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53T 344.1-2011 奶水牛养殖 第1部分: 饲草饲料.pdf
下载文档

ID:2644752

大小:273.60KB

页数:1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53T 344.1-2011 奶水牛养殖 第1部分: 饲草饲料 344.1 2011 奶水 养殖 部分 饲草 饲料
DB53/T 344.12011 奶水牛养殖 第 1 部分:饲草饲料 2011-03-08 发布 2011-06-01 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ICS 65.120 B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30068-2011 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344.12011 I 前 言 DB53/T 344奶水牛养殖包括以下部分:第 1 部分:饲草饲料;第 2 部分:繁殖技术;第 3 部分:疫病防治与卫生保健;第 4 部分:养殖技术。本部分是奶水牛养殖的第 1 部分 本部分根据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本部分由云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安明、杨士林。DB53/T 344.12011 III 引 言 为全面提升我省奶水牛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奶水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高云南奶水业生产的科技和管理水平,确保原料奶质量,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奶水牛养殖。本标准对云南省奶水牛养殖技术作了全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云南多年来在开展奶水牛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成果并结合奶牛养殖现状系统总结而成,旨在推动云南奶水牛养殖的科学化和标准化。DB53/T 344.12011 1 奶水牛养殖 第 1 部分:饲草饲料 1 范围 DB53/T 344.1 的本部分规定了饲草饲料生产、加工和利用等基本技术要求。本部分适用于云南省内奶水牛养殖户和奶水牛饲养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B53/T 344.4-2011 奶水牛养殖 第四部分:养殖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粗饲料 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上的饲料,包括干草、农作物秸秆秕壳等。3.2 青干草 以未结籽实的青绿饲料为原料,经自然和人工干燥方式制成保留一定青绿颜色的饲料。3.3 青绿饲料 指水分含量6080、作为饲用的植物青绿茎叶,包括人工、天然牧草和农作物鲜茎叶及蔓菁、萝卜等。3.4 能量饲料 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同时粗蛋白含量低于20的精饲料,包括谷物饲料、薯类及部分糠麸、糟渣和糖蜜等。3.5 蛋白质饲料 DB53/T 344.12011 2 指饲料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的饲料,包括豆类籽实、饼粕类植物蛋白质饲料;酵母等单细胞蛋白饲料。3.6 精饲料 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的谷物、豆类、饼粕、薯类及部分糟渣等。包括原粮、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和经过工业化加工的精料补充饲料、浓缩饲料。3.7 精料补充饲料 为补充以粗饲料、青绿饲料和青贮饲料为基础的草食畜的营养,将多种精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微量元素饲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3.8 青贮饲料 是将含一定水分的青绿饲料在缺氧状态下,通过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来降低PH值,抑制青绿饲料中其他微生物(最终包括乳酸菌本身)生长而调制成的可长期贮存的饲料。