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师制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的动力因素——以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为例.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导师制 本科 人才培养 质量 发展 动力 因素 华南师范大学 城市 文化 学院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Vol.30 No.1March.2023第30卷第1期2023年3月导师制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的动力因素以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为例朱鮀华邓亚馨123(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术创新、心理调整、就业规划等独立指导的、由本科导师全面负责的互动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文章以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为调研对象,结合学院推行导师制九年以来实施的成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创新理念培育、高度认同导师制、师生主动交流、权责明确等是发展的动力因素,以期进一步发挥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参考与借鉴。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质量;动力因素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23)01-0089-062019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1为此,国内众多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开始全方位推行或者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诞生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基于该校学院制模式,由各学院在学生入学时为其指派全程导师,负责学生课程指导和内在修养的提升,导师制也被誉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2。20 世纪 30 年代,竺可桢先生率先将导师制引入浙江大学3。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本科生导师制已经使得学生受益,获得广泛的认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是因为诸多原因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有学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系统工程中的形式意义大于实质价值4。如何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对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作用,是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关键所在。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大学,各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色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城市文化学院从 2013 年开始在学院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并将其作为学院特色的教学改革举措之一。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九年,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经费,其成效如何、学生是否满意、存在哪些不足以及有哪些具体的发展动力因素?为此,我们在学院师生中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师生对导师制的理解程度和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导师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发展的动力因素,从而充分发挥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1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现状分析本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的师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两种方法进行分析。为完善导师制对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因素,设计了针对学生和教师的两份不同问卷学院导师制调查(学生版)和学院导师制调查(教师版),问卷涵盖交流方式、指导频率等多方面内容。共发放学生版问卷228份,回收191份。同时,本项目邀请了本科导师和具有不同发展意向的学生作为访谈收稿时间:2022-10-14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导师制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动力分析”(2019)。作者简介:朱鮀华(1963),男,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院长,教授;邓亚馨(2001),女,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对象,共计对25位师生进行了访谈,收集到了导师制下师生双方的经历和感悟。研究在综合问卷结果和访谈内容的基础上,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成效进行了分析总结,为进一步探讨导师制发展的动力因素奠定基础。1.1学生对导师制的认知1.1.1师生对导师制的认可度师生对导师制的认识程度越高,在实际操作中便更能摆正自己的定位,朝着导师制所期望的培养效果努力。总体上看,学生和导师普遍对本科生导师制持积极的态度,50.26%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很有意义”,43.98%的学生认为“有意义”。在导师中认为导师制“很有意义”和“有意义”的人数总占比达 91.67%。但从对导师制更深层次的了解上看,师生大多对导师制的了解停留于表面,也不乏一部分师生认为导师制徒有形式,没有必要实施。1.1.2对导师制度的了解受调查学生普遍从与老师、师兄师姐的聊天中了解本科生导师制,该途径在学生调查对象中占比89.01%;同时,60.21%的学生表示,学院会议也为导师制的宣传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学院在为学生配备导师前,专门举办了导生见面会,会上向同学具体介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目标、实施流程、导师团队的基本概况等。因此师生对导师制各项制度内容的了解总体情况良好,各选项的平均分均高于矩阵平均分。但部分学生对于导师考核制度以及更换导师的制度知之甚少,尤其是关于更换导师制度,53.93%的同学表示基本不了解,28.8%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1.1.3对指导内容的认知表1升学意向和就业意向对各指导内容需求程度对比升学意向需求需求项发展规划科研技能培训专业课学习情绪管理日常生活思想道德其他分值6.226.115.5632.672.440.33排名1234567就业意向需求需求项发展规划专业课学习科研技能培训思想道德日常生活情绪管理其他分值5.735.315.183.283.153.140.1排名1234567考虑到具有不同发展意愿的学生期望的指导内容存在差异性,本研究将有升学意向学生与有就业意向学生的样本分开统计(表1),便于进行对比分析。