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艺美术视域下织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_陈静静.pdf
下载文档

ID:2640800

大小:831.81K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工艺美术 视域 下织绣 艺术 保护 传承 静静
广告工艺美术视域下织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艺美术是指制作手工艺术品的技术,包含编织、雕刻、裁缝、绘画等技法。织绣艺术作为中国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民族变迁中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现已成为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织绣艺术是大众在社会生活和生产需求的推动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生存技能,其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国劳动民众对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理解和诠释,促进了织绣技能向织绣艺术转变。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织绣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由苏州丝绸博物馆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美美之合:织绣云裳艺术 一书,从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专业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丝绸文明的发展及纺织艺术的进步。美美之合:织绣云裳艺术 一书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为读者展示了随着女子教育的进步、职业领域的变革,中国传统织绣艺术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该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深入地介绍了织绣技能。书中选择大量典型的传统织绣作品,如龙凤纹织金锦、姑苏民居图宋锦双面插屏、云龙纹锦、绿地凤穿牡丹团花团龙纹宋锦、敦煌莫高窟第 45 窟造像(部分)等,对展览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带给读者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总的来说,该书对读者感知和学习中国织绣技术、保护和传承织绣艺术文化等具有积极意义,也能够使读者对新时代“女红”产生全新认知和理解。参阅全书可知,织绣艺术以形式独特、品种繁多、风格多样、色彩艳丽等优势闻名遐迩,在中国少数民族和各地区生产劳动、宗教祭祀等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现如今织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对此,相关政府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深入地方对各地织绣技艺展开深入研究,梳理其发展源流和价值,加大对织绣技艺和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一、织绣艺术保护和传承的文化思考文化基因具有超越种群、国界甚至是时空的力量。织绣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蕴涵和承载着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审美价值等社会信息。每一件织绣作品都能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传达出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展现出其社会生活轨迹,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大众与时俱进的精神价值追求。对此,相关工作者要深入挖掘织绣艺术的历史底蕴,明确织绣艺术的民族特征,融入现代艺术元素,推动织绣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与其他艺术相比,织绣艺术表现出四种独特的艺术特点:一是活态性。织绣艺术的基本属性就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且通过非遗传人的继承和传播而得以再现,是一种“文化活化石”;二是民间性。织绣艺术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传承和创造的,其存在和传播的生命之源在人民;织绣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形成与发展都是在特定环境之下进行的,与大众生活环境等相互依存。三是传承性特征。广大劳动人民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给予的物产加以加工,使得织绣技艺得以形成,进而催生了这一传统艺术。由于织绣具有取材容易、实用性较强的特点,实现了广泛传播,同时织绣艺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中传承至今。四是地域性特征。由于自然环境、生活风俗等因素不同,织绣艺术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藏族地区风景独特,有牛羊等动物、湛蓝的天空、纯洁的白云等,因而地区织绣作品常常绣有白云、菱形等图案;山东地区齐鲁文化浓厚,因而该地区有著名的鲁绣。为了适应新时代多元文化交流的大环境,织绣艺术也要在发展创新中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在我国很多旅游景点、购物中心、商业街等场所,都能够看到手工制作的织绣作品。织绣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创作风格、设计构图及色彩等都与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率性的性格相关。由此可得,文化基因的传递是艺术存续的根本之道,不然只是昙花一现。二、织绣艺术保护与传承具体路径织绣艺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党和政府对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织绣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还需要相关主体共同发力以提高织绣艺术品的商业价值,构建一个有利于织绣艺术健康发展的组织体系。政府应从以下四点着手:一是树立大数据思维,建立织绣艺术数据库。现如今,中国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大众生活更加便捷,相关主体应借助广告大数据手段构建织绣艺术资源库和数据库,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存和再现织绣艺术。各级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通过建立相关项目和研究课题,组织专业研究人员、织绣艺人等开展针对织绣艺术分布区域、保护情况、实物资料、民俗活动等信息采集工作,对织绣作品所需材料、制作过程、色彩搭配、常用图案等进行有序记录、系统整理。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传承人培养进程,确保织绣艺术的活态特性。商业化发展背景下,织绣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分化严重,尤其是大量商业机器的出现,对织绣艺术活态传承的影响和冲击巨大。手工制作在制作效率上无法与机器匹敌,然而机器的固化生产是无法与传统手工制作相媲美的。基于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尤其是关注非遗传人的现实状况,保证非遗传人能够在商业化的大环境下潜心钻研和传承织绣艺术。一方面,各地政府可与当地高校、企业、织绣行业等加强合作,通过建立专项人才培养项目、校企合作等方式,为织绣艺术的传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保证,促进织绣艺术在新时代的创新。另一方面,各地政府还应积极搭建学习、培训等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对织绣文化的宣传,同时在线下积极组织和举行以织绣艺术为主题的“双创”活动,如非遗专题研究活动,既能够提升大众对织绣艺术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又可以促进织绣艺术的传播和创新。三是加快专业立法,将织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法治化和制度化。政府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构建非遗长效保护机制,而不是仅仅依靠阶段性政策。首先,地方政府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保护性法规,为织绣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地方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从多个角度加强对织绣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实现织绣艺术保护和传承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四是支持织绣艺术“走出去”,为织绣艺术的对外传播提供机会,搭建平台。现阶段,中国致力于打造“经济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一带一路”合作,为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搭建了平台。对此,政府可加大投资,开设针对织绣艺术和文化的传播路线,针对性地促进织绣艺术的对外传播。但政府的支持不可仅仅停留在资金方面,更重要的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织绣艺术和世界其他文化的互通交流与共生共荣。社会企业应从以下三点着手:一是做好市场调研,加强文化引领,彰显织绣艺术在文化、旅游等各产业中的价值和软实力。首先,确定调研的目标和范围,包括现状、受众等情况。其次,通过电话采访、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方法,从供应商、消费者获取一手资料,通过行业报告、网络搜索、数据库等获取二手资料。最后组织专业人士解读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得市场发展趋势、消费者需求、织绣艺术发展现状等信息,进而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和营销的商业计划。需注意,由于市场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市场调研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定期更新,以保证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变化趋势。二是扎根传统文化的土壤,在传承和创新中延续织绣艺术基因。织绣艺术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归根究底在于其具备的独特文化内涵和民族基因。对此,企业要进一步挖掘和汲取不同民族织绣艺术的技法特点,并根据不同民族织绣纹样背后蕴含的独特内涵,灵活运用在现代文创产品中,这样不仅能够丰富现代文创产品的形式和内涵,而且能促进织绣艺术的传播。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新时代市场对织绣艺术作品的需求持续增加,而手工织绣费时又费力,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同时众多机器织绣品进入市场,一定程度上给传统织绣艺术带来了模式化的冲击。对于纹样简单且需大规模生产的织绣作品,企业要恰当运用现代生产技术,提高织绣作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对于展览品、艺术品等技术要求高的织绣作品,企业可邀请技术精湛的织绣艺术传承人进行制作。综上所述,新时代织绣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因而,地方政府要站在时代潮头,不断更新理念,创新传播手段,构建优质平台,培养传承织绣艺术的专业人才。企业要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依托“一带一路”,促进织绣艺术的对外传播,同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织绣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织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陈静静(1984),女,山东临沂人,硕士,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艺美术、艺术设计、职业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