钾 105120 千克(78 千克/667m2),混匀撒施。也可施用 45三元复合肥225300 千克/公顷(1520 千克/667m2)。另外需施硅肥 450750 千克/公顷(3050 千克/667m2)。瓜、菜茬可不施面肥,但硅肥要施。5.3.2 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分蘖能力、大田肥力水平和秧苗质量确定栽插密度。单季籼型杂交稻和常规籼(糯)稻栽插规格,行株距一般为 20 厘米20 厘米,每穴有茎蘖苗 23 苗,每公顷有基本苗 50 万75 万苗(3.3 万5 万苗/667m2)。单季粳型杂交稻和常规粳(糯)稻栽插规格同上,每穴有茎蘖苗 46 苗,每公顷有基本苗 100 万150 万苗(6.7 万10 万苗/667m2)。双晚籼型、粳型杂交稻和常规籼(糯)稻栽插行株距一般为 20 厘米13.3 厘米,每穴有茎蘖苗 45 苗,每公顷有基本苗 150 万180 万左右(10 万12 万苗/667m2)。4 DB34/T313.32003 常规粳(糯)稻栽插规格同上,每穴茎蘖苗 67 苗,每公顷有茎蘖苗 200 万苗左右(1315万苗/667m2)。若是抛秧,一般每公顷 36 万45 万穴(2.43 万穴/667m2),每公顷基本苗同上。5.3.3 巧施追肥:单季稻施肥原则是“前重、中稳、后补足”。在施足基面肥的基础上,应尽早施茎蘖肥,以促进早分蘖、多分蘖。最好在移栽后 57 天内,每公顷施尿素 300375千克(2025 千克/667m2)。多次烤田后,根据苗情分次稳施“攻花肥”和“保花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 75 千克左右,氯化钾减半。双季晚稻施肥原则是“攻前、控中、后补足”。施茎蘖肥期限及数量同上。抽穗前 1015 天根据苗情酌施穗粒肥,每公顷撒施尿素 4575 千克,氯化钾减半,苗旺不施。齐穗前后可用磷酸二氢钾、尿素及硼砂作叶面肥,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提高单产。天气降温影响齐穗时,提倡喷施“九二 O”以促进早齐穗。5.3.4 科学用水:要掌握“浅水抛栽深水活,干干湿湿到收割”的原则。活棵前、孕穗和开花期勤灌浅水,其余以保湿为主。分蘖末期及时烤田,要求:(1)“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2)“泥不陷脚田开裂,润水再晒到拔节”。遇连阴雨应敞开田缺并开挖“沥水沟”,以利排水晾田。5.3.5 病虫草害防治:水稻生长期间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虫害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蚜虫等。草害主要有:稗草、鸭舌草、四叶萍、牛毛草、竹叶草、三棱草、野慈菇等。对以上病虫草害的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及时有效防治病虫草害,农户应及时与病虫测报部门联系,及时防治。提倡采用生物防治、稻鸭共养、保护天敌、灯光诱杀等手段防治病虫草害。若必须使用化学农药,也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把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程度内。常用农药安全使用的技术指标见附表。6 收获 6.1 收获适期:一般在 90%左右的谷粒变黄或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穗枝梗也已变黄时适期收获。过早收获,不但影响产量,而且青米多,降低品质和出米率。过迟,容易落粒,损失大,且碎米也多。单季籼稻、糯稻的收获期一般为 9 月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