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基于
生力
视角
中西部
高等教育
振兴
评价
研究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内生力研究”()作者简介:田浩然男四川绵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区域高等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蔡宗模男重庆璧山人重庆文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社副社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引用格式:田浩然蔡宗模.基于内生力视角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评价研究.重庆高教研究():.:.“”.():.年 月重 庆 高 教 研 究.第 卷 第 期 西部高教论坛:./.基于内生力视角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评价研究田浩然近照田浩然蔡宗模(.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学院 北京 .重庆文理学院 西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摘 要:评价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视角及导向是审视“差距”与“振兴”关系的基点也是破除认知性锁定和不良路径依赖的关键 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须要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要求探索相应的评价思路及对策 基于内生力视角从人才培养、人才集聚、科研创新和经济联动 个维度即区域高等教育的内生循环发展环节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采用 个中西部省份 年的面板数据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进行评价分析 研究发现:中西部省份的高等教育振兴度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后期表现优于前期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起点较低但振兴势头良好后劲较强拔尖与补弱的成效同显西南的整体表现优于西北但中部呈现“塌陷”特征主要表现为内生发展速度相对滞缓振兴势头与较高的发展起点不匹配 维度分解结果显示中西部各省份均存在相对薄弱环节 在人才培养和人才集聚方面中部多数省份“塌陷”西部两极分化严重 在科研创新方面中部和西部都有约/的省份需要补短 在经济联动方面中部各省份排位失序不明显西部有/的省份明显失调 针对不同薄弱类型的区域高等教育内生发展模式应采取差异化对策 与传统评价相区别内生力视角下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评价以完善自我造血机制为导向评价体系以人才要素为核心而不以物质资源为核心力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体量相适应的协调而不追求地理意义上绝对的均衡分布强调评价维度之间的循环互动而非简单的并列 未来应推动评价导向转变完善内生力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评价手段和技术助力激活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内生动力关键词:高等教育中西部内生力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一、问题提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意在通过提升中西部的高等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年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年)(下称计划)确立了“发挥中西部地方政府和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指导原则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有效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可见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锚定的是一条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等的核心功能建设以发展动力的内源性和可持续性为特征的实践进路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在实践上无疑是一个“真命题”将振兴模式从“外部输血”进一步转变为“内部造血”也成为凝聚广泛共识的行动策略 但从发展现状来看西部高等教育仍处于“外输内造”的过渡阶段中部高等教育持续面临相对“塌陷”的发展困境 从指标面上的变化情况来看中西部高等教育与东部的多项发展差距不减反增如重点大学数、学校与学科排名、生均教育经费等都持续落后于东部 虽然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在绝对量上有所缩小但在质上的差距却在加大差距总体上呈现波动缩小态势反映出中西部高等教育与东部之间差距缩小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究竟如何看待中西部高等教育与东部之间不明显、不确定的“差距”缩小?其答案显然是振兴意识的成因是破除限制振兴的认知性锁定和不良路径依赖的关键 其中一大核心就在于评价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视角及导向即审视“差距”与“振兴”关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在我国“统一化”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及其管理体制之下高等教育振兴难以回落“本体”意义上的“内归因”当前不仅缺少评估区域高等教育“内生”发展水平的经验研究而且相关评价研究少有将“培植造血基因”作为分析的起点从“本体”意义上评价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内生性视角仍然缺失 中西部高等教育与东部在传统指标面上的绝对差距扩大并不意味着“越振兴越落后”指标趋近未必是“真振兴”也无法反映内生力对“外输”的摆脱程度 因此基于内生力视角树立新的区域高等教育振兴评价导向并构建一套有针对性且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二、文献回顾(一)内生力与内生发展“内生发展”是现代“内生力”概念的来源“内生发展”()是由瑞典的戴格哈玛斯库德财团在 年首次提出意指一种在本地层面进行创新的能力 世纪 年代以来内生发展作为致力于解决乡村衰弱问题的一种新模式实现了从“强调追求经济增长的外源型发展”向“以人为中心发展”的转变对欧美欠发达地区的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内生发展的经验基础之上 等宏观经济学家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于外力而实现持续增长“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作为内生因素被纳入模型 则进一步提出新内生发展理论指出地方发展只依靠内部资源也不可取结合内外部资源才是更优策略强调借助外部力量促进内生力的提升以及内外关系的互动 上述内生发展理论与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始于外(国家意志)、归于内(中西部主体)”的实践特征相契合也对我国的乡村振兴事业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指导意义并已经形成大量的成功经验通过提升内生能力振兴乡村更成为主流共识 同样作重庆高教研究 年第 期在线投稿:/./为“振兴事业”关于乡村振兴方面达成度或建设进展的评价研究对于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评价研究也深具启发价值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应同样能从内生发展理论中获得指引并有必要将促进内生发展作为重要的评价导向“内生力”()的本义为事物运动的内源力、内部力量比如地壳运动塑造山体之力 后来这一表述移用于管理、经济、社会等领域 王娴等根据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将内生力理解为“事物发展的内因”认为主体是决定内生力的内因 