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协同
融合
高职
人才培养
路径
分析
王珊珊
第 40 卷 第 3 期 邢 台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l.40 No.3 2023 年 6 月 Journal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Jun.2023 收稿日期:20230219 基金项目:天津市职业学校“十四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四链协同模式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群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081。作者简介:王珊珊(1984),女,山西汾阳人,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60 基于四链协同的产教融合高职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王珊珊1,刘红磊2(1.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62;2.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摘 要:通过界定四链的概念和内涵,利用协同理论的观点,对产业链和教育链的内部协同模式以及四链融合的衍生协同模式进行分析,建立起基于协同效应的产教融合四链循环模型。基于模型分析,提出以人才链中人力资源在产业链与教育链各节点中的共享和循环为基础,在产业链和教育链各自形成内部协同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创新链的产出实现衍生协同效应。同时,基于四链协同的产教融合建设,从协同教学、协同育人、协同就业和协同创新四方面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提出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四链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29(2023)03006006 随着工业 4.0 的到来,“中国制造 2025”发展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已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产教融合成为职业院校的属性特征。2021 年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21573 号),向社会公布了 21 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 63 个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但是现实中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产业分布来看都与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 20194 号)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从宏观层面来看,产教的深入融合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在人才链方面,创新链的提升仍然存在动力不足、适应性不强的问题;产业学院的建设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壁垒;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还存在信息不对称、平台载体有限、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等问题1。从微观层面来看,在教育层面企业参与教学活动的半径仍需拓展;在人才培养层面对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度还不够;在产业层面人才与产业需求在时间、结构、质量和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在创新层面校企融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还有待加强。因此结合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协同发展,完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研究综述(一)研究现状 自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很多学者都将研究集中在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路径选择和实施策略上,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四链”分析和研究则鲜少有文献进行探讨,从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月,以“产教融合”和“四链”为关键词,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仅 24 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张弛(2019)从经济与教育的双重领域分析了“四链”的理论基础和诉求逻辑2;张庆民、顾玉萍(2021)以网络链接视角分析了“四链”有机衔接的内在逻辑3;王亚南,成军(2021)提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三链”耦合匹配职业教育的三维逻辑4;何景师(2019)基于双层次螺旋协同创新的视角构建了“四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5;陈岳堂(2022)提出三维协同、四链融通的产教融合机制6。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分析为“四链”的有机衔接奠定了研究基础,但大多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如果四链已经有机衔接了”这一理论预设基础之上,对“四链”的内涵界定、如何“有机衔接”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年 第 3 期 61 因此准确界定“四链”的概念,分析产教融合的内涵,明确“四链”有机衔接的模式,对高职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核心概念界定 对产教融合的内涵分析要从“产”和“教”两方面入手。“产”指产业,在产业结构理论中,产业是能够将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开展经济活动的业态总称;“教”泛指教育,这里我们仅将教育的研究定位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更加侧重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开发。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这四个概念中,教育、产业、人才、创新均作为一个完整的短语有其各自明确的含义,但在其后统一加上“链”这一后缀,则使得这些词语的含义既与原意相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链”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用金属环连套构成的长条”,如链子、锁链等,同时“链”作为数据结构术语,指的是每个节点都有若干个指针指向其他节点或者从其他节点指向该节点,链包括链源、链宿及链的属性。由此可以总结,“链”是一种结构,链式结构不仅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还具有节点、连接线和中心,因此链式结构上的每个个体都可以作为一个“节点”,节点和节点之间是由“连接线”联系在一起的,而个体之间的组成关系和连接依据是要构成一个共同的“中心”。所以无论是教育链、产业链还是人才链和创新链,都不是个体简单而无序的随意聚集,而是有顺序、按流程分布在不同节点上,节点和节点之间按照层次关系进行排列,有较好的逻辑性,每个节点系统的运行和发展都是为了促进或提升整个链条的发展。