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粮食安全
知识
体系
话语
建设
逻辑
思路
李晓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66期)2023(4)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的逻辑思路李晓云,青平(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摘 要 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让世界读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话工具。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引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同时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并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文章在凝练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文化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粮食安全;大食物观;知识体系;话语体系;中国特色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56(2023)04000704DOI编码:10.13300/ki.hnwkxb.2023.04.002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突出中国特色上下功夫,要立足中国实践,提升原创能力和水平,推动重大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创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粮食安全实践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构建提供了广阔背景,中国农业与粮食安全之路也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用发展的粮食安全理论指导发展的实践。一、新时期粮食安全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在2003年之后陆续取消了农业税,结束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历史,逐步由农业支持工业发展,转向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对农业的支持逐年增加2。党的二十大提出“农业强国”目标,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3,美国是世界农业最强国,中国是世界农业最大国,要建成现代化强国,农业必须强。而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1.新时期粮食安全新形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需求发生转型升级,更加多元,消费种类更加丰富,消费需求呈现出营养化、便捷化、个性化、高端化等多种特点,其中肉蛋奶等的肉类、水产品、乳制品类的需求增加使饲料粮仍然在相当长时间内表现为刚性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水土资源匮乏且空间分布不均,农业生产效率不高,从农业用水满足程度看属于中重度缺水国家。而多年来粮食作物生产重心北移加剧了水土资源约束,加上气候变化异常带来的生产不稳定和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使得进口不确定性增强,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收稿日期:20230401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与水资源保障重大问题研究”(20JZD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战略问题研究”(22&ZD079)。(总166 期)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新时期粮食安全新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向均衡型内涵式转变,对经济结构、生态环境、科技进步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体现在粮食安全领域主要有四个维度:农业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大食物观、以内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对粮食与重要农产品生产和供应提出了更高标准。中国粮食安全实践迫切需要有得到学术共同体认同的、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二、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理论创新1.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粮食安全的新理念与新战略,多次强调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以我为主新路径;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粮食安全概念。这为进一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凝练粮食安全领域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基本逻辑框架。2.新时期粮食安全理论创新的着力点在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在粮食科技创新、食物开发路径、粮食安全国际合作、粮食安全责任制等实践上不断取得较大进展,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论提供了支撑。第一,构建中国粮食安全概念与内涵。“大食物观”的思想,为将粮食安全内涵从关注数量安全拓展到数量、质量、营养、多样化、绿色等维度,粮食安全由谷物安全向所有食物安全转变提供了思路。第二,构建粮食系统韧性理论。生产与供应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是粮食生产系统应对各类风险的系统韧性。应对可能的气候、贸易、地缘政治变化等多元冲击,粮食生产与供应链需从自然韧性、经济韧性、贸易韧性等多方面构建粮食安全韧性体系,这为韧性理论研究演化及其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场景。第三,构建粮食生产绿色发展理论。投入与产出是生产的前端和后端,粮食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维度,是生产效率最基础的内容,而中间的生产方式则决定了在物质产出的同时,对资源与环境影响的大小,绿色、低碳、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现。第四,构建粮食安全合作与共同安全理论。在以内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中,粮食自主安全是“以国内稳生产保供应,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风云变幻”的主要方面,合作安全是“国内稳生产保供应”的重要补充,共同安全则是主动融入全球粮食安全框架,寻求自身安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安全。第五,构建粮食安全责任理论。中国粮食安全的本质是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粮食既是一般商品,也是具有政治属性的特色商品,在领导责任、战略物资、法治化、政策支持、外交等方面均有体现。三、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安全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安全的知识体系是形成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论的基础。要形成系统的、有效的、能说明或解决粮食安全某一问题的逻辑,才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安全理论,这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知识是人类经验中的共识,具有层次分明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并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积累。