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论语
定县
校读三则
定县汉简论语校读三则 定县汉简论语校读三则郑子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摘要:本文结合定县汉简保护与信息提取项目重新获取的图像,对定县汉简论语篇三例字词进行探讨,认为原整理者所释简 “”当是“亡”字俗体;所释简 “”当是“栈”,系“柴”音近而讹,“献”“遮”分别为“喭”“庶”音近通假,“居”字可能为“屡”字省形。此外,简 “亦”字,则体现了鲁论语与古论语在文字上的差别。关键词:定县汉简论语校读 年,在河北定县八角廊村 号汉墓中发掘出土大量竹简。根据发掘报告,其中初步被认为是论语的汉简有 多枚,残简居多,录成释文的共 字,不足今本论语的二分之一,并指出简本和传本有不少差异(多达 多处)。由于这批简炭化严重,资料公布时仅有张守中先生摹本,并无竹简图像照片。虽然文物及文物出版社先后发布了相关材料,但因材料所限,关于定县汉简论语的相关探讨难以深入。年以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古文献研究室、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启动定县汉简保护与信息提取项目,重新获取了较为清晰的原始图像,为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即结合此次新获取的图像,举代表性的三例进行探讨。一二八五 :与君子者乎状者此段文字应属论语先进第十一。十三经注疏本作:“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定县简为代表的极端性状竹书的整理及其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论语介绍,文物 年第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墓竹简论语释文选,文物 年第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汉墓竹简论语 ,北京:文物出版社,年。本文所引简文参见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选粹,上海:中西书局,年。乎?色庄者乎?”“色庄”两字颇为难解,历来有不同的阐释,且出入较大:何晏集解:“色庄者,不恶而严,以远小人。”邢昺疏:“色庄者乎者,言能颜色庄严,使小人畏威者。”朱熹四书集注:“为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貌取人也。”论语集释“别解”引论语意原曰:“色庄者,不践履其实也。”定县简此二字较为清晰,后一字显系“状”字。有学者认为“状”“庄”古音相近,时有通混。前一字左旁为“亻”,右旁作,与今“亡”字形似。定州汉墓竹简论语 隶为“状”(页)。有学者指出,“”通“亡”,“亡状”乃秦汉时期常见词,多指不善、不贤、不法、无功、无德等。说文乚部:“亡,逃也,从入从乚。”作“”。战国秦汉时“亡”多作形。从出土资料来看,出现类似“亡”这种字形较晚,如(罗福颐汉印文字征“长毋相亡”)、(熹平石经)、(曹全碑)等。但在定县汉简其他篇章,亦有“亡”字,如(数术类文献 简号 )(儒家者言 简号 作,此简虽裂,但字形应与上字相同)。因此,在定县汉简中“亡”字多作形。平壤本论语此二字作“色状”,前字与现传世本同,后字则与简本同。有学者认为,“色”与“”字有可能形近而讹;瑏 瑠也有学者认为“”实为“色”之变体,因隶定而变形。瑏 瑡从字形上看,说文色部:“色,颜气也。从人卪。”楚秦文字至汉代早期,“色”字构形也有作“从人从卩”,瑏 瑢然与在字形上差距更大。从辞例及文句内容来看,释为“亡(无)状”,意思上也讲得通。据此,有可能是“亡”的一种俗体,系定县汉简书手传抄时采取的一种书写形式。瑏 瑠 瑏 瑡 瑏 瑢论语注疏卷一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北京:中华书局,年影印本,第 页。论语注疏卷一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第 页。朱熹:四书集注,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论语集释卷二三,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陈斯鹏:定州汉简论语校读举例,简帛研究二一,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陈斯鹏:定州汉简论语校读举例,简帛研究二一,第 页。关于简牍中的“亡(无)状”,参见徐世虹:居延汉简中的“毋状”与“状辞”,出土文献研究第辑,北京:中华书局,年。曾宪通、陈伟武: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何琳仪引古玺汇编“王亡鱼”印文“亡”作,参见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战国文字声系,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故宫博物院编,罗福颐主编:古玺汇编,北京:文物出版社,年,第 页。