青绿饲料经青贮可保存近90的干物质和可消化蛋白质及70的胡萝卜素。3.9 人工草地 经过人工栽培或改良,专供放牧和刈割利用的草地,牧草品种多为经国内审定和引进的优良草种。3.10 天然草地 指自然形成专供放牧和刈割利用的草地。3.11 划区轮牧 指两块以上放牧地,按一定次序轮流放牧和休闲,是一种合理有效利用草地的放牧方式。3.12 农田地种草 利用农田地种植优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获得较高牧草产量的方式。4 青绿饲料生产加工利用 4.1 人工草地建设及利用 4.1.1 地块准备 4.1.1.1 应选择草地权属清楚,地面坡度小于 25,土壤和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15618 和 GB 5084 规定的地块作为人工草地。4.1.1.2 地块翻耕深度根据土壤情况定,以 20 cm 以上为宜。DB53/T 344.12011 3 4.1.1.3 整地前施经充分腐熟发酵,虫卵和杂草种子失去活力的厩肥 25 000 kg/hm240 000 kg/hm2或钙镁磷肥 150 kg/hm2200 kg/hm2做底肥。施完底肥后应及时将肥料翻入土层中在进行耙地。4.1.2 种子准备 4.1.2.1 要求对所选用的种子纯净度不小于 95,发芽率 80以上,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生活力强、健康无病虫害等。采用扦插种植应选择成熟粗壮的茎秆作种茎,以 23 个节切为一段。4.1.2.2 放牧型混播人工草地草种豆科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为主,禾本科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等为主,豆禾比例以 1:2 为宜。刈割型人工草地豆科以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为主,禾本科以非洲狗尾草(Setaria anceps)、臂形草、象草、王草等为主。4.1.2.3 牧草种子在出售前厂家多进行了处理,如未去芒的禾本科种子去芒,豆科种子的根瘤菌接种并制成包衣。4.1.2.4 对未接种根瘤菌的豆科牧草,应选用厂家生产的同种豆科牧草根瘤菌剂接种。4.1.3 播种 4.1.3.1 播种时间按季节分为夏播和秋播,多以夏播为主,在进入雨季的第一场降雨后播种。4.1.3.2 播种量主要由种植用途、牧草种类、种子的大小和品质而定,混播草地播种量 15 kg/hm220 kg/hm2。采用种茎扦插种植量按 2250 kg/hm23000 kg/hm2。4.1.3.3 播种深度以 1 cm3 cm 为宜,过深过浅均不利于种子萌发。4.1.3.4 播种方法常用条播和撒播。条播的行距随牧草种类和利用方式不同而异,一般为 15 cm30 cm,播幅 12 cm 左右,坡度较大沿等高线播种;撒播即将草种均匀撒于土壤表层。采用种茎种植以行距50 cm左右开行,将种茎按株距30 cm左右斜放排种,播种后轻耙覆土。4.1.3.5 为使草种和种茎与土壤良好结合,播后需进行镇压。4.1.3.6 播后应做好管理,观察出苗情况,对缺苗严重地块及时进行补播。4.1.4 人工草地利用 4.1.4.1 放牧型人工草地年均产草量 15 000 kg/hm230 000 kg/hm2,每头成年牛每天采食 40 kg 左右牧草计,人工草地载畜量以每头牛 0.5 hm21 hm2为宜。4.1.4.2 作为放牧利用的草地,当年种植的应使牧草根系在土壤扎牢后再放牧利用。应按季节实行划区轮牧,全年放牧时间控制在七个月八个月,留出牧草的休养期和春季的萌发期。4.1.4.3 轮牧小区划分应根据放牧牛群数量、放牧时间和牧草再生速度来确定小区数,一般轮牧一次可划定四至八个小区,牛群每隔 3 d6 d 轮换一个小区,全部小区放牧一次(放牧周期)以 30 d40 d 为宜。4.1.4.4 割利用的草地,豆科牧草现蕾至初花期,禾本科牧草孕穗期即可进行刈割利用;象草、王草等扦插种植的牧草,草层达到 1m 左右时刈割利用,留茬高度 5 cm8 cm。刈割次数可视牧草生长情况决定,刈割草地必须在牧草生长结束前一个月左右停止利用,以利于牧草积贮养分正常越冬和春季返青。4.1.5 人工草地管理 混播和单一豆科草地每年施钙镁磷肥300 kg/hm2450 kg/hm2;单一禾本科草地每次刈割后追施150kg/hm。侵害人工草地的杂草应及时清除。人工草地的虫害主要为蛴螬、粘虫等,若有危害发生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防除,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的规定。