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学深度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2641130

大小:1.62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供给 结构性 改革 背景 下产学 深度 融合 机制 路径 研究
产 学 融 合产业创新研究 2023.6 第12 期178作者简介:田建伟,男,河南安阳人,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学深度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田建伟 胡社利 彭彬战(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38)摘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之下,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新情况、新挑战,所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标准。高校作为技能型人才供给端,保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则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现阶段,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推进产学深度融合,则是推进高校育人模式转型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产学深度融合的机制及路径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助推高校的转型发展,为社会发展输出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学融合机制;发展路径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力。目前,我国高校在人才供给侧方面尚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高校培育的专业人才与产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失衡的现象,归纳原因,则是因为当前我国高校与企业开辟的产学融合机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当前如果想突破此难题,那么关键在于准确掌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与要求,进一步深化产学融合,探索产学深度融合新机制、新路径,以此来实现产业发展与育人质量的共同提升。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新时期发展形势下,我国不仅提倡扩大总需求,还提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从而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全面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在今后我国发展的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则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当前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通过优化核心要素供给和有效利用的方式来提升供给质量,通过落实相应的改革措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此来扩大有效供给,使得供给结构能够适应需求变化,拉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高校的扶持力度,并实施了很多的行动计划和项目,推进了高校的快速发展。但是,当前高校依旧是教育领域的“弱势群体”,存在着社会接受度低、生源数量和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层次过低、质量不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需要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与方法作为指导,推进现代化高校体系的构建,对各层次、各类别的高校供给结构进行优化,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产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专业、教师、课程等结构调整,激发高校自身的活力,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学深度融合的作用(一)有助于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新时期社会发展形势下,高校增进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现阶段改进高校办学质量的有效路径。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对学校育人工作产生了压力,这就需要高校从自身改革着手,突破传统的育人模式禁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探索崭新的人才培育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确保人才的有效供给。在此背景下,高校就有必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学深度融合的角度着手,对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进行拓展与丰富,并将产学深度融合纳入高校的办学思想之中,对高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路径重新进行定位,对学科的布局进行优化处理,突出对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方式的创新,通过顶层设计的优化来为产学深度融合的机制的发展做铺垫。因此,高校必须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从而提供精准有效的人才支撑和产 学 融 合INDUSTR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179科技支撑,并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放到产业发展的最前沿,立足高校的实际办学需求,将产业资源转变成育人资源,发挥出企业资源的优势和自身资源的优势,从而为自身提升办学质量提供优质的资源支撑。(二)有助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现阶段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来看,此时的产业正从低端朝着高端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高新人才作为支撑。高校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服务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人员将目光放到高校的产业技术创新与经济管理思想创新方面,期望通过发挥高校的优势来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现阶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来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高校与产业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产业发展对高校需求强烈的表现。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与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共建育人平台,进一步推进了产学深度融合的步伐。从高校发展的角度分析来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科研组织模式的变革、科技成果的转化、社会服务方式的转型等均会对产业的持续性发展产生影响,现阶段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中高端人才作为支撑,由产业与学校联合培育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从而推进产业的技术升级、服务升级,实现持续性的发展。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学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一)需求导向原则目前,从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来看,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高校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存在着不适应的情况,在宏观层面表现的则是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涉及管理结构、投入结构不协调等问题,在微观层面涉及不平衡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当前有必要以结构管理作为重要的突破口和方法论,推进高校深化改革。从高校发展的目的来看,其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人们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其中产学深度融合则是高校发展中主动探索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所需人才的重要路径,推进了高校改革与办学环境的优化。