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TZLX
046-2023
绿色食品
千岛湖茶生产技术规程
046
2023
千岛湖
生产技术
规程
ICS 65.020.20CCS B 39T/ZLX浙 江 省 绿 色 农 产 品 协 会 团 体 标 准T/ZLX 0462023绿色食品千岛湖茶生产技术规程Green food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QianDaoHu tea2023-01-09 发布2023-01-16 实施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协会发 布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淳安县农业农村局、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桐庐县农业农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潘飞云、李继、伍群群、吴燕君、吴耀、王洁、方卫东、严华建、方玉仙、范敏。本文件首次发布。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LX 04620231绿色食品 千岛湖茶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千岛湖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建园、培肥管理、树冠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摘储运、茶叶生产加工及品控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千岛湖茶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14881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NY/T 288 绿色食品茶叶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T/ZLX 020 绿色食品 茶叶科学用药规范DB330127/T079 千岛湖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千岛湖茶 Qiandaohu tea产于杭州市淳安县行政区域内,以嘉茗1号、龙井43、浙农117、鸠坑种等通过国家审(认)定品种,以及以鸠坑种为母本选育出的优良品系、株系等鲜叶为原料,通过相应加工工艺,在淳安行政区域范围内生产、加工而成的茶叶。注:具体可分为千岛湖龙井茶、千岛湖银针、千岛湖毛尖、千岛湖红茶等品类。4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规定的要求。5 建园5.1 园地选择新发展茶园应选择在海拔高度110 m1500 m之间,坡度在25以下,以坐南朝北方向为佳,排、蓄水性能良好,土壤为质地良好的酸性土壤(红壤或黄壤)、pH在4.06.0之间、土层厚度50 cm以上、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LX 04620232地下水层深度80 cm以上(水位100 cm以下),有机质丰富,交通、通信方便,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5.2 园地整理5.2.1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5.2.2 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25的园地要建立等高梯级茶行。5.2.3 生荒坡地开垦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应在夏季或冬季,深度50 cm,清除树根、草根、石块等杂物。复垦应在种植前一个月,按茶行开种植沟,沟深50 cm,宽30 cm50 cm,沟内施足底肥。5.3 苗木苗木质量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 1千岛湖茶苗木质量要求级别苗高/cm茎粗/mm根长/cm着叶数/片一级分枝数目苗木纯度/%检疫性病虫害303.012812100不得检出30203.02.01248610100不得检出202.046099不得检出5.4 定植5.4.1 时间春季定植在 2 月中旬至 3 月上旬;秋季定植在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下旬。5.4.2 规格采用单行条植或双行条植方式种植。单行条植行距 1.3 m1.5 m、丛(株)距 30 cm,每穴(丛)茶苗 2 株3 株,每亩用苗 3000 株4000 株;双行条植行距 1.5 m、小行距 40 cm,丛(株)距 30 cm,每穴(丛)茶苗 2 株3 株,每亩用苗 4000 株5000 株。注:1亩666.7。5.4.3 方法5.4.3.1 定植沟与底肥沟位置一致,现开现栽,沟深15 cm20 cm。5.4.3.2 栽植时,茶苗入土至少10 cm,根颈离表土3 cm 左右,根系离底肥10 cm 以上。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后,逐层填土、不露须根,压实,浇足水,再覆土5 cm;坡地覆土后稍低于地面,平地则稍高于地面。5.4.3.3 定植后及时铺草或覆盖地膜(防草布),防旱保苗、防止杂草生长。覆盖材料可用茅草、柴禾、稻草、秸杆等,用量为每亩1000 kg1500 kg。地膜(防草布)采用黑色,茶苗根部间留20 cm30 cm空隙,9月份施基肥前掀除地膜(防草布)清理出茶园。6 培肥管理6.1 原则6.1.1 减施化肥,适施有机肥,早施催芽肥。有机肥主要以经过腐熟的土杂肥、饼肥、厩肥等为主,使用前应经过无害化处理,茶园推广套种绿肥。6.1.2 用肥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LX 046202336.2 底肥结合土壤全面深翻开底肥沟深施,沟深50 cm、宽30 cm50 cm,每亩施栏肥或绿肥等有机肥2000 kg3000 kg,加饼肥100 kg150 kg,磷肥50 kg100 kg,或加商品有机肥1000 kg2000 kg,施后覆土。6.3 基肥开沟 15 cm20 cm 深施,高山茶园高山茶园 9 月底,平地及低丘茶园宜于 10 月底前完成。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 200 kg400 kg 或农家肥 1000 kg2000 kg。配合土壤条件,可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它所需营养肥料。6.4 追肥追肥可按茶叶生产季节分多次进行。在茶叶开采前 15 天30 天开沟施入,沟深 10 cm 左右,每亩施纯氮 10 kg15 kg,全年累计用量不超过 25 kg,施后覆土。7 树冠管理7.1 定型修剪幼龄茶园一般应进行 3 次定型修剪:第一次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剪口离地 15 cm20 cm;第二次在定植一年后进行,剪口离地 30 cm40 cm;第三次在定植二年的春茶后进行,剪口离地 45 cm50cm。7.2 轻修剪轻修剪每年一次,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修剪深度为 3 cm5 cm,剪去树冠面突出枝,使采摘面平整为宜。7.3 深修剪对中低产茶园改造或采用强枝壮芽技术的茶园进行深修剪,一般在 5 月初春茶提早结束后进行。离地 50 cm 处修剪。