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意义及路径研究——以“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为例.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职 院校 课程 建设 意义 路径 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 概况
第32卷第3期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Vol.32 No.32023年6月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Jun.2023DOI:10.13887/ki.jccee.2023(3).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意义及路径研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意义及路径研究以“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为例马率帅马率帅(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重庆 401331)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能够促进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有助于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也存在着建设意识较淡薄、思政资源发掘不够深入、评价方式缺乏多样化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重要关系、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推进“三教改革”以及改革评价方式等途径入手。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787(2023)03-0090-05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1。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职业教育,需要思考如何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其中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能够促进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有助于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中国传统文化思政教育体系,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社会担当的有效路径之一,也是时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的发展要求2。为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的源头活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在全校专门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本文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探讨其意义与实施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1“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精神,培养学生收稿日期:2023-01-26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22年度课程思政研究重点课题“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马率帅。作者简介:马率帅(1988),男,博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马率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意义及路径研究第3期的爱国情操,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要素,认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一方面能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达成思政教育目标。1.1 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技能,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德行培养,要把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讲,当前职业教育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职业教育发展越发迅速,地位与普通教育平等,这给传统的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职业教育也将面临改革、转型与升级,特别是需要转变传统职业教育那种仅仅注重技能知识传授的培养模式,从而重视学生培养的“德技双修”。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这一任务有重要帮助。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开设相关诸如“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通过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与学生人文素养。在掌握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与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在“三教”改革中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例如该课程围绕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精神,感受古代思想家们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礼”等思想价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了解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音乐舞蹈等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我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耀感。1.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从历史角度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伟大民族,形成了系列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伦理等方面的传统文化体系,孕育了诸如以人为本、重视人伦、刚健有为等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民族精神。长期以来它们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形成。时至今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其内容主要有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传统建筑科技及制度等文化。例如关于人生理想、个人修为到杀身成仁、舍身救国的课堂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人的悲壮事迹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熟知并传承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基本精神,也能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库,理所应当地成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在实现思政教育上作出更多的贡献。1.3 有利于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新时代以来,课程思政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通识课教师想要较好地完成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水平。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完善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水平的丰富资源库,91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第32卷各学科教师如果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与自身教学进行创造性转化,乃至将马克思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会有显著提升。譬如对于一所电子信息工程类的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而言,学习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代科技文化,必然会对诸如“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有新的领悟。在实际教学过程,也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真正地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目标。2“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思政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2.1 师生课程思政建设意识较淡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和关注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大院校也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课堂改革和课堂建设的重点。但是受到诸如自身因素、教学环境等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思政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其他通识课程及专业课之间还没有达到高度融合的程度。部分课程在融入思政元素时还显得比较生硬,缺乏学理性,使得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师生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淡薄是一大问题:一方面,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概况”授课教师缺乏主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对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授课任务,僵硬地植入某些思政元素的“名词”,没有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政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政建设重要性和价值缺乏重视。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讲,作为一所电子信息类的高职院校,本课程所授对象大多为大一工科学生,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技能基础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不断的讲解和强调中提升知识储备。同时不少学生缺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政价值与意义也理解不够,导致学生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较为淡薄。2.2 课程思政资源发掘不够深入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挖掘思政资源。从已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来看,部分授课教师还未完全从课程自身特点出发,使得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存在脱节现象。有的授课教师也存在一定的思维局限性,没有从深度与广度的双重维度对相关的课程思政资源进行剖析、挖掘。部分课程的思政元素仅仅是来源于当前的政策法规、时事政治及领导讲话。对思政建设中的“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内涵理解不够。就“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教师难以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概况”本身的特点,挖掘切合中国传统文化实际的思政元素。由于缺乏对课程思政建设内涵的学习和理解,习惯于套用各种渠道的领导讲话、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模式,机械强硬地导入课程思政元素,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无法在“质量”层面实现教学目标。此外从授课方式上看,还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没有运用好更多的现代教育手段,对“三教改革”“三全育人”的精神领悟还不够充分。2.3 教学评价方式缺乏多样化作为一门融入思政元素的公共必修课,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考核方式基本还是按照传统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一般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与实践活动等。终结性评价一般包括期末考核成绩加在线课程学习。在某种92马率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意义及路径研究第3期程度上,该课程试图将考核评价的方式从传统的期末考试转移到重视学生平时过程性学习的模式,比如在考核方式中加入实践活动、在线自主课程学习等。但是从目前的考核方式来看,尚没有针对思政教育融入或者学习理解的专门考核模块,更多的还是依赖于教师的自主意识,没有具体的考核要求和标准,使得教学评价方面不能全面综合地体现课程思政融入及学习的效果,也就没能完全体现其“德育”价值与作用。3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3.1 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要关系现有的课程思政建设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是提升人才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载体之一,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渠道3。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总体目标的重要性,以前瞻性眼光较早在职业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况”这门公共选修课,体现出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基于此,全校师生务必明确,作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对“三全育人”的意义。深刻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两者之间的重要联系。应当意识到,课程思政是当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公共课程的“中国传统文化概况”必须探讨该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授课主体应该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是各类课程思政的源头活水,课程思政建设也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精神源头,从而反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3.2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新时代的课程建设,良好的思政素养是各学科授课教师的必备条件。只有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足够优秀,才能真正地在教学中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当前的教育理念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例,作为主导的教师要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想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素养,打造传统文化课程思政高素质教师队伍,综合提升课程教学教师团队水平,把关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信仰,自觉抵御外来不良文化侵蚀。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学院可以建立传统文化教师党员模范岗,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提升政治认识和站位。二是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团队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组织思政课程建设学习,通过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共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强化传统文化教学教师的思政政治素养。只有教师提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