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贵州
仁怀市
三合
街道社区
油沙坡
滑坡
变形
特征
机理
分析
汤浪丽
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22-08-09修回日期:2022-09-22作者简介:汤浪丽(1988-),男(苗族)、贵州松桃人,工程师,现从事水工环地质、生态修复工作。贵州仁怀市三合镇街道社区油沙坡滑坡变形特征与机理分析汤浪丽*1,2(1.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4地质大队,贵州 遵义 563000;2.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贵州 遵义 563000)摘要:贵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脆弱的地质条件和极端的气候,致使滑坡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长期的野外地质调查、宏观巡查,并结合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该滑坡属中型推移式滑坡,滑坡体土质结构松软,发育6条主要裂缝。滑坡前缘、中部、后缘,以及两侧缘皆存在不同程度的滑塌变形迹象,变形痕迹明显,前期已经出现蠕动变形特征,主要造成滑坡中上部公路路面变形和开裂等影响。后期在暴雨的作用下,有产生大面积或整体滑坡的风险。关键词:贵州;滑坡;蠕动变形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23)07-0014-04贵州省仁怀市位于构造侵蚀深切的高山区,岩体构造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后期受人为扰动、暴雨等因素的影响,滑坡体产生滑动位移。油沙坡滑坡为仁怀市内典型的滑坡体之一,该滑坡于2014年开始出现蠕动变形,前期主要造成滑坡中上部公路路面变形、开裂。后期在暴雨的作用下,有产生大面积或整体滑坡的风险,直接危及45户212人及仁怀市第三中学师生1000余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文章以贵州省仁怀市油沙坡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测绘、无人机航测及辅助调查、钻探、样品采集与测试等对该滑坡的变形特征、变形机理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1油沙坡滑坡基本概况油沙坡滑坡处于坡向344的斜坡中下部,滑坡平面形态为近“矩”型,主滑方向为344。前缘为斜坡中下部的村民耕地及基岩出露地带,岩性为强风化泥岩,岩层产状18315;右侧缘为小冲沟微地貌地带,总体方向为353延伸,左侧缘为小山脊微地貌地带,总体方向为333延伸,后缘以裂缝L6为界,裂缝呈折线型延伸;滑坡下部表面为台阶状,地形较平缓,中后部地带相对较陡,中后部大多为耕地,种植有玉米等经济植物。滑坡前缘高程为923927m,后缘高程为974m,相对高差51m,滑坡纵长约85m,横宽平均200m,滑体平均厚度20m,滑坡规模约34104m3,属中型岩质滑坡。2地质环境条件2.1地形地貌滑坡地处侵蚀溶蚀低中山斜坡沟谷地貌,工作区为坡向344斜坡,最低点为三合镇街道,海拔高程904m,最高点为斜坡的顶部,海拔高程1049m,相对高差145m,总体表现为下部较缓,为台阶状,中上部较陡。滑坡正处于此斜坡的中下部,滑坡的下部地形平缓,中后部地带相对较陡,前缘为村民集中区,中后部大多为耕地,种植有玉米等经济植物,乡村公路穿过滑坡的中后部地带。2.2地层岩性滑坡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耕植土层(Qpd)、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耕植土层(Qpd):褐色、暗紫色的粉质粘土含少量有机质和植物根茎,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斜坡的表层,厚薄不均,一般厚0.30.5m。14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2)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为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成分为泥岩、灰岩,粒径110cm,含量约占2%10%,结构松散,主要分布在斜坡平缓地带,厚03m。(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第二段(T1y2):中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灰岩,下部为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夹泥灰岩,厚120275m。