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工程
专业
三个
课堂
创新
人才
融合
培养
模式
探索
滁州
学院
第2 5卷 第2期 2 0 2 3年4月滁 州 学 院 学 报J OURNA LO FC HU Z HOUUN I V E R S I T YV o l.2 5N o.2 A p r.2 0 2 3 金融工程专业“三个课堂”创新人才融合培养模式探索 以滁州学院为例黄日朋,翟明清,王学金,江艳婷摘 要:滁州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了适应金融工程省级一流专业的建设需求,本文从成果导向教育(O u t c o m e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O B E)理念出发,结合专业建设经验,阐述了“三个课堂”建设的路径,为国内同类型高校金融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经验。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三个课堂;O B E理念中图分类号:G 6 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1 7 9 4(2 0 2 3)0 2-0 1 0 1-0 5作者简介:黄日朋,滁州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金融工程;翟明清,王学金,江艳婷,滁州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教师(安徽 滁州2 3 9 0 0 0)。基金项目:安 徽 省 教 育 厅 重 点 教 研 项 目“新 文 科 驱 动 下 金 融 工 程 专 业 信 息 化 改 造 研 究:人 才 培 养 创 新 视 角”(2 0 2 1 j y x m 1 0 5 0);滁州学院重点教研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人才的 三个实践育人课堂 融合培养机制研究”(2 0 2 0 j y z 0 3 8)收稿日期:2 0 2 2-0 2-1 91 引言O B E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1。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及其原因;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根据学生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持续改进。不同的专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教学等环节出发,紧扣“岗、课、赛、证”和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提升学生培养质量。金融工程是利用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经济学和应用数学等知识来解决金融领域的各种问题,不断设计出新颖的金融产品。目前,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在国外的培养层次主要是面向研究生阶段,国内则在本科生层次就开始进行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分析与探索。我国财经类高校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 索了金融工 程人才的目 标和模式2。史永东等研究了财经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原则、基本框架与具体方案3。王娜等研究了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跨学科、跨专业培养方式4。目前大多数学者关于金融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探讨主要集中在实践体系的构建与优化5-1 2。张海永等从创新创业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1 3-1 4。潘菊素从能力、学分、基地和双师出发探索了三个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1 5。通过上述文献分析可知,相关学者们的研究主要基于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体系,目标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的对象大多是财经类学校或知名大学的学生,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献较少。“三个课堂”联动研究往往集中探讨某个专业或某类教育的实施路径,基于“三个课堂”融合培养模式探讨某类具体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扩展了“三个课堂”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2 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国内许多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建设将近十年,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以及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等。2.1 专业教师缺乏和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由于金融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要求任课教师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相关从业经历来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众所周知,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在就业时多选择金融机构,很少进入高校。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升本科,时间在二十年左右,受学校所在城市地理位置、科研平台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引进优秀人才非常困难。同时,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开设时间比较短,许多专业教师没有接受过金融工程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也没有在金融类相关企业的从业经历。很多专业教师是从其他专业特别是数学专业转任到金融工程专业从事教学工作,对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深入浅出地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2.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行业专家深度参与近几年通过“引进来”与“送出去”方法,地方院校金融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常是专业老师们通过调研同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再结合自身学校和专业的优势,制定符合本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形式上符合要求。但是,这种方法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缺少行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对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定位不清晰。整体而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很难真正达到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目标,容易出现“社会需要的我没有,我培养的社会已经饱和”的现象。2.3 实践教学计划和内容难以落实目前,地方普通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实践教学难以落实。通过走访调研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现不少学校建设有金融工程实验室,配套一些电脑硬件和商业分析软件,但是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还存在目标不清晰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在电脑上做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大型综合性的实验很难开展。毕业班学生外出实习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学生对未来就业还是继续升学深造感到迷茫。近几年金融工程专业第一志愿新生报到率逐年下降,也从侧面反映该专业在二本学校越来越不受学生喜欢。因此,金融工程专业的建设必须做出一些改进,否则这个专业的发展容易进入瓶颈。如果未来学生的就业和深造情况不理想,极有可能导致本专业限制招生甚至取消招生。针对上述问题,基于O B E理念,结合“岗、课、赛、证”培养模式,对“三个课堂”融合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3“三个课堂”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三个课堂”是指校内教学课堂、校内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校外的企业实习实践活动。