另,古陶文汇编 亦作,参见高明编著:古陶文汇编,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罗福颐:增订汉印文字征,北京:故宫出版社,年,第 页;徐无闻主编,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编: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单承彬:平壤出土西汉论语竹简校勘记,文献 年第期。平壤简释文可参见李成市、尹龙九、金庆浩:平壤贞柏洞 号坟出土竹简论语 ,木简与文字第辑,年。陈斯鹏:定州汉简论语校读举例,简帛研究二一,第 页。单承彬:平壤出土西汉论语竹简校勘记,文献 年第期。黄文杰:秦至汉初简帛文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第 页。定县汉简论语校读三则 二二八二 :栈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献孔子曰回也其遮乎空。赐货殖焉意则中此段文字由若干残片缀合而组成,对应现通行传世本,应属论语先进第十一。十三经注疏本作:“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类似的记述:“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二者次序上略有不同。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文句略有不同。两者相较,明显的异文有:“栈”与“柴”简文,左旁为“木”,右旁上下均为“戈”,即“戋”字,与马王堆(经法 下)、(纵横家书)形同,故可释为“栈”。定州汉墓竹简论语 释为“”,字形不合。十三经注疏本作“柴”,指孔子弟子高柴。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岁。”孔子弟子目录郑玄注:“高柴,字子羔,卫人,少孔子三十二岁。”平壤本亦作“柴”。“栈”与“柴”古通,公羊传哀公四年:“揜其上而柴其下。”何注:“揜,柴之者。”周礼地官媒氏 春官丧祝郑注均引“柴”作“栈”。为此,“栈”应是“柴”音近而讹。“献”与“喭”简文,右旁“犬”形完整,左旁残,但从残存笔画可看出,应为“献”字。整理者释为“献”字。平壤本亦作“献”字。现通行本作“喭”。阮元指出:“案说文有谚无喭,喭乃谚之俗字。”“喭”之义,依据古书注释,指跋扈或刚猛而失容仪。论语注疏引郑玄注曰:“子路之行,失于畔喭。”焦循论语补疏:“大雅皇矣 无然畔援,笺云:畔援,跋扈也。韩诗云:武强也。汉书叙传注作无然畔换,文选魏都赋云云撤叛换,刘渊林注:叛换犹恣睢也。换、援、喭声近相此简简首有分章符号,但后面具体分章与现行版本有较大差距,即根据现行论语篇章,“孔子曰”之后另为一章。此处重点阐释文字文本的问题,分章问题另有文论述。论语注疏卷一一,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第 页;史记卷六七,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史记卷六七,第 页。袁钧辑:郑氏佚书卷一八,清光绪十四年浙江书局刊本。单承彬:平壤出土西汉论语竹简校勘记,文献 年第期。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文字通假会典,济南:齐鲁书社,年,第 页。单承彬:平壤出土西汉论语竹简校勘记,文献 年第期。论语注疏卷一一,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第 页。论语注疏卷一一,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第 页;史记卷六七,第 页。史记集解引郑玄注:“子路之行,失于?喭。”“畔”作“?”。通。皇疏:王弼云:喭,刚猛也。说与郑君义同。邢本?喭作畔谚,沿俗改字。而疏云:旧注作?喭。字书:?喭,失容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喭失于礼容也。”从字义讲,说文犬部:“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从犬鬳声。”段注:“献本祭祀奉犬牲之称,引伸之为凡荐进之称。按论语郑注曰:献犹贤也。献得训贤者,周礼注献读为仪。”“喭”字不见录于说文,说文言部段注:“按此与尚书乃逸乃喭、论语由也喭,皆训?喭者各字。”根据简文上下文可知,“喭”与“愚”“鲁”“辟”分别为孔子对子路与子羔、曾参、子张四位弟子性格缺陷的精到点评,论语集释引杨氏曰:“四者性之偏,语之使知自励也。”从论语对子路性格特征的描述看,其缺点就在于刚猛甚至流于粗鲁,比较符合“喭”之义,而“献”之本义与简文文意不甚相合。从字音看,“献”为晓母元部字,“喭”为疑母元部字,晓母、疑母为旁纽,音近可通。