7.4 修边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 20 cm 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7.5 重修剪对树势衰老的低产茶园进行重修剪,一般在 4 月中下旬进行,离地 30 cm40 cm 修剪。7.6 台刈对树枝衰败的茶园进行台刈,一般在 3 月上旬进行,离地 5 cm 以上刈去,切口应平整。8 病虫草害防治8.1 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LX 04620234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将农药残留控制在 GB2763和 NY/T 288 规定的限量标准内。8.2 农业防治注重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同时结合茶树病、虫、杂草的发生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合理应用采摘、修剪、施肥、耕作等农艺措施控制病虫草害。8.3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伤害,发挥天敌生物防治作用。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所使用的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应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许可。8.4 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杀;利用害虫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性诱剂诱杀。8.5 化学防治8.5.1 做好虫情调查,加强病虫测报,提倡对症施药,低容量细喷雾。对有群集特性的害虫,宜采用点治或挑治,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按照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要求合理用药,控制环境污染。8.5.2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要求。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见附录A。8.6 废弃物的处理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应及时清出茶园。9 生产模式图见附录 B10 采摘储运10.1 采摘10.1.1 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采摘,达到提早采摘、延长采摘季节、提高鲜叶匀度的目的,当茶树蓬面每平方米有10个15个茶芽符合标准即可开采。10.1.2 手工采摘:提手采摘,不得掐采、捋采、抓采和带老叶杂物采摘。10.1.3 机械采摘:按鲜叶质量要求采摘。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园和土壤。10.2 原料芽叶完整,色泽鲜绿,新鲜匀净,不带茶蒂,不含鳞片、鱼叶、病叶和虫咬叶,无劣变或异味,无夹杂物。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鲜叶等级应基本一致。10.3 分级按不同品类将鲜叶原料的质量分级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共四个等级。具体应符合表 2规定。表 2-1 千岛湖龙井茶鲜叶质量分级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LX 04620235等级质量要求特级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夹角度小,芽长于叶,芽叶匀齐肥壮,匀净新鲜。一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以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二叶初展在 10%以下,芽稍长于叶,芽叶完整,匀净新鲜。二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一芽二叶在 25%以下,芽与叶长度基本相等,芽叶完整,匀净新鲜。三级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以一芽二叶为主,一芽三叶不超过 25%,叶长于芽,芽叶完整新鲜。表 2-2 千岛湖毛尖鲜叶质量分级等级质量要求特级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头匀齐健壮,新鲜。一级一芽一叶为主,少量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完整、匀净、肥壮、新鲜二级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少量一芽二叶,芽叶完整、匀净、新鲜三级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一芽二叶为主,少量一芽三叶,芽叶完整。表 2-3千岛湖银针鲜叶质量分级等级质量要求特级全部单芽,芽头匀齐、肥壮、完整。一级单芽为主,少量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完整表 2-4 千岛湖红茶鲜叶质量分级等级质量要求特级一芽一叶芽为主,少量一芽二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头匀齐健壮,新鲜。一级一芽一叶为主和为主,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完整、匀净、肥壮、新鲜。二级一芽二叶初展和一芽二叶为主,芽叶完整、匀净、新鲜。三级一芽二、三叶为主,少量对夹叶,芽叶完整、新鲜。10.4 盛装、运输、贮存10.4.1 鲜叶运输时,必须用清洁、透气良好的篮、篓、筐进行盛装,不得紧压,不得用塑料袋、编织袋等不透气的物件盛装。10.4.2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并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装。10.4.3 鲜叶采摘后及时送到加工厂,并注意保质保鲜,合理贮存。10.4.4 鲜叶盛装、运输、贮存过程中,应轻放、轻翻、禁压。11 茶叶加工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ZLX 0462023611.1 加工环境与设备要求按 DB330127/T 097.2-5 执行。11.2 加工工艺千岛湖龙井茶、千岛湖银针、千岛湖毛尖、千岛湖红茶等千岛湖茶按 DB330127/T 097.2-5 执行。12 品控管理12.1 感官品质按感官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各等级感官品质要求应符合表 3 要求。表 3-1 千岛湖龙井茶各等级感官品质要求项目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匀整壮实、嫩绿鲜润、匀净扁平光滑、挺直有锋、匀整较重实、嫩绿尚鲜润扁平挺直较光滑尚肥壮、绿润,匀整,较洁净扁平尚光滑,尚挺直;尚绿润;尚洁净香气嫩鲜馥郁,持久清高馥郁持久清香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