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吉林地区师范教育的兴起.pdf
下载文档

ID:2638717

大小:1.25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2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清末 吉林 地区 师范教育 兴起
清清末末吉吉林林地地区区师师范范教教育育的的兴兴起起毕元辉贡鹏(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摘 要吉林师范教育缘起于清末新政改革 在癸卯学制下吉林地区先后采取了设立初级和优级师范学堂、设立师范传习所以改良塾师、派遣师范生赴日本学习其师范科等方式以改良学制 通过改良旧师资与培养新师资并重、权宜之计与长效机制结合、本土培养和以日为师并行的方式吉林地区培养了第一批新型师资开创了近代师范教育推动了吉林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关键词清末吉林师范教育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清末处于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过渡的时期 清末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兴学育才”“以日为师”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学制、变科举、立学堂”在新式学堂建立前地方上的传统教学机构如书院、社学、私塾和义学中的教师群体(后文统称为“塾师”)来源复杂、流动性大无法适应近代教育事业的转型与发展面对新式学堂广泛建立后对新式教师的大量且长期的需求中国掀起了兴办师范教育的浪潮清朝建立后东北地区长期处于封禁状态影响了其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在 世纪下半叶开禁及招垦以后东北地区的教育逐渐兴起 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际被迫实行新政改革称为“清末新政”在教育层面新政掀起了“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改革浪潮 吉林地区(即 年吉林设省前的吉林将军辖区及其后的吉林省辖区)的近代师范教育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兴起的在清末师范教育兴起的过程中培养师资的机构并非统一称为“师范学堂”在一些相关论文中“师范学堂”“师范传习所”“师范讲习所”“简易师范”“速成师范”等用法常常混淆不清 癸卯学制要求各省需在省城设立一所师范学堂 师范学堂分成初级和优级师范两种 初级师范学堂内设完全科和速成性质的简易科主要培养小学教师学期一年 简易师范或设立于师范学堂内或设于中学堂内 优级师范学堂内设普通和高等师范科学期三年分别培养高等小学和中学教师 速成师范是对简易师范和师范传习所快速培养教师的一种通称特定语境下也指日本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设制的快速师范 根据癸卯学制各府县设立师范传习所这是在正规师范学堂设立前快速培训和改良塾师的一种方式 师范传习所存续时间仅有 年年后陆续撤销 根据 年清廷颁布的改良私塾章程私塾改良会是为改良私塾而专门设立的师范讲习所兼具宣讲和培训作用 师范讲习所在民国时期因大规模私塾改良而继续存在 在一些省份师范传习所和讲习所常常合二为一名称也常常混用 在吉林地区师范传习所一般指 年间设立的 所培养小学教员的临时性机构一、教育管理体制及新式学堂的建立新式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创办新式学堂既包括中小学堂也包括师范、法政、商业及农业等专门性学校 新式学堂广泛建立后创办师范教育、培养教师人才成为必然要求收稿日期基金项目长春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春师范大学校史口述史资料收集与整理”(长师大社科合字第 号)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第 号)作者简介毕元辉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近现代史研究贡鹏男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近代师范教育始于 年法国人拉萨尔创办的教师训练机构后被其他西方国家仿效 中国的近代师范教育起源于 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及 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通州师范学校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初级和高级师范学校 