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精确
划分
地层
边界
三维
质体
模型
构建
陈小芳
第 卷第期 年月地震工程学报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防震减灾现代化试点省重点项目()第一作者简介:陈小芳(),女,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震害预测、震防系统研发。:。陈小芳,马国玺,王敏,等 基于精确划分地层边界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 地震工程学报,():,():基于精确划分地层边界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陈小芳,马国玺,王敏,戚洪飞(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与减灾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摘要:为解决人机交互建模只是定性考虑地层缺失的影响,且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模型无法更新、大面积快速构建模型时精度要求高、以及自动建模未考虑地层缺失的影响从而导致模型精度低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当前自动建模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化的薄板样条函数法插值,精确合理生成地层厚度 确定地层边界,定量分析地层形态,构建多要素复杂三维地质体模型。以广州 边界范围为例进行实效性验证,经实际钻孔数据对比,三维地质体模型合理、准确,极大地提高了大面积建模效率,大幅减少了建模时间和成本,且利于模型的快速更新。关键词:定量分析;地层厚度;地层边界;自动建模;三维地质体模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引言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和地震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一旦发生地震,往往会带来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人们对地震灾害风险的正确评估和科学管理成为当前实现减灾的最佳途径。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用地日益紧缺,城市地上空间趋于饱和,土地开发利用逐渐由平面走向立体,地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一体化设计与统筹开发已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评估地震工程场地存在的风险,利用好地下空间,搞清地下结构非常重要。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是搞清地下结构,评估工程场地的地震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参数,已成为增强建(构)筑物抗震性能,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建模过程中准确地划分地层边界是影响模型质量的重要环节。三维地质体模型自动构建需要基于插值算法,定量分析地层形态。而地层缺失现象是一种定性的信息 ,无法直接参与建模。目前自动建模时,通常简单地把缺失地层的厚度视为后再插值,则建模时明显扩大了该地层的分布范围;或地层分界选在有无该层的钻孔中间,即遵循最朴素的“二分之一尖灭”规则 (图),“三分之一尖灭”或“三分之二尖灭”规则,完全没有考虑地层厚度对尖灭位置的影响,可导致靠近尖灭处的地层起伏异常(图,图中橘黄色)。目前的自动建模方法无法考虑地质图对地层尖灭位置的影响,致使模型精度降低。而地质图数据直接指示了出露地表地层的尖灭位置,即地层的边界,也是地层厚度为的位置 。出露地表的地层界线通是经过野外实际调查得出的较为客观的数据,准确性一般高于钻孔推测出来的地层边界线位置,所以在生成地层边界线时,应该加入地质图作为约束条件。目前常用的人机交互建模技术,通常把地层分界选在有无该层的钻孔中间,同样没有考虑地层厚度对尖灭位置的影响,也会导致靠近尖灭处的地层起伏异常。