4.2 天然草地利用 DB53/T 344.12011 4 4.2.1 应实行休牧和划区轮牧制度合理利用天然草地。4.2.2 生长季末牧草植被覆盖度低于 50的天然草地应禁止放牧,让其自然休养恢复或人工补播优质牧草种子,促进牧草(恢复)生长。当禁牧草地经一定时期封育,超过上述指标即可解除禁牧。4.2.3 天然草地休牧时间按草地基本情况和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为二至四个月,选择在春季牧草返青及幼苗生长期和秋季牧草结实期休牧。4.3 农田地种草及利用 4.3.1 地块宜选择土层厚排水良好的农田地,土壤和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15618 和 GB 5084 的规定。4.3.2 草种可选择禾本科的一年生黑麦草如邦德、安格斯 1 号等;豆科的苜蓿如猎人河、WL525HQ 等。4.3.3 播种前应对种植地块进行翻耕 30 cm35 cm 或旋耕 15 cm20 cm,施有机肥料 20 500 kg/hm240 000kg/hm2作底肥。清除田间杂草,耙平地面,开沟起畦。4.3.4 种子处理见 4.1.2.3 种子处理部分。4.3.5 农田种草适宜播种期为秋播,我省大部分地区为八月至十月,地温稳定在 5以上时即可播种,秋播便于控制杂草,特别是苜蓿的种植。4.3.6 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宜(坡度较大地块沿等高线播)。播种行距 30 cm35 cm,播幅宽 10 cm15 cm,播种后浅覆土 1 cm2 cm,随即适度镇压。4.3.7 播种用量一年生黑麦草为 15 kg/hm2,苜蓿 15 kg/hm222 kg/hm2。4.3.8 中耕管理 a)除杂:一年生黑麦草萌发和生长迅速,一般杂草危害不大,可根据情况人工清除杂草。苜蓿种植幼苗期和夏季收获后杂草生长迅猛期应多次人工除草。b)追肥:每次收割后2 d3 d或收割两次后追肥一次;一年生黑麦草施尿素75 kg/hm2,苜蓿施钙镁磷肥 150 kg/hm2300 kg/hm2。c)排水:苜蓿一旦出现24 h48 h的积水就会使其根系大量死亡,因此,雨季及时排除积水是保证苜蓿持续生长的重要管理措施。4.3.9 一年生黑麦草播种后 35 d40 d 后进行第一次管理性刈割,此时的留茬高度为 5 cm。第一茬再生草草层高度达 45 cm50 cm 时进行第二次刈割,留茬高度为 3 cm,以后的刈割时机参照第二次的标准进行。苜蓿刈割时期为现蕾期或初花期,留茬高度 5 cm。4.4 饲用玉米种植及利用 4.4.1 地块选择、整地、施肥见 4.3.1、4.3.3 部分。4.4.2 饲用玉米品种宜选择适应性广,抗倒伏,生育期短,成株高大,叶片宽,成熟时茎叶青绿,产量高,符合种植质量要求的品种。4.4.3 播种期主要为夏播,当气温稳定在 10 以上,雨水或灌溉能满足时即可播种,播种量 70 kg/hm2100 kg/hm2。4.4.4 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宜,播种行距 30 cm40 cm,株距 15 cm20 cm,播种后浅覆土 1 cm2 cm,适度镇压。4.4.5 田间管理 a)补苗、间苗:出苗后检查,发现缺苗及时补种。间苗原则是留强去弱,去除细弱和过密的小苗,留下大苗壮苗。DB53/T 344.12011 5 b)中耕除草、施肥:在玉米苗期3片4片叶子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隔10 d左右进行一次直到玉米封行。结合最后一次中耕除草,用草木灰或硫酸钾进行追肥。4.4.6 青饲玉米利用,作青刈饲用的在抽雄穗期刈割;作青贮利用的在玉米乳熟后期刈割,加工和利用方式见 5.3 青贮饲料。4.5 野生牧草及利用 我省可供饲用野生牧草有两千多种,各种野生牧草均可在生长期刈割或放牧利用。4.6 其他青绿饲料及利用 各种农作物鲜藤蔓、茎叶和甘蔗稍叶除直接利用外,可制作青贮饲料、晒制青干草。蔓菁、黄萝卜等饲喂前应洗净,除去腐烂部分,切成小片或小条以利于牛采食。4.7 各种青绿饲料利用均应防止农药残留对奶水牛及奶产品造成危害。5 粗饲料种类及加工利用 5.1 青干草制作 5.1.1 自然晒制 在禾本科牧草抽穗期、豆科牧草初花期,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将刈割的鲜草摊晒于地势高燥的地面或挂于竹、木或金属制成的草架上,并定时翻晒,当牧草水份降至18以下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