年 月清政府颁布的首个学制文件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虽未施行但开启了兴办新式教育的浪潮 两年后()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旨在废除科举制建立新学制兴办各类新式学堂 它规定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制度并首次确定了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管理和毕业要求等确立了初级、优级兼办的两级师范教育体制 为了快速培养师资各省还设立了临时性师范传习所癸卯学制实施之时吉林地区处于吉林将军管辖其学务统一归奉天学务处管辖 在东三省中奉天最早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吉林次之黑龙江则最晚(一)创立新式教育管理体制癸卯学制实施之时正值日俄战争进行之际 年起徐世昌在东三省开启了新政改革将兴办教育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三省之中奉天最早创立教育管理体制吉林稍晚并仿效奉天“吉林虽非奉比而较之黑龙江数倍过之乃学堂设立之进步则相与颉颃在官吏之奉行功令同一设施曾无二致”新建立的教育行政机构可分为直接管理机关和辅助管理组织直接管理机关包括省提学使司和府厅州县劝学所两级教育管理架构 年吉林学务处在省城吉林崇文书院旧址设立为吉林教育行政之始 年 月学务处改为提学使司 首任提学使吴鲁于同年冬到任为吉林地区教育专门官员其办公机构则称为学务公所 此后至民国建立前曹广桢、吴焘先后担任吉林省提学使 提学使负责统辖教育行政、设立中小学堂、编制学校规程等 起初学务公所仅设总务、普通、图书、会计四科后增设佥事、专门、实业三科每科设科长一人科员若干 年吉林省设立后其教育管理制度日益完善 下辖各府厅州县纷纷设立劝学所共设立 处负责创办中小学堂推广普及教育民国时期省县两级管理体制得以延续提学使司和劝学所分别改称教育厅和教育局辅助管理组织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设立视学员建立最初的教育督导制度 年吉林各府厅州县另设视学员 人常驻各府州县巡视其学务 视学员一般由地方士绅担任负责督导各地学务这些视学员在推广创办各州县新式学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设教育官练习所培养新式教育官员 年在学务公所内设立“教育官练习所”本省士绅、举贡生员、学堂毕业者“其考选则尤以国文经学为重并令入本省教育官练习所三月将学部颁发各项章程规则及本省学务情形详加研究查其确有心得再舆派充”第三刊发吉林教育官报宣传新式教育政策推广新式教育理念 教育官练习所“开办学术研究会分文理二科督率科员逐日研究并刊发教育官报五日一出版”吉林教育官报创办于 年仿学部官报刊发内容包括谕旨恭录、奏章、公牍辑要及本省学务报告等起初为“五日一出版”后时间间隔并不固定共出刊 期 年停刊 此外吉林地区还设立了宣讲所和小学总查所等临时性组织亦为教育行政管理之辅助可见在吉林设省后其管理架构日益完善 视学员的选派旨在督导创办新式学堂教育官练习所的创办培训了新式教育管理者和决策者而教育官报的刊发在推广普及新式教育政策和理念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新式教育行政机构的确立使吉林地区“风教所敷渐开盲塞提纲挈领事事改观学子前途胥有攸赖矣”(二)兴办中小学堂在新式学堂创办前吉林地区的传统学校包括以下几类:其一官学由八旗官学和学宫构成 八旗官学专门为八旗子弟开设学习满文与骑射从清初陆续开设至 年共有 所 学宫是由各府厅州县设立的府学、厅学、州学、县学主要设在文庙统称为学宫 新政改革之初吉林地区共有学宫 所 其二义学一般由乡绅捐建为公益性质培养满汉孤寒子弟 至光绪末年吉林地区先后共办义学 所 其三书院多为官绅捐建为半官半私性质 吉林地区共建有白山书院、崇文书院等 所书院 其四私塾数量最多且多为私有 随着关内移民的增加 吉林地区的私塾不断增设 年共有私塾 处 塾生近 万名 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务纲要称:“开通国民知识普施教育以小学堂为最”徐世昌也认为“小学为教育之本”在兴办新式小学堂的过程中官办的八旗官学、义学大多直接改成小学堂私塾通过改良也成为小学堂当时吉林地区的小学堂分成三类:初等小学堂、两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 吉林地区新式小学堂最早设立于 年分别设立于省城吉林和绥芬厅(今属黑龙江)两地 吉林省志记载 年“吉林将军达桂在省城东、西、南、北四处义学基础上分别设立官立初等小学堂各 所”每堂招学生 人 盛京时报 年 月 日刊发的吉林全省学堂调查(续)记载绥芬厅于 年设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从 年起五常厅(今属黑龙江)、伊通州、榆树县、农安县、长寿县(今属黑龙江)、磐石县、陶赖昭七地开始创办新式小学堂从而兴起了大规模创办新式学堂的热潮 到 年 