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ZNZ 141-2022 农田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规范.pdf
下载文档

ID:2643545

大小:644.29KB

页数:1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TZNZ 141-2022 农田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规范 141 2022 农田 生物多样性 评价 技术规范
ICS 65.020.01 CCS B15 T/ZNZ 浙 江 省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学 会 团 体 标 准 T/ZNZ 1412022 农田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biodiversity in the farmland 2022-11-11 发布 2022-12-11 实施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发 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412022 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丽水市土肥植保能源总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红星、朱平阳、吕仲贤、郑许松、应金耀、王国迪、王国荣、姚晓明、吴降星、池永清。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412022 2 农田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范了农田生物多样性评价的范围和对象、数据采集和处理、指标计算与分级及报告撰写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水稻及其他粮油、蔬菜、茶叶等农田作物种植生境中动植物多样性的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467 中国植物分类与代码 GB/T 15628.1 中国动物分类代码 脊椎动物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农田系统中动植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在本文件中侧重于物种、亚种或品种层面上的动物、植物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生态系统。3.2 物种丰富度 species richness 一定区域中的物种数目。3.3 物种多度 species abundance 一定区域中同一物种的数量。3.4 非作物生境植被比例 percentage of non-crop vegetation 被评价区域内的半自然和自然植被所占面积比。3.5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412022 3 半自然植被 semi-natural vegetation 在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运用农业技术措施加以改造的植被。4 评价范围和对象 4.1 评价范围 为农田系统中一定范围内的主要作物及其生境为评价单元。4.2 评价对象 4.2.1 农田生态系统 根据评价需求,可以以单一目标农作物为评价单元。4.2.2 脊椎动物 野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淡水鱼类等,包括农田共生系统中人为放养的动物。4.2.3 植物 野生及人工栽培的维管束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4.2.4 节肢动物 包括目标作物生境中存在的植食性害虫、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传粉昆虫、中性昆虫等的物种,其中主要害虫、关键天敌单独评价。4.2.5 非作物生境植被 指被评价区域内的半自然和自然植被。5 数据采集和处理 5.1 作物丰富度调查 数据获取可通过研究者的实地调查和农户的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植物数据采集格式见附录A。5.2 脊椎动物丰富度调查 数据获取可通过研究者的实地调查、地方政府的统计数据和农户的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脊椎数据采集格式见附录B。5.3 植物丰富度调查 调查区域包括评价区域内的农田以及附近沟渠、畦畔等地植被。调查方法如下:可以选择样方调查法和逐一搜索的方法。样方最小面积1 m2,样方选择具代表性的植物生长比较均匀的地方,样方数目根据景观组成丰富度确定。例如:景观结构单一,可以选取310个样方(农田内生境3个5个样方,每种类型的非作物生境至少5个样方重复);由于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应调查春夏或春秋两季以上。实地调查植物数据采集格式见附录A。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412022 4 5.4 节肢动物丰富度调查 调查区域为目标作物生境,调查方法有扫网法、盆拍法、灯诱法、黄粘板法、马氏网法、信息素诱集法,调查时根据需要选取1种2种方式调查区域内的节肢动物。实地调查节肢动物数据采集格式见附录B。5.4.1 扫网法 用扫网法(扫网直径28 cm,网长71 cm,棒柄长74 cm)对目标作物生境中作物叶冠层节肢动物采样;采样时手握住扫网手柄末端,以“8”字形来回扫网为一次,持扫网开口与地面垂直,并指向挥动的方向,挥动30次为一个样品;收集的节肢动物放入无水乙醇的自封袋中并标记,经专业人员或经验丰富人员分类鉴定,鉴定到属,必要时应到种。分别在作物不同生育期对目标作物生境进行样品采集,每个生育期随机采集5个10个样品。5.4.2 盆拍法 采取平行跳跃法进行取样,每调查区域10个取样点,把白底搪瓷(或塑料)盆置于作物基部,用手拍打作物,使节肢动物落入盆内,后把节肢动物放入50mL 离心管内,标记并加75%酒精保存,带回实验室,经专业人员或经验丰富人员进行鉴定。分别在作物不同生育期对目标作物生境进行样品采集。5.4.2 灯诱法 在调查生境安装一盏高压汞灯,夜间亮灯早晨熄灯,逐日收集节肢动物放入无水乙醇的自封袋中并标记,经专业人员或经验丰富人员分类鉴定,鉴定到属,必要时应到种。