“三个课堂”在时间上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在空间上,“三个课堂”将课堂内、课堂外以及校园外的学习和实践场所紧密联系起来。在“三个课堂”之中,第一课堂最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概念,是在教室中进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课堂。在第一课堂中,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第二课堂主要是由学校组织或者由学生社团组织推动的各类课外活动,表现为各类竞赛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第二课堂是运用在第一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第一课堂和第三课堂进行衔接的重要桥梁。第三课堂主要是让学生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活动。组织金融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到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公司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已经被大多数高校列入教学培养方案中,成为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大学教育的最后一环。基于O B E理念,引导师生广泛开展产学研,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使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学有所长。只有充分发挥“三个课堂”的作用并将其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课堂”融合培养机制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广泛开展产学研活动,通过第三课堂的反馈作用,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深化第一课堂的教师教育改革,最终实现教与学共同进步。基于O B E理念教育设计(图1),结合“岗、课、赛、证”和“信息化”要求,对滁州学院金融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路径总结如下:3.1 第一课堂的规划与设计金融工程专业第一课堂从基本内容看主要包括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以及投资学等基础理论。实训内容主要包括金融风险管理、证券投资组合、固定收益证券管理、外汇等。专业课程的内201滁州学院学报 2 0 2 3年第2期图1 基于O B E理念的金融工程教育设计容既相互区别,同时也联系紧密。具体措施如下:(1)从素养、能力、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出发。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金融人才的定位主要是面向农村、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管理与控制以及证券投资顾问等,所以在设计毕业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选择上面区别于国内研究型大学,力争通过课堂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经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开展专业课教学研讨工作,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类质量工程项目。(2)从学生实习和用人单位反馈出发。邀请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专家深度参与第一课堂的课程规划与设计,结合“五位一体”教育评价体系,金融工程课程设置主要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已经毕业学生的反馈,从“强基础、宽口径”出发,以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课程为教学的重点,安排学院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教学。同时结合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时代特点和时代需求,广泛开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学生的考核方式上做了大量的改进,在传统的纸上考试基础上,增加了课程报告的撰写、专题讨论、热点话题辩论等环节,大量使用MOO C等现代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3)由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金融工程专业开设金融产品设计、证券仿真交易、期货交易、期权等实践课程,使学生掌握金融投资的基础知识,对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和风险进行了解。高年级开设数据挖掘、金融数据分析、金融建模等课程,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鼓励学生参加银行从业考试、证券从业考试、基金从业考试和期货从业资格证考试,为学生进入后续课堂的学习积攒知识和经验。3.2 第二课堂的规划与设计第二课堂以其丰富性、开放性、学科的普遍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针对金融工程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以安徽省金融投资创新大赛为例,通过比赛,引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报告撰写、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策略开发,内化第一课堂的所学知识。图2是滁州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的五级实践能力支撑图。图2 金融投资创新大赛对金融工程专业五级实践能力支撑图第二课堂规划与设计方案如下:(1)通过“请进来”“双师同堂”等多种措施,从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企业邀请行业专家进入校园,给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报告会,使学生了解金融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金融大数据分析,设计金融创新产品,撰写投资分析报告。(2)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组队参加各类学科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金融投资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比赛、数学建模比赛和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以赛促学。3.3 第三课堂的规划与设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三个课堂”一体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缓冲地带。研究表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规范有序的实践场所。滁州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目前已经利用地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公司,让学生在金融公司顶岗实习和锻炼,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充分了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第三课堂的规划与设计措施如下:(1)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教师的教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与地方银行、统计局合作,带领学生开展产学研活动。金融工程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和国元证券营业部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利用金融企业独特的实践环境,拓宽了金融工程理论教学的资源,丰富了第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了第二课堂教学的成绩,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带动学生将第三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广泛开展专业调研,将实践中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通过指导学生参与301黄日朋,等:金融工程专业“三个课堂”创新人才融合培养模式探索 以滁州学院为例项目设计、调查研究、撰写报告和学术论文,提高了学生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