月吉林省兴办初等小学 所、两等小学 所、高等小学 所共计 所吉林地区最早开办的中学是省城师范学堂附设中学堂及延吉中学堂设立于 年 年全省共有中学堂 所 年增加到 所 年增加到 所在校学生 余名 上述中学堂均为新式中学堂不包括改良的私塾二、吉林地区师范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随着新式教育的普及学堂师资缺乏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师范为教育之母”因此创办师范学堂是解决师资的根本途径 就吉林地区来看“其所以为教则以改良私塾广储师范为入手”新式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塾师改良和确立专业化师资培养体制 解决师资的主要策略是先解决小学师资然后在初级师范毕业生中择优培养中学师资“今则师范学堂设立渐多毕业生必通中学始充教员”(一)设立师范传习所师范传习所是清末培养小学教员的临时性机构 年 月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各州县于初级师范学堂尚未齐设之时宜急设师范传习所”东方杂志也记载:“至于内地各学堂从前开办伊始教习缺乏不得已设立速成师范与师范传习所以应急需”可见创办师范传习所是一种向师范学堂过渡的应急性措施是一种权宜之计师范传习所主要致力于改良塾师塾师是其主要招生对象“凡在乡村市镇以教授蒙馆为生业而品行端谨文理平通年在三十以上五十以下者无论生童均可招集入学传习限定十个月为期 毕业后以准充副教员之凭照即令在各乡村市镇开设小学”年吉林地区的长春和榆树两地首次创办师范传习所 年当时属于奉天省管辖的集安(辑安)及辽源地区的东辽县(西安县)也设立了师范传习所 年农安、扶余、敦化、临江四地相继设立师范传习所 到 年吉林省各地共创办 所师范传习所学生 名教职员 名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师范传习所没有独立校舍大多借用旧书院或者寺庙有的直接设在中小学堂内 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师范所必修的课程包括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等 门课程课时安排多达 个学期 师范传习所的培训时间并不一致最早设立的师范传习所一般学期为 个月后延长到一年 但与正规的师范学堂相比其课时均被压缩课程内容也较为浅显 可见师范传习所办学具有速成、简约、便捷的特点 师范传习所在清末得到大范围推广和实践为小学教育输送了第一批师资起到了“养成多数之小学教员”的作用师范传习所大多在民国初年进行改良或裁撤 年后不再设立师范传习所(二)设立师范学堂设立师范学堂是长期且持续地解决师资问题的根本途径 癸卯学制确立了初级和优级两级学堂制度初级师范学堂除完全科及简易科外还添设预备科及小学师范讲习所 由于各省情况不一初级、优级师范学堂的设立时间并不统一规模和数量也有所不同 吉林地区处在边疆完整的两级学制建立稍晚但在规定学制之外吉林地区还设立了女子师范学堂 年 月吉林厅开始设立师范学堂招收学员 人学制两年 此为吉林地区首次设立初级师范学堂 次年吉林设省“经将军达桂遵照学部奏定各省兴办学校章程饬由本省学务处创办”“八月复扎委师范学堂监督黄守琮设施一切九月正式成立开学授课 计讲习科两班、师范六班、初中一班共九班 职员九名教员二十三名学生一百二十一名”省城师范学堂的办学地点与学务公所均在崇文书院旧址 师范学堂的学生多由州县选送根据资质高下分别编入初等、优等、预备各科或由学堂招考合格者入学第一批简易科学生于 年冬毕业“派赴各属充当教员”中国古代曾长期受传统思想禁锢历来不重视女子教育 随着西方思想的传播尤其新政实施以后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将女子教育列入正规教育女子师范学堂的设立可谓清末教育改革的一个壮举 年“出洋五大臣”之一的端方在上奏条陈学务折中指出:“臣等查东西学校之办法重师范以裕各科教师之材急女学以立家庭教育之本然后有幼稚园、两等小学、中学拟请敕下学部速于京师设立完全之师范学堂先从初级以至优级”以此为指导思想 年学部颁布了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开始建立女子师范教育体系 次年北京设立了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并令各省于省城从速设立女子师范学堂 年吉林省女子师范学堂建立招收讲习班一班、初中一班、师范三班职员十五名、教员十五名学生二百零六名吉林地区优级师范学堂较初级师范学堂的设立晚三年 年 月吉林巡抚陈昭常将省城外语学校归入省立师范学校增设优级部开设理化、舆地两个优级专科 到 年省城外的其他府厅州县尚未设优级师范学堂 吉林地区最早培养的一批专业师范毕业生中部分成为教师投身于教育前线部分成为新式教育的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乃至整个新式教育的顶层设计参与者“将来必酌派初级师范学堂毕业生为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