由此,本研究对四链的概念界定为:教育链是满足学习者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升的链条,自上而下由职业院校、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五个节点构成,各节点协同合作能够保证教育链教育增值功能的实现,产业链是由行业、企业群、企业、企业内各部门以及岗位由宏观到微观五个节点组成,产品或服务通过供应链从上游企业进入下游企业或通过交换实现价值的增值,人才链是为匹配教育链和产业链各节点的要求而投入的人力资源,人才链形成的动力来源于不同节点上的“人力资本定价人力资本增值人力资本回报”,因为在经济发展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西奥多舒尔茨(Thodore W.Schults)在 1960 年就提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而创新链是在教育链和产业链的发展进程中,伴随人才链的不断投入,在各个节点上实现的产出结果的集合。创新链是产业链和教育链创新活动的总和,它可以是针对人的创新,可以是制度和管理的创新,也可以是针对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同时创新链的产出还能反哺人才链的人力资本增值,提高人力资本回报,使得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四链”的不断提升和迭代。二、协同理论下的四链协同模型(一)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synergetics)于 20 世纪 70 年代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提出,1976年哈肯系统论述了协同理论,提出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之间总会存在相互影响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如果各子系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沟通、协调和共同协作,那么这些子系统可以形成有效的集体效应,实现 1+12 的协同效应。协同模式分为内部协同模式和衍生协同模式,内部协同模式又称自组织原理,是指系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部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具有内在性和自生性特点;衍生协同模式的动力来源于序参量,序参量是为描述系统整体行为并标志系统发生相变而引入的宏观状态参量(Haken,1989),当系统趋近于发生明显变化的临界点时,子系统之间形成合作,产生新的相互作用模式和宏观表现,从而形成序参量,序参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子系统间竞争合作的结果,序参量一旦形成,系统便会形成新的格局和演化模式。(二)协同理论的应用 1.内部协同 教育链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自身就能建立起内部协同模式。因为职业院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依托于专业群的建设,专业群又是由若干个具有逻辑关系的专业组成,而专业培养的依据则是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具体途径7,所以教育链的内部协同模式就是按照学科和专业的建设规则,以各节点分层有序自主实现教育功能。类似的产业链也存在内部协同效应。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产业链先是由行业或空间形成价值集群,如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年 第 3 期 62 产业园区、经济新区等形式,随后吸纳以行业或某一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企业形成企业群,企业群中涵盖的各类企业都分别承担产品或服务的传递以及价值的增值,最后由企业内的各部门根据职权的划分完成产品研发、设计、采购、加工、生产制造、物流、营销等具体任务,而这些任务的实施是由具体岗位来完成的,由此通过产业链中的各节点的通力合作产业链内部协同效应得以实现。2.衍生协同 依靠教育链和产业链自身的内部协同而产生的协同效应是 1+1=2 的效用产出,其效用提升需要实现衍生协同效应,衍生协同产生的核心动力在于序参量的形成,而人才链恰好可以作为序参量引入其中,并将产业链和教育链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无论是教育链还是产业链,都存在“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在投入要素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产出水平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思考,人才链无论是投入到教育链还是产业链都可以根据各节点的要求,如职业能力、管理水平、学历程度等自动匹配合适的人力资源从而保证各节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又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再学习”的形式,不断提升各节点的产出水平,通过叠加提升创新链的整体产出水平。另一方面,人才链作为序参量还会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发生积极的变化。由于人力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可流动性,当达到临界点时,会使得产业链和教育链形成合作,这就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从而实现衍生协同效应。人才链这一序参量即是产教融合的动因也是结果,只要能够保证人才链各节点上人力资源的充分投入,就能够实现产业链和教育链的新格局,形成新的产教融合演化模式。3.基于协同理论的产教融合四链循环模型 建立产业链和教育链之间的融合协同发展路径,形成多链融合的协同系统是实现内部协同和衍生协同的重要保证。如图 1 所示,基于协同理论创建的产教融合模型既涵盖了教育链和产业链自身的内部协同,也涵盖了由人才链和创新链为投入产出的衍生协同,是“四链”相融相通的循环模型。产业链行业企业群企业部门岗位教育链高职院校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协会政府企业核心企业企业高管部门主管员工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创新团队院长校长投入人才链制定发展战略提升控制能力加强管理能力提高绩效水平增强工作能力提升教学能力开展改革创新加强团队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治理能力创新区域产业结构创新共享能力创新经济效益创新协作能力创新工作能力产出创新链创新岗位知识技能创新课程改革体系创新专业特色优势创新组群适应性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协同教学协同育人协同就业协同创新过程共管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产教融合衍生协同内部协同内部协同 图 1 基于协同理论的产教融合四链循环模型 将“产”放在产教融合的头位,是看到了产业链各节点的“拉力”,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能够促使产业链不断演化,通过人才链的自由流动带动教育链的协同发展,组织间的循环带来了创新链的产出,成为了“产”与“教”融合的焦点,随着创新的不断产出,产业链和教育链的融合也将不断深入,合作的不断深入又会给创新链带来更多的“火花”,由此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模式,最终实现四链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产业链与教育链在融合中的抓手要充分利用教育链的教育属性,即以“人才”为核心,强调对人的培养,要做到过程共管、人才共育;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实现要以产业链的价值属性进行衡量,考察各主体实现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因此,基于四链协同模式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重点是人才链的持续输入,要点是创新链的推广和应用,而产业链和教育链要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一方面要保证人力资源的流动符合各节点组织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源的增值实现各节点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活动的形成,从而实现创新链的成果产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