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历史
街区
保护
再生
设计
策略
扬州
花园
苏式
主楼
山水
意象
朱宇晖 郑典秋 郑晓義 等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设计策略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设计策略扬州花园巷与“苏式”主楼的山水意象再生Design Strategies for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al District:The Shanshui Image Regeneration of the Garden Lane District and the Soviet-style Main Building in Yangzhou朱宇晖郑典秋郑晓義堇怡群徐瑞彤ZHU Yu hu i;ZHENG Dianqiu;ZHENG Xiaoyi;HUANG Yiqu n;XU Ru itong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D01:10.12049/j.urp,202302003文章编号:文章编号:2096-3025(2023)02-0023-12作者信息作者信息朱宇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院讲师郑典秋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 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郑晓義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 公司助理工程师黄怡群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 公司助理工程师徐瑞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院博士研究生摘 要摘 要扬州南河下花园巷历史街区毗邻城市东南河埠”,兼具城市水岸的外 向“流动与商业后街的殷富宜居。历经明后期以来数百年的景象增饰、太平天 国运动后的天规模重建整合和泛花园化建设,以及石涛等艺术家的景象经营和 精神赋予,街区曾经拥有与城西北郊瘦西湖水上园林群落遥相辉映的陆上园林群 落。然而,随着1949年后“天院化的整体改造,街区的空间肌理特质与群落价值 衰减显著,甚至在街区东南部建造天型“苏式办公主楼,以极具冲笑感和“拼贴”感的姿态,诉说着复合叠映的空间话语,成为街区新的地标和历史风貌组成部分。文章尝试梳理此办公楼与整个花园巷街区的历史空间与文化意象脉络,探究其建 筑形式与空间肌理的演化逻辑和深层次特征,在充分尊重、适应各类历史“真迹 的差异化与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城市拼贴与历史叠映方式,提 出水形山意、和而不同的街区保护与再生设计策略。关键词 关键词 历史街区;文化意象;拼贴;保护与再生;扬州花园巷Abstract The Gar den Lane of Nanhexia histo rical dist rict in Yangzhou is adjacent to the r ive rside po rt at the southeast of the city.It ser ves as both a wate rfr ont that flows outwa rd and a comme rcial backst reet that is pr ospe rous and livable.Afte r witnessing bustling scenes for hund reds of yea rs afte r the late Ming dynasty,the lar ge-scale r econst ruction,integ ration,and pan-ga rdenization afte r the war of Taiping Rebellion,as well as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spirit of Shitao,the Garden Lane historical district has formed a garden community on land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garden community on the wate r at the Slende r West Lake in the nor thwest sub urb of the city.Howeve r,since 1949,with the overall re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yards and compounds,the spatial fabric and community value have declined significantly.Even a Soviet-style office,which became 文中“苏式”指代苏联样式。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2023 NO.2 I 23Ul:|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a new landmark in the district that brought a strong sense of conflict,and a collage had to be built in the southeast part of the district.It narr ates in complex and supeimposed spatial language and becomes a pa rt of the dist ricts histo rical style.This pape r attempts to sort out the histo rical space and cult ural contexts of this office building and even the ent ire Gar den Lane dist rict.It expl ores the evolutiona ry logic and deeper character of architectural form and the districts spatial fabric.Based on fully respecting and adapting to various authentic historical