第一段(T1y1):岩性为灰黄、黄绿色泥岩及泥灰岩,出露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风化强烈,完整性较差,厚1941m。(4)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深灰、暗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厚4279m,主要分布在滑坡中上部地段,岩体表面溶沟、溶蚀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5)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浅黄色、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煤层,主要分布在滑坡下部地段,出露岩石为强风化泥岩,节理极发育,岩体完整性差。2.3水文地质根据勘查区内出露地层岩性,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水理性质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三类,分述如下:(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分布在褐色粉质粘土、粉土夹碎石的孔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灌溉水的补给,透水性弱,季节性变化较大。(2)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一段(T1y1)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该类地下水由大气降水补给,沿基岩裂隙赋存运移,以基岩裂隙泉等形式排泄。区内岩层主要为泥岩,泥岩中贯通性较好的节理裂隙不发育,加之遇水易软化、泥化,形成相对隔水层,致使基岩富水性弱。(3)碳酸盐岩岩溶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分布广泛,含水层厚度大,水量丰富,是区内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二段(T1y2)。该类地下水一般由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赋存运移于岩层的溶蚀裂隙、溶洞及岩溶管道中,以岩溶大泉、地下河等形式排泄。勘查区地下水埋藏较深,未见泉点出露。从上面含水层特点和现象可以看出,场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贫乏,但在勘查期间遇降水,勘查区内为湿地,透水性弱,残坡积粉质粘土呈饱水状态。2.4人类工程活动滑坡中部为缓平台,上部为斜坡,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为斜坡体上农耕生产活动,斜坡中部的公路建设、中上部房屋建设,人类工程活动强烈。3滑坡基本条件3.1形态特征及边界条件滑坡平面形态为近“矩”型,主滑方向为344。前缘为斜坡中下部的村民耕地及基岩出露地带,岩性为强风化泥岩;右侧缘为小冲沟微地貌地带,总体方向为353延伸,左侧缘为小山脊微地貌地带,总体方向为333延伸,后缘以裂缝为界,裂缝呈折线型延伸;滑坡下部表面为台阶状,地形较平缓,中后部地带相对较陡。滑坡前缘高程为923927m,后缘高程为974m,相对高差51m,滑坡纵长约85m,横宽平均200m,滑体平均厚度20m,滑坡规模约34104m3,属中型岩质滑坡。3.2滑体特征根据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探井(槽)揭露,滑体主要由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灰岩及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强风化泥岩组成。从钻孔、探井(槽)揭露以及现场调绘可知,滑体中上部最厚,达25m,后缘及前缘部分相对较薄,滑体物质以灰岩及强风化泥岩为主体,表层为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粒径一般25cm,碎石含量占2%10%,厚0.53m。3.3滑带特征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测绘、探井(槽)、钻孔揭露,滑坡上部滑面为灰岩结构面,结构面起伏粗糙,张开度12mm,无充填,总体上属于硬性结构面,结构面产状为35075,顶部裂缝可见深度为13m,下部滑带岩性为强风化泥岩,根据钻孔资料,岩芯呈砂状、碎块状,滑带(面)上部呈直线形,下部滑带位于泥岩强/弱风化层界面附近。3.4滑床特征滑床在纵向上表现为上部陡下部缓,下段倾角322,上段倾角73,横断面上左侧高右侧低,其物质上部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灰岩,下部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泥岩,岩层产状18315。