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52T 910-2014 特种野猪饲养技术规程.pdf
下载文档

ID:2639655

大小:390.07KB

页数:1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52T 910-2014 特种野猪饲养技术规程 910 2014 特种 野猪 饲养 技术规程
ICS 65.020.30 B 44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9102014 特种野猪饲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raising of special wild pig 2014-06-09 发布 2014-07-09 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2/T 9102014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饲养环境与设施要求.1 5 引种.2 6 饲料.3 7 饲养管理.4 8 疫病防治.5 9 病死猪、废弃物及污染物处理.5 10 生产记录.6 DB52/T910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能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铜仁市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玉屏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松桃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江口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高奇、龙真权、毛同辉、郑晓刚、冉隆权、石建华、樊蓉、任明晋、郭义军、吴继标、姚振华、孟华。DB52/T 9102014 1 特种野猪饲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野猪生产过程中饲养环境与设施要求,引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病死猪、废弃物及污染物处理,生产记录的技术规程。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特种野猪养殖场(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T 5031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特种野猪 野猪经过人工驯化与家猪杂交生产的后代。其食性杂、耐粗饲,抗病力强,瘦肉率高,肉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独特。4 饲养环境与设施要求 4.1 场址选择 4.1.1 防疫条件良好,距主要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动物屠宰加工厂和农贸市场 1 km 以上。4.1.2 地势高燥,通风、采光、排水良好,饲养环境符合 NY/T 391 的要求。4.1.3 供电稳定,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符合 NY 5027 的要求。4.2 场区选择 DB52/T 9102014 2 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含运动场)、隔离区、放养区、粪污处理区、病死猪处理区进行布置,各区之间根据地形地貌保持有效隔离距离。4.2.1 生活管理区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隔离区、粪污处理区和病死猪处理区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4.2.2 场区设置净道、污道、猪专用道,各道互不交叉。4.3 猪舍建设 4.3.1 猪场占地面积符合生产需要,按每头能繁母猪占地 80 m290 m2计算。4.3.2 猪舍种类包括种公猪舍、种公猪配种室、后备种猪舍、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和哺乳母猪舍、保育仔猪舍、生长育肥猪舍、隔离猪舍。种公猪舍、后备种猪舍分别配置运动场。猪场设置育肥猪放养场。4.3.3 猪舍要求通风、干燥、采光良好,冬暖夏凉。建筑满足防疫、防火要求。4.3.4 每头特种野猪占栏舍面积参数见表 1。表1 每头特种野猪占栏舍面积参数 类 别 占栏舍面积(m2)运动场面积(m2)放养场面积(m2)备 注 种公猪 10 10 种公猪配种室 16 每场每周配种量 35 头设置 1 个 后备种猪 2 2 空怀和妊娠母猪 3 分娩和哺乳母猪 4 保育仔猪 0.7 生长育肥猪 0.8 10 4.3.5 地面平整坚实,呈 25坡度,不积水和粪尿;墙体坚固,保温隔热;墙面平坦、光滑,能耐酸、碱。4.4 保定笼制作 用直径10 mm以上的钢筋制成,长1.0 m1.6 m,宽0.5 m,高0.7 m,四脚装活动轮,前后开活动门,用于个体检查保定。5 引种 5.1 引种要求 5.1.1 引进特种野猪种猪必须从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购买;按照 GB 16567 要求,引种前对引种地进行疫情调查和疫病监测,监测疫病种类按照 NY/T 5031 执行。DB52/T 9102014 3 5.1.2 对引入的种猪按照 GB 16567 要求,隔离观察 15 d30 d。经兽医检查确定健康无病后,并入生产区饲养。5.1.3 隔离观察期间,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消毒,对无异常表现的种猪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隔离观察期结束前 7 d 进行驱虫。5.2 种猪的选择标准 5.2.1 种公猪 背毛光亮,嘴筒狭长,肩宽,胸深,背腰平直,尻部稍倾斜,四肢结实,体质健壮;睾丸发育良好,大小一致,无单睾、隐睾、阴囊疝等遗传疾患。5.2.2 种母猪 结构匀称,膘情适中,四肢结实、有力;阴户大小适中,发育正常,乳头6对以上,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头、翻乳头、副乳头等无效乳头。