虽然,熟练的专业人员使用交互建模技术建模时,会根据经验考虑地层厚度、地质图对地层形态的影响确定地层尖灭位置,构建出精度较高的地质体模型,但图“二分之一尖灭”规则的厚度插值示例 图不考虑地层厚度的“二分之一尖灭”规则插值示例 图考虑地层厚度(蓝色)与不考虑地层厚度(橘黄色)的“二分之一尖灭”规则插值效果对比 ()()人机交互建模是依赖人工操作进行,主观性很强,建模质量高度依赖个人能力,无法给出一个稳定的预期建模成果,且构建高质量模型需要较多的专业人员团队协作,建模过程费时费力,建设成本很高,效率远低于自动建模,现实条件大多无法满足高质量建模的需要。当建模面积大,钻孔数量多,且分布不均匀时,其弊病更加显现,此外,该方法构建的模型无法进行更新。如何快速低成本构建高质量三维地质体模型,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第 卷 第期陈小芳,等:基于精确划分地层边界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了一种三维地质体模型自动构建方法,运用地层厚度及地形数据,基于“二分之一尖灭”规则,采用离散化的薄板样条函数法插值,构建地层厚度 ,其中厚度为的位置即为地层边界。将此边界用于约束构建层状三维地质体模型时的范围,可以更好地确定地层尖灭位置。将其与目前的自动建模技术相融合,用于模型构建中对大层的约束,便形成了完善的多要素复杂地质体模型构建功能模块。本方法基于地层厚度的定量的精确合理生成地层厚度,更好地确定地层尖灭位置,解决了目前多要素复杂地质体自动建模中影响模型质量的关键因素,使构建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更加精准,可极大地降低项目的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模型准确度,且利于成果的快速更新。技术要点划分地层边界,模拟地层尖灭位置时,通常用不同的系数表示不同的尖灭规则。如系数取“”,对应“二分之一尖灭”规则;系数取“”,对应“三分之一尖灭”规则;系数取“”,对应“三分之二尖灭”规则等。理论上此系数的值域是(,)。本方法采用最常用的“二分之一尖灭”规则划分地层边界。如以生成地层边界范围为例,当层出露地表时,地质图中层的边界线实际是该层在地表尖灭的位置,也就是层厚度为的位置,所以可将地质图的约束统一在厚度信息的解决方案之下。有层的钻孔,地层厚度为正;没有层的钻孔,则无该层厚度信息。为了统一用厚度信息来表达地层的有无,没有层的钻孔,地层厚度取负值表示。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给没有层的钻孔取负值厚度。层取负值厚度有两种基本方法。方法一,将所有含层的钻孔点位信息及其对应的层厚度作为点位数据,并将其作为离散数据进行插值,生成整个建模区的层厚度,未含层的钻孔点从该厚度 上取值,以取值的绝对值乘以“”表示。方法二,计算所有含层钻孔中层的厚度平均值,此平均值取负直接表示所有未含层钻孔的层厚度。方法一侧重于表达局部钻孔信息对无层厚度取值的影响,方法二侧重于表达整个建模区内钻孔信息对无层厚度取值的影响。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优选方法是取两种方法的负值厚度的算术平均数,从而平衡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对负值厚度取值的影响。这里的地层厚度 插值采用了一种离散化的薄板样条函数法,该方法采用迭代有限差分插值技术,经过优化,既具有局部插值方法(例如,反距离权重 插值)的快速计算效率,又不会牺牲全局插值方法(例如:克里金法和样条函数法)的表面连续性 。采用“二分之一尖灭”规则,假设当建模范围内只有两个钻孔,第一个钻孔层厚度为,第二个钻孔层缺失时,传统方法地层尖灭的位置取两个钻孔的中间,即最朴素的“二分之一尖灭”规则。而本方法计算尖灭位置时,首先给第二个孔取一个“负值厚度”,即“”,然后用厚度插值方式模拟出尖灭的位置,这时尖灭的位置也是两孔的中间(图)。但当有多个钻孔,各个钻孔的厚度不均匀,如图所示,传统方法不考虑地层厚度,左右两孔的厚度差别很明显,但尖灭距离是一样的,都是二分之一孔距,不符合最简单的“地层厚度越大,尖灭位置距离该孔越远”的地质规律。这会导致地层起伏异常,左侧地层的坡度很大,而右侧地层的坡度很小,模型的合理性、美观度都有明显的问题。图示出了考虑地层厚度(蓝色)与不考虑地层厚度(橘黄色)的“二分之一尖灭”规则插值效果对比。可以看出,本方法考虑了地层厚度,对厚度插值模拟出尖灭的位置,地层起伏的一致性、均匀性有了明显地改善,完全符合“地层厚度越大,尖灭位置距离该孔越远”的地质规律,地层边界和地层厚度变化趋势都更加合理。并且,无层孔“厚度”系数取“”时,建模区整体上保证了地层覆盖范围占整个建模范围的一半,符合“二分之一尖灭”规则。