在对各项内容按需求程度排名后可以看出,无论是有升学意向的学生还是就业意向的学生而言,都最为重视个人发展规划、科研技能培训和专业课学习这三项指导内容。不过具有升学意向的学生在大部分需求项上的关注度比就业意向学生要高,这或许与导师制的指导内容极少和就业挂钩有关。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对思想道德需求普遍偏低,对科研指导的需求较高。超五成学生认为导师制中增加对科研的指导“有一定需要”,约四成学生认为“很有需要”。尤其是有升学意向的学生对于导师指导科研技能培训的愿望更显强烈。1.2导师制实施情况分析1.2.1指导时间与频率从师生双方交流的基本情况来看,在交流指导频率方面,有接近半数的学生每学期平均指导交流机会为1次至2次,占比42.74%;能够达到3次至4次、5次以上的情况分别占比 27.42%和 29.44%。每次平均交流的时长相对乐观,长于半小时的交流达到了47.64%,15 分钟至 30 分钟占比(30.89%)也相对较大,0分钟至15分钟的简短交流的情况也占了21.47%的比重。1.2.2指导方式实际操作中多数师生的交流形式主要采用聊天软件交流,占比高达93.72%。此外在其他交流方式中占比 较 高 的 分 别 是:手 机 电 话(46.07%)、聚 餐(39.27%)、科 研 指 导(30.37%)和 邮 件(29.32%)等,可以看出通过各类通信手段的线上交流是目前师生交流最常见的方式。而在师生们理想中的交流方式上,根据导师与学生交流方式现行与意愿对比图(图1)可以看出:导师与学生乐于采用的交流方式存在差异。学生对较为轻松的交流方式的支持率比导师们要高,也更加偏向于线下的交流。而导师对于电话、聚餐、读书会的支持率则明显高于学生。师生交流以相互性交流为主(73.82%),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提出问题和讨论,氛围较为良好,多数学生表示在与导师交流过程中受益颇深。图1导师与学生交流方式现行与意愿对比图90朱鮀华邓亚馨:导师制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的动力因素第1期1.2.3指导内容在学生主动联系导师请求指导的情况里,论文、报告作业的指导为多,达到72.77%,同时也有31.94%的学生会请求导师的科研比赛指导;因个人生活困境(如心情不好、生活有困难等)联系导师的比例相对较少,部分同学会在节假日时主动问候老师。此外,因学院要求而联系导师的学生占了39.79%的比重,平时主要的指导内容依旧集中在学业方面。1.3导师制对学生能力影响调查反映,学院学生在多个方面受到了导师的积极影响,其中科学研究和个人发展与规划方面积极影响较大。本科学习需要学生更强的自觉性,拥有更多的时间供其自我支配,但也同时容易迷失方向。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建立起了一个更直接方便的沟通模式,通过与导师在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学生在各项证书考试、课程学习以及科研竞赛上都获得了更好的监督指导。学生问卷结果显示,导师制对本科生各方面能力的影响程度排名最高的前三位是科学研究、职业发展规划和专业认识(表2)。表2导师制对本科生各方面能力的影响程度排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职业发展规划专业认识社会实践能力思想品德适应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考研规划学习方法与成绩平均分2.672.072.041.951.931.931.851.851.78排名123456789在导师制下,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66.67%的学生表示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导师的积极影响程度较大。有9名(4.71%)学生表示在导师的指导下获得过某个或某些奖项(简称获奖学生样本),获奖情况中以科研比赛为主,有16.2%的学生在导师辅导下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参加过导师的科研项目的学生占比14.53%,还有6.15%的学生参加过(导师同门)师兄师姐的科研项目。通过对“学生对科研感兴趣程度”和“导师制科研帮助度”交叉分析发现,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普遍认为导师制对学生参加科研“很有帮助”(62.12%)(图2);即使是对科研兴趣一般和完全不感兴趣的同学也认为导师制对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有一定帮助”,占比均超过59%。图2学生对科研感兴趣程度与导师制科研帮助度交叉分析图2存在的问题2.1忽视思想道德引领进入大学以后,对学生道德行为的监督和引导相比于高中时期变少了,本科生导师制本应弥补原先本科教学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思想引领的缺点,但在实际执行中,学生与老师依旧大多仅在课堂上见面,课外的指导多在线上进行。许多学生对老师有敬畏感,不敢主动多做交流,也导致学生对学科精神和校园文化不够亲近,忽视了对思想道德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从调查中也得知,导师在安排指导内容时偏重专业学习,将专业学习视为本科科研和就业训练的基础,而对思想道德、兴趣爱好以及日常生活却较少指导。人才培养以德为先,导师制为学生培养优良品性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基础。2.2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培养创新思维最为独特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弥补本科教学因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思维培养的缺点。但在实际的指导形式中,导师常采用布置阅读任务的方式,照搬研究生导师制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忽视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又或是沿用上课的形式,缺乏讨论交流。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不同,专业性过强的活动主题令刚进入专业学习的本科生望而生怯。导师在安排指导内容时偏重专业学习,将专业学习视为本科科研和就业训练的基础,而极少对思想道德、职业发展规划、兴趣爱好以及日常生活进行指导。以学术研究为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指导内容,不免使得学术兴趣不足的学生难以在导师制中获得较好的思维提升。2.3对导师制认知不足本科生导师制在各大学者的研究中广受赞誉,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也遭遇诸多质疑,师生对导师制的意义和本质缺乏理解认同。在导师层面上,导师们对引9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导的误解是本科生导师制执行的主要难题之一。本科生导师制在多数学校的施行时间不长,老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理解也不深。具有西方血脉的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缺乏相应的文化支持和理解,导师们倾向于教和回答,而并不注重引导。在调查中也不乏一部分师生认为导师制徒有形式,没有必要实施。学生对导师制的认知则更加浅表,本科阶段本就缺乏规划的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导师制的意义。部分学生抱着“考上大学就自由了”的想法,在本科生活和学习上追求过度的自由和放纵,对导师的指导并不能发自内心地去思考和接纳。另外还有一些习惯了闷头学习的学生缺乏表达能力和寻求帮助的思维。学生对导师制的不信任不仅阻碍到本科生导师制对能力的培养,也影响到学生和老师教学相长的实践。2.4参与主动性不高学生与导师在本科生导师制中最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