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万绥猴灯
传承
利用
第41卷第2期 常 州 工 学院学 报(社科版)Vol.41 No.22023 年 4 月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Apr.2023doi:doi:10.3969/j.issn.1673-0887.2023.02.018论“万绥猴灯”的传承与利用雷若欣(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安徽巢湖238000)摘要:“万绥猴灯”是彰显常州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借助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万绥猴灯”的定型发展、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提升策略等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呈现“万绥 猴灯”的发展全貌,从中窥见常州巢氏家族的时代贡献,而且可以为常州地方特色文化的开发、利 用与交流提供参考。关键词:常州;万绥猴灯;非物质文化遗产;巢氏家族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未来要完善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设施体系,提高传统音乐、传 统舞蹈、曲艺杂技的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推动传 统体育、游艺纳入全民健身活动。促进非物质文 化遗产广泛传播,并将之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我国传统舞蹈数量繁多,形态各异,在民间广为流 传,对其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对彰显地方特色文 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万绥猴灯”2007年入选常州市第一批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杂技与竞技”类项目,2009年,又被列入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自入选以来,相关的新闻报道逐渐增多,但就 相关学术研究来看,至今还未见系统分析。鉴于 此,本文以“万绥猴灯”为研究对象,借助网络文 本分析的方法,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以期从中 窥见常州巢氏家族的时代贡献,并为该项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提供一些建议。一、常州巢氏家族与“万绥猴灯”的 演变与定型“万绥猴灯”不是灯,而是一种集传统舞蹈、文章编号:1673-0887(2023)02-0094-06体育、杂技、武术于一身的综合性传统表演项 目。该项目始于东晋,成型于康熙年间,至今,保留了完整的表演流程与内容。(一)常州巢氏家族与“万绥猴灯”的演变“万绥猴灯”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源 于移民南迁,南北文化交融。据常州市文化馆提 供的资料,“万绥猴灯”源自东晋永嘉之乱后,齐 梁萧整带领族人从山东迁居苏南常州万绥镇,并 带来了一种操练军队的猴拳动作。后来,猴拳中 融入了舞蹈动作,并被当地的巢氏家族代代传承 下来,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万绥猴灯”。另外一种说法则带有民间文化色彩。“万绥 猴灯”(万绥白兔墩猴灯)始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距今有300多年历史。当时,当地士绅 为重修万绥东岳庙,在东岳庙西北1 5公里的白 兔墩挖土时,挖出了一个白猿猴头骨,它被人们奉 为神物。后社会动乱,盗贼蜂起。为保地方平安,祈白猿猴头辟邪驱灾,当地有个红庙和尚便照其 样复制成面具,配上服饰、道具等,带领村中青壮 年模仿猿猴动作习武练艺,并在庙会等各种重要 场合进行表演。这既能强身健体,又能祈福保平 安,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技艺,即万绥 猴灯O收稿日期:2022-07-16作者简介:雷若欣(1979-),女,河北邢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项目(2020CX144);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20A0455)第2期雷若欣:论“万绥猴灯”的传承与利用95无论哪种起源说都与当地士绅的作用分不 开。就史料来看,北宋末年,以巢正初为首的巢氏 一族迁至了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巢氏宗 谱卷之四“年表”载:“第一世始祖:正初,字有 元,宋徽宗政和间为江阴州判。宋英宗治平二年 生,高宗绍兴三年卒,寿六十九,配李氏,合葬江阴 君山。