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众
读书
重庆陶研文史/2023.1大众读书谈文/陶行知一卖报孩子你们把报卖给别人看,自己也能看报吗?”“看不懂。”“读了书,就会看报,你们愿意读书吗?”“愿意的,可惜没有人教。”“我们请一位先生来教你们,好不好?”“好的。先生哪一天来?”“说来就来。你们早报什么时候卖完?”“十点钟。”“晚报什么时候卖?”“五点钟就要去贩报来卖。”“你们要读书,总得要找一个地方。哪家的 房子大些,可以去借借看。“吕公义家里大些,和他妈妈说说看。”“读了书,要教人。我们请先生来教你们,你们还要教家里的人和邻居的穷孩子,愿意不愿 意?”“愿意的,不会教人怎么办?”“读一课,教一课,怎么不会?如果真的不 会,请教先生。”“好的。我教妈妈好不好?我教小妹妹 行吗?”“行!每个人教两个人。一面温书,一面教 人,把别人教会了,自己的功课也温熟了。一弹 打中两只鸟,对不对?”“对!一弹打中两只鸟。”吕公义得到妈妈的许可,卖报儿童工学团出 世了。这里有一张八仙桌,凳子不全,有些小孩 子要站着上课。黑板、地图是捐来的。一位青年 天天来尽义务,来教他们二小时。他们每人要教 别人半小时。他们靠卖报吃饭,卖报就是他们的 工。每天求些新知识,就是他们的学。有了这个 小小组织,遇事大家商量,就是他们的团。这是 一个小小工学团。这是一个文化细胞。他们已经 读完四册“老少通”,接着读“高级市民课本”1 并学看他们自己所卖的报。二二小农人“你们办的儿童工学团有几个小先生?”“九个。”“有几个团员?”“八十几位。”“你们遇着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们做了小先生,全天在团里工作,家里少 了一个人,事做不了,饭不够吃,父亲埋怨哟“你们父亲怨得很对。你们为什么丢掉饭 碗、工作来做小先生啊?”“那么,怎么办呢?”“你们素来在家里干什么事?”“跟父亲种田、种菜、种瓜、守牛”“好,种田的仍旧种田;种菜的仍旧种菜;守 牛的仍旧守牛。抓住你的饭碗求学,抓住你的饭碗 教人。每天学一点钟,教一点钟,试试看。”“这样,家里的人就高兴了。不过儿童工学 团的功课不是减少了吗?”“那是当然的。如果不减少功课,这个工学 行知思想/XINGZHI SIXIANG团就要变成一个吃人的学校,而不是一个自救救 人的工学团了。”“对!我们九个人轮流来教。”在这个方针指导之下,杭茂祥小先生来信 说:“我在农场上种了西瓜,常常要捉虫浇水。我从做上学种西瓜的方法。现在正有很大的西瓜 结着。我的试验成功,可以自己安慰自己啊。”杭金洪小先生也来信说:“在九个小先生之中,分两班,一班在上午教人,下午回家工作;另一 班在下午教人,上午工作。”“小先生有饭吃了。”这“有饭吃了”四个 字是说得太容易,但是抓住工作去求学教人,是 小农人上进的重要法门,那是无可怀疑的了。三女工“你为什么要办这个学校?”“我们厂里十二点钟放工人出厂吃饭,一点 钟才许工人进厂做工。我们吃饭只需十分钟,足 足有半小时闲着,常常有男人跟着我们钉梢,实 在讨厌。因此我向姐妹们提议大家来读书,赞成 的有二三十人,我们就开办了。”“你们怎样借到这个课堂?”“起初我们是在一个弄堂里露天上课,那些 男人还是跟来围着。我们不得已,只好和这里校 长商量借一个课堂给我们。本来小学校是十二时 放学,一时半上课,课堂是空着,校长又热心,就借给我们,从此我们是能安心了。”“我看你教得很好,你是在哪里读过书?”“我在民众夜校里读过书,现在还是每天晚 上去求学。”“你为什么要这样吃苦教人?”“我既得了一点小学问,就应该帮助我们小 姊妹。这是我的责任。我很高兴干,并不苦。”这位热心的女工,早上要走八里路来上工,晚上要走八里路回家。除了做十一点钟工外,午 刻要教半小时功课,晚上要求一小时学。她的学 校已由二三十人增加到一百人,由一校而分为两 校。我十分高兴地提出这位新时代的女子来做我 们的表率。我不愿意说出这个学校的地址,因为 一说出来,一定有许许多多人要去参观,她们只 有半小时,哪有这许多工夫来招待呢?读者如果 一定要参观,即请各人自己办它一个,就近参观 好了。四识字农人“你从前在哪里读过书?”“在私塾里读的。”“读了多少时候?”八个月。”“操先生血来过后,你跟他学过多少时候?“两个月。”这是一年半前我和孟根根的对话。那时他拿 了他亲笔写的五万字的日记给我看,使我得到一 个很大的暗示。一位受了八个月私塾死教育的农 人是一封信也不会写,经过两个月的新启发,居 然能把死字活用,写出生动之农人文学,这不是 一件大事吗?在私塾教育的基础上改造农人的头 脑与文化是我们今后必须努力的一件工作。改造 现存的私塾,使这基础易于接受现代文化,更是 农人读书之一大助力。五送花牟夫“你们这样夜深呆等在这个荒野的地方做什 么?”“等农人送花来,拉到上海去。”“天天在这儿等吗?”“风雨无阻,天天来的。”“什么时候等起,等到什么时候?”“从晚上十时要等到十一时。十二时是必须 拉到。”“有几部?”“二十部。”“你贵姓?叫什么名字?”“我姓王,名字叫兆其。”“我去请一位先生,天天晚上在桥边教你们 读书好不好?”“欢迎。我们一到这里就读,等到花来就 歇,每晚可以读一个钟头咧。”义务先生已经请好,正在预备开课了。重庆陶研文史/2023.1六小车上流动工学团“你贵姓?”“我叫老吴。”“你这部车能推几个人?”“男人六个,女人十个。“你推来这些女人做什么的?”“她们是纱厂工人。”“几个钱推一趟?”“包月的。每月一元四毛大洋一个人。每天 一接一送。”“每天什么时候送,什么时候接?”“我早上五点钟推她们去,要到五点三刻才 到厂。晚上六点钟我去工厂旁边等她们,要到六 点三刻才能把她们送回家。”“你每天推几个人?”“有九个人包了我这部车。”“好,吴大哥,谢谢你!你车上这九个人当 中有认得字的吗?”“那个,我不知道。”谈了这几句话,在我的脑袋中浮出了一个小 车上的流动工学团。在小车上教女工读书是一件 极自然而经济的事。我们如果在每部车上找到一 两位识字的女工,这件事就会办得成功。叫识字 的坐在中间,不识字的坐在两边,拿起书来教,这是多么便当啊。手车是手工艺时代最高之发 明。除非是上海交通制度起了根本的变化,这手 车是什么东西也打它不倒。有轨电车、无轨电 车、公共汽车都不能把它排挤掉。一部车上坐十 个人,每人一元四角,车夫再推一些零星客人,就可以糊口。女工每月出一元四毛便可坐六十次 车,每次十里只花铜板八个,那是最经济了。现 在已经有人自告奋勇,试办手车流动工学团,我 们预祝它的降生吧。【注释】原载1935年7月25日读书生活第2卷第6期.1 高级市民课本由陶行知主编,世界书局印行的 民众教育教材,分为国语和常识两种读本。2 操先生即操震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