6 饲料 特种野猪的日粮由精料和青粗料组成。6.1 精料配方 精料参考配方及营养含量见表 2。表2 精料参考配方及营养含量 项 目 种公 猪 后备 和空怀母猪 妊娠母猪 哺乳 母猪 保育 仔猪 生长 猪 育肥 猪 玉米(%)60 58 58 57 55 52 59 豆粕(%)14 13 12 14 16 13 13 麸皮(%)17 19 17 15 15 19 19 米糠(%)3 6 7 5 6 10 5 鱼粉(%)2 2 5 4 2 预混料(%)4 4 4 4 4 4 4 合计(%)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消化能(MJ/kg)12.77 12.66 12.7012.78 12.79 12.56 12.67 粗蛋白(%)15.42 14.27 14.8816.94 17.17 15.47 14.23 赖氨酸(%)0.73 0.63 0.70 0.87 0.88 0.74 0.63 蛋氨酸(%)0.26 0.23 0.26 0.31 0.30 0.27 0.23 钙(%)0.80 0.70 0.80 0.90 0.95 0.70 0.70 磷(%)0.56 0.60 0.60 0.60 0.48 0.49 0.60 6.2 青粗料 DB52/T 9102014 4 青粗料包括红薯藤、叶菜类、白萝卜、南瓜、胡萝卜、黑麦草、高丹草、菊苣及可食用野生植物等。7 饲养管理 7.1 种公猪 7.1.1 种公猪实行单圈饲养。每天运动 1 次,每次 1 h。7.1.2 成年公猪每天每头饲喂精料 2.0 kg3.0 kg、青粗料 1.0 kg2.0 kg。每天饲喂 2 次,自由饮水。7.1.3 种公猪适宜初配年龄为 8 月龄10 月龄,利用年限为 4 年5 年。7.1.4 成年公猪每周配种 2 次。7.1.5 公母比例为 1:25。7.2 种母猪 7.2.1 后备母猪和空怀母猪 7.2.1.1 每天每头饲喂精料 1.5 kg2.0 kg、青粗料 1.0 kg2.0 kg;每天饲喂 2 次,自由饮水。7.2.1.2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 15 d 开始采取短期优饲催情,即在原日粮基础上增加 10%15%的能量饲料,配种结束后恢复原日粮基础。7.2.1.3 后备母猪适宜初配年龄为 7 月龄9 月龄;经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后发情即配种。7.2.1.4 在一个发情期内配种两次,即:母猪发情后,出现外阴红肿、有粘液流出、接受公猪爬跨时进行第一次配种,间隔 12h 进行第二次配种。7.2.2 妊娠母猪 7.2.2.1 每天每头饲喂精料 1.5 kg2.5 kg、青粗料 1.5 kg2.0 kg;每天饲喂 2 次。不喂霉变和冰冻饲料。7.2.2.2 实行单圈饲养。7.2.3 分娩和哺乳母猪 7.2.3.1 妊娠母猪的预产期为 114 d,预产期前 7 d10 d 转入产房。7.2.3.2 妊娠母猪转入产房之前,对产床进行清洗、消毒,保持地面干燥,做好产前准备工作。7.2.3.3 母猪出现临产征状至产后 8 h,停喂饲料,但必须保证充足的饮水(冬季用温水),并在水中加入 10%15%的麦麸和 0.3%的食盐。7.2.3.4 母猪产前用 1 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阴部、后躯和乳房。7.2.3.5 仔猪产出后,擦干血迹,清除口鼻腔粘液,断脐后送到保温箱。7.2.3.6 母猪产后第 2 d 开始逐渐增加喂料,7 d 后恢复到正常喂料水平,每天每头饲喂精料 2.0 kg4.0 kg、青粗料 1.0 kg3.0 kg;每天饲喂 3 次。DB52/T 9102014 5 7.3 哺乳仔猪 7.3.1 哺乳仔猪设专用保温箱,选取电热板、红外灯等设备保暖。7.3.2 仔猪 1 日龄7 日龄,适宜温度在 25 30 之间;8 日龄30 日龄,适宜温度在 20 25 之间;31 日龄60 日龄,适宜温度在 18 左右。7.3.3 仔猪出生后 2 h 内吃到初乳和固定奶头。7.3.4 仔猪 3 日龄和 15 日龄分别注射牲血素补铁,每头每次 1 ml。7.3.5 仔猪 7 日龄10 日龄开始用专用仔猪教槽料诱食、补料。7.3.6 仔猪 28 日龄42 日龄断奶。7.3.7 育肥用猪,在产后 10 d 内去势。7.4 保育仔猪 7.4.1 仔猪断奶后,进入保育舍,防止打架、撕咬。7.4.2 饲料更换要逐步过渡,少喂多餐。即:断奶后继续饲喂乳猪料 7 d,在此期间每天按 15%的比例逐渐增加小猪料喂量、减少乳猪料喂量。7.4.3 每天每头饲喂精料 0.5 kg1.0 kg、青粗料 0.4 kg0.8 kg。每天饲喂 3 次5 次。7.4.4 对仔猪进行“吃、睡、排”三点定位调教。7.5 生长育肥猪 7.5.1 合理分群,群体大小一致,强弱分开,密度为每圈 10 头15 头。7.5.2 生长猪:每天每头饲喂精料 1.0 kg2.0 kg、青粗料 1.0 kg2.0 kg,每天饲喂 2 次;育肥猪:每天每头饲喂精料 1.5 kg2.5 kg、青粗料 1.0 kg2.5 kg,每天饲喂 2 次。7.5.3 适时出栏,体重为 75 kg 左右。8 疫病防治 8.1 猪场大门入口处设置消毒通道;生产区门口设置更衣换鞋室、消毒室;猪舍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盆。8.2 猪场内设立兽医室,配备疫病防治的常用药品、疫苗、诊疗器械和消毒用具,并分类存放。预防、治疗、诊断用药按 NY 5030 执行。8.3 定期开展猪群疫病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进行疫情分析,根据猪场及周边疫病流行特点做好免疫程序。8.4 驱虫:驱虫药以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为宜。仔猪 20 日龄驱虫一次,80 日龄90 日龄再驱虫一次。8.5 出场猪检疫按 GB 16549 执行。9 病死猪、废弃物及污染物处理 DB52/T 9102014 6 9.1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按照 GB 16548 执行。9.2 废弃物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处理。9.3 污染物排放按 GB 18596 执行。10 生产记录 10.1 按照农业部畜禽养殖场养殖档案认真做好生产记录。10.2 记录资料应妥善保存,至少保存 2 年以上。_ DB52/T 910-20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