公世系始于庐州巢县,后迁河南登封之箕 山,仕江阴为判官。时驾南渡,不复归洛,卒于官。子二,木、林,卜居毗陵(今常州)之千秋乡固村 里,子孙世居焉,今以公为毗陵始祖。”孟河镇 一直有“巢半城”之名。因此,自古至今“万绥猴 灯”表演队员当中,以巢姓居多。由此可见,巢 氏家族在“万绥猴灯”的演变与发展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他们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守护 者、传承者。(二)“万绥猴灯”表演的定型从目前“万绥猴灯”申遗资料和相关新闻报 道来看,“万绥猴灯”有一整套表演程序,具体包 括展演前练习、请魁星、展演、展后安置4大环节。展演包括序幕、魁星戏猿猴、单猴、双猴、垒猴、五 猴、单棍、双棍、谢幕等10个部分。一般每年正月前“万绥猴灯”队员就开始练 习,为春节和元宵节的表演做准备。表演当日,队 员首先要去魁星楼举行请魁星仪式,仪式流程 如下:主持人:上香,请魁星。拜魁星,请魁星面具。魁星请白猿。全体成员:添福寿,添子孙。主持人:白猿上身。全体成员:文武双全,惩恶扶善。主持人:白猿游村。该仪式有着严格的流程,体现了村民的价值 观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祭拜仪式后,表 演团队前往广场进行表演。展演时,阵容整齐,演 员一律佩戴特制的猴面面具、戴猴帽、穿猴衣,前 有猴王、魁星和大旗开道,一路锣鼓喧天,威风凛 凛。万绥猴灯展演整套程序严谨而丰富,从序幕 到谢幕,有十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魁星戏猿猴、翻筋斗、滚绣球、金鸡独立、倒挂金龙、老鹰磨翅等 若干表演内容。千百年来,“万绥猴灯”基本遵循 这一表演程序。20世纪80年代,虽然因传承人 缺乏、传承经费不足、地方政府支持不到位等原因 其发展受阻,传承人出现断层,但2004年以后,该 文化遗产基本恢复了原有的表演流程。二、“万绥猴灯”的传承与利用“万绥猴灯”自2004年恢复后,得到了常州 市、江苏省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万绥猴灯”在传承与利用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这有利 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资源。(一)构筑“双向化”培育体系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江苏省、常州市相关部门也 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 全面摸底并开展保护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发 现、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是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加强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葆生 命力的关键所在国。“万绥猴灯”有自上而下的“遴选传承人”和自下而上的“培育传承人”两种 做法。1.遴选传承人2010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对常州市市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鼓励和支持传承人 开展传习活动,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根据常 州市关于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 精神和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 报和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通过自愿申报、推 荐、评审几个环节,确定了常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从关于公布常州市第一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常 文广新20106号)可以看出,在常州市新北区,“万绥猴灯”遴选出了 3位传承人:巢松全、吕伯 青、巢国友。其中,巢松全是万绥白兔墩村人,是 村里会调猴灯的人中最年长的一个。他十多岁开 96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3 年始跟着父亲巢四保习练猴舞,耍猴拳。巢松全曾 表示,小时候“放牛的时候,干农活的时候,觉得 无聊就翻几个跟头,活络活络身体”。而传承 人巢国友是巢松全的儿子。从巢四保到巢松全再 到巢国友,我们可以看出巢氏家族在“万绥猴灯”传承中的坚持与贡献。2.培育传承人除了从现有“万绥猴灯”传承人中遴选具有 代表性的人物以外,孟河镇地方政府还积极推动 传承人培育工程。为了解决“万绥猴灯”后继乏力的问题,孟河 镇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在中小学中推进猴灯技 艺传承。