heritage,it explores diverse methods of urban collage and historical superposition.It proposes the strategy for the pr ese rvation and r egene ration design of ur ban dist ricts is Forms of wate r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mountain,to seek har mony without uniformity.Keywords hist or ical dist ricts;cult ural image;collage;pr ese rvation and r egene ration;Gar den Lane in Yangzhou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 研究所办公主楼(简称“七二三所”大楼)位于江苏扬州老城东南角、古 运河北岸“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段落、原花园巷街区东南首。全楼坐北朝南,方正横陈,平顶阔窗,其东西面阔逾95 m,南北进深约23 m,仅作细微的前后、高低的体块参差,形成含蓄、纵横分段的表达。其中央 主体部位高6层,横展的两翼降为5 层,建筑中心有柱状塔楼,层递孤耸 至10层,总高约40 m。显然,这一 形态处理手法有较强的功能性与仪式 感,具备20世纪50年代的典型特征(图1),一如当时的北京军事博物 馆和天津南开大学主楼。“七二三所”大楼建于20世纪 70年代,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历史时期,曾长期作为古城内第一高楼,以较显图1南河下花园巷街区“七二三所”大楼 Fig.1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Research In stitute No.723 in the Garde n L ane of Nanhexia historical district in Yangzhou资料来源:朱宇晖摄生硬而拘谨的建筑语言和饱满的冲突 意味,孤耸于绵延低伏、层叠如海的 万家坡瓦之间,强势参与着城市风貌 的构成,形成具有“拼贴”感的街景,并深深承载着特殊年代的城市记忆。此楼所在的“七二三所”大院几 乎占据了扬州古城的精华区段一一东 至徐凝门街、南至南河下、西至居士 巷、北至大树巷之间的花园巷街区,令声名赫赫的花园巷成为其内部东西 向的主街。历经数十年使用和建设,街区内部极具历史价值的会馆、巨邸、名园等遭到相当严重的破坏。曾经与 扬州城西北、瘦西湖水上园林群落遥 扬州古城河下之名意为运河(护城河)之下,扬州现存河下地区包括南河下中河下北河下。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 首批30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区內包括花园巷、居士巷、丁家湾、天武城巷等多条古巷。花园巷街区属于南河下旳一部分。24 I城乡规划2023年第2期朱宇晖 郑典秋 郑晓義 等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设计策略相辉映的陆上园林群落,就此“退出”了一代名城的空间叙事。残山剩水、零落楼台,仿若壮士断腕、美人半面,对于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代价之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七二三所”也为街 区留下一些具有时代特征与特殊风貌 价值的建筑遗存,其中较为典型的仍 首推“七二三所”大楼。这座位于扬 州城东南隅的重要地标建筑,虽然与 历史街区的主体风貌产生冲突,却早 已在历史的沉淀中成为城市历史与空 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使得这 座饱含历史更迭感的街区更具后现代 主义的“拼贴感”。这是街区在未 来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中不得不面对的 现实问题。本文尝试回溯、梳理此楼与整个 花园巷街区的历史空间与文化意象脉 络,从建筑形态与空间设计角度,探 索两者保护与再生的可行策略。尝试 使两者成为既具有层叠相映的历史层 理和缤纷相延的文化意象,又具有内 在一致的演化逻辑和深层次特征的城 市东南“客厅”,从而接续起享誉数 百载的“河下”与“花园”之名。1 两代“河下”:江海版与花 园版历史上的扬州城址历经反复叠压 与挪移,总体呈现出由“山”向“水”的趋势,即从西北方积土绵亘、形若 堡垒的丘陵高地,走向东南方拥抱运 河、遥通江海的湿地平畴。从唐至今,其最重要的城市界面始终依傍着大运 河的黄金水道,维系着与江海的“长 情”互动,保持着自身的开放性和流 动性。1.1唐代江海版“河下”:月色桥头唐代江海版“河下”:月色桥头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推进了扬州 城向“水”的趋势,令唐时的扬州主 城区(即山下的罗城,山上另有子城)全面“拥抱”江滨平畴和运河水系。沟通帝国南北的千里运河汩汩穿城而 过,帆檣如云,连江接海,合奏 为“扬州郭里暮潮生”的沉雄的时 代之音。唐代的城市核心商贸区位于罗城 中部,沿河的大市、小市一带,河市 并行,月色撩人。开放的城市空间,饱满的时代激情,构成了唐人诗歌中 的扬州城市意象。这就是唐代的扬州“河下”,披 洒过月色星光,引领过“扬一益二”的城市巅峰时代,明清时期的“河下”则与其一脉相延,遥相呼应(图2)。1.2明清花园版“河下”:郁郁朱门明清花园版“河下”:郁郁朱门唐代扬州罗城之东、南两侧城濠 后来也拓凿为运河河道,拥城而过,自此,从唐罗城、宋大城,至明清扬 州府城,扬州城几乎从未脱离过隔城 傍(运)河的“河下”范围。只是明前期的扬州府城,曾一 度退缩至罗城西南部,而将城市的 大部分区域包括未来的“河下”部 分抛至城外,使其面积、规模降至 历史的低点。到明中晚期,江南乃至整个华夏,“扩城”浪潮涌动,如嘉靖三十二年(1553),远隔千里的北京与上海同 时扩城或筑城,三年后,扬州府城也图2唐代的扬州城“河下”Fig.2 The Hexia of 伽 gzhou in 伽 g Dyn asty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蒋忠义隋唐宋明扬州城的 复原与研究中国考古学论丛1997年“唐扬 州城复原图”改绘 常青院士曾以此论述苏州历史城区风貌。参见唐代李硕送刘皇。唐代安史之乱后,国家经济重心南移,长江流域各方面地位上升,上游旳益州(成都)最繁华旳工商业城市,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