实际上“内生力”“主体”和“内因”这三个基本概念本就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高等教育的内生力就是指一个区域内大学自我发展的能力它是高校知识生产率提升的根本取决于师资队伍、基础设施以及研究性程度 其中师资队伍对高校知识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最为突出表明人才主体是高等教育内生力的主要来源区域高等教育的内生力也适用“主体决定论”(二)区域高等教育综合评价与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评价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评价属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评价的范畴 对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则主要以区域、省域或城市为对象 孙继红等以 框架为参照构建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综合评价模型 张男星等从国际化、教育规模、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维度展开评价崔玉平等提出“内外”协调度划分将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情况界定为内部协调高等教育与地区其他系统之间的协调为外部协调 许玲从规模、水平与投入方面评价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协调 高耀等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为对象从规模和质量两方面评价区域高等教育 陈霞等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维度动态综合评价我国各省份的高等教育投资效率 传统的区域高等教育评价研究多只聚焦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共性问题基本上以绝对性指标为主没有落到“中西部振兴”这个个性化问题上鲜有关注区域高等教育的内生力问题当前针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评价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理论探讨 包水梅等认为以学科专业大而全的综合发展水平作为评判区域高等教育的标准会抹杀个性 王洪才提出以高等教育与地区社会经济的适应性为标准不应仅关注办学规模和条件等 董云川等认为在统一化的评价指引之下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极难“内归因”蒋华林等基于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达成度的内涵较完整地建构出一个含立德树人、发展要素支撑和发展质量贡献等主要维度的振兴评价体系但尚未应用于实证 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工作督导评估监测办法提出了 项重点任务和 项指标 纵观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评价研究一方面学界已经意识到并正在构建振兴评价体系但还缺乏基于数据的实证分析检验也缺失内生力视角另一方面政府已经出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估监测办法但主要是监测“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难以全面评价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三、内生力视角下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评价的维度与指标内生力视角下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评价维度需要根据振兴目标以及内生发展的要求确定鉴于我国实行“中央与省级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围绕充分激发省级政府振兴高等教育的活力展开讨论将分析及评价的对象锁定为中西部省份(一)内生力视角与振兴内涵现代内生力概念建立在内生发展理念基础之上指事物内在的发展能力或动力其基本意涵包括:()是主体内在的()是发展的内因和基础()是发展变化的最终决定力量()强调发展的主体性或自主性“振兴”的基本释义包括“大力发展使之兴盛”和“振发兴举增强活力”“振兴”不仅有“发展”这一基本义还有“兴盛”“活力”等延伸义“振兴”程度是发展成效的体现具有“产出”的内在属田浩然蔡宗模.基于内生力视角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评价研究.重庆高教研究():.性 评价“振兴”程度就是评价振兴发展的成效或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体现发展“兴盛”的状态或发展“活力”的提升程度 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振兴程度既是发展兴盛的程度也是活力提升的程度更是二者的统一是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兴盛和发展活力的综合程度 内生力视角下的振兴特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不仅在时间上有变化在空间上也要改变相对弱势并形成比较优势 二是不仅关注结果改变也重视动力生成 三是不仅关注区域之间的客观差距更以人为本关注发展对象主体性的激活(二)理论依据在任何生态系统中各生命体或子系统的内外部之间都存在频繁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这种交换循环是使之焕发生命力的前提 教育生态系统是由教育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对于高等教育系统而言系统中的要素为“内”而系统所处的自然、社会和规范等的环境为“外”高等教育振兴主要涉及三个对象 院校、高等教育系统及其发展环境三者构成一个圈层结构的支持系统 为促进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生命力旺盛与平衡稳定与之对应需分别打造院校生产力、系统整合力和环境支撑力 三个对象及其“三力”之间存在内外因之分 从院校到高等教育系统再到发展环境越向后的影响力越发作为外因而存在而越向前便越发作为整个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点在本源意义上具有决定性 因此在特定为高教振兴的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生命体”仍是高等院校故院校生产力是内因是发展活力与内生动力的本源而高等教育大系统与环境是外因是各个院校单元与之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外部场域是内生发展动力赖以持续的条件 再向内继续追查内生力还可以发现:作为高等院校内部主体的“人”才是内生力最为本质的实际源泉即最为微观具体的内因通过回溯内生力相关的代表性理论可以进一步获取选择评价要素的根据 内生性发展模式强调地方发展摆脱对于外部的依赖使本地人重新回归到主导自身发展的地位激发源自地方内部的生长能力 内生发展机理包括内生动力激发和内生能力提升两个方面 内生活力激发主要表现为充分激发主体参与发展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内生能力提升主要表现为具备影响能力的关键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创新等 内生增长理论指出经济可以不依赖外力持续增长而技术进步是实现内生增长的保证人力资本从中发挥关键作用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 自生能力属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范畴指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正常利润的能力其理论注重开放性与生长性主要讨论主体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取得优势 高校是否具备自生能力则取决于大学是否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融合并形成比较优势、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能否具备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基于上述代表性理论可以凝练出两大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