书无逸:“乃逸乃喭。”汉石经“喭”作“宪”;隶释一 成阳灵台碑“驿宪渔”,洪适释:“宪当读为献也。”故简文“献”字应是“喭”的音近通假字。“遮”与“庶”简文,虽右半略残,但确为“遮”字。十三经注疏本作“庶”。说文辵部:“遮,遏也,从辵庶声。”段注:“易:用锡马蕃庶。郑读为藩遮。”两字古音相通。说文广部:“庶,屋下众也。”段注引释言曰:“庶几,尚也。”此“遮”字应是“庶”的音近通假字。与“屡”简文,整理者释为“居”字,并认为可能是“屡”的省体。但从字形上看,上为“尸”形,下为“而”形,与“居”字字形不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汉书货殖列传有类似记述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意则屡中。”均作“屡”。何晏集解也称:“屡犹每也。”平壤本作“屡空。赐不受命如焉,亿则居中”,前字作“屡”,后字释“居”。字应是从尸、从而得声。说文新附字:“屡,数也从尸,未详。丘羽切。”“屡”为见母侯部字,与“而”音相去较远,与“屡”从形上看,有省形的可能。“亿”与“意”简文,字甚清晰,十三经注疏本作“亿”(皇侃本作“忆”)。邢昺疏:“亿,度也。”为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论语集释,第 页。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论语集释,第 页。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编,初师宾主编:中国简牍集成第 册,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年,第 页。洪适:隶释卷一四,北京:中华书局,年影印本,第 页。洪适:隶释卷一,第 页;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文字通假会典,第 页。史记卷六七,第 页。汉书卷九一,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单承彬:平壤出土西汉论语竹简校勘记,文献 年第期。该释文“居”字可疑。定县汉简论语校读三则 臆测、揣度之义。汉书货殖传引师古注曰:“意读曰亿。”平壤本亦作“亿”。说文心部:“意,志也。”段注:“志即识,心所识也。意之训为测度,为记。”并引子罕“不逆诈,不亿不信”、宪问“亿则屡中”,称其字俗作“亿”。然据荀子赋篇:“君子设辞,猜测意之。”注:“意者,度也。”汉书鼂错传:“臣窃意其冬来南也。”颜师古曰:“意,疑之也。”意、亿两字古音相近,早至汉初,“意”“亿”二字通行。三一五七 :以学亦可以毋大过矣此简虽简首尾残,“以”“矣”均残半,但字形基本完整。此段文字对应十三经注疏本述而第七:“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两者的区别在于“易”“亦”不同。原整理者释此字为“亦”。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十四论语音义:“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音义:学易:如字。鲁读“易”为“亦”,今从古。音义中的鲁为鲁论语,古为古论语。陆氏乃是引用郑玄论语注,在敦煌写本论语郑玄注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由于论语通篇涉及易仅此一处,李学勤先生曾撰文指出,这处异文意义非常重大,并指出鲁论语与古论语乃文字上的差别,而不仅是读法上的差别。通过核验新获图版,定县汉简此字确作“亦”,正体现了这种差别。综上,定县汉简论语与十三经注疏本等传世本在字形方面的差异情形多见,且部分为当今罕见的字形,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书写风貌。这为论语版本校勘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附记:本文撰写得到胡平生、贾连翔等先生帮助,谨致谢忱。(责任编辑:姜慧)单承彬:平壤出土西汉论语竹简校勘记,文献 年第期。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影印本,第 页上。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卷四八,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汉书卷四九,第 页。陆德明:经典释文,北京:中华书局,年影印本,第 页。王素编著: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年,第 页,图版。李学勤:周易溯源,成都:巴蜀书社,年,第 页。犚 犻 狊 犺 狌 犣犺 犪 狀 犫 狌 犓 犲 狔狑 狅 狉 犱 狊:犃 犻犵 狅 狀 犵狑犲 狀狑狌狔 犻,犅犪 狅 犳 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