现阶段,坚持产学深度融合的主线,推动产学融合的多元化合作,搭建共建共享共同成才的互动平台,这样就可以在产业与高校、企业和学校、职工和师生之间搭建合作共赢的桥梁,打造全新的产学互动新生态,为企业转型发展、产业升级、行业进入、个人成长所服务。(二)优化供给原则有效供给是指商品的价值能够得以全面发挥的供给,而高校的有效供给就可以理解成通过人才培养的方式来发挥个人的价值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贡献。产学结合的出发点就在于引入外在的资源来优化生产要素,对人才培养结构进行重新配置,全面提升高校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也就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输出大量的优质人才,减少无效供给。因此,高校需要从制度、队伍、专业、教材、课程、教师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增强产学结合的协同性,避免专业结构存在着同质化的现象,特别是要注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避免结构性过剩,增强课程的适用性,避免课程的教条化,从而培育出三位一体、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有效人才,实现人才有效供给。(三)创新驱动原则随着进入经济新常态,我国的高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对于产学深度融合,切不可以传统的路子来进行,而是要顺从时代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寻找改革的新动力因素,以要素推动、规模推动的粗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成以创新驱动的集约化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当前对于高校产学深度结合,则需要立足当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现代科技的应用上下功夫,以此来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增强竞争优势,这样就可以打造稳定的融合基础,实现对高校要素的优化创新,全面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与自身发展能力。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一)建立校企需求机制,助推产学深度融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之下,需求则是产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力,因为高校和企业都有着自己的发展需求,同时双方也存在着共同的需求。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对高校和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与产业精准的掌握各自的需求,并提供精准的供给,以共同需求作为实现深度融合的契合点,寻求双方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因为企业和高校的需求深度和广度会对二者的融合程度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企业和学校围绕着共同的需求来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起高效的管理机制与顺畅的运行机制,才能够推进产学的深度融合。现阶段,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我国的高校开始转向内涵式发展,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办学特色的凸显。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需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模式、质量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并主动出击,将外部的产业资源转化成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优势资源,为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贡献。目前,我国的产业正面临着双重的发展局势,即产业转型升级形势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局势,可以说,当前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必然得通过创新来增强产业的生命力,实现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所以,产业必须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借助产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来可利用好高校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满足发展需求,实现突破性发展。产 学 融 合产业创新研究 2023.6 第12 期180(二)建立学科优化机制,支撑产学深度融合在高校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学科建设则是重中之重,也是高校为产业服务的基本手段,更是推进产学深度融合的有力支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之下,高校必须审时度势,准确地抓住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深入发掘内在潜力,并引进外力支撑,推进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这样就可以使得高校的人才和技术能够精准供给,解决企业人才需求侧与高校人才供给侧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打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连接渠道,对接产业需求,实现对产业的引领性供给。所以,在产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高校需要瞄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改造、重组、合并、新增等多种方式来对学科进行优化改进,推陈出新,对学科布局进行相应的优化与调整,在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提升人才培育的质量,全面发挥高校以学科驱动产业创新发展的精准性,实现有效供给。同时,在整个学科优化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深入市场调研,了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兴学科的建设,并注重交叉学科的建设,这样就可以使得新兴学科与产业呈现同频共振的趋势。当然,产业若是想实现发展,那么也需要具备敢为人先的精神,勇敢地立于时代发展浪潮的前端,借助高校的优势资源为自身注入新鲜血液,增强自身发展活力,突破产业实际发展困境,从而推动产业朝着中高端发展。(三)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校企双赢局面从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来看,其中的协同指的是参与学校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发展,融合则是指多方主体的一体化发展。换个角度来说,虽然高校与企业在发展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但是在高校内涵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之下,双方更需要借助对方的优势来实现自身的突破性发展,这就需要双方保持协同运行,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与产业都需要进行 SWOT 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协同运行机制,这样就可以互相为对方提供决策支撑。首先,高校需要立足于学科的发展特点,以及创新优势和人才结构,主动融入产业之中,从产业中吸收养分,获取动力,以此来支撑自身办学理念的执行,从而实现自身的突破性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其次,产业则需要打破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怪圈,而是要将自身的技术、资源、前沿知识等与高校进行共享,使得产业发展成为高校发展的助推剂,这样便可以使得产业链、创新链、专业链、人才链实现无缝衔接,以此来解决产学“双供给”“双需求”的问题。可以说,产学深度融合,最先要做到的就是打破自身的发展孤岛行为,注重协同机制的创新,这样就可以创造出 1+1 2 的效果。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之下,对于产学深度融合机制的完善必须打破边界壁垒,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进行顶层设计,以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诉求为依据,构建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而使得高校和产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四)建立校企创新机制,拓宽产学融合思路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产业竞争的内在优势与原动力,可以说抓住创新就是抓住发展。而对于高校和产业来说,如何进行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创新。目前,产业与高校已经进行了很多的合作探索和实践,为产学深度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产学深度融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