二者的区别在于:不考虑厚度的“二分之一尖灭”是定性的划分,即只基于层的有无这个定性的信息划分地层边界,而本方法基于厚度划分地层边界,不仅考虑了地层的有无,也充分利用了地层厚度信息,是基于地层厚度的定量的精确合理生成厚度 而构建三维地质体模型。显然,本方法构建的地质体模型精度要高。具体实施步骤按照地层新老顺序从到,共个地层,其中号地层最新,号最老,任意一个地层用表示,即、。具体步骤如下:第步:基于系统,选取建模区内所有钻孔,读取钻孔信息,包括点位信息(为钻孔的空间信息),分地震工程学报 年层信息:地层年代、岩性、埋深等。第步:根据钻孔分层信息,把所有钻孔分为:有层孔、无层孔、未知孔三类;有层孔表示此钻孔的分层信息表中有层;无层孔表示钻孔分层信息表中没有层,且当前钻孔最深处的地层已经比层的年代更老,所以根据标准地层顺序,在没有特殊构造活动的情况下,新地层永远在老地层的上方,确定此钻孔没有层;未知孔表示此孔当前孔深内没有层,且当前钻孔最深处的地层比层的地层年代更新,若继续钻探可能会出现层,也可能不会,所以无法确定此孔是否有层,因此,称为“未知孔”。后续步骤中,未知孔不参与任何计算。第步:根据地层顶底板埋深,计算各钻孔层厚度,记为厚度,并计算其平均厚度,记为“”;第步:将有层孔的点位信息和其对应的层厚度作为点位数据,将其作为离散数据进行插值,构建厚度,记为 第步:无层孔的点从 上取对应的厚度值的绝对值,记为;取和的平均值,再乘以负系数,得到最终无层孔的层负值厚度,记为;所有无层孔都通过本步骤,计算出其对应的。其中,和均为正数。负系数的值域为(,)。按照二分之一尖灭的原则,这里的取负系数,默认为“”,从而得到最终的无层孔的层负值厚度。侧重于表达局部钻孔信息对无层厚度取值的影响,侧重于表达整个建模区内钻孔信息对无层厚度取值的影响,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本方法对两种方法的负值厚度再取算术平均数,从而平衡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对负值厚度取值的影响。第步:将各孔、和其所对应的点位信息作为点位数据,将它们与地质图边界线(赋值厚度为)作为离散数据进行插值,构建厚度,记为,其中,厚度 为的位置即为地层边界,大于的部分为有层的区域。第步:将各孔层上层层底埋深及其对应的点位信息作为点位数据,将其作为离散数据进行插值,构 建 上 层 层 底 高 程 ,即层 层 顶 高 程,用其减去厚度 中大于的部分,得到层层底高程 。第步:将层层顶、底高程 分别转为层顶、底面。第步:对层顶、底面与整个模型的边界侧面进行自动构体,得到层三维模型。第 步:其它地层都通过上述步骤构建三维模型,从而完成全区域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将上述步骤编程集成,并与目前的自动建模功能模块相融合(图),即构成系统中“自动构建地层面”功能模块(图)。建模时选定区域内的钻孔,点击“自动构建地层面”菜单,即可构建三维地质体模型。图融入本方法后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流程 图自动构建三维地质体模型的程序界面 第 卷 第期陈小芳,等:基于精确划分地层边界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上述步骤中插值方法均采用薄板样条函数法。该插值方法采用迭代有限差分插值技术,经过优化,既具有局部插值方法的快速计算效率,又不会牺牲全局插值方法的表面连续性。应用示例应用上述方法,在广州市主城区构建三维地质体模型,建设面积 ,区内分布有 个经标准化处理的钻孔,大部分区域达到 孔,有些地方,特别是断层两侧,达到几十米孔。构建时充分考虑了地层年代、岩性、沉积成因、风化程度、岩土状态、地层厚度等多种要素。采用戴尔 工作站,用时 完成构建。经实际钻孔验证,模型合理、准确。为更好地说明构建流程,以区内 为例,利用个钻孔地层信息,应用本方法自动构建三维软土模型。具体步骤操作如下:()基于系统,获取八个钻孔的点位信息和分层信息。()根据钻孔分层信息,把所有钻孔分为:有软土孔、无软土孔、未知孔。具体分类方法:由地表往下查询,有软土孔表示此钻孔的地层信息表中有软土;无软土孔表示钻孔地层信息表中没有软土。目前钻孔最深处的地层已经比软土的地层年代更老,所以正常情况下,新地层永远在老地层的上方,确定此钻孔没有软土。未知孔表示从目前孔深看,此孔没有软土,且当前钻孔最深处的地层比软土地层年代更新,若继续钻探可能会出现软土,也可能不会,所以无法确定该孔是否有软土,因此,称为“未知孔”。在后续步骤中,未知孔不参与任何计算。()计算各孔软土厚度软土,并计算有软土孔的软土平均厚度,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