3.5变形特征根据现场调查与访问,2014年3月,当地村民发现滑坡上部公路地面开裂,开裂后用水泥砂浆填塞,调查时填补水泥砂浆再次开裂且变形加剧,滑坡后缘拉张裂缝也有加宽迹象,特别是雨季表现更为明显,见表1。综上所述,滑坡上部公路及后缘均出现拉张裂缝,据当地农民反映后缘裂缝在雨季变形加剧,体现在裂缝加宽、局部垮塌等现象,而公路开裂后多次用水泥砂浆填塞,调查时发现填塞裂缝再次开裂且有加宽迹象。4岩土体力学参数4.1滑体物理力学参数15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勘查结果显示,滑体物质上部为灰岩,下部为强风化泥岩。本次勘查期间取滑体岩样9件,根据钻孔资料显示下部强风化泥岩呈砂状、碎粒状,勘查过程中无法取样,因此本次取上部灰岩岩样9件。其物理力学指标测试成果统计见表2。4.2滑带(面)物理力学参数编号L1L2L3L4L5L6性 质张裂缝张裂缝张裂缝张裂缝张裂缝张裂缝特 征位于滑坡上部公路水泥路面上,总体走向225。2014年3月发现路面开裂,裂缝延伸长约12m,宽13cm,开裂后用水泥砂浆填补,调查时路面再次裂开位于滑坡上部公路水泥路面上,总体走向250。2014年3月发现路面开裂,裂缝呈直线延伸,裂缝延伸长约20m,宽13cm,开裂后用水泥砂浆填补,调查时路面再次裂开位于滑坡上部公路水泥路面上,总体走向255。2014年3月发现路面开裂,裂缝呈折线延伸,裂缝延伸长约25m,宽12cm,开裂后用水泥砂浆填补,调查时路面再次裂开位于滑坡上部公路水泥路面上,总体走向235。2014年3月发现路面开裂,裂缝呈弧线延伸,裂缝延伸长约15m,宽0.51cm,开裂后用水泥砂浆填补,调查时路面再次裂开位于滑坡上部公路水泥路面上,总体走向260。2014年3月发现路面开裂,裂缝呈折线延伸,裂缝延伸长约5m,宽13cm,开裂后用水泥砂浆填补,调查时路面再次裂开,裂缝比以前更宽位于滑坡后缘,呈线形延伸,总体走向60。现裂缝延伸长约60m,宽0.51.5m,上宽下窄,内充填粉质粘土及少量灰岩块石,可见深度13m。调查访问,雨季裂缝加宽,变形加剧,局部发生垮塌备注试样编号HT-1HT-2HT-3HT-4HT-5HT-6HT-7HT-8HT-9取样位置地表地表地表地表地表地表地表地表地表块体密度(g/cm3)2.692.722.682.72.692.692.72.682.72单轴抗压强度(MPa)天然53.261.349.355.148.957.154.549.658.7饱和43.649.139.446.240.947.343.140.448.7天然抗拉强度(MPa)3.784.463.384.163.574.043.893.224.25单轴压缩指标弹性模量E50(104MPa)5.335.964.585.355.085.464.895.165.75泊松比500.230.210.240.230.230.220.230.230.21表2滑体上部灰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表1地面裂缝特征本次勘查期间,根据钻孔揭露及调查显示,滑坡上部滑面为灰岩结构面,下部滑带为强风化泥岩;上部灰岩结构面起伏粗糙,张开度12mm,无充填,结合程度一般,根据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并结合实际取值;由于下部强风化泥岩在钻进过程中呈砂状、碎粒状,勘查过程中无法取样,因此其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反演分析结果选取。4.3滑床物理力学性质滑坡滑床上部为灰岩,下部为泥岩,节理裂隙较发育。由于上部滑床灰岩与滑体一致,因此未进行单独取样。本次取下部滑床中风化泥岩岩样9件,其物理力学指标测试成果统计见表3。5影响因素分析从自然因素上看,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有不利的地质环境条件、岩土结构、持续降雨等;从人为因素上看,在滑坡体上修建公路及耕种等人类工程活动,也是降低滑坡稳定性的因素之一。根据滑坡特征,结合滑坡所处地质环境、边界条件综合分析,其滑坡的变形影响因素如下:(1)不利的边界组合:滑坡上部所处斜坡坡度较陡162023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试样编号HC-1HC-2HC-3HC-4HC-5HC-6HC-7HC-8HC-9取样位置(m)ZK1(29.629.7)ZK1(32.432.5)ZK2(33.533.6)ZK2(37.037.1)ZK3(26.726.8)ZK3(30.030.1)ZK3(33.533.6)ZK4(24.324.4)ZK4(28.828.9)块体密度(g/cm3)2.632.62.592.612.642.612.592.62.58天然单轴抗压强度(MPa)17.413.515.316.217.112.615.816.314.1天然抗拉强度(MPa)1.391.041.131.261.31.011.271.191.14单轴压缩指标弹性模量E50(104MPa)1.961.531.761.872.0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