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是在中国不同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粮食安全领域共识的总和。粮食本身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粮食安全则描述了人与粮之间的关系,具有“认识”属性。不同地区或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粮食安全的主观认识具有显著差异,形成的粮食安全观与粮食知识体系必然具有国家和地域性,带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也是如此。8第4 期李晓云 等: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的逻辑思路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包含哲学社会科学和非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知识,例如经济学、管理学、资源与环境学、农学基础等科学,是一个涉及人文、自然、社会经济与管理众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可以从粮食生产与资源基础、粮食消费、市场与价格、贸易与风险、金融与保险、技术与政策、管理体制与治理体系等结构单元出发,分别对各单元内涵、特征、维度、关系等内容进行定义、分解和展示,同时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粮食安全实践经验作为支撑。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安全的话语体系当前国内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国际粮食安全领域不平衡不平等加剧,在全球化呈现集团化趋势和地缘政治动荡背景下,对中国粮食领域的误解和批评声此起彼伏。在中外对话平台不足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能正当和准确表达自身逻辑的话语体系,从公平与正义角度出发为中国粮食安全思想,为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全球新型粮食安全价值体系和治理体系说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是中国粮食安全知识和理论、价值观与思想体系的语词表达;是展示中国粮食安全文化价值、凝练理论特色,讲好中国故事,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并愿意携手共同塑造全球粮食安全价值体系的重要战略工具。1.中国特色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构建的语料基础与优势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是否拥有话语权,除了硬实力方面的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它的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是否能够有效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它的文化能否受到世人的尊敬4。中国粮食安全建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14亿人口大国粮食的基本自给,回应了“如何养活中国”的重大命题,为全球反饥饿、反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国家粮食安全领域的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基础。中国的文化向来崇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国的粮食安全与全球粮食安全休戚相关,在实现自主安全的同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增加资源与环境领域投资、参与全球粮食产业链构建,倡导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公平,这种共商共建共享的价值观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认同。这种价值观与实践逻辑的自洽性为打造基于共同价值观的“粮食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提供了优势。2.构建粮食安全话语体系的思路中国特色粮食安全话语体系应体现中华优秀文化价值,体现学理气质与逻辑自洽。总的来说需要构建一个国际社会接受的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理论内涵,体现全球粮食安全共同价值观的语言体系,讲清楚中国粮食安全是什么样,为什么这样,以后会怎样?讲清楚我们希望世界粮食安全是什么样,我们能怎样?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逻辑线条进行构建。(1)文化逻辑。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着丰富智慧宝库,绵延几千年的中华农耕文化与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是粮食安全理论与话语体系构建的深厚基础。凝练中国农耕文明在不同时期以农为本的思想发展,挖掘粮政、仓储、赋税政策变化与历史关键事件背后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理念,是体现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感召力、获得尊重、扩大全球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共识的切入点之一。(2)学理逻辑。学理逻辑是体现粮食安全话语体系学术自信与学理气质的关键,需要运用逻辑化的知识体系与辩证唯物的方法体系进行梳理、辨析,形成系统化的理论观点。一方面,围绕中国粮食安全新思想、粮食安全观、粮食安全战略、战略举措、保障体系之间辩证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概念,在概念、内涵、维度、内容、保障措施、政策支持等学术范畴之间形成逻辑严密、相互支撑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着重辨析核心思想和观点的逻辑起点、逻辑演进、逻辑归宿,例如中国的“耕地红线观”“科技根本出路观”“粮食安全的人民观”“粮食安全合作观”“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等。9(总166 期)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实践逻辑。粮食安全理论创新需要体现实践检验的标准。应当注重从时空的角度梳理国际和国内粮食安全实践发展的历史脉络,辨析中外粮食安全领域不同时代背景下现实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关键问题、粮食安全战略的异同与其根源,突出粮食安全实践的历史逻辑、中国现实逻辑以及与国际逻辑发展的趋同。着重把握中国粮食安全历史定位和时代特征,理解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战略的发展逻辑,阐释好中国的全球粮食安全合作观,用中国在全球发展的资源投入与技术支持的事实,支撑中国“共同、合作、可持续的全球粮食安全理念”5,努力扩大共识,营造全球粮食安全新价值观,共同打造全球粮食安全新话语体系与治理体系。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R/OL.(2022-10-26)2023-03-26.https:/ J.中国社会科学,2021(7):44-62,205.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程曼丽.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超越性格局 N.北京大学校报,2022-12-14(1).5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 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ystem and Discourse System in the Field of Food Sec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