也可购置专业诱虫灯或测报灯进行灯诱。5.4.3 黄粘板法 黄色的粘板能吸引并粘住昆虫,建议粘板的尺寸为28.5 cm 21 cm。悬挂于目标作物叶冠层或其顶部。悬挂24小时后用保鲜膜包裹取回黄粘板,-20 低温冷冻。在解剖镜下鉴定粘在粘板上的昆虫种类与数量。分别在作物不同生育期对目标作物生境进行取样。5.4.4 马氏网法 用Townes型马来氏网(1.83 m 1.73 m 0.9 cm)(市售)对目标作物生境中的节肢动物群落进行抽样调查。分别在作物不同生育期对目标作物生境进行样品采集;在目标作物生境中每次挂3只马来氏网采集节肢动物;各马氏网朝向一致,两个网之间间距50 m以上,在收集瓶中加入无水乙醇至瓶身1/3处;每次采集时间持续7天,样品标明收集点以及收集的起始和终止时间。将样本收回后在室内体视镜下进行分类鉴定。5.4.5 信息素诱集法 昆虫信息素是其种内或种间个体传递信息的调控物质,包括利它素、利己素、协同素、集合信息素、追踪信息素、告警信息素、疏散信息素、性信息素等。诱集常用的方法有信息素法、糖醋液法、专用食诱剂法等,可采购相关市售产品用于节肢动物诱集。每调查区域设置5个取样点,每点具体10 m以上。每次采集时间持续48小时,样品标明收集点以及收集的起始和终止时间。将样本收回后在室内体视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412022 5 5.5 害虫多度调查 5.5.1 食叶害虫多度调查 根据调查需求,在作物食叶害虫发生峰期对目标作物生境进行调查,每点调查作物面积1 m2,每次随机调查15点以上,调查叶片总数、被为害叶片数量、活虫种类与数量。采取5点取样法,实地调查害虫数据采集格式见附录B。计算公式如下:LR=LRN/LN 100%(1)MP=SP/SA 666.7 (2)其中:LP为叶片为害率,LRP为单位面积内受虫害叶片数,LN为单位面积内叶片总数,MP为亩虫量,SP为调查虫量,SA为调查面积(m2)。5.5.2 钻蛀性害虫多度调查 根据调查需求,在作物钻蛀性害虫发生峰期对目标作物生境进行调查,每点调查作物面积1m2,每次随机调查15点以上,调查作物总株数、钻蛀数量,活虫种类与数量。计算公式如下:SR=SRN/SN 100%(3)MP=SP/SA 666.7 (2)其中:SR为钻蛀率,SRN为单位面积内受害植株,SN为单位面积内植株总数,MP为亩虫量,SP为调查虫量,SA为调查面积(m2)。5.5.3 刺吸式害虫多度调查 根据调查需求,在作物刺吸式害虫发生峰期对目标作物生境进行调查,采取盆拍法,用大小为0.30 m 0.50 m白瓷盘45斜置于作物基部(或树稍下),快速拍击作物连拍34次,记录掉落在盘中刺吸式害虫的数量。每次随机调查15点以上。计算公式如下:MP=PT/SPP SA 666.7 (4)其中:MP为亩虫量,PT为调查害虫数量,SPP为调查株(丛)数,SM为每亩株(丛)数。5.6 关键天敌多度调查 根据评价区域害虫确定关键天敌种类。根据目标作物生境节肢动物采样、鉴定结果确定评价区域关键天敌的种类与数量。5.7 关键天敌比例 KPR=TPK/TP 100%(5)KDR=TDK/TP 100%(6)其中:KPR为关键捕食天敌比例,TPK为关键捕食天敌总量,TP为害虫总量,KDR为关键寄生天敌比例,TDK为关键寄生天敌总量。5.8 非作物生境植被比例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412022 6 NPR=NPA/NA 100%(7)其中:NPR为非作物生境植被比例,NPA为半自然植被面积,NA为植被总面积(通常是1000m 半径的圆)。6 指标计算与评价分级 6.1 指标归一化处理 调查和统计获得的次级评价指标数据,需要经过归一化处理。归一化方法为:归一化后的评价指标=指标实际观测值(A实际值)/指标理论值(A最大值)A实际值:指通过研究者实验调查或问卷得到的某指标目前的实际值;A最大值:指通过出版物(如,地方植物志、地方年鉴等)或者问卷得到的某指标的理论最大值,同时也是目标值。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评价指标数值大小在01范围内。害虫种群数量的指标理论值(A最大值)为防治指标,当归一化后的害虫种群数量指标大于1,则表明该农田系统高度不稳定,不建议进一步评价该系统生物多样性。6.2 指标权重 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1。表1 各指标的权重 评价指标 构成 权重 物种多样性 维管束植物丰富度 0.1 脊椎动物丰富度 0.05 作物丰富度 0.1 节肢动物丰富度 0.1 关键天敌多度 0.1 主要害虫多度 0.1 生态系统多样性 非作物生境植被比例 0.15 关键天敌比例 0.3 6.3 指标综合计算 ABI=HR 0.1+NVR 0.05+NCR 0.10+NAR 0.10+NKNR 0.1 NKPA 0.10+NNPR 0.15+NKNA 0.30(8)其中:ABI为农田动植物多样性指数,HR为维管束植物丰富度,NVR为归一化后的脊椎动物丰富度,NCR为归一化后的作物丰富度,NAR为归一化后的节肢动物丰富度,NKNR为归一化后的关键天敌丰富度,NKPA为归一化后的主要害虫多度,NNPR为归一化后的非作物生境植被比例,NKNA为归一化后的关键天敌多度。6.4 评价分级 根据农田动植物多样性指数,将农田动植物多样性状况分为四级,即:优、良、一般和差(表2)。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412022 7 表2 农田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分级标准 7 评价报告编写 农田动植物多样性评价报告应包括前言,被评价区域概况,研究方法,被评价区域动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分布特点,评价等级以及对策建议等。评价报告编写格式见附录C。动植物多样性水平 农田动植物多样性指数 生物多样性状况 优 0.65 物种丰富,农田生态系统稳定 良 0.400.65 物种较丰富,农田生态系统较稳定 一般 0.300.40 物种较少,农田生态系统较不稳定 差 0.30 物种贫乏,农田生态系统不稳定,生物多样性低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412022 8 A A 附 录 A(资料性)植物数据采集表 植物数据采集表见表A.1。表 A.1 植物数据采集表 调查地点:目标作物:调查时间:物种信息 数量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点 1 点 2 点 3 1 2 3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NZ 1412022 9 附 录 B(资料性)脊椎动物、节肢动物数据采集表 脊椎动物、节肢动物数据采集表见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