2012年,孟河镇文体站联合万绥小学,开设了 300 m2的传习所,每年从该校二到六年级 的学生中选拔出二三十名学生,作为“小猴子”的 培养对象。为此,万绥小学还深入挖掘猴灯的 文化内涵,开设了校本课程“万绥猴灯”。除此之 外,还经常邀请“万绥猴灯”传承人巢国成等人到 学校进行指导,让孩子们了解猴灯的历史渊源和 独特文化,掌握猴灯表演的基本动作,这既能使孩 子们强身健体,又能提高其审美情趣和文化 自信叫(二)搭建多层次展演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 进行展示与展演。近年来,“万绥猴灯”经历了“传统式”到“演艺式”的演变过程,实现了从民俗 活动到城镇民间体育活动的转变。1 传统式村落展演“万绥猴灯”本为孟河镇万绥村等村落的民 俗文化活动之一,是以巢氏家族为主的身体记忆 传承。从其请魁星的仪式来看,“万绥猴灯”带有 宗教祭祀的特性,目前,该仪式由“万绥猴灯”传 承人主持,整个过程不但体现了万绥村民对白猴 这一图腾的崇拜,而且展现了民众祈求安居乐业、添福添寿的美好愿景以及“惩恶扬善”的价值观 念。展演过程中,村民可以参与其中。在整个过 程中,以巢氏家族为首的传承者主要传承的是请 魁星仪式、白猴面具制作技艺、舞蹈动作套路、音 乐配词等内容。“万绥猴灯”对万绥村乃至孟河 镇一带的百姓有着重要的生活知识普及和伦理道 德引导作用。普通百姓借助观看“万绥猴灯”,完 成了文化和社交空间的建构。2.演艺式剧院展演2004年以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万绥 猴灯”这一技艺,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孟 河镇文体站等地方相关部门介入,积极引导、推 动、促进“万绥猴灯”的传承,猴面具的制作材 料、展演过程等方面都有所变化。比如为了让 表演更为紧凑,请魁星的仪式有所删减,套路编 排、舞美设计与配乐等都与传统表演有所区别;制作猴灯面具的材料也变成了绿色环保的纱 布、浆糊和明矶等。演艺式的“万绥猴灯”主要 参与政府组织的活动或者大型商演活动,表演 主体也由原来的传承人向中小学生乃至城镇爱 好者扩展。此外,当地人对“万绥猴灯”舞蹈动作进行了 创新。万绥小学等将猴灯融入了学校教育和学生 生活。课程教学处郑红卫老师召集骨干教师自编 猴灯操,非遗传人张云剑老师献计献策,体育组组 长张周龙老师综合大家意见,串珠成链设计了一 整套猴灯操,还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非遗展 示展演活动3。可以说,“万绥猴灯”已成为万绥 村、孟河镇、常州市乃至江苏省独具特色的城镇文 化之一O随着“万绥猴灯”展演形式、内容发生改变,其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也随之发生改 变,相关媒体愈发关注该遗产资源,并力图将其打 造成地方宣传的重要名片。(三)打造全方位传播体系从“万绥猴灯”及其相关文化宣传来看,“万 绥猴灯”已逐渐构建了立体化的传播体系。目 前,常州日报常州晚报等报刊杂志,地方电 视台和央视等传统媒体,腾讯、优酷等网络视频和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都出现了“万绥猴 灯”的身影。应该说,虽然“万绥猴灯”这一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地理空间范围不广,但其传播空间 正在被无限延展。比如2020年12月1日,“万绥 猴灯”在常州万绥东岳戏楼演出时,CCTV发展之 旅频道极致匠心栏目组对其进行了拍摄。2022年1月24日拥有11.7万粉丝的“文旅常 州”在抖音平台上传了一段长达15秒的短视频“万绥猴灯非遗过年dou来播水韵江苏”。第2期雷若欣:论“万绥猴灯”的传承与利用97由此可见,“万绥猴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得 到了官方渠道的宣传,又得到了对年轻人颇具吸 引力的民间渠道的宣传,这一立体化宣传矩阵的 打造对“万绥猴灯”的宣传与推广有着重要的作 用与意义。三、“万绥猴灯”传承中存在的 问题与提升对策“万绥猴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逐渐受 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无论是在传承人的培育、项目 展演还是在传播渠道上,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 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万绥猴灯”的传承中还存 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促进 相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万绥猴灯”传承中存在的问题1 展演空间狭窄“万绥猴灯”的展演主要集中在春节前后的 庙会、节庆场合,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空间性。展 演过程中,猴灯舞蹈动作既可以在台上表演,也可 以在地面进行,这有利于激发当地居民对民俗文 化的认同感。但从实际开发情况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